000总目录

总目录



解表药   清热药   泻下药  

祛风湿药   化湿药   利水渗湿药  

温里药   理气药   消食药  

驱虫药   止血药   活血化瘀药  

化痰止咳平喘药   安神药  

平肝息风药   开窍药   补虚药  

收涩药  攻毒杀虫止痒药  

涌吐药  拔毒化腐生肌药



大熊制作

jby解表药

解表药


发散风寒

麻黄 桂枝 紫苏 生姜 香薷 荆芥 防风 羌活 白芷 细辛 藁本 苍耳子 辛夷 葱白 

发散风热

薄荷 牛蒡子 蝉蜕 桑叶 菊花 蔓荆子 柴胡 升麻 葛根 淡豆豉 浮萍 



总目录

qry清热药

清热药

清热泻火

石膏 知母 芦根 天花粉 竹叶 淡竹叶 栀子 夏枯草 决明子 密蒙花 

清热燥湿

黄芩 黄连 黄柏 龙胆 秦皮 苦参 白鲜皮 

清热解毒

金银花 连翘 穿心莲 大青叶 板蓝根 青黛 贯众 蒲公英 紫花地丁 野菊花  重楼 拳参 漏芦 土茯苓 鱼腥草 大血藤 败酱草 射干 山豆根 马勃 白头翁 马齿苋 鸦胆子 半边莲 白花蛇舌草 山慈菇 熊胆 

清热凉血

生地黄 玄参 牡丹皮 赤芍 紫草 水牛角 

清虚热

青蒿 白薇 地骨皮 银柴胡 胡黄连 

总目录

xxy泻下药

泻下药


攻下

大黄 芒硝 番泻叶 芦荟 

润下

火麻仁 郁李仁 

峻下逐水

甘遂 京大戟 芫花 商陆 牵牛子 巴豆 



总目录

qfsy祛风湿药

祛风湿药


祛风寒湿

独活 威灵仙 川乌 草乌 蕲蛇 乌梢蛇 木瓜 海风藤 昆明山海棠 

祛风湿热

秦艽 防己 桑枝 豨莶草 臭梧桐 海桐皮 络石藤 雷公藤 

祛风湿强筋骨

五加皮 桑寄生 狗脊 



总目录

hsy化湿药

化湿药



藿香 佩兰 苍术 厚朴 砂仁 豆蔻 草豆蔻 草果 



总目录

lsss利水渗湿药

利水渗湿药



利水消肿

茯苓 薏苡仁 猪苓 泽泻 香加皮 

利尿通淋

车前子 滑石 关木通 通草 瞿麦 萹蓄 地肤子 海金沙 石韦 冬葵子 灯心草 萆薢 

利湿退黄

茵陈 金钱草 虎杖 垂盆草 珍珠草 



总目录

wly温里药

温里药



附子 干姜 肉桂 吴茱萸 小茴香 丁香 高良姜 胡椒 花椒 荜茇 荜澄茄 



总目录

lqy理气药

理气药



陈皮 青皮 枳实 枳壳 木香 沉香 檀香 川楝子 乌药 青木香 荔枝核 香附 佛手 香橼 玫瑰花 绿萼梅 薤白 大腹皮 刀豆 柿蒂 


总目录

xsy消食药

消食药



山楂 神曲 麦芽 稻芽 莱菔子 鸡内金 鸡矢藤 



总目录

qcy驱虫药

驱虫药



使君子 苦楝皮 槟榔 南瓜子 鹤草芽 雷丸 榧子 



总目录

zxy止血药

止血药



凉血止血

小蓟 大蓟 地榆 槐花 侧柏叶 白茅根 苎麻根 

化瘀止血

三七 茜草 蒲黄 花蕊石 降香 

收敛止血

白及 仙鹤草 紫珠 棕榈炭 血余炭 

温经止血

艾叶 炮姜 灶心土 



总目录

hxhy活血化瘀药

活血化瘀药



活血止痛

川芎 延胡索 郁金 姜黄 乳香 没药 五灵脂 夏天无 

活血调经

丹参 红花 桃仁 益母草 泽兰 牛膝 鸡血藤 王不留行 

活血疗伤

土鳖虫 马钱子 自然铜 苏木 骨碎补 血竭 儿茶 刘寄奴 

破血消癥

莪术 三棱 水蛭 虻虫 斑蝥 穿山甲 



总目录

htzk化痰止咳平喘药

化痰止咳平喘药



温化寒痰

半夏 天南星 胆南星 禹白附 白芥子 皂荚 旋覆花 白前 

清化热痰

川贝母 浙贝母 瓜蒌 竹茹 竹沥 天竺黄 前胡 桔梗 胖大海 海藻 昆布 黄药子 海蛤壳 海浮石 礞石 

止咳平喘

苦杏仁 紫苏子 百部 紫菀 款冬花 马兜铃 枇杷叶 桑白皮 葶苈子 白果 洋金花 



总目录

asy安神药

安神药



重镇安神

朱砂 磁石 龙骨 琥珀 

养心安神

酸枣仁 柏子仁 灵芝 首乌藤 合欢皮 远志 



总目录

pgxf平肝息风药

平肝息风药



平抑肝阳

石决明 珍珠母 牡蛎 代赭石 刺蒺藜 罗布麻 

息风止痉

羚羊角 牛黄 珍珠 钩藤 天麻 地龙 全蝎 蜈蚣 僵蚕 



总目录

kqy开窍药

开窍药



麝香 冰片 苏合香 石菖蒲 



总目录

bxy补虚药

补虚药



补气

人参 西洋参 党参 太子参 黄芪 白术 山药 白扁豆 甘草 大枣 刺五加 绞股蓝 红景天 沙棘 

补阳

鹿茸 紫河车 淫羊藿 巴戟天 仙茅 杜仲 续断 肉苁蓉 锁阳 补骨脂 益智仁 菟丝子 沙苑子 蛤蚧 核桃仁 冬虫夏草 

补血

当归 熟地黄 白芍 阿胶 何首乌 龙眼肉 

补阴

北沙参 南沙参 百合 麦冬 天冬 石斛 玉竹 黄精 枸杞子 墨旱莲 女贞子 桑椹 龟甲 鳖甲 



总目录

ssy收涩药

收涩药



固表止汗

麻黄根 浮小麦 

敛肺涩肠

五味子 乌梅 五倍子 罂粟壳 诃子 石榴皮 肉豆蔻 赤石脂 禹余粮 

固精缩尿止带

山茱萸 覆盆子 桑螵蛸 金樱子 海螵蛸 莲子 芡实 椿皮 



总目录

yty涌吐药

涌吐药



常山 瓜蒂 胆矾 



总目录

gdsc攻毒杀虫止痒药

攻毒杀虫止痒药



雄黄 硫黄 白矾 蛇床子 蟾酥 土荆皮 大蒜 



总目录

bdhf拔毒化腐生肌药

拔毒化腐生肌药



升药 轻粉 砒石 铅丹 炉甘石 硼砂 



总目录

麻黄 @@@LINK=mh麻黄 mh麻黄 麻黄
Mahuang 《神农本草经》

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草质茎。

【性能】 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功效】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应用】
  1. 风寒感冒。本品味辛发散,性温散寒,主入肺与膀胱经,善于宣肺气、开腠理、透毛窍而发汗解表,发汗力强,为发汗解表之要药。宜用于风寒外郁,腠理闭密无汗的外感风寒表实证,每与桂枝相须为用,以增强发汗散寒解表之力。因麻黄兼有平喘之功,故对风寒表实而有喘逆咳嗽者,尤为适宜,如麻黄汤(《伤寒论》)。
  2. 咳嗽气喘。本品辛散苦泄,温通宣畅,主入肺经,可外开皮毛之郁闭,以使肺气宣畅;内降上逆之气,以复肺司肃降之常,故善平喘,为治疗肺气壅遏所致喘咳的要药,并常以杏仁等止咳平喘药为辅助。治疗风寒外束,肺气壅遏的喘咳实证,常配伍杏仁、甘草,如三拗汤(《和剂局方》)。治疗寒痰停饮,咳嗽气喘,痰多清稀者,常配伍细辛、干姜、半夏等,如小青龙汤(《伤寒论》)。若肺热壅盛,高热喘急者,每与石膏、杏仁、甘草配用,以清肺平喘,如麻杏甘石汤(《伤寒论》)。
  3. 风水水肿。本品上宣肺气、发汗解表,可使肌肤之水湿从毛窍外散,并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以下助利尿之力,故宜于风邪袭表,肺失宣降的水肿、小便不利兼有表证者,每与甘草同用,如甘草麻黄汤(《金匮要略》)。如再配伍生姜、白术等发汗解表药、利水退肿药,则疗效更佳,如越婢加术汤(《金匮要略》)。
  此外,取麻黄散寒通滞之功,也可用治风寒痹证,阴疽,痰核。
【用法用量】
  煎服,2~9g。发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多炙用。
【使用注意】
  本品发汗宣肺力强,凡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肺肾虚喘者均当慎用。


解表药

桂枝 @@@LINK=gz桂枝 gz桂枝 桂枝
Guizhi 《名医别录》

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

【性能】 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功效】 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应用】
  1. 风寒感冒。本品辛甘温煦,甘温通阳扶卫,其开腠发汗之力较麻黄温和,而善于宣阳气于卫分,畅营血于肌表,故有助卫实表,发汗解肌,外散风寒之功。对于外感风寒,不论表实无汗、表虚有汗及阳虚受寒者,均宜使用。如治疗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者,常与麻黄同用,以开宣肺气,发散风寒,如麻黄汤(《伤寒论》);若外感风寒、表虚有汗者,当与白芍同用,以调和营卫,发汗解肌,如桂枝汤(《伤寒论》);若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者,每与麻黄、附子、细辛配伍,以发散风寒,温助阳气。
  2. 寒凝血滞诸痛证。本品辛散温通,具有温通经脉,散寒止痛之效。如胸阳不振,心脉瘀阻,胸痹心痛者,桂枝能温通心阳,常与枳实、薤白同用,如枳实薤白桂枝汤(《金匮要略》);若中焦虚寒,脘腹冷痛,桂枝能温中散寒止痛,每与白芍、饴糖等同用,如小建中汤(《金匮要略》);若妇女寒凝血滞,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腹痛,桂枝既能温散血中之寒凝,又可宣导活血药物,以增强化瘀止痛之效,多与当归、吴茱萸同用,如温经汤(《金匮要略》);若风寒湿痹,肩臂疼痛,可与附子同用,以祛风散寒、通痹止痛,如桂枝附子汤(《伤寒论》)。
  3. 痰饮、蓄水证。本品甘温,既可温扶脾阳以助运水,又可温肾阳、逐寒邪以助膀胱气化,而行水湿痰饮之邪,为治疗痰饮病、蓄水证的常用药。如脾阳不运,水湿内停所致的痰饮病眩晕、心悸、咳嗽者,常与茯苓、白术同用,如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若膀胱气化不行,水肿、小便不利者,每与茯苓、猪苓、泽泻等同用,如五苓散(《伤寒论》)。
  4. 心悸。本品辛甘性温,能助心阳,通血脉,止悸动。如心阳不振,不能宣通血脉,而见心悸动、脉结代者,每与甘草、人参、麦冬等同用,如炙甘草汤(《伤寒论》)。若阴寒内盛,引动下焦冲气,上凌心胸所致奔豚者,常重用本品,如桂枝加桂汤(《伤寒论》)。
【用法用量】
  煎服,3~9g。
【使用注意】
  本品辛温助热,易伤阴动血,凡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等证,均当忌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解表药

紫苏 @@@LINK=zs紫苏 zs紫苏 紫苏
Zisu 《名医别录》

唇形科植物紫苏的茎、叶,其茎称紫苏梗,叶称紫苏叶。

【性能】 辛,温。归肺、脾经。
【功效】 解表散寒,行气宽中。
【应用】
  1. 风寒感冒。本品辛散性温,发汗解表散寒之力较为缓和,轻证可以单用,重证须与其他发散风寒药合用。因其外能解表散寒,内能行气宽中,且略兼化痰止咳之功,故风寒表证而兼气滞,胸脘满闷、恶心呕逆,或咳喘痰多者,较为适宜。治疗前者,常配伍香附、陈皮等药,如香苏散(《和剂局方》)。治疗后者,每与杏仁、桔梗等药同用,如杏苏散(《温病条辨》)。
  2. 脾胃气滞,胸闷呕吐。本品味辛能行,能行气以宽中除胀,和胃止呕,兼有理气安胎之功,可用治中焦气机郁滞之胸脘胀满,恶心呕吐。偏寒者,常与砂仁、丁香等温中止呕药同用;偏热者,常与黄连、芦根等清胃止呕药同用;若胎气上逆,胸闷呕吐,胎动不安者,常与砂仁、陈皮等理气安胎药配伍。用治七情郁结,痰凝气滞之梅核气证,常与半夏、厚朴、茯苓等同用,如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
  此外,紫苏能解鱼蟹毒,对于进食鱼蟹中毒而致腹痛吐泻者,能和中解毒。可单用本品煎汤服,或配伍生姜、陈皮、藿香等药。
【用法用量】
  煎服,5~9g,不宜久煎。


解表药

生姜 @@@LINK=sj生姜 sj生姜 生姜
Shengjiang 《名医别录》

姜科植物姜的新鲜根茎。

【性能】 辛,温。归肺、脾、胃经。
【功效】 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应用】
  1. 风寒感冒。本品辛散温通,能发汗解表,祛风散寒,但作用较弱,故适用于风寒感冒轻证,可单煎或配红糖、葱白煎服。本品更多是作为辅助之品,与桂枝、羌活等辛温解表药同用,以增强发汗解表之力。
  2. 脾胃寒证。本品辛散温通,能温中散寒,对寒犯中焦或脾胃虚寒之胃脘冷痛、食少、呕吐者,可收祛寒开胃、止痛止呕之效,宜与高良姜、胡椒等温里药同用。若脾胃气虚者,宜与人参、白术等补脾益气药同用。
  3. 胃寒呕吐。本品辛散温通,能温胃散寒,和中降逆,其止呕功良,素有“呕家圣药”之称,随证配伍可治疗多种呕吐。因其本为温胃之品,故对胃寒呕吐最为适合,可配伍高良姜、白豆蔻等温胃止呕药。若痰饮呕吐者,常配伍半夏,即小半夏汤(《金匮要略》);若胃热呕吐者,可配黄连、竹茹、枇杷叶等清胃止呕药。某些止呕药用姜汁制过,能增强止呕作用,如姜半夏、姜竹茹等。
  4. 肺寒咳嗽。本品辛温发散,能温肺散寒、化痰止咳,对于肺寒咳嗽,不论有无外感风寒,或痰多痰少,皆可选用。治疗风寒客肺,痰多咳嗽,恶寒头痛者,每与麻黄、杏仁同用,如三拗汤(《和剂局方》)。外无表邪而痰多者,常与陈皮、半夏等药同用,如二陈汤(《和剂局方》)。
  此外,生姜对生半夏、生南星等药物之毒,以及鱼蟹等食物中毒,均有一定的解毒作用。
【用法用量】
  煎服,3~9g,或捣汁服。
【使用注意】
  本品助火伤阴,故热盛及阴虚内热者忌。


解表药

香薷 @@@LINK=xr香薷 xr香薷 香薷
Xiangru 《名医别录》

唇形科植物石香薷及江香薷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能】 辛,微温。归肺、脾、胃经。
【功效】 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应用】
  1. 风寒感冒。本品辛温发散,入肺经能发汗解表而散寒;其气芳香,入于脾胃又能化湿和中而祛暑,多用于风寒感冒而兼脾胃湿困,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重,无汗,脘满纳差,苔腻,或恶心呕吐,腹泻者,可收外解风寒、内化湿浊之功。该证多见于暑天贪凉饮冷之人,故前人称“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药”,常配伍厚朴、扁豆,如香薷散(《和剂局方》)。
  2. 水肿脚气。本品辛散温通,外能发汗以散肌表之水湿,又能宣肺气启上源,通畅水道,以利尿退肿,多用于水肿而有表证者。治疗水肿、小便不利以及脚气浮肿者,可单用或配伍健脾利水的白术,如深师薷术丸(《外台秘要》)。
【用法用量】
  煎服,3~9g。用于发表,量不宜过大,且不宜久煎;用于利水消肿,量宜稍大,且须浓煎。
【使用注意】
  本品辛温发汗之力较强,表虚有汗及暑热证当忌用。


解表药

荆芥 @@@LINK=jj荆芥 jj荆芥 荆芥
Jingjie 《神农本草经》

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能】 辛,微温。归肺、肝经。
【功效】 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
【应用】
  1. 外感表证。本品辛散气香,长于发表散风,且微温不烈,药性和缓,为发散风寒药中药性最为平和之品。对于外感表证,无论风寒、风热或寒热不明显者,均可广泛使用。用治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者,常与防风、羌活、独活等药同用,如荆防败毒散(《摄生众妙方》);治疗风热感冒,发热头痛者,每与辛凉解表药银花、连翘、薄荷等配伍,如银翘散(《温病条辨》)。
  2. 麻疹不透、风疹瘙痒。本品质轻透散,祛风止痒,宣散疹毒。用治表邪外束,麻疹初起、疹出不畅,常与蝉蜕、薄荷、紫草等药同用;若配伍苦参、防风、白蒺藜等药,又治风疹瘙痒。
  3. 疮疡初起兼有表证。本品能祛风解表,透散邪气,宣通壅结而达消疮之功,故可用于疮疡初起而有表证者。偏于风寒者,常配伍羌活、川芎、独活等药;偏于风热者,每与银花、连翘、柴胡等药配伍。
  4. 吐衄下血。本品炒炭,其性味已由辛温变为苦涩平和,长于理血止血,可用于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等多种出血证。治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常配伍生地黄、白茅根、侧柏叶等药;治血热便血、痔血,每与地榆、槐花、黄芩炭等药同用;治妇女崩漏下血,可配伍棕榈炭、莲房炭等固崩止血药。
【用法用量】
  煎服,4.5~9g,不宜久煎。发表透疹消疮宜生用;止血宜炒用。荆芥穗更长于祛风。


解表药

防风 @@@LINK=ff防风 ff防风 防风
Fangfeng 《神农本草经》

伞形科植物防风的根。

【性能】 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
【功效】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应用】
  1. 外感表证。本品辛温发散,气味俱升,以辛散祛风解表为主,虽不长于散寒,但又能胜湿、止痛,且甘缓微温不峻烈,故外感风寒、风湿、风热表证均可配伍使用。治风寒表证,头痛身痛、恶风寒者,常配以荆芥、羌活、独活等药同用,如荆防败毒散(《摄生众妙方》);治外感风湿,头痛如裹、身重肢痛者,每与羌活、藁本、川芎等药同用,如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治风热表证,发热恶风、咽痛口渴者,常配伍薄荷、蝉蜕、连翘等辛凉解表药。又因其发散作用温和,对卫气不足,肌表不固,而感冒风邪者,本品与黄芪、白术等益卫固表药同用,相反相成,祛邪而不伤正,固表而不留邪,共奏扶正祛邪之效,如玉屏风散(《丹溪心法》)。
  2. 风疹瘙痒。本品辛温发散,能祛风止痒,可以治疗多种皮肤病,其中尤以风邪所致之瘾疹瘙痒较为常用。本品以祛风见长,药性平和,风寒、风热所致之瘾疹瘙痒皆可配伍使用。治疗风寒者,常与麻黄、白芷、苍耳子等配伍,如消风散《和剂局方》);治疗风热者,常配伍薄荷、蝉蜕、僵蚕等药;治疗湿热者,可与土茯苓、白鲜皮、赤小豆等同用;若血虚风燥者,常与当归、地黄等配伍,如消风散(《外科正宗》);若兼里实热结者,常配伍大黄、芒硝、黄芩等药,如防风通圣散(《宣明论方》)。
  3. 风湿痹痛。本品辛温,功能祛风散寒,胜湿止痛,为较常用之祛风湿、止痹痛药。治疗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脉挛急者,可配伍羌活、独活、桂枝、姜黄等祛风湿、止痹痛药,如蠲痹汤(《医学心悟》)。若风寒湿邪郁而化热,关节红肿热痛,成为热痹者,可与地龙、薏苡仁、乌梢蛇等药同用。
  4. 破伤风证。本品既能辛散外风,又能熄内风以止痉。用治风毒内侵,贯于经络,引动内风而致肌肉痉挛,四肢抽搐,项背强急,角弓反张的破伤风证,常与天麻、天南星、白附子等祛风止痉药同用,如玉真散(《外科正宗》)。
  此外,以其升清燥湿之性,亦可用于脾虚湿盛,清阳不升所致的泄泻,可与人参、黄芪、白术等药配伍,如升阳益胃汤(《脾胃论》)。若用于土虚木乘,肝郁乘脾,肝脾不和,腹泻而痛者,常与白术、白芍、陈皮同用,如痛泻要方(《景岳全书》引刘草窗方)。
【用法用量】
  煎服,4.5~9g。
【使用注意】
  本品药性偏温,阴血亏虚、热病动风者不宜使用。
【鉴别用药】
  荆芥与防风均味辛性微温,温而不燥,长于发表散风,对于外感表证,无论是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还是风热感冒,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咽痛等,两者均可使用。同时,两者也都可用于风疹瘙痒。但荆芥质轻透散,发汗之力较防风为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均常选用;又能透疹、消疮、止血。防风质松而润,祛风之力较强,为“风药之润剂”、“治风之通用药”,又能胜湿、止痛、止痉,又可用于外感风湿,头痛如裹、身重肢痛等证。


解表药

羌活 @@@LINK=qh羌活 qh羌活 羌活
Qianghuo 《神农本草经》

伞形科植物羌活或宽叶羌活的干燥根茎及根。

【性能】 辛、苦,温。归膀胱、肾经。
【功效】 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应用】
  1. 风寒感冒。本品辛温发散,气味雄烈,善于升散发表有较强的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之功。故外感风寒夹湿,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痛较重者,尤为适宜,常与防风、细辛、川芎等祛风解表止痛药同用,如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若风湿在表,头项强痛,腰背酸重,一身尽痛者,可配伍独活、藁本、防风等药,如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
  2. 风寒湿痹。本品辛散祛风、味苦燥湿、性温散寒,有较强的祛风湿,止痛作用,常与其他祛风湿、止痛药配伍,主治风寒湿痹,肢节疼痛。因其善入足太阳膀胱经,以除头项肩背之痛见长,故上半身风寒湿痹、肩背肢节疼痛者尤为多用,常与防风、姜黄、当归等药同用,如蠲痹汤(《百一选方》)。若风寒、风湿所致的头风痛,可与川芎、白芷、藁本等药配伍,如羌活芎藁汤(《审视瑶函》)。
【用法用量】
  煎服,3~9g。
【使用注意】
  本品辛香温燥之性较烈,故阴血亏虚者慎用。用量过多,易致呕吐,脾胃虚弱者不宜服。


解表药

白芷 @@@LINK=bz白芷 bz白芷 白芷
Baizhi 《神农本草经》

伞形科植物白芷或杭白芷的干燥根。白芷产于河南长葛、禹县者习称“禹白芷”,产于河北安国者习称“祁白芷”。此外陕西和东北亦产。杭白芷产于浙江、福建、四川等省,习称“杭白芷”和“川白芷”。

【性能】 辛,温。归肺、胃、大肠经。
【功效】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应用】
  1. 风寒感冒。本品辛散温通,祛风解表散寒之力较温和,而以止痛、通鼻窍见长,宜于外感风寒,头身疼痛,鼻塞流涕之证,常与防风、羌活、川芎等祛风散寒止痛药同用,如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
  2. 头痛,牙痛,痹痛等多种疼痛证。本品辛散温通,长于止痛,且善入足阳明胃经,故阳明经头额痛以及牙龈肿痛尤为多用。治疗阳明头痛,眉棱骨痛,头风痛等症,属外感风寒者,可单用,即都梁丸(《百一选方》);或与防风、细辛、川芎等祛风止痛药同用,如川芎茶调散(《和剂局方》);属外感风热者,可配伍薄荷、菊花、蔓荆子等药。治疗风冷牙痛,可与配伍细辛、全蝎、川芎等同用,如一捻金散(《御药院方》);治疗风热牙痛,可配伍石膏、荆芥穗等药,如风热散(《仙拈集》)。若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屈伸不利者,可与苍术、草乌、川芎等药同用,如神仙飞步丹(《袖珍方》)。
  3. 鼻渊。本品祛风、散寒、燥湿,可宣利肺气,升阳明清气,通鼻窍而止疼痛,故可用治鼻渊,鼻塞不通,浊涕不止,前额疼痛,每与苍耳子、辛夷等散风寒、通鼻窍药同用,如苍耳子散(《济生方》)。
  4. 带下证。本品辛温香燥,善除阳明经湿邪而燥湿止带。治疗寒湿下注,白带过多者,可与鹿角霜、白术、山药等温阳散寒、健脾除湿药同用;若湿热下注,带下黄赤者,宜与车前子、黄柏等清热利湿、燥湿药同用。
  5. 疮痈肿毒。本品辛散温通,对于疮疡初起,红肿热痛者,可收散结消肿止痛之功,每与金银花、当归、穿山甲等药配伍,如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大全良方》);若脓成难溃者,常与益气补血药同用,共奏托毒排脓之功,如托里消毒散(《外科正宗》)、托里透脓散(《医宗金鉴》),其均与人参、黄芪、当归等药同用。
  此外,本品祛风止痒,可用治皮肤风湿瘙痒。
【用法用量】
  煎服,3~9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本品辛香温燥,阴虚血热者忌服。


解表药

细辛 @@@LINK=xx细辛 xx细辛 细辛
Xixin 《神农本草经》

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汉城细辛或华细辛的干燥全草。

【性能】 辛,温。有小毒。归肺、肾、心经。
【功效】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应用】
  1. 风寒感冒。本品辛温发散,芳香透达,长于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宜于外感风寒,头身疼痛较甚者,常与羌活、防风、白芷等祛风止痛药同用,如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因其既能散风寒,又能通鼻窍,并宜于风寒感冒而见鼻塞流涕者,常配伍白芷、苍耳子等药。且细辛既入肺经散在表之风寒,又入肾经而除在里之寒邪,配麻黄、附子,可治阳虚外感,恶寒发热、无汗、脉反沉者,如麻黄附子细辛汤(《伤寒论》)。
  2. 头痛,牙痛,风湿痹痛。本品辛香走窜,宣泄郁滞,上达巅顶,通利九窍,善于祛风散寒,且止痛之力颇强,尤宜于风寒性头痛、牙痛、痹痛等多种寒痛证。治疗少阴头痛,足寒气逆,脉象沉细者,常配伍独活、川芎等药,如独活细辛汤(《证因脉治》);用治外感风邪,偏正头痛,常与川芎、白芷、羌活同用,如川芎茶调散(《和剂局方》);若治痛则如破,脉微弦而紧的风冷头痛,又当配伍川芎、麻黄、附子,如细辛散(《普济方》)。治疗风冷牙痛,可单用细辛或与白芷、荜茇煎汤含漱;若胃火牙痛者,又当配伍生石膏、黄连、升麻等清胃泻火药;若龋齿牙痛者,可配杀虫止痛之蜂房煎汤含漱;细辛既散少阴肾经在里之寒邪以通阳散结,又搜筋骨间的风湿而蠲痹止痛,故常配伍独活、桑寄生、防风等以治风寒湿痹,腰膝冷痛,如独活寄生汤(《千金方》)。
  3. 鼻渊。本品辛散温通,芳香透达,散风邪,化湿浊,通鼻窍,常用治鼻渊等鼻科疾病之鼻塞、流涕、头痛者,为治鼻渊之良药,宜与白芷、苍耳子、辛夷等散风寒、通鼻窍药配伍。
  4. 肺寒咳喘。本品辛散温通,外能发散风寒,内能温肺化饮,常与散寒宣肺、温化痰饮药同用,以主治风寒咳喘证,或寒饮咳喘证。治疗外感风寒,水饮内停之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清稀者,常与麻黄、桂枝、干姜等同用,如小青龙汤(《伤寒论》);若纯系寒痰停饮射肺,咳嗽胸满,气逆喘急者,可配伍茯苓、干姜、五味子等药,如苓甘五味姜辛汤(《金匮要略》)。
【用法用量】
  煎服,1~3g;散剂每次服0.5~1g。
【使用注意】
  阴虚阳亢头痛,肺燥伤阴干咳者忌用。不宜与藜芦同用。
【鉴别用药】
  细辛、麻黄、桂枝皆为辛温解表、发散风寒常用药,均可用治风寒感冒。然麻黄发汗作用较强,主治风寒感冒重证;桂枝发汗解表作用较为和缓,凡风寒感冒,无论表实无汗,表虚有汗均可用之;细辛辛温走窜,达表入里,发汗之力不如麻黄、桂枝,但散寒力胜,适当配伍还常用治寒犯少阴之阳虚外感。


解表药

藁本 @@@LINK=gb藁本 gb藁本 藁本
Gaoben 《神农本草经》

【性能】 辛,温。归膀胱经。
【功效】 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应用】
  1. 风寒感冒,巅顶疼痛。本品辛温香燥,性味俱升,善达巅顶,以发散太阳经风寒湿邪见长,并有较好的止痛作用,常用治太阳风寒,循经上犯,症见头痛、鼻塞、巅顶痛甚者,每与羌活、苍术、川芎等祛风湿、止痛药同用,如神术散(《和剂局方》);若外感风寒夹湿,头身疼痛明显者,常羌活、独活、防风等药,以祛风散寒、除湿止痛,如羌活胜湿汤。
  2. 风寒湿痹。本品辛散温通香燥之性,又能入于肌肉、经络、筋骨之间,以祛除风寒湿邪,蠲痹止痛。治疗风湿相搏,一身尽痛,每与羌活、防风、苍术等祛风湿药同用,如除风湿羌活汤(《内外伤辨惑论》)。
【用法用量】
  煎服,3~9g。
【使用注意】
  本品辛温香燥,凡阴血亏虚、肝阳上亢、火热内盛之头痛者忌服。


解表药

苍耳子 @@@LINK=cez苍耳子 cez苍耳子 苍耳子
Cangerzi 《神农本草经》

菊科植物苍耳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炒去硬刺用。

【性能】 辛、苦,温。有毒。归肺经。
【功效】 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应用】
  1. 风寒感冒。本品辛温宣散,既能外散风寒,又能通鼻窍、止痛,用治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流涕者,可与防风、白芷、羌活、藁本等其他发散风寒药同用。因其发汗解表之力甚弱,故一般风寒感冒少用。
  2. 鼻渊。本品温和疏达,味辛散风,苦燥湿浊,善通鼻窍以除鼻塞、止前额及鼻内胀痛,用治鼻渊头痛、不闻香臭、时流浊涕者,一药数效,标本兼治,可内服亦宜外用,为治鼻渊之良药,尤宜于鼻渊而有外感风寒者,常与辛夷、白芷等散风寒、通鼻窍药配伍,如苍耳子散(《济生方》)。若鼻渊证属风热外袭或湿热内蕴者,本品又常与薄荷、黄芩等疏散风热、清热药同用。其他鼻病,如伤风鼻塞(急性鼻炎)、鼻窒(慢性鼻炎)、鼻鼽(过敏性鼻炎)等,本品亦较常用。
  3. 风湿痹痛。本品辛散苦燥,性温散寒,能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用治风湿痹证,关节疼痛,四肢拘挛,可单用,或与羌活、威灵仙、木瓜等药同用。
  此外,本品与地肤子、白鲜皮、白蒺藜等药同用,治风疹瘙痒。又本品研末,用大风子油为丸,还治疥癣麻风,皆取散风除湿的作用。
【用法用量】
  煎服,3~9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血虚头痛不宜服用。过量服用易致中毒。


解表药

辛夷 @@@LINK=xy辛夷 xy辛夷 辛夷
Xinyi 《神农本草经》

【性能】 辛,温。归肺、胃经。
【功效】 发散风寒,通鼻窍。
【应用】
  1. 风寒感冒。本品辛散温通,能发散风寒,宣通鼻窍。用治外感风寒,肺窍郁闭,恶寒发热,头痛鼻塞者,可配伍防风、白芷、细辛等发散风寒药。若风热感冒而鼻塞头痛者,亦可于薄荷、金银花、菊花等疏散风热药中,酌加本品,以增强通鼻窍、散风邪之力。
  2. 鼻渊。本品辛温发散,芳香通窍,其性上达,外能祛除风寒邪气,内能升达肺胃清气,善通鼻窍,为治鼻渊头痛、鼻塞流涕之要药。偏风寒者,常与白芷、细辛、苍耳子等散风寒、通鼻窍药同用,如苍耳子散(《济生方》);偏风热者,多与薄荷、连翘、黄芩等疏风热、清肺热药同用。若肺胃郁热发为鼻疮者,可与黄连、连翘、野菊花等清热泻火解毒药配伍。
【用法用量】
  煎服,3~9g;本品有毛,易刺激咽喉,入汤剂宜用纱布包煎。
【使用注意】
  鼻病因于阴虚火旺者忌服。


解表药

葱白 @@@LINK=cb葱白 cb葱白 葱白
Congbai 《神农本草经》

【性能】 辛,温。归肺、胃经。
【功效】 发汗解表,散寒通阳。
【应用】
  1. 风寒感冒。本品辛温不燥烈,发汗不峻猛,药力较弱,适用于风寒感冒,恶寒发热之轻证。可以单用,亦可与淡豆豉等其他较温和的解表药同用,如葱豉汤(《肘后方》)。风寒感冒较甚者,可作为麻黄、桂枝、羌活等的辅佐药,以增强发汗解表之功。
  2. 阴盛格阳。本品辛散温通,能宣通阳气,温散寒凝,可使阳气上下顺接、内外通畅。治疗阴盛格阳,厥逆脉微,面赤,下利,腹痛,常与附子、干姜同用,以通阳回厥,如白通汤(《伤寒论》)。单用捣烂,外敷脐部,再施温熨,治阴寒腹痛及寒凝气阻,膀胱气化不行的小便不通,亦取其通阳散寒之功。
  此外,葱白外敷有散结通络下乳之功,可治乳汁郁滞不下,乳房胀痛;治疮痈肿毒,兼有解毒散结之功。
【用法用量】
  煎服,3~9g。外用适量。


解表药

薄荷 @@@LINK=bh薄荷 bh薄荷 薄荷
Bohe 《新修本草》

唇形科植物薄荷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能】 辛,凉。归肺、肝经。
【功效】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应用】
  1. 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本品辛以发散,凉以清热,清轻凉散,其辛散之性较强,是辛凉解表药中最能宣散表邪,且有一定发汗作用之药,为疏散风热常用之品,故风热感冒和温病卫分证十分常用。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邪在卫分,发热、微恶风寒、头痛等症,常与金银花、连翘、牛蒡子、荆芥等配伍,如银翘散(《温病条辨》)。
  2. 头痛眩晕,目赤多泪,咽喉肿痛。本品轻扬升浮、芳香通窍,功善疏散上焦风热,清头目、利咽喉。用治风热上攻,头痛眩晕,宜与川芎、石膏、白芷等祛风、清热、止痛药配伍,如上清散(《丹溪心法》)。治疗风热上攻之目赤多泪,可与桑叶、菊花、蔓荆子等同用;用治风热壅盛,咽喉肿痛,常配伍桔梗、生甘草、僵蚕,如六味汤(《喉科秘旨》)。
  3. 麻疹不透,风疹瘙痒。本品质轻宣散,有疏散风热,宣毒透疹,祛风止痒之功,用治风热束表,麻疹不透,常配伍蝉蜕、牛蒡子、柽柳等药,如竹叶柳蒡汤(《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治疗风疹瘙痒,可与荆芥、防风、僵蚕等祛风止痒药同用。
  4. 肝郁气滞,胸闷胁痛。本品兼入肝经,能疏肝行气,常配伍柴胡、白芍、当归等疏肝理气调经之品,治疗肝郁气滞,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如逍遥散(《和剂局方》)。
  此外,本品芳香辟秽,兼能化湿和中,还可用治夏令感受暑湿秽浊之气,脘腹胀痛,呕吐泄泻,常与香薷、厚朴、金银花等同用,如薄荷汤(《痧胀玉衡》)。
【用法用量】
  煎服,3~6g;宜后下。薄荷叶长于发汗解表,薄荷梗偏于行气和中。
【使用注意】
  本品芳香辛散,发汗耗气,故体虚多汗者不宜使用。


解表药

牛蒡子 @@@LINK=nbz牛蒡子 nbz牛蒡子 牛蒡子
Niubangzi 《名医别录》

菊科植物牛蒡的干燥成熟果实。

【性能】 辛、苦,寒。归肺、胃经。
【功效】 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消肿。
【应用】
  1. 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本品辛散苦泄,寒能清热,升散之中具有清降之性,功能疏散风热,发散之力虽不及薄荷等药,但长于宣肺祛痰,清利咽喉,故风热感冒而见咽喉红肿疼痛,或咳嗽痰多不利者,十分常用。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发热,咽喉肿痛等症,常配银花、连翘、荆芥、桔梗等同用,如银翘散(《温病条辨》)。若风热咳嗽,痰多不畅者,常与桑叶、桔梗、前胡等药配伍。
  2. 麻疹不透,风疹瘙痒。本品清泄透散,能疏散风热,透泄热毒而促使疹子透发,用治麻疹不透或透而复隐,常配薄荷、柽柳、竹叶等同用,如竹叶柳蒡汤(《先醒斋医学广笔记》)。若风湿浸淫血脉而致的疮疥瘙痒,本品能散风止痒,常配伍荆芥、蝉蜕、苍术等药,如消风散(《外科正宗》)。
  3. 痈肿疮毒,丹毒,痄腮喉痹。本品辛苦性寒,于升浮之中又有清降之性,能外散风热,内解热毒,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之效,故可用治痈肿疮毒,丹毒,痄腮喉痹等热毒病证。因其性偏滑利,兼滑肠通便,故上述病证兼有大便热结不通者尤为适宜。用治风热外袭,火毒内结,痈肿疮毒,兼有便秘者,常与大黄、芒硝、栀子、边翘、薄荷等同用。治疗乳痈肿痛,尚未成脓者,可与金银花、连翘、栀子、瓜蒌等药同用,如牛蒡子汤(《外科正宗》)。本品配伍玄参、黄芩、黄连、板蓝根等清热泻火解毒药,还可用治瘟毒发颐、痄腮喉痹等热毒之证,如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
【用法用量】
  煎服,6~12g。炒用可使其苦寒及滑肠之性略减。
【使用注意】
  本品性寒,滑肠通便,气虚便溏者慎用。


解表药

蝉蜕 @@@LINK=ct蝉蜕 ct蝉蜕 蝉蜕
Chantui 《名医别录》

蝉科昆虫黑蚱若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

【性能】 甘,寒。归肺、肝经。
【功效】 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应用】
  1. 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咽痛音哑。本品甘寒清热,质轻上浮,长于疏散肺经风热以宣肺利咽、开音疗哑,故风热感冒,温病初起,症见声音嘶哑或咽喉肿痛者,尤为适宜。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发热恶风,头痛口渴者,常配伍薄荷、牛蒡子、前胡等药,如《时病论》辛凉解表法。治疗风热火毒上攻之咽喉红肿疼痛、声音嘶哑,与薄荷、牛蒡子、金银花、连翘等药同用,如蝉薄饮(《中国当代名中医秘验方临证备要》)。
  2. 麻疹不透,风疹瘙痒。本品宣散透发,疏散风热,透疹止痒,用治风热外束,麻疹不透,可与麻黄、牛蒡子、升麻等同用,如麻黄散(《杂病源流犀烛》);用治风湿浸淫肌肤血脉,皮肤瘙痒,常配荆芥、防风、苦参等同用,如消风散(《外科正宗》)。
  3. 目赤翳障。本品入肝经,善疏散肝经风热而有明目退翳之功,故可用治风热上攻或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翳膜遮睛,常与菊花、白蒺藜、决明子、车前子等同用,如蝉花散(《银海精微》)。
  4. 急慢惊风,破伤风证。本品甘寒,既能疏散肝经风热,又可凉肝息风止痉,故可用治小儿急慢惊风,破伤风证。治疗小儿急惊风,可与天竺黄、栀子、僵蚕等药配伍,如天竺黄散(《幼科释迷》)。治疗小儿慢惊风,以本品配伍全蝎、天南星等,如蝉蝎散(《幼科释迷》)。用治破伤风证牙关紧闭,手足抽搐,角弓反张,常与天麻、僵蚕、全蝎、天南星同用,如五虎追风散(广州中医学院主编《方剂学》引山西省史全恩家传方)。
  此外,本品还常用以治疗小儿夜啼不安。现代研究证明,该药能镇静安神,故用之有效。
【用法用量】
  煎服,3~10g,或单味研末冲服。一般病证用量宜小;止痉则需大量。
【使用注意】
  《名医别录》有“主妇人生子不下”的记载,故孕妇当慎用。
【鉴别用药】
  薄荷、牛蒡子与蝉蜕三药皆能疏散风热、透疹、利咽,均可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头痛;麻疹初起,透发不畅;风疹瘙痒;风热上攻,咽喉肿痛等证。但薄荷辛凉芳香,清轻凉散,发汗之力较强,故外感风热、发热无汗者薄荷首选。且薄荷又能清利头目、疏肝行气。牛蒡子辛散苦泄,性寒滑利,兼能宣肺祛痰,故外感风热、发热、咳嗽、咯痰不畅者,牛蒡子尤为适宜。同时,牛蒡子外散风热,内解热毒,有清热解毒散肿之功。蝉蜕甘寒质轻,既能疏散肺经风热而利咽、透疹、止痒,又长于疏散肝经风热而明目退翳,凉肝息风止痉。


解表药

桑叶 @@@LINK=sy桑叶 sy桑叶 桑叶
Sangye 《神农本草经》

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

【性能】 甘、苦,寒。归肺、肝经。
【功效】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应用】
  1. 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本品甘寒质轻,轻清疏散,虽疏散风热作用较为缓和,但又能清肺热、润肺燥,故常用于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温热犯肺,发热、咽痒、咳嗽等症,常与菊花相须为用,并配伍连翘、薄荷、桔梗等药,如桑菊饮(《温病条辨》)。
  2. 肺热咳嗽、燥热咳嗽。本品苦寒清泄肺热,甘寒凉润肺燥,故可用于肺热或燥热伤肺,咳嗽痰少,色黄而粘稠,或干咳少痰,咽痒等症。轻者可配杏仁、沙参、贝母等同用,如桑杏汤(《温病条辨》);重者可配生石膏、麦冬、阿胶等同用,如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
  3. 肝阳上亢。本品苦寒,兼入肝经,有平降肝阳之效,故可用治肝阳上亢,头痛眩晕,头重脚轻,烦躁易怒者,常与菊花、石决明、白芍等平抑肝阳药同用。
  4. 目赤昏花。本品既能疏散风热,又苦寒入肝能清泄肝热,且甘润益阴以明目,故常用治风热上攻、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涩痛、多泪,可配伍菊花、蝉蜕、夏枯草、决明子等疏散风热、清肝明目之品。若肝肾精血不足,目失所养,眼目昏花,视物不清,常配伍滋补精血之黑芝麻,如扶桑至宝丹(《寿世保元》)。若肝热引起的头昏、头痛,本品亦可与菊花、石决明、夏枯草等清肝药同用。
  此外,本品尚能凉血止血,还可用治血热妄行之咳血、吐血、衄血,宜与其他凉血止血药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5~9g;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眼。桑叶蜜制能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故肺燥咳嗽多用蜜制桑叶。


解表药

菊花 @@@LINK=jh菊花 jh菊花 菊花
Juhua 《神农本草经》

菊科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按产地和加工方法的不同,分为“亳菊”、“滁菊”、“贡菊”、“杭菊”等,亳菊和滁菊品质最优。因花的颜色不同,有黄菊花和白菊花之分。

【性能】 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
【功效】 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应用】
  1. 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本品味辛疏散,体轻达表,气清上浮,微寒清热,功能疏散肺经风热,但发散表邪之力不强。常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温邪犯肺,发热、头痛、咳嗽等症,每与性能功用相似的桑叶相须为用,并常配伍连翘、薄荷、桔梗等,如桑菊饮(《温病条辨》)。
  2. 肝阳上亢。本品性寒,入肝经,能清肝热、平肝阳,常用治肝阳上亢,头痛眩晕,每与石决明、珍珠母、白芍等平肝潜阳药同用。若肝火上攻而眩晕、头痛,以及肝经热盛、热极动风者,可与羚羊角、钩藤、桑叶等清肝热、息肝风药同用,如羚角钩藤汤(《通俗伤寒论》)。
  3. 目赤昏花。本品辛散苦泄,微寒清热,入肝经,既能疏散肝经风热,又能清泄肝热以明目,故可用治肝经风热,或肝火上攻所致目赤肿痛,治疗前者常与蝉蜕、木贼、白僵蚕等疏散风热明目药配伍,治疗后者可与石决明、决明子、夏枯草等清肝明目药同用。若肝肾精血不足,目失所养,眼目昏花,视物不清,又常配伍枸杞子、熟地黄、山茱萸等滋补肝肾、益阴明目药,如杞菊地黄丸(《医级》)。
  4. 疮痈肿毒。本品味苦性微寒,能清热解毒,可用治疮痈肿毒,常与金银花、生甘草同用,如甘菊汤(《揣摩有得集》)。因其清热解毒、消散痈肿之力不及野菊花,故临床较野菊花少用。
【用法用量】
  煎服,5~9g。疏散风热宜用黄菊花,平肝、清肝明目宜用白菊花。
【鉴别用药】
  桑叶与菊花皆能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同可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头痛;肝阳上亢,头痛眩晕;风热上攻或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肿痛,以及肝肾精血不足,目暗昏花等证。但桑叶疏散风热之力较强,又能清肺润燥,凉血止血。菊花平肝、清肝明目之力较强,又能清热解毒。


解表药

蔓荆子 @@@LINK=mjz蔓荆子 mjz蔓荆子 蔓荆子
Manjingzi 《神农本草经》

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或蔓荆的干燥成熟果实。

【性能】 辛、苦,微寒。归膀胱、肝、胃经。
【功效】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应用】
  1. 风热感冒,头昏头痛。本品辛能散风,微寒清热,轻浮上行,解表之力较弱,偏于清利头目、疏散头面之邪。故风热感冒而头昏头痛者,较为多用,常与薄荷、菊花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药同用。若风邪上攻之偏头痛,常配伍川芎、白芷、细辛等祛风止痛药。
  2. 目赤肿痛。本品辛散苦泄微寒,功能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可用治风热上攻,目赤肿痛,目昏多泪,常与菊花、蝉蜕、白蒺藜等祛风明目药同用。本品药性升发,清利头目,与黄芪、人参、升麻、葛根等补气升阳药同用,还治疗中气不足,清阳不升,耳鸣耳聋,如益气聪明汤(《证治准绳》)。
  此外,取本品祛风止痛之功,也可用治风湿痹痛,每与羌活、独活、川芎、防风等同用,如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
【用法用量】
  煎服,5~9g。


解表药

柴胡 @@@LINK=ch柴胡 ch柴胡 柴胡
Chaihu 《神农本草经》

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

【性能】 苦、辛,微寒。归肝、胆经。
【功效】 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应用】
  1. 表证发热及少阳证。本品辛散苦泄,微寒退热,善于祛邪解表退热和疏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对于外感表证发热,无论风热、风寒表证,皆可使用。治疗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常与防风、生姜等药配伍,如正柴胡饮(《景岳全书》)。若外感风寒,寒邪入里化热,恶寒渐轻,身热增盛者,柴胡多与葛根、羌活、黄芩、石膏等同用,以解表清里,如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治疗风热感冒,发热,头痛等症,可与菊花、薄荷、升麻等辛凉解表药同用。现代用柴胡制成的单味或复方注射液,对于外感发热,有较好的解表退热作用。若伤寒邪在少阳,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本品用之最宜,为治少阳证之要药,常与黄芩同用,以清半表半里之热,共收和解少阳之功,如小柴胡汤(《伤寒论》)。
  2. 肝郁气滞。本品辛行苦泄,性善条达肝气,疏肝解郁。治疗肝失疏泄,气机郁阻所致的胸胁或少腹胀痛、情志抑郁、妇女月经失调、痛经等症,常与香附、川芎、白芍同用,如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若肝郁血虚,脾失健运,妇女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胁肋作痛,神疲食少,脉弦而虚者,常配伍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等,如逍遥散(《和剂局方》)。
  3. 气虚下陷,脏器脱垂。本品能升举脾胃清阳之气,可用治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所致的脘腹重坠作胀,食少倦怠,久泻脱肛,子宫下垂,肾下垂等脏器脱垂,常与人参、黄芪、升麻等同用,以补气升阳,如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此外,本品还可退热截疟,又为治疗疟疾寒热的常用药,常与黄芩、常山、草果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3~9g。解表退热宜生用,且用量宜稍重;疏肝解郁宜醋炙,升阳可生用或酒炙,其用量均宜稍轻。
【使用注意】
  柴胡其性升散,古人有“柴胡劫肝阴”之说,阴虚阳亢,肝风内动,阴虚火旺及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解表药

升麻 @@@LINK=sm升麻 sm升麻 升麻
Shengma 《神农本草经》

毛茛科植物大三叶升麻、兴安升麻或升麻的干燥根茎。

【性能】 辛、微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
【功效】 解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应用】
  1. 外感表证。本品辛甘微寒,性能升散,有发表退热之功。治疗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发热、头痛等症,可与桑叶、菊花、薄荷、连翘等同用。治疗风寒感冒,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咳嗽者,常配伍麻黄、紫苏、白芷、川芎等药,如十神汤(《和剂局方》)。若外感风热夹湿之阳明经头痛,额前作痛,呕逆,心烦痞满者,可与苍术、葛根、鲜荷叶等配伍,如清震汤(《症因脉治》)。
  2. 麻疹不透。本品能辛散发表,透发麻疹,用治麻疹初起,透发不畅,常与葛根、白芍、甘草等同用,如升麻葛根汤(《阎氏小儿方论》)。若麻疹欲出不出,身热无汗,咳嗽咽痛,烦渴尿赤者,常配伍葛根、薄荷、牛蒡子、荆芥等药,如宣毒发表汤(《痘疹仁端录》)。
  3. 齿痛口疮,咽喉肿痛,温毒发斑。本品甘寒,以清热解毒功效见长,为清热解毒之良药,可用治热毒所致的多种病证。因其尤善清解阳明热毒,故胃火炽盛成毒的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咽肿喉痛以及皮肤疮毒等尤为多用。治疗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多与生石膏、黄连等同用,如清胃散(《兰室秘藏》)。治疗风热疫毒上攻之大头瘟,头面红肿,咽喉肿痛,常与黄芩、黄连、玄参、板蓝根等药配伍,如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治疗痄腮肿痛,可与黄连、连翘、牛蒡子等药配伍,如升麻黄连汤(《外科枢要》)。用治温毒发斑,常与生石膏、大青叶、紫草等同用。
  4. 气虚下陷,脏器脱垂,崩漏下血。本品入脾胃经,善引脾胃清阳之气上升,其升提之力较柴胡为强。故常用治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所致的脘腹重坠作胀,食少倦怠,久泻脱肛,子宫下垂,肾下垂等脏器脱垂,多与黄芪、人参、柴胡等同用,以补气升阳,如补中益气汤(《脾胃论》);若胸中大气下陷,气短不足以息,又常以本品配柴胡、黄芪、桔梗等同用,如升陷汤(《医学衷中参西录》)。治疗气虚下陷,月经量多或崩漏者,则以本品配伍人参、黄芪、白术等补中益气药,如举元煎(《景岳全书》)。
【用法用量】
  煎服,3~9g。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宣生用,升阳举陷宜炙用。
【使用注意】
  麻疹已透,阴虚火旺,以及阴虚阳亢者,均当忌用。


解表药

葛根 @@@LINK=gg葛根 gg葛根 葛根
Gegen 《神农本草经》

豆科植物野葛或甘葛藤的干燥根。野葛多趁鲜切成厚片或小块,干燥;甘葛藤多为栽培,习称“粉葛”,多除去外皮,用硫黄熏后,稍干,截段或再纵切两半,干燥。

【性能】 甘、辛,凉。归脾、胃经。
【功效】 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应用】
  1. 表证发热,项背强痛。本品甘辛性凉,轻扬升散,具有发汗解表,解肌退热之功。外感表证发热,无论风寒与风热,均可选用本品。治疗风热感冒,发热、头痛等症,可与薄荷、菊花、蔓荆子等辛凉解表药同用。若风寒感冒,邪郁化热,发热重,恶寒轻,头痛无汗,目疼鼻干,口微渴,苔薄黄等症,常配伍柴胡、黄芩、白芷、羌活等药,如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本品既能辛散发表以退热,又长于缓解外邪郁阻、经气不利、筋脉失养所致的颈背强痛,故风寒感冒,表实无汗,恶寒,项背强痛者,常与麻黄、桂枝等同用,如葛根汤(《伤寒论》);若表虚汗出,恶风,项背强痛者,常与枝枝、白芍等配伍,如桂枝加葛根汤(《伤寒论》)。
  2. 麻疹不透。本品味辛性凉,有发表散邪,解肌退热,透发麻疹之功,故可用治麻疹初起,表邪外束,疹出不畅,常与升麻、芍药、甘草等同用,如升麻葛根汤(《阎氏小儿方论》)。若麻疹初起,已现麻疹,但疹出不畅,见发热咳嗽,或乍冷乍热者,可配伍牛蒡子、荆芥、蝉蜕、前胡等药,如葛根解肌汤(《麻科活人全书》)。
  3. 热病口渴,消渴证。本品甘凉,于清热之中,又能鼓舞脾胃清阳之气上升,而有生津止渴之功。用治热病津伤口渴,常与芦根、天花粉、知母等同用。治疗消渴证属阴津不足者,可与天花粉、鲜地黄、麦门冬等清热养阴生津药配伍,如天花散(《仁斋直指方》);若内热消渴,口渴多饮,体瘦乏力,气阴不足者,又多配伍乌梅、天花粉、麦冬、党参、黄芪等药,如玉泉丸(《沈氏尊生书》)。
  4. 热泄热痢,脾虚泄泻。本品味辛升发,能升发清阳,鼓舞脾胃清阳之气上升而奏止泻痢之效,故可用治表证未解,邪热入里,身热,下利臭秽,肛门有灼热感,苔黄脉数,或湿热泻痢,热重于湿者,常与黄芩、黄连、甘草同用,如葛根芩连汤(《伤寒论》)。若脾虚泄泻,常配伍人参、白术、木香等药,如七味白术散(《小儿药证直诀》)。
  此外,葛根能直接扩张血管,使外周阻力下降,而有明显降压作用,能较好缓解高血压病人的“项紧”症状,故临床常用治高血压病颈项强痛,如北京同仁堂生产的愈风宁心片即由葛根一味药组成。
【用法用量】
  煎服,9~15g。解肌退热、透疹、生津宜生用,升阳止泻宜煨用。
【鉴别用药】
  柴胡、升麻、葛根三者皆能发表、升阳,均可用治风热感冒、发热、头痛,以及清阳不升等证。其中:柴胡、升麻两者均能升阳举陷,用治气虚下陷,食少便溏、久泻脱肛、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等脏器脱垂;升麻、葛根两者又能透疹,常用治麻疹初起、透发不畅。但柴胡主升肝胆之气,长于疏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退热,疏肝解郁,为治疗少阳证的要药。又常用于伤寒邪在少阳,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感冒发热;肝郁气滞,胸胁胀痛、月经不调、痛经等证。升麻主升脾胃清阳之气,其升提(升阳举陷)之力较柴胡为强,并善于清热解毒,又常用于多种热毒病证。葛根主升脾胃清阳之气而达到生津止渴、止泻之功,常用于热病烦渴,阴虚消渴;热泄热痢,脾虚泄泻。同时,葛根解肌退热,对于外感表证,发热恶寒、头痛无汗、项背强痛,无论风寒表证、风热表证,均可使用。


解表药

淡豆豉 @@@LINK=ddc淡豆豉 ddc淡豆豉 淡豆豉
Dandouchi 《名医别录》

【性能】 苦、辛,凉。归肺、胃经。
【功效】 解表,除烦,宣发郁热。
  1. 外感表证。本品辛散轻浮,能疏散表邪,且发汗解表之力颇为平稳,无论风寒、风热表证,皆可配伍使用。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咽痛等症,常与金银花、连翘、薄荷、牛蒡子等药同用,如银翘散(《温病条辨》);若风寒感冒初起,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等症,常配葱白,如葱豉汤(《肘后方》)。
  2. 热病烦闷。本品辛散苦泄性凉,既能透散外邪,又能宣散邪热、除烦,常与清热泻火除烦的栀子同用,治疗外感热病,邪热内郁胸中,心中懊憹,烦热不眠,如栀子豉汤(《伤寒论》)。
【用法用量】
  煎服,6~12g。


解表药

浮萍 @@@LINK=fp浮萍 fp浮萍 浮萍
Fuping 《神农本草经》

【性能】 辛,寒。归肺、膀胱经。
【功效】 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尿消肿。
【应用】
  1. 风热感冒。本品辛寒,质轻上浮,有宣肺发汗,疏散风热之功,较宜于风热感冒,发热无汗等症,可与薄荷、蝉蜕、连翘等同用。若风寒感冒,恶寒无汗,亦可与麻黄、香薷、羌活等发散风寒药同用。
  2. 麻疹不透。本品辛散,能疏散风热,解表透疹。用于麻疹初起,疹出不畅,常与薄荷、蝉蜕、牛蒡子等同用。
  3. 风疹瘙痒。本品辛散,具有祛风止痒之功,可用治风邪郁闭肌表,风疹瘙痒。偏于风热者,多与蝉蜕、薄荷、牛蒡子等辛凉类疏风止痒药同用;偏于风寒者,多与麻黄、防风、荆芥等辛温类祛风止痒药同用。
  4. 水肿尿少。本品上可开宣肺气而发汗透邪,下可通调水道而利尿消肿,故以治疗水肿尿少兼风热表证者为宜,可单用,或与麻黄、连翘、冬瓜皮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3~9g。外用适量,煎汤浸洗。
【使用注意】
  表虚自汗者不宜使用。


解表药

石膏 @@@LINK=sg石膏 sg石膏 石膏
Shigao 《神农本草经》

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O)。湖北应城产者最佳。

【性能】 甘、辛,大寒。归肺、胃经。
【功效】 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
【应用】
  1. 温热病气分实热证。本品性味辛甘寒,性寒清热泻火,辛寒解肌透热,甘寒清胃热、除烦渴,为清泻肺胃气分实热之要药。治温热病气分实热,症见壮热、烦渴、汗出、脉洪大者,常与知母相须为用,如白虎汤(《伤寒论》)。本品善清泻气分实热,若配清热凉血之玄参等,可治温病气血两燔,症见神昏谵语、发斑者,如化斑汤(《温病条辨》)。
  2. 肺热喘咳证。本品辛寒入肺经,善清肺经实热,配止咳平喘之麻黄、杏仁等,可治肺热喘咳、发热口渴者,如麻杏石甘汤(《伤寒论》)。
  3. 胃火牙痛、头痛、消渴证。本品功能清泻胃火,可用治胃火上攻之牙龈肿痛,常配黄连、升麻等药用,如清胃散(《外科正宗》);若治胃火头痛,可配川芎用,如石膏川芎汤(《云歧子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论类要》)。取本品清泻胃热,配知母、生地黄、麦冬等,可用治胃热上蒸、耗伤津液之消渴证,如玉女煎(《景岳全书》)。
  此外,本品又能祛暑,配益气养阴之人参、麦冬等,可用治暑热初起,伤气耗阴或热病后期,余热未尽,气津两亏,症见身热、心烦、口渴者,如竹叶石膏汤(《伤寒论》)。
  4. 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本品火煅外用,有敛疮生肌、收湿、止血等作用。用治溃疡不敛,可配红粉研末置患处,如九一散(《中国药典·2000年版》);用治湿疹瘙痒,可配枯矾用,如二味隔纸膏(《景岳全书》);用治湿疮肿痒,可配黄柏研末外掺,如石黄散(《青囊秘传》);若治水火烫伤,可配青黛用,如牡蛎散(《外台秘要》)。
【用法用量】
  生石膏煎服,15~60g,宜先煎。煅石膏适量外用,研末撒敷患处。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及阴虚内热者忌用。


清热药

知母 @@@LINK=zm知母 zm知母 知母
Zhimu 《神农本草经》

百合科植物知母的干燥根茎。

【性能】 苦、甘,寒。归肺、胃、肾经。
【功效】 清热泻火,生津润燥。
【应用】
  1. 热病烦渴。本品味苦甘而性寒质润,苦寒能清热泻火除烦,甘寒质润能生津润燥止渴,善治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者,常与石膏相须为用,如白虎汤(《伤寒论》)。
  2. 肺热燥咳。本品主入肺经而长于泻肺热、润肺燥,用治肺热燥咳,常配贝母用,如二母散(《证治准绳》);若配杏仁、莱菔子,可治肺燥久嗽气急,如宁嗽煎(《奇方类编》)。
  3. 骨蒸潮热。本品兼入肾经而能滋肾阴、泻肾火、退骨蒸,用治阴虚火旺所致骨蒸潮热、盗汗、心烦者,常配黄柏、生地黄等药用,如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
  4. 内热消渴。本品性甘寒质润,能泻肺火、滋肺阴,泻胃火、滋胃阴,泻肾火、滋肾阴,可用治阴虚内热之消渴证,常配天花粉、葛根等药用,如玉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5. 肠燥便秘。本品功能滋阴润燥,可用治阴虚肠燥便秘证,常配生地黄、玄参、麦冬等药用。
【用法用量】
  煎服,6~12g。
【使用注意】
  本品性寒质润,有滑肠作用,故脾虚便溏者不宜用。
【鉴别用药】
  石膏、知母均能清热泻火,可用治温热病气分热盛及肺热咳嗽等证。但石膏泻火之中长于清解,重在清泻肺胃实火,肺热喘咳、胃火头痛牙痛多用石膏;知母泻火之中长于清润,肺热燥咳、内热骨蒸、消渴多选知母。


清热药

芦根 @@@LINK=lg芦根 lg芦根 芦根
Lugen 《神农本草经》

禾本科植物芦苇的新鲜或干燥根茎。

【性能】 甘,寒。归肺、胃经。
【功效】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
【应用】
  1. 热病烦渴。本品性味甘寒,既能清透肺胃气分实热,又能生津止渴、除烦,故可用治热病伤津,烦热口渴者,常配麦门冬、天花粉等药用;或以其鲜汁配麦冬汁、梨汁、荸荠汁、藕汁服,如五汁饮(《温病条辨》)。
  2. 胃热呕哕。本品能清胃热而止呕逆,可用鲜品配青竹如、生姜等煎服,如芦根饮子(《千金方》);也可单用煎浓汁频饮(《肘后方》)。
  3. 肺热咳嗽,肺痈吐脓。本品入肺经善清透肺热,用治肺热咳嗽,常配黄芩、浙贝母、瓜蒌等药用。若治风热咳嗽,可配桑叶、菊花、苦杏仁等药用,如桑菊饮(《温病条辨》)。若治肺痈吐脓,则多配薏苡仁、冬瓜仁等用,如苇茎汤(《千金方》)。
  4. 热淋涩痛。本品功能清热利尿,可用治热淋涩痛,小便短赤,常配白茅根、车前子等用。
【用法用量】
  煎服,干品15~30g;鲜品加倍,或捣汁用。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者忌服。
【鉴别用药】
  芦根为芦苇的根茎,苇茎为芦苇的嫩茎。二者出自同一种植物,功效相近。但芦根长于生津止渴,苇茎长于清透肺热,略有侧重。药市中多无苇茎供应,可以芦根代之。


清热药

天花粉 @@@LINK=thf天花粉 thf天花粉 天花粉
Tianhuafen 《神农本草经》

葫芦科植物栝楼或双边栝楼的干燥块根。

【性能】 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应用】
  1. 热病烦渴。本品甘寒,既能清肺胃二经实热,又能生津止渴,故常用治热病烦渴,可配芦根、麦门冬等用;或配生地黄、五味子用,如天花散(《仁斋直指方》);取本品生津止渴之功,配沙参、麦门冬、玉竹等用,可治燥伤肺胃,咽干口渴,如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
  2. 肺热燥咳。本品既能泻火以清肺热,又能生津以润肺燥,用治燥热伤肺,干咳少痰、痰中带血等肺热燥咳证,可配天门冬、麦门冬、生地黄等药用,如滋燥饮(《杂病源流犀烛》);取本品生津润燥之功,配人参用治燥热伤肺,气阴两伤之咳喘咯血,如参花散(《万病回春》)。
  3. 内热消渴。本品善清肺胃热、生津止渴,可用治积热内蕴,化燥伤津之消渴证,常配麦门冬、芦根、白茅根等药用(《千金方》);若配人参,则治内热消渴,气阴两伤者,如玉壶丸(《仁斋直指方》)。
  4. 疮疡肿毒。本品既能清热泻火而解毒,又能消肿排脓以疗疮,用治疮疡初起,热毒炽盛,未成脓者可使消散,脓已成者可溃疮排脓,常与金银花、白芷、穿山甲等同用,如仙方活命饮(《妇人大全良方》);取本品清热、消肿作用,配薄荷等分为末,西瓜汁送服,可治风热上攻,咽喉肿痛,如银锁匙(《外科百效全书》)。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
【使用注意】
  不宜于乌头类药材同用。


清热药

竹叶 @@@LINK=zy竹叶 zy竹叶 竹叶
Zhuye 《名医别录》

淡竹的叶。其卷而未放的幼叶,称竹叶卷心。随时可采,宜用鲜品。

【性能】 甘、辛、淡,寒。归心、胃、小肠经。
【功效】 清热泻火,除烦,生津,利尿。
【应用】
  1. 热病烦渴。本品甘寒入心经,长于清心泻火以除烦,并能清胃生津以止渴,可用治热病伤津,烦热口渴,常配石膏、知母、玄参等药用,如清瘟败毒饮(《疫疹一得》)。若配人参、麦门冬等用,可治热病后期,余热未清 ,气津两伤之证,如竹叶石膏汤(《伤寒论》)。本品轻清,兼能凉散上焦风热,配金银花、连翘、薄荷等,可用治外感风热,烦热口渴,如银翘散(《温病条辨》)。
  2. 口疮尿赤。本品上能清心火,下能利小便,上可治心火上炎之口舌生疮,下可疗心移热于小肠之小便短赤涩痛,常配木通、生地黄等药用,如导赤散(《小儿药性直诀》)。
  竹叶卷心清心泻火作用更强,多用于温病热陷心包,神昏谵语之证,常配玄参、莲子心、连翘心等用,如清宫汤(《温病条辨》)。
【用法用量】
  煎服,6~15g;鲜品15~30g。
【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骨蒸潮热者忌用。


清热药

淡竹叶 @@@LINK=dzy淡竹叶 dzy淡竹叶 淡竹叶
Danzhuye 《神农本草经》

【性能】 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
【功效】 清热泻火,除烦,利尿。
【应用】
  1. 热病烦渴。本品甘寒,主归心经能清心火以除烦,入胃经而泄胃火以止渴。用治热病伤津,心烦口渴,常配石膏、芦根等药用;或配黄芩、知母、麦门冬等药用,如淡竹叶汤(《医学心悟》)。
  2. 口疮尿赤、热淋涩痛。本品性寒能清泻心胃实火,甘淡能渗湿利尿。用治心、胃火盛,口舌生疮及移热小肠热淋涩痛,可配滑石、白茅根、灯心草等药用。
【用法用量】
  煎服,6~9g。


清热药

栀子 @@@LINK=zz栀子 zz栀子 栀子
Zhizi 《神农本草经》

茜草科植物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

【性能】 苦,寒。归心、肺、三焦经。
【功效】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焦栀子:凉血止血。
【应用】
  1. 热病心烦。本品苦寒清降,能清泻三焦火邪、泻心火而除烦,为治热病心烦、躁扰不宁之要药,可与淡豆豉同用,如栀子豉汤(《伤寒论》);若配黄芩、黄连、黄柏等,可用治热病火毒炽盛,三焦俱热而见高热烦躁、神昏谵语者,如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
  2. 湿热黄疸。本品有清利下焦肝胆湿热之功效,可用治肝胆湿热郁蒸之黄疸、小便短赤者,常配茵陈、大黄等药用,如茵陈蒿汤(《伤寒论》),或配黄柏用,如栀子柏皮汤(《金匮要略》)。
  3. 血淋涩痛。本品善清利下焦湿热而通淋,清热凉血以止血,故可治血淋涩痛或热淋证,常配木通、车前子、滑石等药用,如八正散(《和剂局方》)。
  4. 血热吐衄。本品功能清热凉血,可用治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等证,常配白茅根、大黄、侧柏叶等药用,如十灰散(《十药神书》);本品若配黄芩、黄连、黄柏用,可治三焦火盛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如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
  5. 目赤肿痛。本品清泻三焦热邪,可治肝胆火热上攻之目赤肿痛,常配大黄用,如栀子汤(《圣济总录》)。
  6. 火毒疮疡。本品功能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可用治火毒疮疡、红肿热痛者,常配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用;或配白芷以助消肿,如缩毒散(《普济方》)。
  焦栀子功专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吐血、衄血、尿血、崩漏。
【用法用量】
  煎服,5~10克。外用生品适量,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
  本品苦寒伤胃,脾虚便溏者不宜用。
【鉴别用药】
  栀子入药,除果实全体入药外,还有果皮、种子分开用者。栀子皮(果皮)偏于达表而去肌肤之热;栀子仁(种子)偏于走里而清内热。生栀子走气分而泻火,焦栀子入血分而止血。


清热药

夏枯草 @@@LINK=xkc夏枯草 xkc夏枯草 夏枯草
Xiakucao 《神农本草经》

唇形科植物夏枯草的干燥果穗。

【性能】 辛、苦,寒。归肝、胆经。
【功效】 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
【应用】
  1. 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目珠夜痛。本品苦寒主入肝经,善泻肝火以明目。用治肝火上炎,目赤肿痛,可配桑叶、菊花、决明子等药用。本品清肝明目之中,略兼养肝,配当归、枸杞子,可用于肝阴不足,目珠疼痛,至夜尤甚者;亦可配香附、甘草用,如夏枯草散(《张氏医通》)。
  2. 瘰疬、瘿瘤。本品味辛能散结,苦寒能泄热,常配贝母、香附等药用以治肝郁化火,痰火凝聚之瘰疬,如夏枯草汤(《外科正宗》);用治瘿瘤,则常配昆布、玄参等用,如夏枯草膏(《医宗金鉴》)。
  3. 乳痈肿痛。本品既能清热去肝火,又能散结消肿,可治乳痈肿痛,常与蒲公英同用(《本草汇言》)。若配金银花,可治热毒疮疡,如化毒丹(《青囊秘传》)。
【用法用量】
  煎服,9~15g。或熬膏服。
【使用注意】
  脾胃寒弱者慎用。


清热药

决明子 @@@LINK=jmz决明子 jmz决明子 决明子
Juemingzi 《神农本草经》

豆科植物决明或小决明的干燥成熟种子。

【性能】 甘、苦、咸,微寒。归肝、大肠经。
【功效】 清热明目,润肠通便。
【应用】
  1. 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目暗不明。本品主入肝经,功善清肝明目而治肝热目赤肿痛、羞明多泪,常配黄芩、赤芍、木贼用,如决明子散(《银海精微》);若配菊花、青葙子、茺蔚子等,可用治风热上攻头痛目赤,如决明子丸(《证治准绳》);本品有益肝阴之功,配山茱萸、生地黄等药,可用治肝肾阴亏,视物昏花、目暗不明,如决明散(《银海精微》)。
  2. 头痛、眩晕。本品苦寒入肝,既能清泻肝火,又兼能平抑肝阳,故可用治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常配菊花、钩藤、夏枯草等药用。
  3. 肠燥便秘。本品性味甘咸寒,兼入大肠经而能清热润肠通便,用于内热肠燥,大便秘结,可与火麻仁、瓜蒌仁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10~15克;用于润肠通便,不宜久煎。
【使用注意】
  气虚便溏者不宜用。


清热药

密蒙花 @@@LINK=mmh密蒙花 mmh密蒙花 密蒙花
Mimenghua 《开宝本草》

【性能】 甘,微寒。归肝、胆经。
【功效】 清热泻火,养肝明目,退翳。
【应用】
  1. 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眼生翳膜。本品甘寒入肝经而清泻肝火,并能明目退翳。用治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常配菊花、甘草用,如密蒙花散(《圣济总录》);若治风火上攻,羞明多泪,多配木贼、石决明、羌活用,如密蒙花散(《和剂局方》)。取本品明目退翳作用,配蝉蜕、白蒺藜等,可治肝火郁滞,眼生翳膜,如拨云退翳丸(《原机启微》)。
  2. 肝虚目暗、视物昏花。本品既能清肝,又能养肝,故可用治肝虚有热所致目暗干涩、视物昏花者,多配菟丝子、山药、肉苁蓉等药用,如绿风还睛丸(《医宗金鉴》)。
【用法用量】
  煎服,9~15g。


清热药

黄芩 @@@LINK=hq黄芩 hq黄芩 黄芩
Huangqin 《神农本草经》

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

【性能】 苦,寒。归肺、胆、脾、胃、大肠、小肠经。
【功效】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应用】
  1. 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黄疸泻痢。本品性味苦寒,功能清热燥湿,善清肺胃胆及大肠之湿热,尤长于清中上焦湿热。治湿温、暑湿证,湿热阻遏气机而致胸闷恶心呕吐、身热不扬、舌苔黄腻者,常配滑石、白豆蔻、通草等药用,如黄芩滑石汤(《温病条辨》);若配黄连、干姜、半夏等,可治湿热中阻,痞满呕吐,如半夏泻心汤(《伤寒论》);若配黄连、葛根等药用,可治大肠湿热之泄泻、痢疾,如葛根黄芩黄连汤(《伤寒论》);若配茵陈、栀子,可治湿热黄疸。
  2. 肺热咳嗽、高热烦渴。本品主入肺经,善清泻肺火及上焦实热,用治肺热壅遏所致咳嗽痰稠,可单用,如清金丸(《丹溪心法》);若配苦杏仁、桑白皮、苏子,可治肺热咳嗽气喘,如清肺汤(《万病回春》);若配法夏,可治肺热咳嗽痰多,如黄芩半夏丸(《袖珍方大全》)。本品苦寒,清热泻火力强,配薄荷、栀子、大黄等,可用治外感热病,中上焦热盛所致之高热烦渴、面赤唇燥、尿赤便秘、苔黄脉数者,如凉膈散(《和剂局方》)。
  3. 血热吐衄。本品能清热泻火以凉血止血,可用治火毒炽盛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等证,常配大黄用,如大黄汤(《圣济总录》)。本品经配伍,也可用治其他出血证,如配地榆、槐花,用治血热便血;配当归,用治崩漏,如子芩丸(《古今医鉴》)。
  4. 痈肿疮毒。本品有清热泻火,清解热毒的作用,可用治火毒炽盛之痈肿疮毒,常与黄连、黄柏、栀子配伍,如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若治热毒壅滞痔疮热痛,则常配黄连、大黄、槐花等药用。
  5. 胎动不安。本品具清热安胎之功,用治血热胎动不安,可配生地黄、黄柏等药用,如保阴煎(《景岳全书》);若配白术用,可治气虚血热胎动不安,如芩术汤(《医学入门 》);若配熟地黄、续断、人参等药用,可治肾虚有热胎动不安,如泰山磐石散(《景岳全书》)。
【用法用量】
  煎服,3~10g。清热多生用,安胎多炒用,清上焦热可酒炙用,止血可炒炭用。
【使用注意】
  本品苦寒伤胃,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
【鉴别用药】
  黄芩分枯芩与子芩。枯芩为生长年久的宿根,中空而枯,体轻主浮,善清上焦肺火,主治肺热咳嗽痰黄;子芩为生长年少的子根,体实而坚,质重主降,善泻大肠湿热,主治湿热泻痢腹痛。


清热药

黄连 @@@LINK=hl黄连 hl黄连 黄连
Huanglian 《神农本草经》

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干燥根茎。

【性能】 苦,寒。归心,脾、胃、胆、大肠经。
【功效】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应用】
  1. 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本品大苦大寒,清热燥湿力大于黄芩,尤长于清中焦湿热。治湿热阻滞中焦,气机不畅所致脘腹痞满、恶心呕吐,常配苏叶用,如苏叶黄连汤(方出《温热经纬》,名见《中医妇科学
》),或配黄芩、干姜、半夏用,如半夏泻心汤(《伤寒论》);若配石膏用,可治胃热呕吐,如石连散(《仙拈集》);若配吴茱萸,可治肝火犯胃所致胁肋胀痛、呕吐吞酸,如左金丸(《丹溪心法》);若配人参、白术、干姜等药用,可治脾胃虚寒,呕吐酸水,如连理汤(《症因脉治》)。
  2. 湿热泻痢。本品善去脾胃大肠湿热,为治泻痢要药,单用有效。若配木香,可治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如香连丸(《兵部手集方》);若配葛根、黄芩等药用,可治湿热泻痢兼表证发热,如葛根黄芩黄连汤(《伤寒论》);若配乌梅,可治湿热下痢脓血日久,如黄连丸(《外台秘要》)。
  3. 高热神昏,心烦不寐,血热吐衄。本品泻火解毒之中,尤善清泻心经实火,可用治心火亢盛所致神昏、烦躁之证。若配黄芩、黄柏、栀子,可治三焦热盛,高热烦燥;若配石膏、知毋、玄参、丹皮等药用,可治高热神昏,如清瘟败毒饮(《疫疹一得》);若配黄芩、白芍、阿胶等药用,可治热盛伤阴,心烦不寐,如黄连阿胶汤(《伤寒论》);若配肉桂,可治心火亢旺,心肾不交之怔忡不寐,如交泰丸(《四科简效方》);若配大黄、黄芩,可治邪火内炽,迫血妄行之吐衄,如泻心汤(《金匮要略》)。
  4. 痈肿疖疮,目赤牙痛。本品既能清热燥湿,又能泻火解毒,尤善疗疔毒。用治痈肿疔毒,多与黄芩、黄柏、栀子同用,如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若配淡竹叶,可治目赤肿痛,赤脉胬肉,如黄连汤(《普济方》);若配生地黄、升麻、丹皮等药用,可治胃火上攻,牙痛难忍,如清胃散(《兰室秘藏》)。
  5. 消渴。本品善清胃火而可用治胃火炽盛,消谷善饥之消渴证,常配麦冬用,如治消渴丸(《普济方》);或配黄柏用,以增强泻火之力,如黄柏丸(《圣济总录》);若配生地黄,可用治肾阴不足,心胃火旺之消渴,如黄连丸(《外台秘要》)。
  6. 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本品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取之制为软膏外敷,可治皮肤湿疹、湿疮。取之浸汁涂患处,可治耳道流脓;煎汁滴眼,可治眼目红肿。
【用法用量】
  煎服,2~5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本品大苦大寒,过服久服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忌用;苦燥易伤阴津,阴虚津伤者慎用。
【鉴别用药】
  本品入药,除生用外,还有酒炙、姜汁炙、吴茱萸水炙等特殊炮制品,其功用各有区别。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多用于目赤肿痛、口疮;姜黄连善清胃和胃止呕,多用治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善舒肝和胃止呕,多用治肝胃不和之呕吐吞酸。
  《珍珠囊》:“其用有六:泻心火,一也;去中焦湿热,二也;诸疮必用,三也;去风湿,四也;治赤眼暴发,五也;止中部见血,六也。”


清热药

黄柏 @@@LINK=hp黄柏 hp黄柏 黄柏
Huangbo 《神农本草经》

芸香科植物黄皮树或黄檗的干燥树皮。

【性能】 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
【功效】 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
【应用】
  1. 湿热带下、热淋。本品苦寒沉降,长于清泻下焦湿热。用治湿热下注之带下黄浊臭秽,常配山药、芡实、车前子等药用,如易黄汤(《傅青主女科》);若治湿热下注膀胱,小便短赤热痛,常配萆薢、茯苓、车前子等药用,如萆薢分清饮(《医学心悟》)。
  2. 湿热泻痢、黄疸。本品清热燥湿之中,善除大肠湿热以治泻痢,常配白头翁、黄连、秦皮等药用,如白头翁汤(《伤寒论》);若配栀子用,可治湿热郁蒸之黄疸,如栀子柏皮汤(《伤寒论》)。
  3. 湿热脚气、痿证:取本品清泄下焦湿热之功,用治湿热下注所致脚气肿痛、痿证,常配苍术、牛膝用,如三妙丸(《医学心悟》)。若配知母、熟地、龟甲等药用,可治阴虚火旺之痿证,如虎潜丸(《丹溪心法》)。
  4. 骨蒸劳热,盗汗,遗精。本品主入肾经而善泻相火、退骨蒸,用治阴虚火旺,潮热盗汗、腰酸遗精,常与知母相须为用,并配生地黄、山药等药用,如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或配熟地黄、龟甲用,如大补阴丸(《丹溪心法》)。
  5. 疮疡肿毒、湿疹瘙痒。取本品既能清热燥湿,又能泻火解毒,用治疮疡肿毒,内服外用均可,如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以本品配黄芩、黄连、栀子煎服,又如二黄散(《痈疽神验秘方》)以本品配大黄为末,醋调外搽;治湿疹瘙痒,可配荆芥、苦参、白鲜皮等煎服;亦可配煅石膏等分为末,外撒或油调搽患处,如石黄散(《青囊秘传》)。
【用法用量】
  煎服,3~12g。外用适量。
【鉴别用药】
  黄芩、黄连、黄柏三药性味皆苦寒,而黄连为苦寒之最。三药均以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为主要功效,用治湿热内盛或热毒炽盛之证,常相须为用。但黄芩偏泻上焦肺火,肺热咳嗽者多用;黄连偏泻中焦胃火,并长于泻心火,中焦湿热、痞满呕逆及心火亢旺、高热心烦者多用;黄柏偏泻下焦相火、除骨蒸,湿热下注诸证及骨蒸劳热者多用。
  《珍珠囊》:“黄柏之用有六:泻膀胱龙火,一也;利小便结,二也;除下焦湿肿,三也;痢疾先见血,四也;脐中痛,五也;补肾不足,壮骨髓,六也。”
【使用注意】
  本品苦寒伤胃,脾胃虚寒者忌用。


清热药

龙胆 @@@LINK=ld龙胆 ld龙胆 龙胆
Longdan 《神农本草经》

龙胆科植物条叶龙胆、龙胆、三叶龙胆或坚龙胆的干燥根及根茎。

【性能】 苦,寒。归肝、胆经。
【功效】 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应用】
  1. 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本品苦寒,清热燥湿之中,尤善清下焦湿热,常用治下焦湿热所致诸证。治湿热黄疸,可配苦参用,如苦参丸(《杂病源流犀烛》),或配栀子、大黄、白茅根等药用,如龙胆散(《圣惠方》);若治湿热下注,阴肿阴痒、湿疹瘙痒、带下黄臭,常配泽泻、木通、车前子等药用,如龙胆泻肝汤(《兰室秘藏》)。
  2. 肝火头痛、目赤耳聋、胁痛口苦。本品苦寒沉降,善泻肝火胆实火,治上述诸症,多配柴胡、黄芩、栀子等药用,如龙胆泻肝汤(《兰室秘藏》)。
  3. 惊风抽搐。取本品清泻肝胆实火之功,可用治肝经热盛,热极生风所致之高热惊风抽搐,常配牛黄、青黛、黄连等药用,如凉惊丸(《小儿药性直决》),或配黄柏、大黄、芦荟等药用,如当归芦荟丸(《宣明论方》)。
【用法用量】
  煎服,3~6g。
【使用注意】
  脾胃寒者不宜用,阴虚津伤者慎用。


清热药

秦皮 @@@LINK=qp秦皮 qp秦皮 秦皮
Qinpi 《神农本草经》

【性能】 苦、涩,寒。归肝、胆、大肠经。
【功效】 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
【应用】
  1. 湿热泻痢、带下。本品性苦寒而收涩,功能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故可用治湿热泻痢,里急后重,常配白头翁、黄连、黄柏等药用,如白头翁汤(《伤寒论》);若治湿热下注之带下,可配牡丹皮、当归用,如《本草汇言》方。
  2. 肝热目赤肿痛、目生翳膜。本品清热之中,能泻肝火、明目退翳,用治肝经郁火所致目赤肿痛、目生翳膜,可单用煎水洗眼;或配栀子、淡竹叶煎服,如秦皮汤(《外台秘要》)。若配秦艽、防风等用,可治肝经风热、目赤生翳,如秦皮汤(《眼科龙木论》)
【用法用量】
  煎服,6~12g。外用适量,煎洗患处。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者忌用。


清热药

苦参 @@@LINK=ks苦参 ks苦参 苦参
Kushen 《神农本草经》

豆科植物苦参的干燥根。

【性能】 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
【功效】 清热燥湿,杀虫,利尿。
【应用】
  1. 湿热泻痢、便血、黄疸。本品苦寒,入胃、大肠经,功能清热燥湿而治胃肠湿热所致泄泻、痢疾,可单用,如《仁存堂经验方》以本品制丸服,治血痢不止;或配木香用,如香参丸(《奇方类编》);治湿热便血、痔漏出血,可配生地黄用,如苦参地黄丸(《外科大成》);若治湿热蕴蒸之黄疸,可配龙胆、牛胆汁等用,如《补缺肘后方》治谷疸方。
  2. 湿热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本品既能清热燥湿,又能杀虫止痒,为治湿热所致带下证及某些皮肤病的常用药。若治湿热带下、阴肿阴痒,可配蛇床子、鹤虱等药用,如塌痒汤(《外科正宗》),若治湿疹、湿疮,单用煎水外洗有效,或配黄柏、蛇床子煎水外洗;治皮肤瘙痒,可配皂角、荆芥等药用,如参角丸(《鸡峰普济方》);若配防风、蝉蜕、荆芥等药用,可治风疹瘙痒,如消风散(《外科正宗》);若治疥癣,可配花椒煎汤外搽,如参椒汤(《外科证治全书》),或配硫黄、枯矾制成软膏外涂。
  3. 湿热小便不利。本品既能清热,又能利尿,可用治湿热蕴结之小便不利、灼热涩痛,常配石韦、车前子、栀子等药用。
【用法用量】
  煎服,5~1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者忌用,反藜芦。


清热药

白鲜皮 @@@LINK=bxp白鲜皮 bxp白鲜皮 白鲜皮
Baixianpi 《神农本草经》

芸香科植物白鲜的干燥根皮。

【性能】 苦,寒。归脾、胃、膀胱经。
【功效】 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应用】
  1. 湿热疮毒、湿疹,疥癣。本品性味苦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祛风止痒之功。常用治湿热疮毒、肌肤溃烂、黄水淋漓者,可配苍术、苦参、连翘等药用;治湿疹、风疹、疥癣,又配苦参、防风、地肤子等药用,煎汤内服、外洗。
  2. 湿热黄疸,风湿热痹。本品善清热燥湿,可治湿热蕴蒸之黄疸、尿赤,常配茵陈等药用,如茵陈汤(《圣济总录》);取其既能清热燥湿,又能祛风通痹,可治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者,常配苍术、黄柏、薏苡仁等药用。
【用法用量】
  煎服,5~1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者慎用。


清热药

金银花 @@@LINK=jyh金银花 jyh金银花 金银花
Jinyinhua 《新修本草》

忍冬科植物忍冬、红腺忍冬、山银花或毛花柱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性能】 甘,寒。归肺、心、胃经。
【功效】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应用】
  1. 痈肿疔疮。本品甘寒,清热解毒,散痈消肿,为治一切内痈外痈之要药。治疗痈疮初起,红肿热痛者,可单用本品煎服,并用渣敷患处,亦可与皂角刺、穿山甲、白芷配伍,如仙方活命饮(《妇人大全良方》);用治疔疮肿毒,坚硬根深者,常与紫花地丁、蒲公英、野菊花同用,如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用治肠痈腹痛者,常与当归、地榆、黄芩配伍,如清肠饮(《辨证录》);用治肺痈咳吐脓血者,常与鱼腥草、芦根、桃仁等同用,以清肺排脓。
  2. 外感风热,温病初起。本品甘寒,芳香疏散,善散肺经热邪,透热达表,常与连翘、薄荷、牛蒡子等同用,治疗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身热头痛,咽痛口渴,如银翘散(《温病条辨》);本品善清心、胃热毒,有透营转气之功,配伍水牛角、生地、黄连等药,可治热入营血,舌绛神昏,心烦少寐,如清营汤(《温病条辨》);若与香薷、厚朴、连翘同用,又可治疗暑温,发热烦渴,头痛无汗,如新加香薷饮(《温病条辨》)。
  3. 热毒血痢。本品甘寒,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效,故常用治热毒痢疾,下利脓血,单用浓煎口服即可奏效;亦可与黄芩、黄连、白头翁等药同用,以增强止痢效果。
  此外,尚可用治咽喉肿痛、小儿热疮及痱子。
【用法用量】
  煎服,6~15g。疏散风热、清泄里热以生品为佳;炒炭宜用于热毒血痢;露剂多用于暑热烦渴。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及气虚疮疡脓清者忌用。


清热药

连翘 @@@LINK=lq连翘 lq连翘 连翘
Lianqiao 《神农本草经》

木犀科植物连翘的干燥果实。秋季果实初熟尚带绿色时采收,除去杂质,蒸熟,晒干,习称“青翘”;果实熟透时采收,晒干,除去杂质,习称“老翘”或“黄翘”。青翘采得后即蒸熟晒干,筛取籽实作“连翘心”用。生用。

【性能】 苦,微寒。归肺、心、小肠经。
【功效】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
【应用】
  1. 痈肿疮毒,瘰疬痰核。本品苦寒,主入心经,既能清心火,解疮毒,又能消散痈肿结聚,故有“疮家圣药”之称。用治痈肿疮毒,常与金银花、蒲公英、野菊花等解毒消肿之品同用,若疮痈红肿未溃,常与穿山甲、皂角刺配伍,如加减消毒饮(《外科真铨》);若疮疡脓出、红肿溃烂,常与牡丹皮、天花粉同用,如连翘解毒汤(《疡医大全》);用治痰火郁结,瘰疬痰核,常与夏枯草、浙贝母、玄参、牡蛎等同用,共奏清肝散结,化痰消肿之效。
  2. 风热外感,温病初起。本品苦能清泄,寒能清热,入心、肺二经,长于清心火,散上焦风热,常与金银花、薄荷、牛蒡子等同用,治疗风热外感或温病初起,头痛发热、口渴咽痛,如银翘散(《温病条辨》)。若用连翘心与麦冬、莲子心等配伍,尚可用治温热病热入心包,高热神昏,如清宫汤(《温病条辨》);本品又有透热转气之功,与水牛角、生地、金银花等同用,还可治疗热入营血之舌绛神昏,烦热斑疹,如清营汤(《温病条辨》)。
  3. 热淋涩痛。本品苦寒通降,兼有清心利尿之功,多与车前子、白茅根、竹叶、木通等药配伍,治疗湿热壅滞所致之小便不利或淋沥涩痛,如如圣散(《杂病源流犀烛》)。
【用法用量】
  煎服,6~15g。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及气虚脓清者不宜用。
【鉴别用药】
  连翘临床有青翘、老翘及连翘心之分。青翘,其清热解毒之力较强;老翘,长于透热达表,而疏散风热;连翘心,长于清心泻火,常用治邪入心包的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等症。
  连翘与金银花,均有清热解毒作用,既能透热达表,又能清里热而解毒。对外感风热、温病初起、热毒疮疡等证常相须为用。然区别点是:连翘清心解毒之力强,并善于消痈散结,为疮家圣药,亦治瘰疬痰核;而金银花疏散表热之效优,且炒炭后善于凉血止痢,用治热毒血痢。
  《珍珠囊》:“连翘之用有三:泻心经客热,一也;去上焦诸热,二;为疮家圣药,三也。”


清热药

穿心莲 @@@LINK=cxl穿心莲 cxl穿心莲 穿心莲
Chuanxinlian 《岭南采药录》

【性能】 苦,寒。归心、肺、大肠、膀胱经。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燥湿。
【应用】
  1. 外感风热,温病初起。本品苦寒降泄,清热解毒,故凡温热之邪所引起的病证皆可应用。治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发热头痛,可单用,如穿心莲片(《中国药典》);亦常与金银花、连翘、薄荷等同用。
  2. 肺热咳喘,肺痈吐脓,咽喉肿痛。本品善清肺火,凉血消肿,故常与黄芩、桑白皮、地骨皮合用,治疗肺热咳嗽气喘;与鱼腥草、桔梗、冬瓜仁等药同用,则治肺痈咳吐脓痰;若与玄参、牛蒡子、板蓝根等药同用,常用治咽喉肿痛。
  3. 湿热泻痢,热淋涩痛,湿疹瘙痒。本品苦燥性寒,有清热解毒,燥湿,止痢功效,故凡湿热诸证均可应用。主治胃肠湿热,腹痛泄泻,下痢脓血者,可单用,或与苦参、木香等同用;用治膀胱湿热,小便淋沥涩痛,多与车前子、白茅根、黄柏等药合用;治湿疹瘙痒,可以本品为末,甘油调涂患处。亦可用于湿热黄疸,湿热带下等证。
  4. 痈肿疮毒,蛇虫咬伤。本品既能清热解毒,又能凉血消痈,故可用治火热毒邪诸证。用治热毒壅聚,痈肿疮毒者,可单用或配金银花、野菊花、蚤休等同用,并用鲜品捣烂外敷;若治蛇虫咬伤者,可与墨旱莲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6~9g。煎剂易致呕吐,故多作丸、散、片剂。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不宜多服久服;脾胃虚寒者不宜用。


清热药

大青叶 @@@LINK=dqy大青叶 dqy大青叶 大青叶
Daqingye 《名医别录》

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叶片。

【性能】 苦、寒。归心、胃经。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应用】
  1. 热入营血,温毒发斑。本品苦寒,善解心胃二经实火热毒;又入血分而能凉血消斑,气血两清,故可用治温热病心胃毒盛,热入营血,气血两燔,高热神昏,发斑发疹,常与水牛角、玄参、栀子等同用,如犀角大青汤(《医学心悟》)。本品功善清热解毒,若与葛根、连翘等药同用,便能表里同治,故可用于风热表证或温病初起,发热头痛,口渴咽痛等,如清温解毒丸(《中国药典》2000年版)。
  2. 喉痹口疮,痄腮丹毒。本品苦寒,既能清心胃实火,又善解瘟疫时毒,有解毒利咽,凉血消肿之效。用治心胃火盛,咽喉肿痛,口舌生疮者,常与生地、大黄、升麻同用,如大青汤(《圣济总录》);若瘟毒上攻,发热头痛,痄腮,喉痹者,可与金银花、大黄、拳参同用;用治血热毒盛,丹毒红肿者,可用鲜品捣烂外敷,或与蒲公英、紫花地丁、蚤休等药配伍使用。
【用法用量】
  煎服,9~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者忌用。


清热药

板蓝根 @@@LINK=blg板蓝根 blg板蓝根 板蓝根
Banlangen 《新修本草》

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

【性能】 苦,寒。归心、胃经。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应用】
  1. 外感发热,温病初起,咽喉肿痛。本品苦寒,入心、胃经,善于清解实热火毒,有类似于大青叶的清热解毒之功,而更以解毒利咽散结见长。用治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发热头痛咽痛,可单味使用,或与金银花、荆芥等疏散风热药同用;若风热上攻,咽喉肿痛,常与玄参、马勃、牛蒡子等同用。
  2. 温毒发斑,痄腮,丹毒,痈肿疮毒。本品苦寒,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之功,主治多种瘟疫热毒之证。用治时行温病,温毒发斑,舌绛紫暗者,常与生地、紫草、黄芩同用,如神犀丹(《温热经纬》);若用治丹毒、痄腮、大头瘟疫,头面红肿,咽喉不利者,常配伍玄参、连翘、牛蒡子等,如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
【用法用量】
  煎服,9~15g。
【使用注意】
  体虚而无实火热毒者忌服,脾胃虚寒者慎用。


清热药

青黛 @@@LINK=qd青黛 qd青黛 青黛
Qingdai 《药性论》

爵床科植物马蓝、蓼蓝或菘蓝的叶或茎叶经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或团块。福建所产品质最优,称“建青黛”。秋季采收以上植物的落叶,加水浸泡,至叶腐烂,叶落脱皮时,捞去落叶,加适量石灰乳,充分搅拌至浸液由乌绿色转为深红色时,捞取液面泡沫,晒干而成。研细用。

【性能】 咸,寒。归肝、肺经。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定惊。
【应用】
  1. 温毒发斑,血热吐衄。本品寒能清热,咸以入血,故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斑之效。善治温毒发斑,常与生地、生石膏、栀子等药同用,如青黛石膏汤(《通俗伤寒论》);若治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常与生地、牡丹皮、白茅根等药同用。
  2. 咽痛口疮,火毒疮疡。本品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之效。用治热毒炽盛,咽喉肿痛,喉痹者,常与板蓝根、甘草同用;若口舌生疮,多与冰片同用,撒敷患处;用治火毒疮疡,痄腮肿痛,可与寒水石共研为末,外敷患处,如青金散(《普济方》)。
  3. 咳嗽胸痛,痰中带血。本品咸寒,主清肝火,又泻肺热,且能凉血止血。故主治肝火犯肺,咳嗽胸痛,痰中带血,常与海蛤粉同用,如黛蛤散(《卫生鸿宝》)。若肺热咳嗽,痰黄而稠者,可配海浮石、瓜蒌仁、川贝母等同用,如青黛海石丸(《证因脉治》)。
  4. 暑热惊痫,惊风抽搐。本品咸寒,善清肝火,祛暑热,有息风止痉之功。用治暑热惊痫,常与甘草、滑石同用,如碧玉散(《宣明论方》);用治小儿惊风抽搐,多与钩藤、牛黄等同用,如凉惊丸(《小儿药证直诀》)。
【用法用量】
  内服1.5~3g,本品难溶于水,一般作散剂冲服,或入丸剂服用。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胃寒者慎用。
【鉴别用药】
  大青叶为菘蓝叶;板蓝根为菘蓝或马蓝的根;青黛为马蓝、蓼蓝或菘蓝的茎叶经加工制得的粉未。三者大体同出一源,功效亦相近,皆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之作用。相比较而言,大青叶凉血消斑力强;板蓝根解毒利咽效著;青黛清肝定惊功胜。
【不良反应】
  靛玉红可引起强烈腹泻和便血。


清热药

贯众 @@@LINK=gz贯众 gz贯众 贯众
Guanzhong 《神农本草经》

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的带叶柄基部的干燥根茎。主产于东北三省山区,习称“东北贯众”或“绵马贯众”。

【性能】 苦,微寒。有小毒。归肝、脾经。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
【应用】
  1. 风热感冒,温毒发斑。本品苦寒,既能清气分之实热,又能解血分之热毒,凡温热毒邪所致之证皆可用之,常与黄连、甘草等同用,如贯众散(《普济方》)。单用本品或配桑叶、金银花等可防治风热感冒;若与板蓝根、大青叶、紫草等药配伍,又可用于痄腮、温毒发斑、发疹等病证。
  2. 血热出血。本品味苦微寒,主入肝经,有凉血止血之功,主治血热所致之衄血、吐血、便血、崩漏等证,尤善治崩漏下血。如《本草图经》治衄血,可单味药研末调服;若与黄连为伍,研末糯米饮调服,可治吐血,如贯众散(《圣济总录》);治便血可配伍侧柏叶;治崩漏下血可与五灵脂同用。
  3. 虫疾。本品有杀虫之功。用于驱杀绦虫、钩虫、蛲虫、蛔虫等多种肠道寄生虫。可与驱虫药配伍使用。
  此外,本品还可用于治疗烧烫伤及妇人带下等病证。
【用法用量】
  煎服,4.5~9g。杀虫及清热解毒宜生用;止血宜炒炭用。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本品有小毒,用量不宜过大。脂肪可加速有毒成分的吸收而使毒性增大,服用本品时忌油腻。脾胃虚寒者及孕妇慎用。


清热药

蒲公英 @@@LINK=pgy蒲公英 pgy蒲公英 蒲公英
Pugongying 《新修本草》

菊科蒲公英、碱地蒲公英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

【性能】 苦、甘,寒。归肝、胃经。
【功效】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
【应用】
  1. 痈肿疔毒,乳痈内痈。本品苦寒,既能清解火热毒邪,又能泄降滞气,故为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之佳品,主治内外热毒疮痈诸证,兼能疏郁通乳,故为治疗乳痈之要药。用治乳痈肿痛,可单用本品浓煎内服;或以鲜品捣汁内服,渣敷患处;也可与全瓜蒌、金银花、牛蒡子等药同用;用治疔毒肿痛,常与野菊花、紫花地丁、金银花等药同用,如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用治肠痈腹痛,常与大黄、牡丹皮、桃仁等同用;用治肺痈吐脓,常与鱼腥草、冬瓜仁、芦根等同用。本品解毒消肿散结,与板蓝根、玄参等配伍,还可用治咽喉肿痛;鲜品外敷还可用治毒蛇咬伤。
  2. 热淋涩痛,湿热黄疸。本品苦、甘而寒,能清利湿热,利尿通淋,对湿热引起的淋证、黄疸等有较好的疗效。用治热淋涩痛,常与白茅根、金钱草、车前子等同用,以加强利尿通淋的效果;治疗湿热黄疸,常与茵陈、栀子、大黄等同用。
  此外,本品还有清肝明目的作用,以治肝火上炎引起的目赤肿痛,可单用取汁点眼,或浓煎内服;亦可与菊花、夏枯草、黄芩等配伍使用。
【用法用量】
  煎服,9~15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患处。
【使用注意】
  用量过大,可致缓泻。


清热药

紫花地丁 @@@LINK=zhdd紫花地丁 zhdd紫花地丁 紫花地丁
Zihuadiding 《本草纲目》

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的干燥全草。

【性能】 苦、辛,寒。归心、肝经。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应用】
  1. 疔疮肿毒,乳痈肠痈。本品苦泄辛散,寒能清热,入心肝血分,故能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消痈散结,为治血热壅滞,痈肿疮毒,红肿热痛的常用药物,尤以治疔毒为其特长。用治痈肿、疔疮、丹毒等,可单用鲜品捣汁内服,以渣外敷;也可配金银花、蒲公英、野菊花等清热解毒之品,如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用治乳痈,常与蒲公英同用,煎汤内服,并以渣外敷,或熬膏摊贴患处,均有良效;用治肠痈,常与大黄、红藤、白花蛇舌草等同用。
  2. 毒蛇咬伤。本品兼可解蛇毒,治疗毒蛇咬伤,可用鲜品捣汁内服,亦可配雄黄少许,捣烂外敷。
  此外,还可用于肝热目赤肿痛以及外感热病。
【用法用量】
  煎服,15~30g。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使用注意】
  体质虚寒者忌服。


清热药

野菊花 @@@LINK=yjh野菊花 yjh野菊花 野菊花
Yejuhua 《本草正》

【性能】 苦、辛,微寒。归肝、心经。
【功效】 清热解毒。
【应用】
  1. 痈疽疔疖,咽喉肿痛。本品辛散苦降,其清热泻火,解毒利咽,消肿止痛力胜,为治外科疔痈之良药。用治热毒蕴结,疔疖丹毒,痈疽疮疡,咽喉肿痛,均可与蒲公英、紫花地丁、金银花等同用,如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
  2. 目赤肿痛,头痛眩晕。本品味苦入肝,清泻肝火;味辛性寒,兼散风热,常与金银花、密蒙花、夏枯草等同用,治疗风火上攻之目赤肿痛;若与决明子同用,可用治肝火上炎之头痛眩晕。
  此外,本品内服并煎汤外洗也用治湿疹、湿疮、风疹痒痛等。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外用适量。
【鉴别用药】
  野菊花与菊花为同科植物,均有清热解毒之功,但野菊花苦寒之性尤胜,长于解毒消痈,疮痈疔毒肿痛多用之;而菊花辛散之力较强,长于清热疏风,上焦头目风热多用之。
  少数患者口服野菊花煎剂或醇浸膏可致胃部不适、胃纳欠佳、肠鸣、便溏等消化道反应。注射液肌注亦有偶尔引起轻泻者。


清热药

重楼 @@@LINK=cl重楼 cl重楼 重楼
Chonglou 《神农本草经》

百合科植物云南重楼或七叶一枝花的干燥根茎。又名蚤休、七叶一枝花、草河车。

【性能】 苦,微寒。有小毒。归肝经。
【功效】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
【应用】
  1. 痈肿疔疮,咽喉肿痛,毒蛇咬伤。本品苦以降泄,寒能清热,故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为治痈肿疔毒,毒蛇咬伤的常用药。用治痈肿疔毒,可单用为末,醋调外敷,亦可与黄连、赤芍、金银花等同用,如夺命汤(《外科全生集》);用治咽喉肿痛,痄腮,喉痹,常与牛蒡子、连翘、板蓝根等同用;若治瘰疬痰核,可与夏枯草、牡蛎、大贝母等同用;单用本品研末冲服,另用其鲜根捣烂外敷患处,治疗毒蛇咬伤,红肿疼痛,也常与半边莲配伍使用。
  2. 惊风抽搐。本品苦寒入肝,有凉肝泻火,息风定惊之功。如《卫生易简方》单用本品研末冲服,或与钩藤、菊花、蝉蜕等配伍,用于小儿热极生风,手足抽搐等均有良效。
  3. 跌打损伤。本品入肝经血分,能消肿止痛,化瘀止血,可单用研末冲服,治疗外伤出血,跌打损伤,瘀血肿痛,也可配三七、血竭、自然铜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3~9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涂患处。
【使用注意】
  体虚、无实火热毒者、孕妇及患阴证疮疡者均忌服。


清热药

拳参 @@@LINK=qs拳参 qs拳参 拳参
Quanshen 《本草图经》

蓼科植物拳参的干燥根茎。又名紫参。

【性能】 苦、涩,微寒。归肺、肝、大肠经。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镇肝息风。
【应用】
  1. 痈肿瘰疬,毒蛇咬伤。本品苦泄寒凉,能清热解毒,凉血消痈,消肿散结,故常用本品捣烂敷于患处,或煎汤外洗,治疗疮痈肿痛、瘰疬、痔疮、水火烫伤、毒蛇咬伤等证,亦可配其他清热解毒药同用。
  2. 热病神昏,惊痫抽搐。本品苦寒入肝,镇惊息风,多与钩藤、全蝎、僵蚕、牛黄等配伍,用治热病高热神昏,惊痫抽搐以及破伤风等。
  3. 热泻热痢。本品既能清热解毒、又能凉血止痢,且兼涩肠止泻之功,可单独制成片剂使用,治疗赤痢脓血,湿热泄泻可配银花炭、白头翁、秦皮及黄连等同用。
  4. 血热出血。本品苦而微寒,入肝经血分而能凉血止血,常与贯众、白茅根、大蓟、生地等同用,治疗血热妄行所致的吐血、衄血、崩漏等出血证。
  此外,本品还能利湿,也可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等证。
【用法用量】
  煎服,4.5~9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无实火热毒者不宜使用。阴证疮疡患者忌服。


清热药

漏芦 @@@LINK=ll漏芦 ll漏芦 漏芦
Loulu 《神农本草经》

【性能】 苦,寒。归胃经。
【功效】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通经下乳,舒筋通脉。
【应用】
  1. 乳痈肿痛,瘰疬疮毒。本品苦寒降泄,故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之效,又因其能通经下乳,故尤为治乳痈之良药。常与瓜蒌、蛇蜕同用,主治乳痈肿痛,如漏芦散(《和剂局方》);若用治热毒壅聚,痈肿疮毒,常与大黄、连翘、紫花地丁等药同用,如漏芦汤(《千金方》);若用治痰火郁结,瘰疬欲破者,可与海藻、玄参、连翘等药同用,也如漏芦汤(《圣济总录》);《本草汇言》又以漏芦与荆芥、苦参、白鲜皮、当归等浸酒蒸饮,治疗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等。
  2. 乳汁不下。本品味苦降泄,有良好的通经下乳之功,为产后乳汁不通的常用药。多用于乳络塞滞,乳汁不下,乳房胀痛,欲作乳痈者,常与穿山甲、王不留行等药同用;若为气血亏虚,乳少清稀者,当与黄芪、鹿角胶等同用。
  3. 湿痹拘挛。本品性善通利,有舒筋通脉活络之功,常与地龙配伍,治疗湿痹,筋脉拘挛,骨节疼痛,如古圣散(《圣济总录》)。
【用法用量】
  煎服,5~9g。外用,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使用注意】
  气虚、疮疡平塌者及孕妇忌服。


清热药

土茯苓 @@@LINK=tfl土茯苓 tfl土茯苓 土茯苓
Tufuling 《本草纲目》

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块茎。

【性能】 甘、淡,平。归肝、胃经。
【功效】 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应用】
  1. 杨梅毒疮,肢体拘挛。本品甘淡,解毒利湿,通利关节,又兼解汞毒,故对梅毒或因梅毒服汞剂中毒而致肢体拘挛、筋骨疼痛者疗效尤佳,为治梅毒的要药。可单用本品水煎服,如土萆薢汤(《景岳全书》);也可与金银花、白鲜皮、威灵仙、甘草同用;若因服汞剂中毒而致肢体拘挛者,常与薏苡仁、防风、木瓜等配伍治之,如搜风解毒汤(《本草纲目》)。
  2. 淋浊带下,湿疹瘙痒。本品甘淡渗利,解毒利湿,故可用于湿热引起的热淋、带下、湿疹湿疮等证。常与木通、萹蓄、蒲公英、车前子同用,治疗热淋;《滇南本草》单用本品水煎服,治疗阴痒带下;若与生地、赤芍、地肤子、白鲜皮、茵陈等配伍,又可用于湿热皮肤瘙痒。
  3. 痈肿疮毒。本品清热解毒,兼可消肿散结,如《滇南本草》以本品研为细末,好醋调敷,治疗痈疮红肿溃烂;《积德堂经验方》将本品切片或为末,水煎服或入粥内食之,治疗瘰疬溃烂;亦常与苍术、黄柏、苦参等药配伍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15~6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肝肾阴虚者慎服。服药时忌茶。


清热药

鱼腥草 @@@LINK=yxc鱼腥草 yxc鱼腥草 鱼腥草
Yuxingcao 《名医别录》

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能】 辛,微寒。归肺经。
【功效】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应用】
  1. 肺痈吐脓,肺热咳嗽。本品寒能泄降,辛以散结,主入肺经,以清解肺热见长,又具消痈排脓之效,故为治肺痈之要药。用治痰热壅肺,胸痛,咳吐脓血,常与桔梗、芦根、瓜蒌等药同用;若用治肺热咳嗽,痰黄气急,常与黄芩、贝母、知母等药同用。
  2. 热毒疮毒。本品辛寒,既能清热解毒,又能消痈排脓,亦为外痈疮毒常用之品,常与野菊花、蒲公英、金银花等同用;亦可单用鲜品捣烂外敷。
  3. 湿热淋证。本品有清热除湿、利水通淋之效,善清膀胱湿热,常与车前草、白茅根、海金沙等药同用,治疗小便淋沥涩痛。
  此外本品又能清热止痢,还可用治湿热泻痢。
【用法用量】
  煎服,15~25g。鲜品用量加倍,水煎或捣汁服。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患处。
【使用注意】
  本品含挥发油,不宜久煎。虚寒证及阴性疮疡忌服。
【不良反应】
  鱼腥草素的副作用一般轻微,口服有鱼腥味,肌内注射时少数病人局部疼痛。阴道内给药时,个别病例会出现阴道充血,上述反应停药后均消失。另有报道,少数患者应用鱼腥草注射液有引起大疱性药物性皮炎、末梢神经炎等,甚或导致过敏性休克,乃至死亡。


清热药

红藤 @@@LINK=dxt大血藤 大血藤 @@@LINK=dxt大血藤 dxt大血藤 大血藤
Daxueteng 《本草图经》

【性能】 苦,平。归大肠、肝经。
【功效】 清热解毒,活血,祛风,止痛。
【应用】
  1. 肠痈腹痛,热毒疮疡。本品苦降开泄,长于清热解毒,消痈止痛,又入大肠经,善散肠中瘀滞,为治肠痈要药,也可用于其他热毒疮疡。用治肠痈腹痛,常与桃仁、大黄等药同用;用治热毒疮疡,常与连翘、金银花、贝母等药同用,如连翘金贝煎(《景岳全书》)。
  2. 跌打损伤,经闭痛经。本品能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用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常与骨碎补、续断、赤芍等药同用;用治经闭痛经,常与当归、香附、益母草等药同用。
  3. 风湿痹痛。本品有活血化瘀,祛风活络止痛之作用,广泛用于风湿痹痛,腰腿疼痛,关节不利,常与独活、牛膝、防风等药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9~15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孕妇慎服。


清热药

败酱草 @@@LINK=bjc败酱草 bjc败酱草 败酱草
Baijiangcao 《神农本草经》

【性能】 辛、苦,微寒。归胃、大肠、肝经。
【功效】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
【应用】
  1. 肠痈肺痈,痈肿疮毒。本品辛散苦泄寒凉,既可清热解毒,又可消痈排脓,且能活血止痛,故为治疗肠痈腹痛的首选药物。用治肠痈初起,腹痛便秘、未化脓者,常与金银花、蒲公英、牡丹皮、桃仁等同用;若治肠痈脓已成者,常与薏苡仁、附子同用,如薏苡附子败酱散(《金匮要略》)。本品还可用治肺痈咳吐脓血者,常与鱼腥草、芦根、桔梗等同用。若治痈肿疮毒,无论已溃未溃皆可用之,常与金银花、连翘等药配伍,并可以鲜品捣烂外敷,均效。
  2. 产后瘀阻腹痛。本品辛散行滞,有破血行瘀,通经止痛之功。如《卫生易简方》单用本品煎服,或与五灵脂、香附、当归等药配伍,用于治疗产后瘀阻,腹中刺痛。
  此外,本品亦可用治肝热目赤肿痛及赤白痢疾。
【用法用量】
  煎服,6~15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脾胃虚弱,食少泄泻者忌服。


清热药

射干 @@@LINK=sg射干 sg射干 射干
Shegan 《神农本草经》

鸢尾科植物射干的干燥根茎。

【性能】 苦,寒。归肺经。
【功效】 清热解毒,消痰,利咽。
【应用】
  1. 咽喉肿痛。本品苦寒泄降,清热解毒,主入肺经,有清肺泻火,利咽消肿之功,为治咽喉肿痛常用之品。主治热毒痰火郁结,咽喉肿痛,可单用,如射干汤(《圣济总录》);或与升麻、甘草等同用。若治外感风热,咽痛音哑,常与荆芥、连翘、牛蒡子同用。
  2. 痰盛咳喘。本品善清肺火,降气消痰,以平喘止咳。常与桑白皮、马兜铃、桔梗等药同用,治疗肺热咳喘,痰多而黄;若与麻黄、细辛、生姜、半夏等药配伍,则可治疗寒痰咳喘,痰多清稀,如射干麻黄汤(《金匮要略》)。
【用法用量】
  煎服,3~9g。
【使用注意】
  本品苦寒,脾虚便溏者不宜使用。孕妇忌用或慎用。


清热药

山豆根 @@@LINK=sdg山豆根 sdg山豆根 山豆根
Shandougen 《开宝本草》

豆科植物越南槐的干燥根及根茎。又名广豆根。秋季采挖者为佳。

【性能】 苦,寒。有毒。归肺、胃经。
【功效】 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应用】
  1. 咽喉肿痛。本品大苦大寒,功善清肺火、解热毒,利咽消肿,为治疗咽喉肿痛的要药。凡热毒蕴结之咽喉肿痛者均可用之。轻者可单用,如《永类钤方》单用本品磨醋噙服;重者常与桔梗、栀子、连翘等药同用,如清凉散(《增补万病回春》);若治乳蛾喉痹,可配伍射干、花粉、麦冬等药,如山豆根汤(《慈幼新书》)。
  2. 牙龈肿痛。本品苦寒,入胃经,清胃火,故对胃火上炎引起的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均可应用,可单用煎汤漱口,或与石膏、黄连、升麻、牡丹皮等同用。
  此外,本品还可用于湿热黄疸,肺热咳嗽,痈肿疮毒等证。
【用法用量】
  煎服,3~6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过量服用易引起呕吐、腹泻、胸闷、心悸等副作用,故用量不宜过大。脾胃虚寒者慎用。


清热药

马勃 @@@LINK=mb马勃 mb马勃 马勃
Mabo 《名医别录》

【性能】 辛,平。归肺经。
【功效】 清热解毒,利咽,止血。
【应用】
  1. 咽喉肿痛,咳嗽失音。本品味辛质轻,入肺经。既能宣散肺经风热,又能清泻肺经实火,长于解毒利咽,为治咽喉肿痛的常用药。本品又能止血敛疮,故对喉证有出血和溃烂者尤为适宜。用治风热及肺火所致咽喉肿痛、咳嗽、失音,常与牛蒡子、玄参、板蓝根等同用,如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
  2. 吐血衄血,外伤出血。本品有清热凉血,收敛止血之功,用治火邪迫肺,血热妄行引起的吐血、衄血等症,可单用,如《袖珍方》中以本品与砂糖为丸,治血热吐血,或与其他凉血止血药配伍使用;用治外伤出血,可用马勃粉撒敷伤口。
【用法用量】
  煎服,1.5~6g,布包煎;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患处,或作吹药。
【使用注意】
  风寒伏肺咳嗽失音者禁服。
【不良反应】
  在用药过程中,偶有身热、头昏、倦怠、呕吐、腹痛或失眠,尿频及皮肤过敏等,一般在1~2周内可消失,严重者停药后即可愈。


清热药

白头翁 @@@LINK=btw白头翁 btw白头翁 白头翁
Baitouweng 《神农本草经》

毛茛科植物白头翁的干燥根。保留根头白绒毛,晒干。

【性能】 苦,寒。归胃、大肠经。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应用】
  1. 热毒血痢。本品苦寒降泄,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尤善于清胃肠湿热及血分热毒,故为治热毒血痢之良药。用治热痢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脓血,可单用,或配伍黄连、黄柏、秦皮同用,如白头翁汤(《伤寒论》);若为赤痢下血,日久不愈,腹内冷痛,则以本品与阿胶、干姜、赤石脂等药同用,亦如白头翁汤(《千金方》)。
  2. 疮痈肿毒。本品苦寒,主入阳明,有解毒凉血消肿之功,可与蒲公英、连翘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药同用,以治疗痄腮、瘰疬、疮痈肿痛等证。
  此外,本品若与秦皮等配伍,煎汤外洗,可治疗阴痒带下。还可用于血热出血以及温疟发热烦躁。
【用法用量】
  煎服,9~15g,鲜品15~3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虚寒泄痢忌服。
【不良反应】
  鲜白头翁全草捣烂后因原白头翁素逸出而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对皮肤粘膜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接触眼部可引起流泪;吸入可引起喷嚏、咳嗽;内服可引起流涎、胃肠炎症、呕吐、腹痛、肾炎、血尿及心衰,并可因呼吸衰竭而死。干燥久贮者局部刺激作用大为降低。


清热药

马齿苋 @@@LINK=mcx马齿苋 mcx马齿苋 马齿苋
Machixian 《本草经集注》

【性能】 酸,寒。归肝、大肠经。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痢。
【应用】
  1. 热毒血痢。本品性寒质滑,酸能收敛,入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功,为治痢疾的常用药物,单用水煎服即效。亦常与粳米煮粥,空腹服食,治疗热毒血痢,如马齿粥(《圣惠方》);《经效产宝》单用鲜品捣汁入蜜调服,治疗产后血痢;若与黄芩、黄连等药配伍可治疗大肠湿热,腹痛泄泻,或下利脓血,里急后重者。
  2. 热毒疮疡。本品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之功。用治血热毒盛,痈肿疮疡,丹毒肿痛,可单用本品煎汤内服并外洗,再以鲜品捣烂外敷,如马齿苋膏(《医宗金鉴》);也可与其他清热解毒药配伍使用。
  3. 崩漏,便血。本品味酸而寒,入肝经血分,有清热凉血,收敛止血之效。故用治血热妄行,崩漏下血,可单味药捣汁服;若用治大肠湿热,便血痔血,可与地榆、槐角、凤尾草等同用。
  此外,本品还可用于湿热淋证、带下等。
【用法用量】
  煎服,9~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捣敷患处。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肠滑作泄者忌服。


清热药

鸦胆子 @@@LINK=ydz鸦胆子 ydz鸦胆子 鸦胆子
Yadanzi 《本草纲目拾遗》

【性能】 苦,寒。有小毒。归大肠、肝经。
【功效】 清热解毒,止痢,截疟,腐蚀赘疣。
【应用】
  1. 热毒血痢,冷积久痢。本品苦寒,能清热解毒,尤善清大肠蕴热,凉血止痢,故可用治热毒血痢,便下脓血,里急后重等症。如《医学衷中参西录》单用本品去皮25~50粒,白糖水送服。本品又有燥湿杀虫止痢之功,可用治冷积久痢,采取口服与灌肠并用的方法,疗效较佳;若用治久痢久泻,迁延不愈者,可与诃子肉、乌梅肉、木香等同用。
  2. 各型疟疾。本品苦寒,入肝经,能清肝胆湿热,有杀虫截疟之功,对各种类型的疟疾均可应用,尤以间日疟及三日疟效果较好,对恶性疟疾也有效。
  3. 鸡眼赘疣。本品外用有腐蚀作用。用治鸡眼、寻常疣等,可取鸦胆子仁捣烂涂敷患处,或用鸦胆子油局部涂敷。如《经验方》至圣丹,即以鸦胆子仁20个,同烧酒捣烂敷患处,外用胶布固定,治疗鸡眼;《医学衷中参西录》亦用上法,治疣。
【用法用量】
  内服,0.5~2g,以干龙眼肉包裹或装入胶囊包裹吞服,亦可压去油制成丸剂、片剂服,不宜入煎剂。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对胃肠道及肝肾均有损害,内服需严格控制剂量,不宜多用久服。外用注意用胶布保护好周围正常皮肤,以防止对正常皮肤的刺激。孕妇及小儿慎用。胃肠出血及肝肾病患者,应忌用或慎用。
【不良反应】
  鸦胆子壳及种子均有毒,临床的毒性反应发生率较高。其毒性成分主要存在于水溶性的苦味成分中,为剧烈的细胞原浆毒,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对肝肾实质有损害作用,并能使内脏动脉显著扩张,引起出血。其挥发油对皮肤和粘膜有强烈的刺激性。据临床报道,成人服12粒即有中毒危险。中毒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头昏,乏力,腹痛,便血,胃肠道充血,尿量减少,体温增高,眼结膜充血,四肢麻木或瘫痪,昏迷,抽搐等。局部应用对皮肤和粘膜有强烈的刺激性,个别人发生过敏反应。鸦胆子中毒的主要原因:一是用量过大;二是口服时直接吞服或嚼服。因此,应用鸦胆子必须严格掌握好用量,且按正确方法服用,以保证用药安全。中毒救治的一般疗法为:早期催吐、洗胃,口服牛奶或蛋清,酌用泻药;静脉点滴葡萄糖、盐水及注射维生素;在昏睡、呼吸困难时,酌情给予中枢兴奋剂,必要时可行人工呼吸。


清热药

半边莲 @@@LINK=bbl半边莲 bbl半边莲 半边莲
Banbianlian 《本草纲目》

【性能】 辛,平。归心、小肠、肺经。
【功效】 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应用】
  1. 疮痈肿毒,蛇虫咬伤。本品有较好的清热解毒作用,是治疗毒热所致的疮痈肿毒诸证之常用药。内服外用均可,尤以鲜品捣烂外敷疗效更佳。如单用鲜品捣烂,加酒外敷患处,治疗疔疮肿毒;亦用鲜品捣烂外敷,治疗乳痈肿痛;若用于毒蛇咬伤、蜂蝎螫伤,常与白花蛇舌草、虎杖、茜草等同用。
  2. 腹胀水肿。本品有利水消肿之功,故可用治水肿、小便不利等。如常以本品与金钱草、大黄、枳实相配,治疗水湿停蓄,大腹水肿;或以本品与白茅根配伍,用于湿热黄疸,小便不利。
  3. 湿疮湿疹。本品既有清热解毒作用,又兼有利水祛湿之功,对皮肤湿疮湿疹及手足疥癣均有较好疗效。可单味水煎,局部湿敷或外搽患处。
【用法用量】
  煎服,干品10~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虚证水肿忌用。


清热药

白花蛇舌草 @@@LINK=bhss白花蛇舌草 bhss白花蛇舌草 白花蛇舌草
Baihuasheshecao 《广西中药志》

【性能】 微苦、甘,寒。归胃、大肠、小肠经。
【功效】 清热解毒,利湿通淋。
【应用】
  1. 痈肿疮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本品苦寒,有较强的清热解毒作用,用治热毒所致诸证,内服外用均可。如单用鲜品捣烂外敷,治疗痈肿疮毒,也可以本品与金银花、连翘、野菊花等药同用;用治肠痈腹痛,常与红藤、败酱草、牡丹皮等药同用;若治咽喉肿痛,多与黄芩、玄参、板蓝根等药同用;若用治毒蛇咬伤,可单用鲜品捣烂绞汁内服或水煎服,渣敷伤口,疗效较好,亦可与半枝莲、紫花地丁、蚤休等药配伍应用。
  2. 热淋涩痛。本品甘寒,有清热利湿通淋之效,单用本品治疗膀胱湿热,小便淋沥涩痛,亦常与白茅根、车前草、石韦等同用。
  此外,近年利用本品清热解毒消肿之功,已广泛用于各种癌证的治疗。本品既能清热又兼利湿,尚可用于湿热黄疸。
【用法用量】
  煎服,15~6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阴疽及脾胃虚寒者忌用。


清热药

山慈菇 @@@LINK=scg山慈菇 scg山慈菇 山慈菇
Shancigu 《本草拾遗》

【性能】 甘、微辛,凉。归肝、脾经。
【功效】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应用】
  1. 痈疽疔毒,瘰疬痰核。本品味辛能散,寒能清热,故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之效。常与雄黄、朱砂、麝香等解毒疗疮药合用,治疗痈疽发背,疔疮肿毒,瘰疬痰核,蛇虫咬伤,如紫金锭(《百一选方》),内服外用均可。
  2. 癥瘕痞块。本品有解毒散结消肿之功,近年来本品广泛地用于癥瘕痞块和多种肿瘤。如以本品配伍土鳖虫、穿山甲、蝼蛄等同用,治疗肝硬化,对软化肝脾,恢复肝功,有明显效果;若与蚤休、丹参、栀子、浙贝母、柴胡、夏枯草等制成复方,对甲状腺瘤有较好疗效。
  此外,本品尚有很好的化痰作用,如《奇效良方》中以山慈菇与茶同研调服,治疗由风痰所致的癫痫等证。
【用法用量】
  煎服,3~9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正虚体弱者慎用。


清热药

熊胆 @@@LINK=xd熊胆 xd熊胆 熊胆
Xiongdan 《新修本草》

棕熊、黑熊的干燥胆汁。产于云南者称“云胆”,品质最优;产于黑龙江、吉林者称“东胆”,产量最大。现多以活熊导管引流的熊胆汁干燥后入药,称为“熊胆粉”。

【性能】 苦,寒。归肝、胆、心经。
【功效】 清热解毒,息风止痉,清肝明目。
【应用】
  1. 热极生风,惊痫抽搐。本品苦寒清热,能凉心清肝,息风止痉。主治肝火炽盛,热极生风所致的高热惊风、癫痫、子痫,手足抽搐。如《食疗本草》单用本品和乳汁及竹沥化服,治疗小儿痰热惊痫;若用治子痫,可单用本品温开水化服。
  2. 热毒疮痈。本品苦寒,清热解毒之效颇佳,又能消散痈肿。故常用于热毒蕴结所致之疮疡痈疽、痔疮肿痛、咽喉肿痛等,可单用,如《千金方》外涂熊胆,治疗久痔不瘥;也可用水调化或加入少许冰片,涂于患部,治疗热毒疮痈等。
  3. 目赤翳障。本品主入肝经,有清肝明目退翳之功,故可用治肝热目赤肿痛、羞明流泪及目生障翳等症,如(《全幼心鉴》)以本品少许,蒸水外洗,用治新生儿胎热目闭多眵;或常以本品与冰片化水,外用点眼,如熊胆丸(《本草纲目》)。
  此外,还可用于黄疸,小儿疳积,风虫牙痛等。
【用法用量】
  内服,0.25~0.5g,入丸、散,由于本品有腥苦味,口服易引起呕吐,故宜用胶囊剂。外用适量,调涂患处。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者忌服。虚寒证当禁用。
【不良反应】
  熊胆毒副作用轻微。长期服用,可引起肝肾损害。其注射液有刺激性,眼结膜下注射可致疼痛,宜先麻醉后再注射。近有因服用熊胆丸致过敏反应者,可出现皮疹、瘙痒等症状,用扑尔敏可缓解。


清热药

生地 @@@LINK=sdh生地黄 生地黄 @@@LINK=sdh生地黄 sdh生地黄 生地黄
Shengdihuang 《神农本草经》

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或干燥块根。

【性能】 甘、苦,寒。归心、肝、肾经。
【功效】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应用】
  1. 热入营血,舌绛烦渴、斑疹吐衄。本品苦寒入营血分,为清热、凉血、止血之要药,又其性甘寒质润,能清热生津止渴 ,故常用治温热病热入营血,壮热烦渴、神昏舌绛者,多配玄参、连翘、丹参等药用,如清营汤(《温病条辨》);若治血热吐衄,常与大黄同用,如大黄散(《伤寒总病论》);若治血热便血、尿血,常与地榆同用,如两地丹(《石室秘录》);若治血热崩漏或产后下血不止、心神烦乱,可配益母草用,如地黄酒(《圣惠方》)。
  2. 阴虚内热,骨蒸劳热。本品甘寒养阴,苦寒泄热,入肾经而滋阴降火,养阴津而泄伏热。治阴虚内热,潮热骨蒸,可配知母、地骨皮用,如地黄膏(《古今医统》);若配青蒿、鳖甲、知母等用,可治温病后期,余热未尽,阴津已伤,邪伏阴分,症见夜热早凉、舌红脉数者,如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
  3. 津伤口渴,内热消渴,肠燥便秘。本品甘寒质润,既能清热养阴,又能生津止渴。用治热病伤阴,烦渴多饮,常配麦冬、沙参、玉竹等药用,如益胃汤(《温病条辨》);治阴虚内热之消渴证,可配山药、黄芪、山茱萸用,如滋膵饮(《医学衷中参西录》);若治温病津伤,肠燥便秘,可配玄参、麦冬用,如增液汤(《温病条辨》)。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鲜品用量加倍,或以鲜品捣汁入药。
【使用注意】
  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不宜使用。


清热药

玄参 @@@LINK=xs玄参 xs玄参 玄参
Xuanshen 《神农本草经》

玄参科植物玄参的干燥根。

【性能】 甘、苦、咸,微寒。归肺、胃、肾经。
【功效】 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
【应用】
  1. 温邪入营,内陷心包,温毒发斑。本品咸寒入血分而能清热凉血。治温病热入营分,身热夜甚、心烦口渴、舌绛脉数者,常配生地黄、丹参、连翘等药用,如清营汤(《温病条辨》);若治温病邪陷心包,神昏谵语,可配麦冬、竹叶卷心、连翘心等药用,如清宫汤(《温病条辨》);若治温热病,气血两燔,发斑发疹,可配石膏、知母等药用,如化斑汤(《温病条辨》)
  2. 热病伤阴,津伤便秘,骨蒸劳嗽。本品甘寒质润,功能清热生津、滋阴润燥,可治热病伤阴,津伤便秘,常配生地黄、麦冬用,如增液汤(《温病条辨》);治肺肾阴虚,骨蒸劳嗽,可配百合、生地黄、贝母等药用,如百合固金汤(《慎斋遗书
》)
  3. 目赤咽痛,瘰疬,白喉,痈肿疮毒。本品性味苦咸寒,既能清热凉血,又能泻火解毒。用治肝经热盛,目赤肿痛,可配栀子、大黄、羚羊角等药用,如玄参饮(《审视瑶函》);若治瘟毒热盛,咽喉肿痛、白喉,可配黄芩、连翘、板蓝根等药用,如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取本品咸寒,有泻火解毒、软坚散结之功,配浙贝母、牡蛎,可治痰火郁结之瘰疬,如消瘰丸(《医学心悟》);若治痈肿疮毒,可以本品配银花、连翘、蒲公英等药用;若治脱疽,可配银花、当归、甘草用,如四妙勇安汤(《验方新编》)。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不宜服用。反藜芦。
【鉴别用药】
  玄参与生地黄,均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治热入营血、热病伤阴、阴虚内热等证,常相须为用。但玄参泻火解毒力较强,故咽喉肿痛、痰火瘰疬多用;生地黄清热凉血力较大,故血热出血、内热消渴多用。


清热药

丹皮 @@@LINK=mdp牡丹皮 牡丹皮 @@@LINK=mdp牡丹皮 mdp牡丹皮 牡丹皮
Mudanpi 《神农本草经》

毛茛科植物牡丹的干燥根皮。

【性能】 苦、甘,微寒。归心、肝、肾经。
【功效】 清热凉血,活血祛瘀。
【应用】
  1. 温毒发斑,血热吐衄。本品苦寒,入心肝血分。善能清营分、血分实热,功能清热凉血止血。治温病热入营血,迫血妄行所致发斑、吐血、衄血,可配水牛角、生地黄、赤芍等药用;治温毒发斑,可配栀子、大黄、黄芩等药用,如牡丹汤(《圣济总录》);若治血热吐衄,可配大黄、大蓟、茜草根等药用,如十灰散(《十药神书》);若治阴虚血热吐衄,可配生地黄、栀子等药用,如滋水清肝饮(《医宗己任篇》)。
  2. 温病伤阴,阴虚发热,夜热早凉、无汗骨蒸。本品性味苦辛寒,入血分而善于清透阴分伏热,为治无汗骨蒸之要药,常配鳖甲、知母、生地黄等药用,如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
  3. 血滞经闭、痛经、跌打伤痛。本品辛行苦泄,有活血祛瘀之功。治血滞经闭、痛经,可配桃仁、川芎、桂枝等药用,如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治跌打伤痛,可与红花、乳香、没药等配伍,如牡丹皮散(《证治准绳》)。
  4. 痈肿疮毒。本品苦寒,清热凉血之中,善于散瘀消痈。治火毒炽盛,痈肿疮毒,可配大黄、白芷、甘草等药用,如将军散(《本草汇言》);若配大黄、桃仁、芒硝等药用,可治瘀热互结之肠痈初起,如大黄牡丹皮汤(《金匮要略》)。
【用法用量】
  煎服,6~12g。清热凉血宜生用,活血祛瘀宜酒炙用。
【使用注意】
  血虚有寒、月经过多及孕妇不宜用。


清热药

赤芍 @@@LINK=cs赤芍 cs赤芍 赤芍
Chishao 《开宝本草》

毛茛科植物赤芍或川赤芍的干燥根。

【性能】 苦、微寒。归肝经
【功效】 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应用】
  1. 温毒发斑,血热吐衄。本品苦寒入肝经血分,善清泻肝火,泄血分郁热而奏凉血、止血之功。治温毒发斑,可配水牛角、牡丹皮、生地黄等药用;治血热吐衄,可配生地黄、大黄、白茅根等药用。
  2. 目赤肿痛,痈肿疮疡。本品苦寒入肝经而清肝火,若配荆芥、薄荷、黄芩等药用,可用治肝经风热目赤肿痛、羞明多眵,如芍药清肝散(《原机启微》);取本品清热凉血、散瘀消肿之功,治热毒壅盛,痈肿疮疡,可配银花、天花粉、乳香等药用,如仙方活命饮(《妇人大全良方》),或配连翘、栀子、玄参等药用,如连翘败毒散(《伤寒全生集》)。
  3. 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癥瘕腹痛,跌打损伤。本品苦寒入肝经血分,有活血散瘀止痛之功,治肝郁血滞之胁痛,可配柴胡、牡丹皮等药用。如赤芍药散(《博济方》);治血滞经闭、痛经、癥瘕腹痛,可配当归、川芎、延胡索等药用,如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可配虎杖用,如虎杖散(《圣济总录》),或配桃仁、红花、当归等药用。
【用法用量】
  煎服,6~12g。
【使用注意】
  血寒经闭不宜用。反藜芦。


清热药

紫草 @@@LINK=zc紫草 zc紫草 紫草
Zicao 《神农本草经》

【性能】 甘、咸,寒。归心,肝经。
【功效】 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应用】
  1. 温病血热毒盛,斑疹紫黑,麻疹不透。本品咸寒入肝经血分,有凉血活血、解毒透疹之功。治温毒发斑,血热毒盛,斑疹紫黑者,常配赤芍、蝉蜕、甘草等药用,如紫草快斑汤(《张氏医通》);若配牛蒡子、山豆根、连翘等药用,可治麻疹不透,疹色紫暗,兼咽喉肿痛者,如紫草消毒饮(《张氏医通》);若配黄芪、升麻、荆芥等,可治麻疹气虚,疹出不畅,如紫草解肌汤(《证治准绳》)。
  2. 疮疡,湿疹,水火烫伤。本品甘寒能清热解毒,咸寒能清热凉血,并能活血消肿,治痈肿疮疡,可配银花、连翘、蒲公英等药用;若配当归、白芷、血竭等药,可治疮疡久溃不敛,如生肌玉红膏(《外科正宗》)。治湿疹,可配黄连、黄柏、漏芦等药用,如紫草膏(《仁斋直指方》。若治水火烫伤,可用本品以植物油浸泡,滤取油液,外涂患处,或配黄柏、丹皮、大黄等药,麻油熬膏外搽。
【用法用量】
  煎服,5~10g。外用适量,熬膏或用植物油浸泡涂搽。
【使用注意】
  本品性寒而滑利,脾虚便溏者忌服。


清热药

水牛角 @@@LINK=snj水牛角 snj水牛角 水牛角
Shuiniujiao 《名医别录》

牛科动物水牛的角。取角后,水煮,除去角塞,干燥,镑片或锉成粗粉。生用,或制为浓缩粉用。

【性能】 苦,寒。归心、肝经。
【功效】 清热凉血,解毒,定惊。
【应用】
  1. 温病高热,神昏谵语,惊风,癫狂。本品苦寒入心肝血分能清热凉血、泻火解毒定惊,治温热病热入血分,高热神昏谵语,惊风抽搐,可以水牛角浓缩粉配石膏、玄参、羚羊角等药用,如紫雪(《中国药典·2000年版》)。若配牛黄、珍珠母、黄芩等药用,可治热病神昏,或中风偏瘫,神志不清,如清开灵注射液(口服液)(《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若治血热癫狂,可配石菖蒲、玄参、连翘等药用,如抗热解痉丸(《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
  2. 血热妄行斑疹、吐衄。取本品清热凉血之功,可配生地黄、牡丹皮、赤芍等药用,如清热地黄丸(《现代中成药手册》)。
  3. 痈肿疮疡,咽喉肿痛。取本品清热解毒之功,可配黄连、黄芩、连翘等药用,如水牛角解毒丸(《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
【用法用量】
  镑片或粗粉煎服,15~30g,宜先煎3小时以上。水牛角浓缩粉冲服,每次1.5~3g,每日2次。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者忌用。


清热药

青蒿 @@@LINK=qh青蒿 qh青蒿 青蒿
Qinghao 《神农本草经》

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能】 苦、辛,寒。归肝、胆经。
【功效】 清透虚热,凉血除蒸,解暑,截疟。
【应用】
  1. 温邪伤阴,夜热早凉。本品苦寒清热,辛香透散,长于清透阴分伏热,故可用治温病后期,余热未清,邪伏阴分,伤阴劫液,夜热早凉,热退无汗,或热病后低热不退等,常与鳖甲、知母、丹皮、生地等同用,如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
  2. 阴虚发热,劳热骨蒸。本品苦寒,入肝走血,具有清退虚热,凉血除蒸的作用。用治阴虚发热,骨蒸劳热,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者,常与银柴胡、胡黄连、知母、鳖甲等同用,如清骨散(《证治准绳》)。
  3. 暑热外感,发热口渴。本品苦寒清热,芳香而散,善解暑热,故可用治外感暑热,头昏头痛,发热口渴等症,常与连翘、滑石、西瓜翠衣等同用,如清凉涤暑汤(《时病论》)。
  4. 疟疾寒热。本品辛寒芳香,主入肝胆,截疟之功甚强,尤善除疟疾寒热,为治疗疟疾之良药。如《肘后方》单用较大剂量鲜品捣汁服,或随证配伍黄芩、滑石、青黛、通草等同用。本品芳香透散,又长于清解肝胆之热邪,可与黄芩、滑石、半夏等药同用,治疗湿热郁遏少阳三焦,气机不利,寒热如虐,胸痞作呕之证,如蒿芩清胆汤(《通俗伤寒论》)。
【用法用量】
  煎服,6~12g,不宜久煎;或鲜用绞汁服。
【使用注意】
  脾胃虚弱,肠滑泄泻者忌服。


清热药

白薇 @@@LINK=bw白薇 bw白薇 白薇
Baiwei 《神农本草经》

萝藦科植物白薇或蔓生白薇的干燥根及根茎。

【性能】 苦、咸,寒。归胃、肝、肾经。
【功效】 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
【应用】
  1. 阴虚发热,产后虚热。本品苦寒,善入血分,有清热凉血,益阴除热之功。若治热病后期,余邪未尽,夜热早凉,或阴虚发热,骨蒸潮热,常与地骨皮、知母、青蒿等同用;若治产后血虚发热,低热不退及昏厥等症,可与当归、人参、甘草同用,共收养血益阴、清热除蒸之效,如白薇汤(《全生指迷方》)。本品既能退虚热,又能清实热,与生地黄、玄参等清热凉血药同用,还可用治温邪入营,高热烦渴,神昏舌绛等。
  2. 热淋,血淋。本品既能清热凉血,又能利尿通淋,故可用于膀胱湿热,血淋涩痛,常与木通、滑石及石韦等清热利尿通淋药同用。
  3. 疮痈肿毒,毒蛇咬伤,咽喉肿痛。本品苦咸而寒,有清热凉血,解毒疗疮,消肿散结之效,内服、外敷均可。常与天花粉、赤芍、甘草等同用,治疗血热毒盛的疮痈肿毒、毒蛇咬伤,如白薇散(《证治准绳》),也可配其他清热解毒药同用;若治咽喉红肿疼痛,常与金银花、桔梗、山豆根同用。
  4. 阴虚外感。本品还可清泄肺热而透邪,清退虚热而益阴,故常与玉竹、豆豉、薄荷同用,治疗阴虚外感,发热咽干、口渴心烦等症,如加减葳蕤汤(《通俗伤寒论》)。
【用法用量】
  煎服,4.5~9g。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不宜服用。


清热药

地骨皮 @@@LINK=dgp地骨皮 dgp地骨皮 地骨皮
Digupi 《神农本草经》

茄科植物枸杞或宁夏枸杞的干燥根皮。

【性能】 甘,寒。归肺、肝、肾经。
【功效】 凉血除蒸,清肺降火。
【应用】
  1. 阴虚发热,盗汗骨蒸。本品甘寒清润,能清肝肾之虚热,除有汗之骨蒸,为退虚热、疗骨蒸之佳品,常与知母、鳖甲、银柴胡等配伍,治疗阴虚发热,如地骨皮汤(《圣济总录》);若用治盗汗骨蒸、肌瘦潮热,常与秦艽、鳖甲配伍,如秦艽鳖甲散(《卫生宝鉴》)。
  2. 肺热咳嗽。本品甘寒,善清泄肺热,除肺中伏火,则清肃之令自行,故多用治肺火郁结,气逆不降,咳嗽气喘,皮肤蒸热等症,常与桑白皮、甘草等同用,如泻白散(《小儿药证直诀》)。
  3. 血热出血证。本品甘寒入血分,能清热、凉血、止血,常用治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尿血等。《经验广集》单用本品加酒煎服,亦可配白茅根、侧柏叶等凉血止血药治之。
  此外,本品于清热除蒸泄火之中,而能生津止渴,故与生地黄、天花粉、五味子等同用,可治内热消渴。
【用法用量】
  煎服,9~15g。
【使用注意】
  外感风寒发热及脾虚便溏者不宜用。


清热药

银柴胡 @@@LINK=ych银柴胡 ych银柴胡 银柴胡
Yinchaihu 《本草纲目拾遗》

【性能】 甘,微寒。归肝、胃经。
【功效】 清虚热,除疳热。
【应用】
  1. 阴虚发热。本品甘寒益阴,清热凉血,退热而不苦泄,理阴而不升腾,为退虚热除骨蒸之常用药。用于阴虚发热,骨蒸劳热,潮热盗汗,多与地骨皮、青蒿、鳖甲同用,如清骨散(《证治准绳》)。
  2. 疳积发热。本品能清虚热,消疳热,故用治小儿食滞或虫积所致的疳积发热,腹部膨大,口渴消瘦,毛发焦枯等症,常与胡黄连、鸡内金、使君子等药同用,以共奏消积杀虫,健脾疗疳之效;亦可与栀子、人参、薄荷等同用,如柴胡清肝汤(《证治准绳》)。
【用法用量】
  煎服,3~9g。
【使用注意】
  外感风寒,血虚无热者忌用。
【鉴别用药】
  银柴胡与柴胡,名称相似且均有退热之功。然银柴胡能清虚热,除疳热,尤善治疗阴虚发热、小儿疳热;而柴胡能发表退热,善治外感发热、邪在少阳之往来寒热。


清热药

胡黄连 @@@LINK=hhl胡黄连 hhl胡黄连 胡黄连
Huhuanglian 《新修本草》

【性能】 苦,寒。归肝、胃、大肠经。
【功效】 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
【应用】
  1. 骨蒸潮热。本品性寒,入心肝二经血分,有退虚热,除骨蒸,凉血清热之功。治阴虚劳热骨蒸,常与银柴胡、地骨皮等同用,如清骨散(《证治准绳》)。
  2. 小儿疳热。本品既能除小儿疳热,又能清退虚热,故可用于小儿疳积发热,消化不良,腹胀体瘦,低热不退等症,常与党参、白术、山楂等同用,如肥儿丸(《万病回春》)。
  3. 湿热泻痢。本品苦寒沉降,能清热燥湿,尤善除胃肠湿热,为治湿热泻痢之良药,常与黄芩、黄柏、白头翁等同用。
  此外,本品能清大肠湿火蕴结,还可用治痔疮肿痛、痔漏成管,常配刺猬皮、麝香为丸,如胡连追毒丸(《外科正宗》)。
【用法用量】
  煎服,1.5~9g。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者慎用。
【鉴别用药】
  胡黄连与黄连,名称相似且均为苦寒清热燥湿之品,善除胃肠湿热,同为治湿热泻痢之良药。然胡黄连善退虚热、除疳热;而黄连则善清心火、泻胃火,为解毒要药。


清热药

大黄 @@@LINK=dh大黄 dh大黄 大黄
Dahuang 《神农本草经》

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

【性能】 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功效】 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应用】
  1. 积滞便秘。本品有较强的泻下作用,能荡涤肠胃,推陈致新,为治疗积滞便秘之要药。又因其苦寒沉降,善能泄热,故实热便秘尤为适宜。常与芒硝、厚朴、枳实配伍,以增强泻下攻积之力,为急下之剂,用治阳明腑实证,如大承气汤(《伤寒论》);若大黄用量较轻,与麻仁、杏仁、蜂蜜等润肠药同用,则泻下力缓和,方如麻子仁丸(《伤寒论》)。若里实热结而正气虚者,当与补虚药配伍,以攻补兼施,标本并顾。如热结而气血不足者,配人参、当归等药,方如黄龙汤(《伤寒六书》);如热结津伤者,配麦冬、生地、玄参等,方如增液承气汤(《温病条辨》);若脾阳不足,冷积便秘,须与附子、干姜等配伍,如温脾汤(《千金方》)。
  2. 血热吐衄,目赤咽肿。本品苦降,能使上炎之火下泄,又具清热泻火,凉血止血之功。常与黄连、黄芩同用,治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咯血,如泻心汤(《金匮要略》)。现代临床单用大黄粉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有较好疗效。若与黄芩、栀子等药同用,还可治火邪上炎所致的目赤、咽喉肿痛、牙龈肿痛等证,如凉膈散(《和剂局方》)。
  3. 热毒疮疡,烧烫伤。本品内服外用均可。内服能清热解毒,并借其泻下通便作用,使热毒下泄。治热毒痈肿疔疮,常与金银花、蒲公英、连翘等同用;治疗肠痈腹痛,可与牡丹皮、桃仁、芒硝等同用,如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本品外用能泻火解毒,凉血消肿,治热毒痈肿疔疖,如用治乳痈,可与粉草共研末,酒熬成膏的金黄散(《妇人大全良方》);用治口疮糜烂,多与枯矾等份为末擦患处(《圣惠方》)。治烧烫伤,可单用粉,或配地榆粉,用麻油调敷患处。
  4. 瘀血证。本品有较好的活血逐瘀通经作用,其既可下瘀血,又清瘀热,为治疗瘀血证的常用药物。治妇女产后瘀阻腹痛、恶露不尽者,常与桃仁、土鳖虫等同用,如下瘀血汤(《金匮要略》);治妇女瘀血经闭,可与桃核、桂枝等配伍,如桃核承气汤(《伤寒论》);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常与当归、红花、穿山甲等同用,如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
  5. 湿热痢疾、黄疸、淋证。本品具有泻下通便,导湿热外出之功,故可用治湿热蕴结之证。如治肠道湿热积滞的痢疾,单用一味大黄即可见效(《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或与黄连、黄芩、白芍等同用;治湿热黄疸,常配茵陈、栀子,如茵陈蒿汤(《伤寒论》);治湿热淋证者,常配木通、车前子、栀子等,如八正散(《和剂局方》)。
  此外,大黄可“破痰实”,通脏腑,降湿浊,用于老痰壅塞,喘逆不得平卧,大便秘结者,如礞石滚痰丸(《养生主论》)。
【用法用量】
  煎服,5~15g;入汤剂应后下,或用开水泡服。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本品为峻烈攻下之品,易伤正气,如非实证,不宜妄用;本品苦寒,易伤胃气,脾胃虚弱者慎用;其性沉降,且善活血祛瘀,故妇女怀孕、月经期、哺乳期应忌用。
【用药鉴别】 生大黄泻下力强,久煎则泻下力减弱。酒制大黄泻下力较弱,活血作用较好,宜用于瘀血证。大黄炭则多用于出血证。


泻下药

芒硝 @@@LINK=mx芒硝 mx芒硝 芒硝
Mangxiao 《名医别录》

为含硫酸钠的天然矿物经精制而成的结晶体。主含含水硫酸钠(Na2SO4·10H2O)。主产于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等地。将天然产品用热水溶解,滤过,放冷析出结晶,通称“皮硝”。再取萝卜洗净切片,置锅内加水与皮硝共煮,取上层液,放冷析出结晶,即芒硝。以青白色、透明块状结晶、清洁无杂质者为佳。芒硝经风化失去结晶水而成白色粉末称玄明粉(元明粉)。

【性能】 咸、苦,寒。归胃、大肠经。
【功效】 泻下攻积,润燥软坚,清热消肿。
【应用】
  1. 积滞便秘。本品能泻下攻积,且性寒能清热,味咸润燥软坚,对实热积滞,大便燥结者尤为适宜。常与大黄相须为用,以增强泻下通便作用,如大承气汤、调胃承气汤(《伤寒论》)。近来临床亦常用于胆石症腹痛便秘者。
  2. 咽痛、口疮、目赤及痈疮肿痛。本品外用有清热消肿作用。治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可与硼砂、冰片、朱砂同用,如冰硼散(《外科正宗》),或以芒硝置西瓜中制成的西瓜霜外用;治目赤肿痛,可用芒硝置豆腐上化水或用玄明粉配制眼药水,外用滴眼;治乳痈初起,可用本品化水或用纱布包裹外敷;治肠痈初起,可与大黄、大蒜同用,捣烂外敷;治痔疮肿痛,可单用本品煎汤外洗。
【用法用量】
  10~15g,冲入药汁内或开水溶化后服。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忌用或慎用。
【鉴别用药】
  芒硝、大黄均为泻下药,常相须用治肠燥便秘。然大黄味苦泻下力强,有荡涤肠胃之功,为治热结便秘之主药;芒硝味咸,可软坚泻下,善除燥屎坚结。
  《珍珠囊》:“其用有三:去实热,一也;涤肠中宿垢,二也;破坚积热块,三也。”


泻下药

番泻叶 @@@LINK=fxy番泻叶 fxy番泻叶 番泻叶
Fanxieye 《饮片新参》

【性能】 甘、苦,寒。归大肠经。
【功效】 泻下通便。
【应用】
  1. 热结便秘。本品苦寒降泄,既能泻下导滞,又能清导实热,适用于热结便秘,亦可用于习惯性便秘及老年便秘。大多单味泡服,小剂量可起缓泻作用,大剂量则可攻下;若热结便秘,腹满胀痛者,可与枳实、厚朴配伍,以增强泻下导滞作用。
  2. 腹水肿胀。本品能泻下行水消胀,用于腹水肿胀,单味泡服,或与牵牛子、大腹皮同用。
  此外,临床上以番泻叶小剂量,每日3克,代茶饮,用于中风昏迷者,可通肠腑,缓解症状,以利康复。
【用法用量】
  温开水泡服,1.5~3g;煎服,2~6g,宜后下。
【使用注意】
  妇女哺乳期、月经期及孕妇忌用。


泻下药

芦荟 @@@LINK=lh芦荟 lh芦荟 芦荟
Luhui 《药性论》

【性能】 苦,寒。归肝、胃、大肠经。
【功效】 泻下通便,清肝,杀虫。
【应用】
  1. 热结便秘。本品苦寒降泄,既能泻下通便,又能清肝火,除烦热。治热结便秘,兼见心、肝火旺,烦躁失眠之证,常与朱砂同用,如更衣丸(《本草疏经》)。
  2. 烦燥惊痫。本品有较好的清肝火作用。用治肝经火盛的便秘溲赤、头晕头痛、烦燥易怒、惊痫抽搐等证,常与龙胆草、栀子、青黛等同用,如当归芦荟丸(《医学六书》)。
  3. 小儿疳积。本品能杀虫疗疳。用治虫积腹痛、面色萎黄、形瘦体弱的小儿疳积证,以芦荟与使君子等份为末,米饮调服;或配人参、白术等益气健脾之品,如肥儿丸(《医宗金鉴》)。
  此外,取其杀虫之效,可外用治疗癣疮。
【用法用量】
  入丸、散服,每次1~2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及孕妇忌用。
【不良反应】
  本品可引起局部接触性皮炎,并对肾脏有一定毒副作用。


泻下药

火麻仁 @@@LINK=hmr火麻仁 hmr火麻仁 火麻仁
Huomaren 《神农本草经》

桑科植物大麻的干燥成熟果实。

【性能】 甘,平。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 润肠通便。
【应用】
  肠燥便秘。本品甘平,质润多脂,能润肠通便,且又兼有滋养补虚作用。适用于老人、产妇及体弱津血不足的肠燥便秘证。单用有效,如《肘后方》用本品研碎,以米杂之煮粥服。临床亦常与郁李仁、瓜蒌仁、苏子、杏仁等润肠通便药同用,或与大黄、厚朴等配伍,以加强通便作用,如麻子仁丸(《伤寒论》)。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
【使用注意】
  火麻仁食入量大,可引起中毒。症状为恶心、呕吐、腹泻,四肢麻木,烦躁不安,精神错乱,昏迷,瞳孔散大等。


泻下药

郁李仁 @@@LINK=ylr郁李仁 ylr郁李仁 郁李仁
Yuliren 《神农本草经》

【性能】 辛、苦、甘,平。归脾、大肠、小肠经。
【功效】 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应用】
  1. 肠燥便秘。本品质润多脂,润肠通便作用类似火麻仁而较强,且润中兼可行大肠之气滞。常与火麻仁、柏子仁、杏仁等润肠药同用,用于大肠气滞,肠燥便秘之证,如五仁丸(《世医得效方》)。若治产后肠胃燥热,大便秘滞,可与朴硝、当归、生地配伍,如郁李仁饮(《圣济总录》)。
  2. 水肿胀满及脚气浮肿。本品能利水消肿,可与桑白皮、赤小豆等利水消肿药同用,如郁李仁汤(《圣济总录》)。
【用法用量】
  煎服,6~12g。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


泻下药

甘遂 @@@LINK=gs甘遂 gs甘遂 甘遂
Gansui 《神农本草经》

大戟科植物甘遂的干燥块根。

【性能】 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
【功效】 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应用】
  1. 水肿,臌胀,胸胁停饮。本品苦寒性降,善行经隧之水湿,泻下逐饮力峻,药后可连续泻下,使潴留水饮排泄体外。凡水肿、大腹臌胀、胸胁停饮,正气未衰者,均可用之。可单用研末服,或与牵牛子同用,如二气汤(《圣济总录》);或与大戟、芫花为末,枣汤送服,如十枣汤(《伤寒论》)。另可与大黄、阿胶配伍治疗妇人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而不渴,如大黄甘遂汤(《金匮要略》)。
  2. 风痰癫痫。本品尚有逐痰涎作用。临床上以甘遂为末,入猪心煨后,与朱砂末为丸服,可用于风痰癫痫之证,如遂心丹(《济生方》)。
  3. 疮痈肿毒。本品外用能消肿散结,治疮痈肿毒,可用甘遂末水调外敷。现代临床用化瘀膏(青核桃枝、参三七、甘遂、生甘草)外贴,治疗乳腺肿瘤。
【用法用量】
  入丸、散服,每次0.5~1g。外用适量,生用。内服醋制用,以减低毒性。
【使用注意】
  虚弱者及孕妇忌用。不宜与甘草同用。


泻下药

京大戟 @@@LINK=jdj京大戟 jdj京大戟 京大戟
Jingdaji 《神农本草经》

大戟科植物大戟的干燥根。

【性能】 苦,寒。有毒。归肺、脾、肾经。
【功效】 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应用】
  1. 水肿、臌胀、胸胁停饮。本品泻水逐饮作用类似甘遂而稍逊,偏行脏腑之水湿,多治水肿,臌胀,正气未衰者。《活法机要》治水肿腹水,用大戟与大枣同煮,去大戟不用,食枣。又如十枣汤(《伤寒论》)、舟车丸(《景岳全书》)等方,均与甘遂、芫花等逐水药同用,以治上述病证。
  2. 痈肿疮毒,瘰疬痰核。本品能消肿散结,内服外用均可。治热毒痈肿疮毒,可鲜用捣烂外敷;治颈项间痈疽,配当归、白术、生半夏为丸服(《本草汇言》);治痰火凝聚的瘰疬痰核,可用大戟与鸡蛋同煮,食鸡蛋(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
》)。
【用法用量】
  煎服,1.5~3g;入丸、散服,每次1g。外用适量,生用。内服醋制用,以减低毒性。
【使用注意】
  虚弱者及孕妇忌用。不宜与甘草同用。


泻下药

芫花 @@@LINK=yh芫花 yh芫花 芫花
Yuanhua 《神农本草经》

瑞香科植物芫花的干燥花蕾。

【性能】 苦、辛,温。有毒。归肺、脾、肾经。
【功效】 泻水逐饮,祛痰止咳,杀虫疗疮。
【应用】
  1. 胸胁停饮,水肿,臌胀。本品泻水逐饮作用与甘遂、京大戟相似而力稍逊,且以泻胸胁水饮,并能祛痰止咳见长。故适用于胸胁停饮所致的喘咳、胸胁引痛、心下痞鞭及水肿、臌胀等证。常与甘遂、京大戟等同用,如十枣汤(《伤寒论》)、舟车丸(《景岳全书》)等。
  2. 咳嗽痰喘。本品能祛痰止咳,用于咳嗽痰喘证。可单用或与大枣煎服。近代有用醋制芫花的粉剂及苯制芫花制成的胶囊或水泛丸,以防治慢性支气管炎,有良效。
  3. 头疮、白秃、顽癣及痈肿。本品外用能杀虫疗疮,用治头疮、白秃、顽癣等皮肤病及痈肿。治皮肤病可单用研末,或配雄黄用猪脂调敷。治痈肿,用本品研末,胶和如粥敷之(《千金方》)。
【用法用量】
  煎服,1.5~3g;入丸、散服,每次0.6g。外用适量。内服醋制用,以降低毒性。
【使用注意】
  虚弱者及孕妇忌用。不宜与甘草同用。
【鉴别用药】
  甘遂、京大戟、芫花均为峻下逐水药,具有泻水逐饮之效,作用峻猛,常同用治疗水肿、臌胀、胸胁停饮之证。但甘遂作用最强,其次为京大戟,最弱者为芫花。其中甘遂善行经隧之水湿,大戟偏行脏腑水湿,芫花以泻胸胁水饮,并祛痰止咳见长。另外,三者均有毒,且不宜与甘草同用;内服时,多醋制,可降低其毒性。


泻下药

商陆 @@@LINK=sl商陆 sl商陆 商陆
Shanglu 《神农本草经》

【性能】 苦,寒。有毒。归肺、脾、肾、大肠经。
【功效】 泻下逐水,消肿散结。
【应用】
  1. 水肿,臌胀。本品苦寒性降,能通利二便而排水湿,泻下作用较弱。适宜用治水肿臌胀,大便秘结,小便不利的水湿肿满实证。单用有效,或与鲤鱼、赤小豆煮食,或与泽泻、茯苓皮等利水药同用,如疏凿饮子(《济生方》)。亦可将本品捣烂,入麝香少许,贴于脐上,以利水消肿。
  2. 疮痈肿毒。本品外用有消肿散结和解毒的作用。治疮疡肿毒,痈肿初起者,可用鲜商陆根,酌加食盐,捣烂外敷。
【用法用量】
  煎服,5~10g。醋制以降低毒性。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孕妇忌用。


泻下药

牵牛子 @@@LINK=qnz牵牛子 qnz牵牛子 牵牛子
Qianniuzi 《名医别录》

旋花科植物裂叶牵牛或圆叶牵牛的干燥成熟种子。

【性能】 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
【功效】 泻下逐水,去积杀虫。
【应用】
  1. 水肿,臌胀。本品苦寒,其性降泄,能通利二便以排泄水湿,其逐水作用虽较甘遂、京大戟稍缓,但仍属峻下逐水之品,以水湿停滞,正气未衰者为宜。治水肿臌胀,二便不利者,可单用研末服(《千金方》);或与茴香为末,姜汁调服(《儒门事亲》);病情较重者,可与甘遂、京大戟等同用,以增强泻水逐饮之力,如舟车丸(《景岳全书》)。
  2. 痰饮喘咳。本品能泻肺气,逐痰饮,用治肺气壅滞,痰饮咳喘,面目浮肿者,可与大黄、槟榔为末服,如牛黄夺命散(《保婴集》)。
  3. 虫积腹痛。本品能去积杀虫,并可借其泻下通便作用以排除虫体。治蛔虫、绦虫及虫积腹痛者,可与槟榔、使君子同用,研末送服,以增强去积杀虫之功。
【用法用量】
  煎服,3~9g。入丸、散服,每次1.5~3g。本品炒用药性减缓。
【使用注意】
  孕妇忌用。不宜与巴豆、巴豆霜同用。


泻下药

巴豆 @@@LINK=bd巴豆 bd巴豆 巴豆
Badou 《神农本草经》

大戟科植物巴豆的干燥成熟果实。用仁或制霜。

【性能】 辛,热;有大毒。归胃、大肠经。
【功效】 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外用蚀疮。
【应用】
  1. 寒积便秘。本品辛热,能峻下冷积,开通肠道闭塞。可单用巴豆霜装入胶囊服,或配大黄、干姜制丸服,适用于寒邪食积,阻结肠道,大便不通,腹满胀痛,病起急骤,气血未衰者,如三物备急丸(《金匮要略》)。
  2. 腹水臌胀。本品峻泻,有较强的逐水退肿作用。用治腹水臌胀,可用巴豆配杏仁为丸服(《肘后方》)。近代用本品配绛矾、神曲为丸,即含巴绛矾丸,用治晚期血吸虫病肝硬化腹水。
  3. 喉痹痰阻。本品能祛痰利咽以利呼吸。治喉痹痰涎壅塞气道,呼吸困难,甚则窒息欲死者,可单用巴豆,去皮,线穿纳入喉中,牵出即苏;近代用于白喉及喉炎引起喉梗阻,用巴豆霜吹入喉部,引起呕吐,排出痰涎,使梗阻症状得以缓解。治痰涎壅塞、胸膈窒闷、肢冷汗出之寒实结胸者,常与贝母、桔梗同用,如三物小白散(《伤寒论》)。   此外,小儿痰壅、乳食停积甚则惊悸者,可用本品峻药轻投,可祛痰、消积,常与胆南星、朱砂、六神曲等同用,如万应保赤散(《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4. 痈肿未溃、疥癣恶疮。本品外用有蚀腐肉、疗疮毒作用。治痈肿成脓未溃者,常与乳香、没药、木鳖子等熬膏外敷,以蚀腐皮肤,促进破溃排脓;治恶疮,单用本品炸油,以油调雄黄、轻粉末,外涂疮面即可。
【用法用量】
  入丸、散服,每次0.1~0.3g。大多数制成巴豆霜用,以减低毒性。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孕妇及体弱者忌用。不宜与牵牛子同用。
【鉴别用药】
  巴豆辛热燥烈,要力刚猛,峻下冷积,开通闭塞,主治冷积便秘重症;大黄苦寒泄降,峻下实热,荡涤胃肠,主治实热积滞便秘急症。


泻下药

独活 @@@LINK=dh独活 dh独活 独活
Duhuo 《神农本草经》

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的干燥根。

【性能】 辛、苦,微温。归肾、膀胱经。
【功效】 袪风湿,止痛,解表。
【应用】
  1. 风寒湿痹。本品辛散苦燥,气香温通,功善袪风湿,止痹痛,为治风湿痹痛主药,凡风寒湿邪所致之痹证,无论新久,均可应用;因其主入肾经,性善下行,尤以腰膝、腿足关节疼痛属下部寒湿者为宜。治感受风寒湿邪的风寒湿痹,肌肉、腰背、手足疼痛,常与当归、白术、牛膝等同用,如独活汤(《活幼新书》);若与桑寄生、杜仲、人参等配伍,可治痹证日久正虚,腰膝酸软,关节屈伸不利者,如独活寄生汤(《千金方》)。
  2. 风寒挟湿表证。本品辛散温通苦燥,能散风寒湿而解表,治外感风寒挟湿所致的头痛头重,一身尽痛,多配羌活、藁本、防风等,如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
  3. 少阴头痛。本品善入肾经而搜伏风,与细辛、川芎等相配,可治风扰肾经,伏而不出之少阴头痛,如独活细辛汤(《症因脉治》)。
  此外,其袪风湿之功,亦治皮肤瘙痒,内服或外洗皆可。
【用法用量】
  煎服,3~9g。外用,适量。
【鉴别用药】
  羌活与独活,均能袪风湿,止痛,解表,以治风寒湿痹,风寒挟湿表证,头痛。但羌活性较燥烈,发散力强,常用于风寒湿痹,痛在上半身者,治头痛因于风寒者;独活性较缓和,发散力较羌活为弱,多用于风寒湿痹在下半身者,治头痛属少阴者。若风寒湿痹,一身尽痛,两者常配伍应用。


祛风湿药

威灵仙 @@@LINK=wlx威灵仙 wlx威灵仙 威灵仙
Weilingxian 《新修本草》

毛茛科植物威灵仙、棉团铁线莲或东北铁线莲的干燥根及根茎。

【性能】 辛、咸,温。归膀胱经。
【功效】 袪风湿,通络止痛,消骨哽。
【应用】
  1. 风湿痹证。本品辛散温通,性猛善走,通行十二经,既能袪风湿,又能通经络而止痛,为治风湿痹痛要药。凡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屈伸不利,无论上下皆可应用,尤宜于风邪偏盛,拘挛掣痛者。可单用为末服,如威灵仙散(《圣惠方》);与当归、肉桂同用,可治风寒腰背疼痛,如神应丸(《证治准绳》)。
  2. 骨哽咽喉。本品味咸,能软坚而消骨哽,可单用或与砂糖、醋煎后慢慢咽下。《本草纲目》则与砂仁、砂糖煎服,均有较好疗效。
  此外,本品宣通经络止痛之功,可治跌打伤痛、头痛、牙痛、胃脘痛等;并能消痰逐饮,用于痰饮、噎膈、痞积。
【用法用量】
  煎服,6~9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本品辛散走窜,气血虚弱者慎服。


祛风湿药

川乌 @@@LINK=cw川乌 cw川乌 川乌
Chuanwu 《神农本草经》

【性能】 辛、苦,热。有大毒。归心、肝、肾、脾经。
【功效】 袪风湿,温经止痛。
【应用】
  1. 风寒湿痹。本品辛热升散苦燥,“疏利迅速,开通关腠,驱逐寒湿”,善于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有明显的止痛作用,为治风寒湿痹证之佳品,尤宜于寒邪偏盛之风湿痹痛。治寒湿侵袭,历节疼痛,不可屈伸者,常与麻黄、芍药、甘草等配伍,如乌头汤(《金匮要略》);若与草乌、地龙、乳香等同用,可治寒湿瘀血留滞经络,肢体筋脉挛痛,关节屈伸不利,日久不愈者,如活络丹(《和剂局方》)。
  2. 心腹冷痛,寒疝疼痛。本品辛散温通,散寒止痛之功显著,故又常用于阴寒内盛之心腹冷痛,治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者,常配赤石脂、干姜、蜀椒等,如乌头赤石脂丸(《金匮要略》);治寒疝,绕脐腹痛,手足厥冷者,多与蜂蜜同煎,如大乌头煎(《金匮要略》)。
  3. 跌打损伤,麻醉止痛。本品止痛作用可治跌打损伤,骨折瘀肿疼痛,多与自然铜、地龙、乌药等同用,如回生续命丹(《跌损妙方》)。古方又常以本品作为麻醉止痛药,多以生品与生草乌并用,配伍羊踯躅、姜黄等内服,如整骨麻药方(《医宗金鉴》);配生南星、蟾酥等外用,如外敷麻药方(《医宗金鉴》)。
【用法用量】
  煎服,1.5~3g;宜先煎、久煎。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孕妇忌用;不宜与贝母类、半夏、白及、白蔹、天花粉、瓜蒌类同用;内服一般应炮制用,生品内服宜慎;酒浸、酒煎服易致中毒,应慎用。


祛风湿药

草乌 @@@LINK=cw草乌 cw草乌 草乌


  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与川乌同,而毒性更强。

  见 川乌


祛风湿药

蕲蛇 @@@LINK=qs蕲蛇 qs蕲蛇 蕲蛇
Qishe 《雷公炮炙论》

蝰科动物五步蛇的干燥体。多于夏、秋二季捕捉,剖开蛇腹,除去内脏,洗净,干燥。去头、鳞,切段生用、酒炙,或黄酒润透,去鳞、骨用。

【性能】 甘、咸,温。有毒。归肝经。
【功效】 袪风,通络,止痉。
【应用】
  1. 风湿顽痹,中风半身不遂。本品具走窜之性,性温通络,能内走脏腑,外达肌表而透骨搜风,以袪内外之风邪,为截风要药,又能通经络,凡风湿痹证无不宜之,尤善治病深日久之风湿顽痹,经络不通,麻木拘挛,以及中风口眼喎斜,半身不遂者,常与防风、羌活、当归等配伍,如白花蛇酒(《濒湖集简方》)。
  2. 小儿惊风,破伤风。本品入肝,既能祛外风,又能息内风,风去则惊搐自定,为治抽搐痉挛常用药。治小儿急慢惊风、破伤风之抽搐痉挛,多与乌梢蛇、蜈蚣同用,如定命散(《圣济总录》)。
  3. 麻风,疥癣。本品能外走肌表而袪风止痒,兼以毒攻毒,故风毒之邪壅于肌肤亦为常用之品。治麻风,每与大黄、蝉蜕、皂角刺等相配,如追风散(《秘传大麻风方》);治疥癣,可与荆芥、薄荷、天麻同用,如驱风膏,(《医垒元戎》)。
  此外,本品有毒,能以毒攻毒,可治瘰疬、梅毒、恶疮。
【用法用量】
  煎汤,3~9g;研末吞服,一次1~1.5g,一日2~3次。或酒浸、熬膏、入丸、散服。
【使用注意】
  阴虚内热者忌服。


祛风湿药

乌梢蛇 @@@LINK=wss乌梢蛇 wss乌梢蛇 乌梢蛇
Wushaoshe 《药性论》

【性能】 甘,平。归肝经。
【功效】 袪风,通络,止痉。
【应用】
  1. 风湿顽痹,中风半身不遂。本品性走窜,能搜风邪,透关节,通经络,常用于风湿痹证及中风半身不遂,尤宜于风湿顽痹,日久不愈者。常配全蝎、天南星、防风等,治风痹,手足缓弱,麻木拘挛,不能伸举,如乌蛇丸(《圣惠方》);或制酒饮,以治顽痹瘫缓,挛急疼痛,如乌蛇酒(《本草纲目》)。治中风,口眼喎斜,半身不遂,宜配通络、活血之品。
  2. 小儿惊风,破伤风。本品能入肝袪风以定惊搐,治小儿急慢惊风,可与麝香、皂荚等同用,如乌蛇散(《卫生家宝》);治破伤风之抽搐痉挛,多与蕲蛇、蜈蚣配伍,如定命散(《圣济总录》)。
  3. 麻风,疥癣。本品善行袪风而能止痒,配白附子、大风子、白芷等,以治麻风,如乌蛇丸(《秘传大麻风方》);配枳壳、荷叶,可治干湿癣证,如三味乌蛇散(《圣济总录》)。
  此外,本品又可治瘰疬、恶疮。
【用法用量】
  煎服,9~12g;研末,每次2~3g;或入丸剂、酒浸服。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血虚生风者慎服。
【鉴别用药】
  蕲蛇、金钱白花蛇、乌梢蛇性皆走窜,均能袪风,通络,止痉,凡内外风毒壅滞之证皆宜,尤以善治病久邪深者为其特点。其作用以金钱白花蛇最强,蕲蛇次之,乌梢蛇最弱;且金钱白花蛇与蕲蛇均有毒性偏温燥,而乌梢蛇性平无毒力较缓。


祛风湿药

木瓜 @@@LINK=mg木瓜 mg木瓜 木瓜
Mugua 《名医别录》

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的干燥近成熟果实。习称“皱皮木瓜”。安徽宣城产者称“宣木瓜”,质量较好。

【性能】 酸,温。归肝、脾经。
【功效】 舒筋活络,和胃化湿。
【应用】
  1. 风湿痹证。本品味酸入肝,益筋和血,善舒筋活络,且能去湿除痹,尤为湿痹,筋脉拘挛要药,亦常用于腰膝关节酸重疼痛。常与乳香、没药、生地同用,治筋急项强,不可转侧,如木瓜煎(《普济本事方》)。与羌活、独活、附子配伍,治脚膝疼重,不能远行久立者,如木瓜丹(《传信适用方》)
  2. 脚气水肿。本品温通,去湿舒筋,为脚气水肿常用药,多配吴茱萸、槟榔、苏叶等,治感受风湿,脚气肿痛不可忍者,如鸡鸣散(《朱氏集验方》)。
  3. 吐泻转筋。本品温香入脾,能化湿和胃,湿去则中焦得运,泄泻可止;味酸入肝,舒筋活络而缓挛急。治湿浊中焦之腹痛吐泻转筋,偏寒者,常配吴茱萸、茴香、紫苏等,如木瓜汤(《三因方》);偏热者,多配蚕沙、薏苡仁、黄连等,如蚕矢汤(《霍乱论》)。
  此外,本品尚有消食作用,用于消化不良;并能生津止渴,可治津伤口渴。
【用法用量】
  煎服,6~9g。
【使用注意】
  内有郁热,小便短赤者忌服。


祛风湿药

海风藤 @@@LINK=hft海风藤 hft海风藤 海风藤
Haifengteng 《本草再新》

【性能】 辛、苦,微温。归肝经。
【功效】 袪风湿,通络止痛。
【应用】
  1. 风寒湿痹。本品辛散、苦燥、温通,为治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脉拘挛,屈伸不利的常用药,每与羌活、独活、桂心、当归等配伍,如蠲痹汤(《医学心悟》)。亦可入膏药方中外用。
  2. 跌打损伤。本品能通络止痛,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可与三七、地鳖虫、红花等配伍。
【用法用量】
  煎服,6~12g。外用,适量。


祛风湿药

昆明山海棠 @@@LINK=kmsh昆明山海棠 kmsh昆明山海棠 昆明山海棠
Kunmingshanhaitang 《滇南本草》

【性能】 苦、辛,温。有大毒。归肝、脾、肾经。
【功效】 祛风湿,祛瘀通络,续筋接骨。
【应用】
  1. 风湿痹证。本品辛散苦燥温通,能“行十二经络”,善袪风湿,通经络而止痛,为治风寒湿痹日久关节肿痛麻痹良药。单用酒浸、煎服或与鸡血藤等配伍。《滇南本草》与当归、川牛膝、羌活、木瓜配伍酒浸,治筋骨疼痛,瘫痪痿软。
  2. 跌打损伤,骨折。本品辛能行散,善袪瘀通络,消肿止痛,续筋接骨,治跌打损伤,骨折肿痛,可单用外敷,亦可与天南星、半夏、川芎等配伍,如紫金皮散(《证治准绳》);或与芙蓉叶、生地黄同用,如紫金膏(《证治准绳》)。
  此外,本品尚有止血、解毒杀虫作用,用于产后出血过多、癌肿、顽癣等。
【用法用量】
  煎服,根6~15g,茎枝20~30g,宜先煎。或酒浸服。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孕妇及体弱者忌服。


祛风湿药

秦艽 @@@LINK=qj秦艽 qj秦艽 秦艽
Qinjiao 《神农本草经》

龙胆科秦艽、麻花秦艽、粗茎秦艽或小秦艽的干燥根。

【性能】 辛、苦,平。归胃、肝、胆经。
【功效】 袪风湿,通络止痛,退虚热,清湿热。
【应用】
  1. 风湿痹证。本品辛散苦泄,质偏润而不燥,为风药中之润剂。风湿痹痛,筋脉拘挛,骨节酸痛,无问寒热新久均可配伍应用。其性偏寒,兼有清热作用,故对热痹尤为适宜,多配防己、牡丹皮、络石藤、忍冬藤等;若配天麻、羌活、当归、川芎等,可治风寒湿痹,如秦艽天麻汤(《医学心悟》)。
  2. 中风不遂。本品既能袪风邪,舒筋络,又善“活血荣筋”,可用于中风半身不遂,口眼喎斜,四肢拘急,舌强不语等,单用大量水煎服即能奏效。若与升麻、葛根、防风、芍药等配伍,可治中风口眼喎斜,言语不利,恶风恶寒者,如秦艽升麻汤(《卫生宝鉴》);与当归、熟地、白芍、川芎等同用,可治血虚中风者,如秦艽汤(《不知医必要》)。
  3. 骨蒸潮热,疳积发热。本品能退虚热,除骨蒸,亦为治虚热要药。治骨蒸日晡潮热,常与青蒿、地骨皮、知母等同用,如秦艽鳖甲散(《卫生宝鉴》);若与人参、鳖甲、柴胡等配伍,可治肺痿骨蒸劳嗽,如秦艽扶羸汤(《杨氏家藏方》);治小儿疳积发热,多与薄荷、炙甘草相伍,如秦艽散(《小儿药证直诀》)。
  4. 湿热黄疸。本品苦以降泄,能清肝胆湿热而退黄。《海上集验方》即单用为末服;亦可与茵陈蒿、栀子、大黄等配伍,如山茵陈丸(《圣济总录》)。
  此外,本品尚能治痔疮、肿毒等。
【用法用量】
  煎服,3~9g。


祛风湿药

防己 @@@LINK=fj防己 fj防己 防己
Fangji 《神农本草经》

防己科植物粉防己及广防己的干燥根。前者习称“汉防己”,后者习称“木防己”。

【性能】 苦、辛,寒。归膀胱、肺经。
【功效】 袪风湿,止痛,利水消肿。
【应用】
  1. 风湿痹证。本品辛能行散,苦寒降泄,既能袪风除湿止痛,又能清热。对风湿痹证湿热偏盛,肢体酸重,关节红肿疼痛,及湿热身痛者,尤为要药,常与滑石、薏苡仁、蚕沙、栀子等配伍,如宣痹汤(《温病条辨》);若与麻黄、肉桂、茯苓等同用,亦可用于风寒湿痹,四肢挛急者,如防己饮(《圣济总录》)
  2. 水肿,小便不利,脚气。本品苦寒降利,能清热利水,善走下行而泄下焦膀胱湿热,尤宜于下肢水肿,小便不利者。常与黄芪、白术、甘草等配伍,用于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如防己黄芪汤(《金匮要略》);若与茯苓、黄芪、桂枝等同用,可治一身悉肿,小便短少者,如防己茯苓汤(《金匮要略》);与椒目、葶苈子、大黄合用,又治湿热腹胀水肿,即己椒苈黄丸(《金匮要略》)。治脚气足胫肿痛、重着、麻木,可与吴茱萸、槟榔、木瓜等同用;《本草切要》治脚气肿痛,则配木瓜、牛膝、桂枝、枳壳煎服。
  3. 湿疹疮毒。本品苦以燥湿,寒以清热,治湿疹疮毒,可与苦参、金银花等配伍。
  此外,本品有降血压作用,可用于高血压病。
【用法用量】
  煎服,4.5~9g。
【使用注意】
  本品大苦大寒易伤胃气,胃纳不佳及阴虚体弱者慎服。
【鉴别用药】
  汉防己与木防己均有袪风湿、利水之功。但汉防己偏于利水消肿,木防己偏于袪风湿止痛;若症偏于下部,湿重于风者,多用汉防己;症偏于上部,风重于湿者,多用木防己。


祛风湿药

桑枝 @@@LINK=sz桑枝 sz桑枝 桑枝
Sangzhi 《本草图经》

【性能】 微苦,平。归肝经。
【功效】 袪风湿,利关节。
【应用】
  风湿痹证。本品性平,袪风湿而善达四肢经络,通利关节,痹证新久、寒热均可应用,尤宜于风湿热痹,肩臂、关节酸痛麻木者。《普济本事方》单用煎服治风热痹痛,《景岳全书》一味熬膏治筋骨酸痛,四肢麻木。但因单用力弱,多随寒热新久之不同,配伍其他药物。偏寒者,配桂枝、威灵仙等;偏热者,配络石藤、忍冬藤等;偏气血虚者,配黄芪、鸡血藤、当归等。若与柳枝、杉枝、槐枝等配伍外洗,可治风毒攻手足疼痛,皮肤不仁,如桑枝汤(《圣惠方》)。
  此外,本品尚能利水,治水肿;袪风止痒,治白癜风、皮疹瘙痒;生津液,治消渴。
【用法用量】
  煎服,9~15g。外用,适量。


祛风湿药

豨莶草 @@@LINK=xxc豨莶草 xxc豨莶草 豨莶草
Xixiancao 《新修本草》

【性能】 辛、苦,寒。归肝、肾经。
【功效】 袪风湿,利关节,解毒。
【应用】
  1. 风湿痹痛,中风半身不遂。本品辛散苦燥,能袪筋骨间风湿,通经络,利关节。生用性寒,宜于风湿热痹;酒制后寓补肝肾之功,常用于风湿痹痛,筋骨无力,腰膝酸软,四肢麻痹,或中风半身不遂。可单用为丸服,如豨莶散(《活人方汇编》)、豨莶丸(《万氏家抄方》);或与臭梧桐合用,如豨桐丸(《济世养生经验集》)。《方脉正宗》配蕲蛇、黄芪、当归、威灵仙等,治中风口眼喎斜,半身不遂者。
  2. 风疹,湿疮,疮痈。本品辛能散风,生用苦寒能清热解毒,化湿热。治风疹湿疮,可单用内服或外洗,亦可配白蒺藜、地肤子、白鲜皮等袪风利湿止痒之品。治疮痈肿毒红肿热痛者,可配蒲公英、野菊花等清热解毒药;《乾坤秘韫》治发背、疔疮,与五爪龙、小蓟、大蒜同用饮汁取汗。
  此外,本品能降血压,可治高血压病。
【用法用量】
  煎服,9~12g。外用,适量。治风湿痹痛、半身不遂宜制用,治风疹湿疮、疮痈宜生用。
【鉴别用药】
  豨莶草能袪风湿,通经络,利关节。生用性寒,善清热解毒,化湿热,除风痒,故宜于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以及湿热疮疡、风疹、湿毒瘙痒等证;酒蒸制后转为甘温,袪风除湿之中寓有补益肝肾之功,故可用于风湿四肢麻痹,筋骨疼痛,腰膝酸软及中风半身不遂等证,但单用作用缓慢,久服方效。


祛风湿药

臭梧桐 @@@LINK=cwt臭梧桐 cwt臭梧桐 臭梧桐
Chouwutong 《本草图经》

【性能】 辛、苦、甘,凉。归肝经。
【功效】 袪风湿,通经络,平肝。
【应用】
  1. 风湿痹证。本品辛散苦燥,能袪风湿,通经络。治风湿痹痛,四肢麻木,半身不遂,可单用,或与豨莶草配伍,如豨桐丸(《济世养生经验集》)。
  2. 风疹,湿疮。本品辛能散风,燥可除湿,治风疹等皮肤瘙痒、湿疮,可单用煎洗或外敷。
  3. 肝阳上亢,头痛眩晕。本品性凉入肝,能凉肝平肝,治肝阳偏亢,头痛眩晕者,可单用,或与豨莶草同用,或与钩藤、菊花、夏枯草等配伍。现常用于高血压病。
【用法用量】
  煎服,5~15g;研末服,每次3g。外用,适量。用于高血压病不宜久煎。


祛风湿药

海桐皮 @@@LINK=htp海桐皮 htp海桐皮 海桐皮
Haitongpi 《海药本草》

【性能】 苦、辛,平。归肝经。
【功效】 祛风湿,通络止痛,杀虫止痒。
【应用】
  1. 风湿痹证。本品辛能散风,苦能燥湿,主入肝经,能袪风湿,行经络,止疼痛,达病所,尤善治下肢关节痹痛。治风湿痹痛,四肢拘挛,腰膝酸痛,或麻痹不仁,常与薏苡仁、生地黄、牛膝、五加皮等同用,如海桐皮酒(《杂病源流犀烛》);或与丹参、肉桂、附子、防己等配伍,如海桐皮汤(《圣济总录》)。
  2. 疥癣,湿疹。本品辛散苦燥,入血分能袪风燥湿,又能杀虫,故可治疥癣、湿疹瘙痒,可单用或配蛇床子、苦参、土茯苓、黄柏等煎汤外洗或内服。
【用法用量】
  煎服,5~15g;或酒浸服。外用,适量。


祛风湿药

络石藤 @@@LINK=lst络石藤 lst络石藤 络石藤
Luoshiteng 《神农本草经》

【性能】 苦,微寒。归心、肝、肾经。
【功效】 袪风通络,凉血消肿。
【应用】
  1. 风湿热痹。本品善袪风通络,苦燥湿,微寒清热,尤宜于风湿热痹,筋脉拘挛,腰膝酸痛者,每与忍冬藤、秦艽、地龙等配伍;亦可单用酒浸服。
  2. 喉痹,痈肿。本品入心肝血分,味苦性微寒,能清热凉血,利咽消肿,故可用于热毒壅盛之喉痹、痈肿。《近效方》以之单用水煎,慢慢含咽,治热毒之咽喉肿痛、痹塞。与皂角刺、瓜蒌、乳香、没药等配伍,可治痈肿疮毒,如止痛灵宝散(《外科精要》)。
  3. 跌扑损伤。本品能通经络,凉血而消肿止痛。治跌扑损伤,瘀滞肿痛,可与伸筋草、透骨草、红花、桃仁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6~12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鉴别用药】
  络石藤与海风藤均能袪风通络,常用于风湿所致的关节屈伸不利,筋脉拘挛及跌打损伤。但海风藤性微温,适用于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脉拘挛,屈伸不利者;络石藤性微寒,尤宜于风湿热痹,筋脉拘挛,腰膝酸痛者。


祛风湿药

雷公藤 @@@LINK=lgt雷公藤 lgt雷公藤 雷公藤
Leigongteng 《本草纲目拾遗》

【性能】 苦、辛,寒。有大毒。归肝、肾经。
【功效】 祛风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
【应用】
  1. 风湿顽痹。本品有较强的袪风湿,活血通络之功,为治风湿顽痹要药,苦寒清热力强,消肿止痛功效显著,尤宜于关节红肿热痛、肿胀难消、晨僵、功能受限,甚至关节变形者。可单用内服或外敷,能改善功能活动,减轻疼痛。亦常与威灵仙、独活、防风等同用,并宜配伍黄芪、党参、当归,鸡血藤等补气养血药,以防久服而克伐正气。
  2. 麻风、顽癣、湿疹、疥疮、皮炎、皮疹。本品苦燥除湿止痒,杀虫攻毒,对多种皮肤病皆有良效。治麻风病,可单用煎服,或配金银花、黄柏、当归等;治顽癣等可单用,或随证配伍防风、荆芥、白蒺藜等袪风止痒药内服或外用。
  3. 疔疮肿毒。本品苦寒清热解毒,并能以毒攻毒,消肿止痛,治热毒痈肿疔疮,常与蟾酥配伍应用。
【用法用量】
  煎汤,10~25g(带根皮者减量),文火煎1~2小时;研粉,每日1.5~4.5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内脏有器质性病变及白细胞减少者慎服;孕妇忌用。
【不良反应】
  使用雷公藤,轻者可出现恶心,呕吐,食少,食管下部烧灼感,口干,肠鸣,腹痛,腹泻,便秘,便血;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头晕,乏力,嗜睡;月经紊乱,闭经;影响睾丸生殖上皮,抑制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心悸,胸闷,心律不齐,心电图异常;湿疹样皮炎,皮疹,色素沉着,干燥,瘙痒,口周疱疹,口角炎,粘膜溃疡,少数见脱发及指(趾)甲变薄及软化。以上副反应一般停药后不再出现,自行恢复正常,轻者可不必停药,采用对症治疗。长期服用雷公藤,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骨骼系统有显著影响,使之以后发生骨质疏松和骨折的危险度增加。若服用过量,重者可致中毒,主要表现为剧烈呕吐,腹中绞痛,腹泻,脉搏细弱,心电图改变,血压下降,体温降低,休克,尿少,浮肿,尿液异常;后期发生骨髓抑制,粘膜糜烂,脱发等,个别可有抽搐。主要死因为循环及肾功能衰竭。中毒的一般疗法为:及时洗胃,催吐,输液,纠正酸中毒,对症支持疗法。如中毒在12小时以内,亦可用新鲜羊血或白鹅血200~300ml,口服1~2次;或用鲜萝卜125g,或莱菔子250g炖服;或用绿豆125g、甘草50g煎水分服。


祛风湿药

五加皮 @@@LINK=wjp五加皮 wjp五加皮 五加皮
Wujiapi 《神农本草经》

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的干燥根皮。习称“南五加皮”。

【性能】 辛、苦,温。归肝、肾经。
【功效】 袪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水。
【应用】
  1. 风湿痹证。本品辛能散风,苦能燥湿,温能袪寒,且兼补益之功,为强壮性袪风湿药,尤宜于老人及久病体虚者。治风湿痹证,腰膝疼痛,筋脉拘挛,可单用或配当归、牛膝、地榆等,如五加皮酒(《本草纲目》);亦可与木瓜、松节同用,如五加皮散(《沈氏尊生书》)。
  2. 筋骨痿软,小儿行迟,体虚乏力。本品有温补之效,能补肝肾,强筋骨。又常用于肝肾不足,筋骨痿软者,常与杜仲、牛膝等配伍,如五加皮散(《卫生家宝》);治小儿行迟,则与龟甲、牛膝、木瓜等同用,如五加皮散(《保婴撮要》)。
  3. 水肿,脚气。本品能温肾而除湿利水。治水肿,小便不利,每与茯苓皮、大腹皮、生姜皮、地骨皮配伍,如五皮散(《和剂局方》);若风寒湿壅滞之脚气肿痛,可与远志同用,如五加皮丸(《瑞竹堂经验方》)。
【用法用量】
  煎服,4.5~9g;或酒浸、入丸、散服。


祛风湿药

桑寄生 @@@LINK=sjs桑寄生 sjs桑寄生 桑寄生
Sangjisheng 《神农本草经》

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的干燥带叶茎枝。

【性能】 苦、甘,平。归肝、肾经。
【功效】 袪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应用】
  1. 风湿痹证。本品苦能燥,甘能补,袪风湿又长于补肝肾、强筋骨,对痹证日久,伤及肝肾,腰膝酸软,筋骨无力者尤宜,常与独活、杜仲、牛膝、桂心等同用,如独活寄生汤(《千金方》)。
  2. 崩漏经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本品能补肝肾,养血而固冲任,安胎。治肝肾亏虚,月经过多,崩漏,妊娠下血,胎动不安者,每与阿胶、续断、当归、香附等配伍,如桑寄生散(《证治准绳》);或配阿胶、续断、菟丝子,如寿胎丸(《医学衷中参西录》)。
  此外,本品尚能降血压,可用于高血压病。
【用法用量】
  煎服,9~15g。


祛风湿药

狗脊 @@@LINK=gj狗脊 gj狗脊 狗脊
Gouji 《神农本草经》

【性能】 苦、甘,温。归肝、肾经。
【功效】 袪风湿,补肝肾,强腰膝。
【应用】
  1. 风湿痹证。本品苦温能温散风寒湿邪,甘温以补肝肾、强腰膝、坚筋骨,能行能补,对肝肾不足,兼有风寒湿邪之腰痛脊强,不能俯仰者最为适宜。常与杜仲、续断、海风藤等配伍,如狗脊饮(《中国医学大辞典》);与萆薢、菟丝子同用,以治腰痛,如狗脊丸(《圣惠方》)。
  2. 腰膝酸软,下肢无力。本品补肝肾,强腰膝之功,又能治肝肾虚损,腰膝酸软,下肢无力者,可配杜仲、牛膝、熟地、鹿角胶等。
  3. 遗尿,白带过多。本品又有温补固摄作用。治肾虚不固之尿频、遗尿,可与益智仁、茯苓、杜仲等配伍;若冲任虚寒,带下过多清稀,宜与鹿茸、白蔹、艾叶同用,如白蔹丸(《普济方》)。
  此外,狗脊的绒毛有止血作用,外敷可用于金疮出血。
【用法用量】
  煎服,6~12g。
【使用注意】
  肾虚有热,小便不利,或短涩黄赤者慎服。


祛风湿药

藿香 @@@LINK=hx藿香 hx藿香 藿香
Huoxiang 《名医别录》

唇形科植物广藿香的地上部分。

【性能】 辛,微温。归脾、胃、肺经。
【功效】 化湿,止呕,解暑。
【应用】
  1. 湿阻中焦。本品气味芳香,为芳香化湿浊要药。又因其性微温,故多用于寒湿困脾所致的脘腹痞闷,少食作呕,神疲体倦等症,常与苍术、厚朴等同用,如不换金正气散(《和剂局方》)。
  2. 呕吐。本品既能化湿,又能和中止呕。治湿浊中阻所致之呕吐,本品最为捷要。常与半夏、丁香等同用,如藿香半夏汤(《和剂局方》)。若偏于湿热者,配黄连、竹茹等;妊娠呕吐,配砂仁、苏梗等;脾胃虚弱者,配党参、白术等。
  3. 暑湿、湿温。本品既能化湿,又可解暑。治暑月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而致恶寒发热,头痛脘闷,呕恶吐泻暑湿证者,配紫苏、厚朴、半夏等,如藿香正气散(《和剂局方》);若湿温病初起,湿热并重者,多与黄芩、滑石、茵陈等同用,如甘露消毒丹《温热经纬》。
【用法用量】
  煎服,5~10g。鲜品加倍。
【使用注意】
  阴虚血燥者不宜用。


化湿药

佩兰 @@@LINK=pl佩兰 pl佩兰 佩兰
Peilan 《神农本草经》

菊科植物佩兰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能】 辛,平。归脾、胃、肺经。
【功效】 化湿,解暑。
【应用】
  1. 湿阻中焦。本品气味芳香,其化湿和中之功与藿香相似,治湿阻中焦之证,每相须为用,并配苍术、厚朴、蔻仁等,以增强芳香化湿之功。又因其性平,芳香化湿浊,去陈腐,用治脾经湿热,口中甜腻、多涎、口臭等的脾瘅症,可单用煎汤服,如兰草汤(《素问》),或配伍黄芩、白芍、甘草等药。
  2. 暑湿、湿温。本品化湿又能解暑,治暑湿证常与藿香、荷叶、青蒿等同用。湿温初起,可与滑石、薏苡仁、藿香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5~10g。鲜品加倍。


化湿药

苍术 @@@LINK=cz苍术 cz苍术 苍术
Cangzhu 《神农本草经》

菊科植物茅苍术或北苍术的干燥根茎。产于江苏茅山一带者质量最好,故名茅苍术。

【性能】 辛,苦,温。归脾、胃、肝经。
【功效】 燥湿健脾,祛风散寒。
【应用】
  1. 湿阻中焦证。本品苦温燥湿以祛湿浊,辛香健脾以和脾胃。对湿阻中焦,脾失健运而致脘腹胀闷,呕恶食少,吐泻乏力,舌苔白腻等症,最为适宜。常与厚朴、陈皮等配伍,如平胃散(《和剂局方》)。若脾虚湿聚,水湿内停的痰饮或外溢的水肿,则同利水渗湿之茯苓、泽泻、猪苓等同用,如胃苓汤(《证治准绳》)。若湿热或暑湿证,则可与清热燥湿药同用。
  2. 风湿痹证。本品辛散苦燥,长于祛湿,故痹证湿胜者尤宜,可与薏苡仁、独活等祛风湿药同用,如薏苡仁汤(《类证治裁》)。若湿热痹痛,可配石膏、知母等清热泻火药,如白虎加苍术汤(《普济本事方》),或与黄柏、薏苡仁、牛膝配伍合用,用于湿热痿证,即四妙散(《成方便读》)。若与龙胆草、黄芩、栀子等清热燥湿药同用,可治下部湿浊带下、湿疮、湿疹等。
  3. 风寒挟湿表证。本品辛香燥烈,能开肌腠而发汗,祛肌表之风寒表邪,又因其长于胜湿,故以风寒表证挟湿者最为适宜。常与羌活、白芷、防风等同用,如神术散(《和剂局方》)。
  此外,本品尚能明目,用于夜盲症及眼目昏涩。可单用,或与羊肝、猪肝蒸煮同食。
【用法用量】
  煎服,5~10g。
【使用注意】
  阴虚内热,气虚多汗者忌用。
【鉴别用药】
  苍术、藿香、佩兰均为芳香化湿药,具有化湿之力,用于湿阻中焦证。但苍术苦温燥烈,可燥湿健脾,不仅适用于湿阻中焦,亦可用于其它湿邪泛滥之症;而藿香、佩兰性微温或平,以化湿醒脾为主,多用于湿邪困脾之症。


化湿药

厚朴 @@@LINK=hp厚朴 hp厚朴 厚朴
Houpo 《神农本草经》

木兰科植物厚朴或凹叶厚朴的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4~6月剥取,根皮及枝皮直接阴干,干皮置沸水中微煮后堆置阴湿处,“发汗”至内表面变紫褐色或棕褐色时,蒸软取出,卷成筒状,干燥。切丝,姜制用。

【性能】 苦、辛,温。归脾、胃、肺、大肠经。
【功效】 燥湿消痰,下气除满。
【应用】
  1. 湿阻中焦,脘腹胀满。本品苦燥辛散,能燥湿,又下气除胀满,为消除胀满的要药。常与苍术、陈皮等同用,如平胃散(《和剂局方》)。
  2. 食积气滞,腹胀便秘。本品可下气宽中,消积导滞。常与大黄、枳实同用,如厚朴三物汤(《金匮要略》)。若热结便秘者,配大黄、芒硝、枳实,以达峻下热结,消积导滞之效,即大承气汤(《伤寒论》)。
  3. 痰饮喘咳。本品能燥湿消痰,下气平喘。若痰饮阻肺,肺气不降,咳喘胸闷者,可与苏子、陈皮、半夏等同用,如苏子降气汤(《和剂局方》)。若寒饮化热,胸闷气喘,喉间痰声漉漉,烦躁不安者,与麻黄、石膏、杏仁等同用,如厚朴麻黄汤(《金匮要略》)。若宿有喘病,因外感风寒而发者,可与桂枝、杏仁等同用,如桂枝和厚朴杏子汤(《伤寒论》)。
  此外,七情郁结,痰气互阻,咽中如有物阻,咽之不下,吐之不出的梅核气证,亦可取本品燥湿消痰,下气宽中之效,配伍半夏、茯苓、苏叶、生姜等药,如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
【用法用量】
  煎服,3~10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本品辛苦温燥湿,易耗气伤津,故气虚津亏者及孕妇当慎用。
【鉴别用药】
  厚朴、苍术均为化湿药,性能辛苦温,具有燥湿之功,常相须为用,治疗湿阻中焦之证。但厚朴以苦味为重,苦降下气消积除胀满,又下气消痰平喘,既可除无形之湿药,又可消有形之实满,为消除胀满的要药;而苍术辛散温燥为主,为治湿阻中焦之要药,又可祛风湿。


化湿药

砂仁 @@@LINK=sr砂仁 sr砂仁 砂仁
Sharen 《药性论》

姜科植物阳春砂、绿壳砂或海南砂的干燥成熟果实。

【性能】 辛,温。归脾、胃、肾经。
【功效】 化湿行气,温中止泻,安胎。
【应用】
  1. 湿阻中焦及脾胃气滞证。本品辛散温通,气味芬芳,其化湿醒脾,行气温中之效均佳,古人曰其:“为醒脾调胃要药。”故凡湿阻或气滞所致之脘腹胀痛等脾胃不和诸证常用,尤其是寒湿气滞者最为适宜。若湿阻中焦者,常与厚朴、陈皮、枳实等同用。若脾胃气滞,可与木香、枳实同用,如香砂枳术丸(《景岳全书》);若脾胃虚弱之证,可配健脾益气之党参、白术、茯苓等,如香砂六君子汤(《和剂局方》)。
  2. 脾胃虚寒吐泻。本品善能温中暖胃以达止呕止泻之功,但其重在温脾。可单用研末吞服,或与干姜、附子等药同用。
  3. 气滞妊娠恶阻及胎动不安。本品能行气和中而止呕安胎。若妊娠呕逆不能食,可单用,如缩砂散(《济生方》),或与苏梗、白术等配伍同用;若气血不足,胎动不安者,可与人参、白术、熟地等配伍,以益气养血安胎,如泰山磐石散(《古今医统》)。
【用法用量】
  煎服,3~6 g,入汤剂宜后下。
【使用注意】
  阴虚血燥者慎用。


化湿药

豆蔻 @@@LINK=dk豆蔻 dk豆蔻 豆蔻
Doukou 《名医别录》

姜科植物白豆蔻或瓜哇白豆蔻的干燥成熟果实。又名白豆蔻。

【性能】 辛,温。归肺、脾、胃经。
【功效】 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应用】
  1. 湿阻中焦及脾胃气滞证。本品可化湿行气,常与藿香、陈皮等同用;若脾虚湿阻气滞之胸腹虚胀,食少无力者,常与黄芪、白术、人参等同用,如白豆蔻丸(《圣惠方》)。另外,本品辛散入肺而宣化湿邪,故还常用于湿温初起,胸闷不饥证。若湿邪偏重者,每与薏苡仁、杏仁等同用,如三仁汤(《温病条辨》);若热重于湿者,又常与黄芩、滑石等同用,如黄芩滑石汤(《温病条辨》)。
  2. 呕吐。本品能行气宽中,温胃止呕。尤以胃寒湿阻气滞呕吐最为适宜。可单用为未服,或配藿香、半夏等药,如白豆蔻汤(《沈氏尊生书》)。若小儿胃寒,吐乳不食者,可与砂仁、甘草等药研细末服之。
【用法用量】
  煎服,3~6g,入汤剂宜后下。
【使用注意】
  阴虚血燥者慎用。
【鉴别用药】
  豆蔻、砂仁同为化湿药,具有化湿行气,温中止呕、止泻之功,常相须为用,用治湿阻中焦及脾胃气滞证。但豆蔻化湿行气之力偏中上焦,而砂仁偏中下焦。故豆蔻临床上可用于湿温痞闷,温中偏胃而善止呕;砂仁化湿行气力略胜,温中重在脾而善止泻。


化湿药

草豆蔻 @@@LINK=cdk草豆蔻 cdk草豆蔻 草豆蔻
Caodoukou 《雷公炮炙论》

【性能】 辛,温。归脾、胃经。
【功效】 燥湿行气,温中止呕。
【应用】
  1. 寒湿中阻证。本品芳香温燥,长干燥湿化浊,温中散寒,行气消胀。故脾胃寒湿偏重,气机不畅者宜之。常与干姜、厚朴、陈皮等温中行气之品同用,如厚朴温中汤(《内外伤辨惑论》)。
  2. 寒湿呕吐。本品可温中散寒,降逆止呕,多与肉桂、高良姜、陈皮等温中止呕之品同用,如草豆蔻散(《博济方》)。
  此外,亦取本品温燥之性,温脾燥湿,以除中焦之寒湿而止泻痢。用于寒湿内盛,清浊不分而腹痛泻痢者,可与苍术、厚朴、木香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3~6g。入散剂较佳。入汤剂宜后下。
【使用注意】
  阴虚血燥者慎用。


化湿药

草果 @@@LINK=cg草果 cg草果 草果
Caoguo 《饮膳正要》

【性能】 辛,温。归脾、胃经。
【功效】 燥湿温中,除痰截疟。
【应用】
  1. 寒湿中阻证。本品辛温燥烈,气浓味厚,其燥湿、温中之力皆强于草豆蔻,故多用于寒湿偏盛之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舌苔浊腻。常与吴茱萸、干姜、砂仁、半夏等药同用。
  2. 疟疾。本品芳香辟浊,温脾燥湿,除痰截疟。多配常山、知母、槟榔等同用,如草果饮(《慈幼新书》)。
【用法用量】
  煎服,3~6g。
【使用用量】
  阴虚血燥者慎用。


化湿药

茯苓 @@@LINK=fl茯苓 fl茯苓 茯苓
Fuling 《神农本草经》

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寄生于松科植物赤松或马尾松等树根上。产云南者称“云苓”,质较优。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 。取之浸润后稍蒸,及时切片,晒干;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生用。

【性能】 甘、淡,平。归心、脾、肾经。
【功效】 利水消肿,渗湿,健脾,宁心。
【应用】
  1. 水肿。本品味甘而淡,甘则能补,淡则能渗,药性平和,既可祛邪,又可扶正,利水而不伤正气,实为利水消肿之要药。可用治寒热虚实各种水肿。治疗水湿内停所致之水肿、小便不利,常与泽泻、猪苓、白术、桂枝等同用,如五苓散(《伤寒论》);治脾肾阳虚水肿,可与附子、生姜同用,如真武汤(《伤寒论》);用于水热互结,阴虚小便不利水肿,与滑石、阿胶、泽泻合用,如猪苓汤(《伤寒论》)。
  2. 痰饮。本品善渗泄水湿,使湿无所聚,痰无由生,可治痰饮之目眩心悸,配以桂枝、白术、甘草同用,如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若饮停于胃而呕吐者,多和半夏、生姜合用,如小半夏加茯苓汤(《金匮要略》)。
  3. 脾虚泄泻。本品能健脾渗湿而止泻,尤宜于脾虚湿盛泄泻,可与山药、白术、薏苡仁同用,如参苓白术散(《和剂局方》);茯苓味甘,善入脾经,能健脾补中,常配以人参、白术、甘草,治疗脾胃虚弱,倦怠乏力,食少便溏,如四君子汤(《和剂局方》)。
  4. 心悸,失眠。本品益心脾而宁心安神。常用治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之心悸,失眠,健忘,多与黄芪、当归、远志同用,如归脾汤(《济生方》);若心气虚,不能藏神,惊恐而不安卧者,常与人参、龙齿、远志同用,如安神定志丸(《医学心悟》)。
【用法用量】
  煎服,9~15g。
【使用注意】
  虚寒精滑者忌服。


利水渗湿药

薏苡仁 @@@LINK=yyr薏苡仁 yyr薏苡仁 薏苡仁
Yiyiren 《神农本草经》

禾本科植物薏苡的干燥成熟种仁。

【性能】 甘、淡,凉。归脾、胃、肺经。
【功效】 利水消肿,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
【应用】
  1. 水肿,小便不利,脚气。本品淡渗甘补,既利水消肿,又健脾补中。常用于脾虚湿盛之水肿腹胀,小便不利,多与茯苓、白术、黄芪等药同用;治水肿喘急,如(《独行方》)与郁李仁汁煮饭服食;治脚气浮肿可与防已、木瓜、苍术同用。
  2. 脾虚泄泻。本品能渗除脾湿,健脾止泻,尤宜治脾虚湿盛之泄泻,常与人参、茯苓、白术等合用,如参苓白术散(《和剂局方》)。
  3. 湿痹拘挛。薏苡仁渗湿除痹,能舒筋脉,缓和拘挛。常用治湿痹而筋脉挛急疼痛者,与独活、防风、苍术同用,如薏苡仁汤(《类证治裁》);若治风湿久痹,筋脉挛急,用薏苡仁煮粥服,如薏苡仁粥(《食医心镜》);本品药性偏凉,能清热而利湿,配杏仁、白豆蔻、滑石,可治湿温初起或暑湿邪在气分,头痛恶寒,胸闷身重者,如三仁汤(《温病条辨》)。
  4. 肺痈,肠痈。本品清肺肠之热,排脓消痈。治疗肺痈胸痛,咳吐脓痰,常与苇茎、冬瓜仁、桃仁等同用,如苇茎汤(《千金方》);治肠痈,可与附子、败酱草、丹皮合用,如薏苡附子败酱散(《金匮要略》)。
【用法用量】
  煎服,9~30g。清利湿热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用。
【使用注意】
  津液不足者慎用。
【鉴别用药】
  薏苡仁与茯苓:功能相近,均利水消肿,渗湿,健脾。然薏苡仁性凉而清热,排脓消痈,又擅除痹。而茯苓性平,且补益心脾,宁心安神。


利水渗湿药

猪苓 @@@LINK=zl猪苓 zl猪苓 猪苓
Zhuling 《神农本草经》

多孔菌科真菌猪苓的干燥菌核。寄生于桦树、枫树、柞树的根上。

【性能】 甘、淡,平。归肾、膀胱经。
【功效】 利水消肿,渗湿。
【应用】
  水肿,小便不利,泄泻。本品甘淡渗泄,利水作用较强,用于水湿停滞的各种水肿,单味应用即可取效。如(《子母秘录》)治妊娠从脚至腹肿,小便不利,及(《杨氏产乳方》)治通身肿满,小便不利,皆单用一味猪苓为未,热水调服以治;治疗水湿内停所致之水肿、小便不利,常与泽泻、茯苓、白术等同用,如四苓散(《明医指掌》);治肠胃寒湿,濡泻无度,常与肉豆蔻、黄柏同用,如猪苓丸(《圣济总录》)。猪苓药性沉降,入肾、膀胱经,善通利水道,配生地、滑石、木通等,治热淋,小便不通,淋沥涩痛,如十味导赤汤(《医宗金鉴》)。
【用法用量】
  煎服,6~12g。
【鉴别用药】
  猪苓与茯苓:均利水消肿,渗湿,用治水肿,小便不利等证。然猪苓利水作用较强,无补益之功。而茯苓性平和,能补能利,既善渗泄水湿,又能健脾宁心。


利水渗湿药

泽泻 @@@LINK=zx泽泻 zx泽泻 泽泻
Zexie 《神农本草经》


泽泻科植物泽泻的干燥块茎。

【性能】 甘,寒。归肾、膀胱经。
【功效】 利水消肿,渗湿,泄热。
【应用】
  1. 水肿,小便不利,泄泻。本品淡渗,其利水作用较强,治疗水湿停蓄之水肿,小便不利,常和茯苓、猪苓、桂枝配用,如五苓散(《伤寒论》);泽泻能利小便而实大便,治脾胃伤冷,水谷不分,泄泻不止,与厚朴、苍术、陈皮配用,如胃苓汤(《丹溪心法》);本品泻水湿,行痰饮,常治痰饮停聚,清阳不升之头目昏眩,配白术同用,如泽泻汤(《金匮要略》)。
  2. 淋证,遗精。本品性寒,既能清膀胱之热,又能泄肾经之虚火,下焦湿热者尤为适宜。故用治湿热淋证,常与木通、车前子等药同用;对肾阴不足,相火偏亢之遗精、潮热,则与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同用,如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
【用法用量】
  煎服,5~10g。


利水渗湿药

香加皮 @@@LINK=xjp香加皮 xjp香加皮 香加皮
Xiangjiapi 《中药志》

【性能】 辛、苦,温。有毒。归肝、肾、心经。
【功效】 利水消肿,祛风湿,强筋骨。
【应用】
  1. 水肿,小便不利。本品有利水消肿作用,治疗水肿,小便不利,与陈皮、大腹皮、茯苓皮等配用,如五皮饮(《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2. 风湿痹证。本品辛散苦燥,祛风湿、强筋骨,为治风湿痹证常用之药。用于风湿闭阻,关节拘挛疼痛,常与穿山龙、白鲜皮等同用;若筋骨痿软行迟,则与怀牛膝、木瓜、巴戟天等配用治疗。
【用法用量】
  煎服,3~6g。浸酒或入丸、散,酌量。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服用不宜过量。
【鉴别用药】
  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的根皮,为五加皮,习称“南五加皮”。萝藦科植物杠柳的根皮,为香加皮,习称“北五加皮”。两者均能祛风湿,强筋骨。但南、北五加皮,科属不同,功效也有不同。南五加皮无毒,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作用较好;北五加皮有强心利尿作用,有毒,故两药临床不可混用。


利水渗湿药

车前子 @@@LINK=cqz车前子 cqz车前子 车前子
Cheqianzi 《神农本草经》

车前科植物车前或平车前的干燥成熟种子。

【性能】 甘,微寒。归肝、肾、肺、小肠经。
【功效】 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明目,祛痰。
【应用】
  1. 淋证,水肿。本品甘寒而利,善通利水道,清膀胱热结。治疗湿热下注于膀胱而致小便淋沥涩痛者,常与木通、滑石、瞿麦等清热利湿药同用,如八正散(《和剂局方》);对水湿停滞水肿,小便不利,可与猪苓、茯苓、泽泻同用;若病久肾虚,腰重脚肿,可与牛膝、熟地黄、山茱萸、肉桂等同用,如济生肾气丸(《济生方》)。
  2. 泄泻。本品能利水湿,分清浊而止泻,即利小便以实大便。尤宜于小便不利之水泻,可单用本品研末,米饮送服;若脾虚湿盛泄泻,可配白术同用;若暑湿泄泻,可与香薷、茯苓、猪苓等同用,如车前子散(《杨氏家藏方》)。
  3. 目赤肿痛,目暗昏花,翳障。车前子善清肝热而明目,故治目赤涩痛,多与菊花、决明子等同用;若肝肾阴亏,两目昏花,则配熟地黄、菟丝子等养肝明目药,如驻景丸(《圣惠方》)。
  4. 痰热咳嗽。本品入肺经,能清肺化痰止咳。治肺热咳嗽痰多,多与瓜蒌、浙贝母、枇杷叶等清肺化痰药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9~15g。宜包煎。
【使用注意】
  肾虚遗滑者慎用。


利水渗湿药

滑石 @@@LINK=hs滑石 hs滑石 滑石
Huashi 《神农本草经》

硅酸盐类矿物滑石族滑石,主含含水硅酸镁。

【性能】 甘、淡,寒。归膀胱、肺、胃经。
【功效】 利尿通淋,清热解暑,收湿敛疮。
【应用】
  1. 热淋,石淋,尿热涩痛。滑石性滑利窍,寒则清热,故能清膀胱湿热而通利水道,是治淋证常用药,若湿热下注之小便不利,热淋及尿闭等,常与木通、车前子、瞿麦等同用,如八正散(《和剂局方》);若用于石淋,可与海金沙、金钱草、木通等配用。
  2. 暑湿,湿温。本品甘淡而寒,既能利水湿,又能解暑热,是治暑湿之常用药。若暑热烦渴,小便短赤,可与甘草同用,即六一散(《伤寒标本》);若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头痛恶寒,身重胸闷,脉弦细而濡,则与薏苡仁、白蔻仁、杏仁等配用,如三仁汤(《温病条辨》)。
  3. 湿疮,湿疹,痱子。本品外用有清热收湿敛疮作用。治疗湿疮,湿疹,可单用或与枯矾、黄柏等为末,撒布患处;治痱子,则可与薄荷、甘草等配合制成痱子粉外用。
【用法用量】
  煎服,10~20g。宜包煎。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脾虚、热病伤津及孕妇忌用。
【不良反应】
  滑石在直肠、阴道或创面等处可引起肉芽肿,滑石粉又常用作避孕器具及会阴的撒布剂,常如此应用,其卵巢癌发生率比不用者高约3倍。故滑石不宜久服与久用。


利水渗湿药

木通 见 关木通 关木通 @@@LINK=gmt关木通 gmt关木通 关木通
Guanmutong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马兜铃科植物东北马兜铃的干燥藤茎。

【性能】 苦,寒。有毒。归心、小肠、膀胱经。
【功效】 利尿通淋,清心火,通经下乳。
【应用】
  1. 热淋涩痛,水肿。本品能利水消肿,下利湿热,使湿热之邪下行从小便排出。治疗膀胱湿热,小便短赤,淋沥涩痛,常与车前子、木通等配用;用于水肿,则配以猪苓、桑白皮等同用。
  2. 口舌生疮,心烦尿赤。本品能上清心经之火,下泄小肠之热。常治心火上炎,口舌生疮,或心火下移下肠而致的心烦尿赤等症,多与生地黄、甘草、竹叶等配用。
  3. 经闭乳少。本品通经下乳,。用治血瘀经闭,配红花、桃仁、丹参等同用;若用治乳汁短少或不通,可与王不留行、穿山甲等同用;本品还能利血脉,通关节,配桑枝、薏苡仁等同用,治疗湿热痹痛。
【用法用量】
  煎服,3~6g。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故用量不宜过大,也不宜久服,肾功能不全者及孕妇忌服,内无湿热者、儿童与年老体弱者慎用。
【不良反应】
  关木通所含的马兜铃酸为有毒成分,关木通用量过大,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中毒症状表现为上腹不适,继而呕吐、头痛、胸闷、腹胀隐痛、腹泻,或面部浮肿、尿频、尿急,渐起周身浮肿,神志不清等。中毒主要原因为过量服用和久服。所以必须严格按规定的用量用法使用。中毒救治为:洗胃,灌肠,据报道,早期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强的松)1mg/kg1个月,以后每2周减0.1mg/(kg·天),可以延缓病程的进展。及时行血液透析,能获得有利的治疗时机和效果。对于肾功能明显损害,进入终末期肾病的患者,需采取替代治疗,即或肾移植。
  据考证,我国历代本草所记载使用的木通则为木通科木通,而非现在使用的关木通。考虑到关木通有引起肾脏损害等不良反应的作用。故在一般处方中建议用木通或川木通代替关木通。


利水渗湿药

通草 @@@LINK=tc通草 tc通草 通草
Tongcao 《本草拾遗》

五加科植物通脱木的干燥茎髓。

【性能】 甘、淡,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 利尿通淋,通气下乳。
【应用】
  1. 淋证,水肿。本品气寒味淡而体轻,入太阴肺经,引热下降而利小便,既通淋,又消肿。尤宜于热淋之小便不利,淋沥涩痛,与冬葵子、滑石、石韦同用,如通草饮子《普济方》;用于石淋,可与金钱草、海金沙等同用;用于血淋,可与石韦、白茅根、蒲黄等同用;用于水湿停蓄之水肿证,可配猪苓、地龙、麝香,共研为末,米汤送服,如通草散《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2. 产后乳汁不下。本品入胃经,通胃气上达而下乳汁。且味甘淡,多用于产后乳汁不畅或不下,与穿山甲、甘草、猪蹄同用,如通乳汤(《杂病源流犀烛》)。
【用法用量】
  煎服,6~12g。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
【其他】 通草、木通名称不同,气味有别。但今之木通,古书称为“通草”。今之通草,古书称为“通脱木”,当知区别,不可混淆。


利水渗湿药

瞿麦 @@@LINK=qm瞿麦 qm瞿麦 瞿麦
Qvmai 《神农本草经》

石竹科植物瞿麦和石竹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能】 苦,寒。归心、小肠经。
【功效】 利尿通淋,破血通经。
【应用】
  1. 淋证。本品苦寒泄降,能清心与小肠火,导热下行,有利尿通淋之功,为治淋常用药。尤以热淋最为适宜。常与萹蓄、木通、车前子同用,如八正散(《和剂局方》);治小便淋沥有血,则与栀子、甘草等同用,如立效散(《和剂局方》);治石淋,与石韦、滑石、冬葵子配伍,如石韦散(《症治汇补》)。
  2. 闭经,月经不调。本品能破血通经。对于血热瘀阻之经闭或月经不调尤宜,常与桃仁、红花、丹参、赤芍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9~15g。
【使用注意】
  孕妇忌服。


利水渗湿药

萹蓄 @@@LINK=bx萹蓄 bx萹蓄 萹蓄
Bianxu 《神农本草经》

【性能】 苦,微寒。归膀胱经。
【功效】 利尿通淋,杀虫止痒。
【应用】
  1. 淋证。本品性微寒,入膀胱经,清利下焦湿热。多用于热淋、石淋,常与木通、瞿麦、车前子同用,如八正散《和剂局方》;用于血淋,与大蓟、小蓟、白茅根等同用。
  2. 虫证,湿疹,阴痒。本品苦能燥湿,微寒清热,又善“杀三虫”。用治蛔虫病,蛲虫病,钩虫病。用时宜煎汤空腹服,以提高疗效。治蛔虫腹痛,面青,如《药性论》以单味浓煎服用;治小儿蛲虫,下部痒,如《食医心镜》单味水煎,空腹饮之,还可用本品煎汤,熏洗肛门;用于湿疹、湿疮、阴痒等证,可单味煎水外洗,亦可配伍地肤子、蛇床子、荆芥等煎水外洗。
【用法用量】
  煎服,9~15g。鲜者加倍。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脾虚者慎用。


利水渗湿药

地肤子 @@@LINK=dfz地肤子 dfz地肤子 地肤子
Difuzi 《神农本草经》

【性能】 辛、苦,寒。归肾、膀胱经。
【功效】 利尿通淋,清热利湿,止痒。
【应用】
  1. 淋证。本品苦寒降泄,能清利湿热而通淋,故用于膀胱湿热,小便不利,淋沥涩痛之证,常与木通、瞿麦、冬葵子等同用,如地肤子汤《济生方》。
  2. 阴痒带下,风疹,湿疹。本品能清除皮肤中之湿热与风邪而止痒。治疗风疹,湿疹,常与白鲜皮、蝉蜕、黄柏等同用;若下焦湿热,外阴湿痒者,可与苦参、龙胆草、白矾等煎汤外洗患处;治湿热带下,可配黄柏、苍术、等煎服。
【用法用量】
  煎服,9~15g。外用适量。


利水渗湿药

海金沙 @@@LINK=hjs海金沙 hjs海金沙 海金沙
Haijinsha 《嘉祐本草》

【性能】 甘、咸,寒。归膀胱、小肠经。
【功效】 利尿通淋,止痛。
【应用】
  淋证。本品其性下降,善清小肠、膀胱湿热,尤善止尿道疼痛,为治诸淋涩痛之要药。治热淋急病,如《泉州本草》以本品为末,甘草汤送服;治血淋,如《普济方》以本品为末,新汲水或沙糖水送服;治石淋,同鸡内金、金钱草等配伍;治膏淋,与滑石、麦冬、甘草同用,如海金沙散《世医得效方》;本品又能利水消肿,治疗水肿,多与泽泻、猪苓、防已、木通等配伍,以加强利尿的作用。
【用法用量】
  煎服,6~15g。宜包煎。
【使用注意】
  肾阴亏虚者慎服


利水渗湿药

石韦 @@@LINK=sw石韦 sw石韦 石韦
Shiwei 《神农本草经》

水龙骨科植物庐山石韦和石韦或有柄石韦的干燥叶。

【性能】 甘、苦,微寒。归肺、膀胱经。
【功效】 利尿通淋,清肺止咳,凉血止血。
【应用】
  1. 淋证。本品药性寒凉,清利膀胱而通淋,兼可止血,尤宜于血淋。对膀胱湿热见小便淋沥涩痛诸淋者,也常应用。用于血淋,与当归、蒲黄、芍药同用,如石韦散《千金方》;用于热淋,如《圣惠方》以本品与滑石为末服;用于石淋,如《古今录验》石韦散,与滑石为末,用米饮或蜜冲服。
  2. 肺热咳喘。石韦入肺经,清肺热,止咳喘。用于肺热咳喘气急,可与鱼腥草、黄芩、芦根等同用。
  3. 血热出血。石韦既止血又凉血,故对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尿血、崩漏尤为适合。可单用或随证配伍侧柏叶、栀子、丹参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6~12g。


利水渗湿药

冬葵子 @@@LINK=dkz冬葵子 dkz冬葵子 冬葵子
Dongkuizi 《神农本草经》

【性能】 甘、涩,凉。归大肠、小肠、膀胱经。
【功效】 利尿通淋,下乳,润肠。
【应用】
  1. 淋证。本品甘寒滑利,有利尿通淋之功。用于热淋,与石韦、瞿麦、滑石等同用,如石韦散《证治汇补》;用于血淋及妊娠子淋,如《千金方》本品单味用;用于石淋,与海金沙、金钱草、鸡内金等同用。本品质滑,通关格,利小便消水肿。用于水肿胀满,小便不利,配猪苓、泽泻、茯苓等同用;若治关格胀满,大小便不通,如《肘后方》以本品单味为末服。
  2. 乳汁不通、乳房胀痛。本品滑润利窍,有通乳汁之功。用于产后乳汁不通,乳房胀痛可与穿山甲、王不留行等同用。
  3. 便秘。冬葵子质润滑利,润肠而通便。用于肠燥便秘证,可与郁李仁、杏仁、桃仁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3~9g。
【使用注意】
  本品寒润滑利,脾虚便溏者与孕妇慎用。


利水渗湿药

灯心草 @@@LINK=dxc灯心草 dxc灯心草 灯心草
Dengxincao 《开宝本草》

【性能】 甘、淡,微寒。归心、肺、小肠经。
【功效】 利尿通淋,清心降火。
【应用】
  1. 淋证。本品甘淡能渗湿,性寒能清热。故可清热利尿,适用于小便不利,淋沥涩痛之证。因其质轻力薄,临证多与木通、瞿麦、车前子等同用,如八正散《和剂局方》。
  2. 心烦失眠,口舌生疮。本品性寒,既能入心清心火,又可利尿泄热以引导心火下降。用于心烦失眠,如《集验方》单味煎服,也可与木通、竹叶、栀子等同用;用于小儿心热夜啼,可与淡竹叶配伍,开水泡服,也可配车前草,煎汤服;治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将灯心炭研为末,涂抹患处或拈盐吹喉。
【用法用量】
  煎服,1~3g。外用适量。


利水渗湿药

萆薢 @@@LINK=bx萆薢 bx萆薢 萆薢
Bixie 《神农本草经》

薯蓣科植物绵萆薢、福州薯蓣或粉背薯蓣的干燥根茎。

【性能】 苦,平。归肾、胃经。
【功效】 利湿去浊,祛风除痹。
【应用】
  1. 膏淋,白浊。本品善利湿而分清去浊,为治膏淋要药。用于膏淋,小便混浊,白如米泔。常与乌药、益智仁、石菖蒲同用,如萆解分清饮《杨氏家藏方》;亦可用治妇女白带属湿盛者,与猪苓、白术、泽泻同用。
  2. 风湿痹痛。本品能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善治腰膝痹痛,筋脉屈伸不利。若偏于寒湿者,可与附子、牛膝同用,如萆薢丸《圣济总录》;属湿热者,则与黄柏、忍冬藤、防己等配伍用。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
【使用注意】
  肾阴亏虚遗精滑泄者慎用。


利水渗湿药

茵陈 @@@LINK=yc茵陈 yc茵陈 茵陈
Yinchen 《神农本草经》

菊科植物滨蒿或茵陈蒿的干燥地上部分。春季幼苗高6~10㎝时采收或秋季花蕾长成时采割。春季采收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割的称“茵陈蒿”。

【性能】 苦、辛,微寒。归脾、胃、肝、胆经。
【功效】 利湿退黄,解毒疗疮。
【应用】
  1. 黄疸。本品苦泄下降,性寒清热,善清利脾胃肝胆湿热,使之从小便而出,为治黄疸之要药。若身目发黄,小便短赤之阳黄证,常与栀子、黄柏、大黄同用,如茵陈蒿汤(《伤寒论》);若黄疸湿重于热者,可与茯苓、猪苓同用,如茵陈五苓散(《金匮要略》);若脾胃寒湿郁滞,阳气不得宣运之阴黄,多与附子、干姜等配用,如茵陈四逆汤(《卫生宝鉴·补遗》)。
  2. 湿疮瘙痒。本品苦微寒,有解毒疗疮之功,故可用于湿热内蕴之风瘙隐疹,湿疮瘙痒,可单味煎汤外洗,也可与黄柏、苦参、地肤子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6~15g。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使用注意】
  蓄血发黄者及血虚萎黄者慎用。


利水渗湿药

金钱草 @@@LINK=jqc金钱草 jqc金钱草 金钱草
Jinqiancao 《本草纲目拾遗》

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的干燥全草。

【性能】 甘、咸,微寒。归肝、胆、肾、膀胱经。
【功效】 利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
【应用】
  1. 湿热黄疸。本品清肝胆之火,又能除下焦湿热;有清热利湿退黄之效。治湿热黄疸,常与茵陈蒿、栀子、虎杖等同用。
  2. 石淋,热淋。金钱草利尿通淋,善消结石,尤宜于治疗石淋,可单用大剂量金钱草煎汤代茶饮,或与海金沙、鸡内金、滑石等同用;治热淋,常与车前子、萹蓄等同用;本品还能清肝胆湿热,消胆石,配伍茵陈、大黄、郁金等同用,治疗肝胆结石,如利胆排石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
  3. 痈肿疔疮,毒蛇咬伤。本品有解毒消肿之效,可用治恶疮肿毒,毒蛇咬伤等证。可用鲜品捣汁内服或捣烂外敷,或配蒲公英、野菊花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15~60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
【不良反应】
  临床报道金钱草能引起接触性皮炎和过敏反应。


利水渗湿药

虎杖 @@@LINK=hz虎杖 hz虎杖 虎杖
Huzhang 《名医别录》

蓼科植物虎杖的干燥根茎和根。

【性能】 微苦,微寒。归肝、胆、肺经。
【功效】 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散瘀止痛,化痰止咳。
【应用】
  1. 湿热黄疸,淋浊,带下。本品苦寒,有清热利湿之功,治湿热黄疸,可单用本品煎服即效,亦可与茵陈、黄柏、栀子配伍,效力更佳;治湿热蕴结膀胱之小便涩痛,淋浊带下等,单用即效,如(《姚僧里集验方》)以此为末,米饮送下,治五淋,亦可配利尿通淋药同用。
  2. 水火烫伤,痈肿疮毒,毒蛇咬伤。本品入血分,有凉血清热解毒作用。若水火烫伤而致肤腠灼痛或溃后流黄水者,单用研末,香油调敷,亦可与地榆、冰片共研末,调油敷患处;若湿毒蕴结肌肤所致痈肿疮毒,以虎杖根烧灰贴,或煎汤洗患处;若治毒蛇咬伤,可取鲜品捣烂敷患处,亦可煎浓汤内服。
  3. 经闭,癥瘕,跌打损伤。虎杖有活血散瘀止痛之功。治经闭、痛经,常与桃仁、延胡索、红花等配用;治癥瘕,如(《千金方》)以本品配土瓜根、牛膝合用;治跌打损伤疼痛,可与当归、乳香、没药、三七等配用。
  4. 肺热咳嗽。本品既能苦降泄热,又能化痰止咳,治肺热咳嗽,可单味煎服也可与贝母、枇杷叶、杏仁等配伍使用;本品还有泻热通便作用,可用于热结便秘。
【用法用量】
  煎服,9~15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孕妇忌服。
【不良反应】
  内服本品每日30g,个别患者有食欲下降,呕吐,腹泻、头晕,偶见心脏早搏。因此本品仍不宜大剂量及长期服用。一般以不超过30g为宜。


利水渗湿药

垂盆草 @@@LINK=cpc垂盆草 cpc垂盆草 垂盆草
Chuipencao 《本草纲目拾遗》

景天科植物垂盆草的新鲜或干燥全草。

【性能】 甘、淡、微酸,微寒。归心、肝、胆经。
【功效】 利湿退黄,清热解毒。
【应用】
  1. 黄疸。垂盆草能利湿退黄。用于湿热黄疸,常与虎杖、茵陈等同用。
  2. 痈肿疮疡,喉痛,蛇伤,烫伤。垂盆草有清热解毒及消痈散肿之功效。用于痈肿疮疡,可单用内服或外敷,或配野菊花、紫花地丁、半边莲等药用;用于咽喉肿痛,则与山豆根一起服用;治疗毒蛇咬伤,可与白花蛇舌草、鱼腥草合用。治疗烫伤,烧伤,可鲜品捣汁外涂。
【用法用量】
  煎服,15~30g。鲜品250g。


利水渗湿药

珍珠草 @@@LINK=zzc珍珠草 zzc珍珠草 珍珠草
Zhenzhucao 《生草药性备要》

【性能】 甘、苦,凉。归肝、肺经。
【功效】 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明目,消积。
【应用】
  1. 湿热黄疸,泄痢,淋证。本品苦甘性凉,苦以泄降,凉可清热,其入肝经,通利肝胆,去湿退黄,对于湿热蕴结肝胆,面目皮肤色黄如橘者,与茵陈同用;本品还可清热利湿通淋,可与金钱草等药相伍,用于膀胱湿热之热淋涩痛与砂淋、石淋;本品既利湿热,又解热毒,配黄连、木香等,还常用治湿热毒邪下注大肠所致的泄泻或便下脓血,里急后重。
  2. 疮疡肿毒,蛇犬咬伤。珍珠草性凉,清热解毒。可治疗热毒蕴结之疮毒痈肿、毒蛇咬伤或狂犬咬伤。可内服外敷并用,或与白花蛇舌草、蚤休等伍用。
  3. 目赤肿痛。本品入肝经,苦凉泄火,清热明目。单用或配菊花内服外洗,可治肝热上攻,风热注目之赤眼火肿,涩痛难忍。
  4. 小儿疳积 本品甘可健脾,凉以清热,治小儿禀赋素弱,过食肥甘,脾胃失运,食积化热所致的疳积,可单用水炖服。
【用法用量】
  煎服,15~30g。鲜品30~6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苦凉之品,阳虚体弱者慎用。


利水渗湿药

附子 @@@LINK=fz附子 fz附子 附子
Fuzi 《神农本草经》

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加工炮制为盐附子、黑附片(黑顺片)、白附片、淡附片、炮附片。

【性能】 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功效】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应用】
  1. 亡阳证。本品能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常与干姜、甘草同用,治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或大汗、大吐、大泻所致亡阳证,如四逆汤(《伤寒论》);本品能回阳救逆,人参能大补元气,二者同用,可治亡阳兼气脱者,如参附汤(《正体类要》);若寒邪入里,直中三阴而见四肢厥冷,恶寒倦卧,吐泻腹痛,脉沉迟无力或无脉者,可与干姜、肉桂、人参同用,如回阳急救汤(《伤寒六书》)。
  2. 阳虚证。本品辛甘温煦,有峻补元阳、益火消阴之效,凡肾、脾、心诸脏阳气衰弱者均可应用。配肉桂、山茱萸、熟地等,可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所致阳痿滑精、宫寒不孕、腰膝冷痛、夜尿频多者,如右归丸(《景岳全书》);配党参、白术、干姜等,可治脾肾阳虚、寒湿内盛所致脘腹冷痛、大便溏泻等,如附子理中汤(《和剂局方》);与茯苓、白术等同用,可治脾肾阳虚,水气内停所致小便不利、肢体浮肿者,如真武汤(《伤寒论》);若治心阳衰弱,心悸气短、胸痹心痛者,可与人参、桂枝等同用;治阳虚兼外感风寒者,常与麻黄、细辛同用,如麻黄附子细辛汤(《伤寒论》)。
  3. 寒痹证。本品气雄性悍,走而不守,能温经通络,逐经络中风寒湿邪,故有较强的散寒止痛作用。凡风寒湿痹周身骨节疼痛者均可用之,尤善治寒痹痛剧者,常与桂枝、白术、甘草同用,如甘草附子汤(《伤寒论》)。
【用法用量】
  煎服,3~15g;本品有毒,宜先煎0.5~1小时,至口尝无麻辣感为度。
【使用注意】
  孕妇及阴虚阳亢者忌用。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生品外用,内服须炮制。若内服过量,或炮制、煎煮方法不当,可引起中毒。


【功效】

干姜 @@@LINK=gj干姜 gj干姜 干姜
Ganjiang 《神农本草经》

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

【性能】 辛,热。归脾、胃、肾、心、肺经。
【功效】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应用】
  1. 腹痛,呕吐,泄泻。本品辛热燥烈,主入脾胃而长于温中散寒、健运脾阳,为温暖中焦之主药。多与党参、白术等同用,治脾胃虚寒,脘腹冷痛等,如理中丸(《伤寒论》);《外台秘要》单用本品研末服,治寒邪直中脏腑所致腹痛;常配高良姜,治胃寒呕吐,如二姜丸(《和剂局方》);可与黄芩、黄连、人参等同用,治上热下寒,寒热格拒,食入即吐者,如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伤寒论》);治中寒水泻,可单用为末服,亦可与党参、白术、甘草等同用。
  2. 亡阳证。本品辛热,入心、脾、肾经,有温阳守中,回阳通脉的功效。用治心肾阳虚,阴寒内盛所致亡阳厥逆,脉微欲绝者,每与附子相须为用,如四逆汤(《伤寒论》)。
  3. 寒饮喘咳。本品辛热,入肺经,善能温肺散寒化饮。常与细辛、五味子、麻黄等同用,治寒饮喘咳,形寒背冷,痰多清稀之证,如小青龙汤(《伤寒论》)。
【用法用量】
  煎服,3~10g。
【使用注意】
  本品辛热燥烈,阴虚内热、血热妄行者忌用。
  《珍珠囊》:“干姜其用有四:通心阳,一也;去脏腑沉寒痼冷,二也;发诸经之寒气,三也;治感寒腹痛,四也。”


温里药

肉桂 @@@LINK=rg肉桂 rg肉桂 肉桂
Rougui 《神农本草经》

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

【性能】 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
【功效】 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引火归源。
【应用】
  1. 阳痿,宫冷。本品辛甘大热,能补火助阳,益阳消阴,作用温和持久,为治命门火衰之要药。常配附子、熟地、山茱萸等,用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的阳痿宫冷,腰膝冷痛,夜尿频多,滑精遗尿等,如肾气丸(《金匮要略》)、右归饮(《景岳全书》)。
  2. 腹痛,寒疝。本品甘热助阳以补虚,辛热散寒以止痛,善去痼冷沉寒。治寒邪内侵或脾胃虚寒的脘腹冷痛,可单用研末,酒煎服;或与干姜、高良姜、荜茇等同用,如大已寒丸(《和剂局方》);治寒疝腹痛,多与吴茱萸、小茴香等同用。
  3. 腰痛,胸痹,阴疽,闭经,痛经。本品辛散温通,能行气血、运经脉、散寒止痛。常与独活、桑寄生、杜仲等同用,治风寒湿痹,尤以治寒痹腰痛为主,如独活寄生汤(《千金方》);与附子、干姜、川椒等同用,可治胸阳不振,寒邪内侵的胸痹心痛,如桂附丸(《寿世保元》);与鹿角胶、炮姜、麻黄等同用,可治阳虚寒凝,血滞痰阻的阴疽、流注等,如阳和汤(《外科证治全生集》);若与当归、川芎、小茴香等同用,可治冲任虚寒,寒凝血滞的闭经、痛经等证,如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
  4. 虚阳上浮诸症。本品大热入肝肾,能使因下元虚衰所致上浮之虚阳回归故里,故曰引火归源。用治元阳亏虚,虚阳上浮的面赤、虚喘、汗出、心悸、失眠、脉微弱者,常与山茱萸、五味子、人参、牡蛎等同用。
  此外,久病体虚气血不足者,在补气益血方中少量加入肉桂,有鼓舞气血生长之效。
【用法用量】
  煎服,1~4.5g,宜后下或焗服;研末冲服,每次1~2g。
【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里有实热,血热妄行出血及孕妇忌用。畏赤石脂。
【鉴别用药】
  肉桂、附子、干姜性味均辛热,能温中散寒止痛,用治脾胃虚寒之脘腹冷痛、大便溏泄等。然干姜主入脾胃,长于温中散寒、健运脾阳而止呕;肉桂、附子味甘而大热,散寒止痛力强,善治脘腹冷痛甚者及寒湿痹痛证,二者又能补火助阳,用治肾阳虚证及脾肾阳虚证。肉桂还能引火归源、温经通脉、用治虚阳上浮及胸痹、阴疽、闭经、痛经等。附子、干姜能回阳救逆,用治亡阳证。此功附子力强,干姜力弱,常相须为用。干姜尚能温肺化饮,用治肺寒痰饮咳喘。
  肉桂、桂枝性味均辛甘温,能散寒止痛、温经通脉,用治寒凝血滞之胸痹、闭经、痛经、风寒湿痹证。肉桂长于温里寒,用治里寒证;又能补火助阳,引火归源,用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之阳痿宫冷,下元虚衰、虚阳上浮之虚喘、心悸等。桂枝长于散表寒,用治风寒表证;又能助阳化气,用治痰饮、蓄水证。


温里药

吴茱萸 @@@LINK=wzy吴茱萸 wzy吴茱萸 吴茱萸
Wuzhuyu 《神农本草经》

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石虎或疏毛吴茱萸的干燥近成熟果实。用甘草汤制过应用。

【性能】 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
【功效】 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
【应用】
  1. 寒凝疼痛。本品辛散苦泄,性热祛寒,主入肝经,既散肝经之寒邪,又疏肝气之郁滞,为治肝寒气滞诸痛之主药。每与生姜、人参等同用,治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苔白脉迟等,如吴茱萸汤(《伤寒论》);常与小茴香、川楝子、木香等配伍,治寒疝腹痛,如导气汤(《医方简义》);与桂枝、当归、川芎等同用,可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之痛经,如温经汤(《金匮要略》);与木瓜、苏叶、槟榔等配伍,治寒湿脚气肿痛,或上冲入腹,如鸡鸣散(《类编朱氏集验医方》)。
  2. 胃寒呕吐。本品辛散苦泄,性热祛寒,善能散寒止痛,还能疏肝解郁,降逆止呕,兼能制酸止痛。常与干姜、甘草同用,治霍乱心腹痛,呕吐不止,如吴茱萸汤(《圣济总录》);与半夏、生姜等同用,可治外寒内侵、胃失和降之呕吐;配伍黄连,可治肝郁化火,肝胃不和的胁痛口苦,呕吐吞酸,如左金丸(《丹溪心法》)。
  3. 虚寒泄泻。本品性味辛热,能温脾益肾,助阳止泻,为治脾肾阳虚,五更泄泻之常用药,多与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等同用,如四神丸(《校注妇人大全良方》)。
【用法用量】
  煎服,1.5~4.5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本品辛热燥烈,易耗气动火,故不宜多用、久服。阴虚有热者忌用。


温里药

小茴香 @@@LINK=xhx小茴香 xhx小茴香 小茴香
Xiaohuixiang 《新修本草》

【性能】 辛,温。归肝、肾、脾、胃经。
【功效】 散寒止痛,理气和胃。
【应用】
  1. 寒疝腹痛,睾丸偏坠胀痛,少腹冷痛,痛经。本品辛温,能温肾暖肝,散寒止痛。常与乌药、青皮、高良姜等配伍,用治寒疝腹痛,如天台乌药散(《医学发明》);亦可用本品炒热,布裹温熨腹部。与橘核、山楂等同用,可治肝气郁滞,睾丸偏坠胀痛,如香橘散(《张氏医通》);治肝经受寒之少腹冷痛,或冲任虚寒之痛经,可与当归、川芎、肉桂等同用。
  2. 中焦虚寒气滞证。本品辛温能温中散寒止痛,并善理脾胃之气而开胃、止呕。治胃寒气滞之脘腹胀痛,可与高良姜、香附、乌药等同用;治脾胃虚寒的脘腹胀痛、呕吐食少,可与白术、陈皮、生姜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3~6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者慎用。


温里药

丁香 @@@LINK=dx丁香 dx丁香 丁香
Dingxiang 《雷公炮炙论》

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干燥花蕾。习称公丁香。

【性能】 辛,温。归脾、胃、肺、肾经。
【功效】 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
【应用】
  1. 胃寒呕吐、呃逆。本品辛温芳香,暖脾胃而行气滞,尤善降逆,故有温中散寒、降逆止呕、止呃之功,为治胃寒呕逆之要药。常与柿蒂、党参、生姜等同用,治虚寒呕逆,如丁香柿蒂汤(《症因脉治》);与白术、砂仁等同有,治脾胃虚寒之吐泻、食少,如丁香散(《沈氏尊生书》);治妊娠恶阻,可与人参、藿香同用(《证治准绳》)。
  2. 脘腹冷痛。本品温中散寒止痛,可用治胃寒脘腹冷痛,常与延胡索、五灵脂、橘红等同用。
  3. 阳痿,宫冷。本品性味辛温,入肾经,有温肾助阳起痿之功,可与附子、肉桂、淫羊藿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1~3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热证及阴虚内热者忌用。畏郁金。


温里药

高良姜 @@@LINK=glj高良姜 glj高良姜 高良姜
Gaoliangjiang 《名医别录》

姜科植物高良姜的干燥根茎。

【性能】 辛,热。归脾、胃经。
【功效】 散寒止痛,温中止呕。
【应用】
  1. 胃寒冷痛。本品辛散温通,能散寒止痛,为治胃寒脘腹冷痛之常用药,每与炮姜相须为用,如二姜丸(《和剂局方》);治胃寒肝郁,脘腹胀痛,多与香附合用,以疏肝解郁,散寒止痛,如良附丸(《良方集腋》);治卒心腹绞痛如剧,两胁支满,烦闷不可忍者,可与厚朴、当归、桂心等同用,如高良姜汤(《千金方》)。
  2. 胃寒呕吐:本品性热,能温散寒邪,和胃止呕。治胃寒呕吐,多与半夏、生姜等同用;治虚寒呕吐,常与党参、茯苓、白术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3~6g。研末服,每次3g。


温里药

胡椒 @@@LINK=hj胡椒 hj胡椒 胡椒
Hujiao 《新修本草》

【性能】 辛,热。归胃、大肠经。
【功效】 温中散寒,下气消痰。
【应用】
  1. 胃寒腹痛,呕吐泄泻。本品味辛性热,能温中散寒止痛,用治胃寒脘腹冷痛、呕吐,可单用研末入猪肚中炖服,或与高良姜、荜茇等同用;治反胃及不怡饮食,可与半夏、姜汁为丸服;治脾胃虚寒之泄泻,可与吴茱萸、白术等同用。
  2. 癫痫证。本品辛散温通,能下气行滞,消痰宽胸,治痰气郁滞,蒙蔽清窍的癫痫痰多证,常与荜茇等分为末服。
  此外,作调味品,有开胃进食的作用。
【用法用量】
  煎服,2~4g;研末服,每次0.6~1.5g。外用适量。


温里药

花椒 @@@LINK=hj花椒 hj花椒 花椒
Huajiao 《神农本草经》

芸香科植物青椒或花椒的干燥成熟果皮。四川产者为佳,故又名川椒、蜀椒。

【性能】 辛、温。归脾、胃、肾经。
【功效】 温中止痛,杀虫止痒。
【应用】
  1. 中寒腹痛,寒湿吐泻。本品辛散温燥,入脾胃经,长于温中燥湿、散寒止痛、止呕止泻。常与生姜、白豆蔻等同用,治疗外寒内侵,胃寒腹痛、呕吐等症;与干姜、人参等配伍,治疗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不思饮食等,如大建中汤(《金匮要略》);与肉豆蔻同用,可治夏伤湿冷,泄泻不止,如川椒丸(《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2. 虫积腹痛,湿疹,阴痒。本品有驱蛔杀虫之功。常与乌梅、干姜、黄柏等同用,治疗虫积腹痛,手足厥逆,烦闷吐蛔等,如乌梅丸(《伤寒论》);单用煎液作保留灌肠,用治小儿蛲虫病,肛周瘙痒;若与吴茱萸、蛇床子、藜芦、陈茶、烧盐同用,水煎熏洗,治妇人阴痒不可忍,非以热汤泡洗不能已者,如椒茱汤(《医级》);单用或与苦参、蛇床子、地肤子、黄柏等,煎汤外洗,治湿疹瘙痒。
【用法用量】
  煎服,3~6g。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温里药

荜茇 @@@LINK=bb荜茇 bb荜茇 荜茇
Biba 《新修本草》

【性能】 辛,热。归胃、大肠经。
【功效】 温中散寒,下气止痛。
【应用】
  胃寒腹痛,呕吐,呃逆,泄泻。本品辛散温通,能温中散寒止痛,降胃气,止呕呃。常与干姜、厚朴、附子等配伍,用治胃寒脘腹冷痛、呕吐、呃逆、泄泻等,如荜茇丸(《圣济总录》);与白术、干姜、肉豆蔻等同用,可治脾胃虚寒之腹痛冷泻,如荜茇散(《圣济总录》)。
  此外,以本品配胡椒研末,填塞龋齿孔中,可治龋齿疼痛。
【用法用量】
  煎服,1.5~3g。外用适量。


温里药

荜澄茄 @@@LINK=bcq荜澄茄 bcq荜澄茄 荜澄茄
Bichengqie 《雷公炮炙论》

【性能】 辛,温。归脾、胃、肾、膀胱经。
【功效】 温中散寒,行气止痛。
【应用】
  1. 胃寒腹痛,呕吐,呃逆。本品辛散温通,能温中散寒止痛。治胃寒脘腹冷痛、呕吐、呃逆,功似荜茇,可单用或与高良姜、丁香、厚朴等同用。
  2. 寒疝腹痛。本品味辛性温,能散寒行气止痛。常与吴茱萸、香附、木香等同用,治疗寒疝腹痛。
  此外,治下焦虚寒之小便不利或寒湿郁滞之小便浑浊,可与萆薢、茯苓、乌药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1.5~3g。
《素问》“逸者行之”、“结者散之”、“木郁达之”。


温里药

陈皮 @@@LINK=cp陈皮 cp陈皮 陈皮
chenpi 《神农本草经》

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干燥果皮。以陈久者为佳,故称陈皮。产广东新会者称新会皮,广陈皮。

【性能】 辛、苦,温。归脾、肺经。
【功效】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应用】
  1. 脾胃气滞证。本品辛行温通,有行气止痛、健脾和中之功,因其苦温而燥,故寒湿阻中之气滞最宜。治疗中焦寒湿脾胃气滞,脘腹胀痛、恶心呕吐、泄泻等,常与苍术、厚朴等同用,如平胃散(《和剂局方》);若食积气滞,脘腹胀痛,可配山楂、神曲等同用,如保和丸(《丹溪心法》);若外感风寒,内伤湿滞之腹痛、呕吐、泄泻,可配藿香、苏叶等同用,如藿香正气散(《和剂局方》);若脾虚气滞,腹痛喜按、不思饮食、食后腹胀、便溏舌淡者,可与党参、白术、茯苓等同用,如异功散(《小儿药证直诀》)。若脾胃气滞较甚,脘腹胀痛较剧者,每与木香、枳实等同用,以增强行气止痛之功。
  2. 呕吐、呃逆证。陈皮辛香而行,善疏理气机、条畅中焦而使之升降有序。治疗呕吐、呃逆,常配伍生姜、竹茹、大枣如橘皮竹茹汤(《金匮要略》);若脾胃寒冷,呕吐不止,可配生姜、甘草同用,如姜橘汤(《活幼心书》)。
  3. 湿痰、寒痰咳嗽。本品既能燥湿化痰,又能温化寒痰,且辛行苦泄而能宣肺止咳,为治痰之要药。治湿痰咳嗽,多与半夏、茯苓等同用,如二陈汤(《和剂局方》)。若治寒痰咳嗽,多与干姜、细辛、五味子等同用,如苓甘五味姜辛汤(《伤寒论》);若脾虚失运而至痰湿犯肺者,可配党参、白术同用,如六君子汤(《医学正传》)。
  4. 胸痹证。本品辛行温通、入肺走胸,而能行气通痹止痛。治疗胸痹胸中气塞短气,可配伍枳实、生姜,如橘皮枳实生姜汤(《金匮要略》)。
【用法用量】
  煎服,3~9g。


理气药

青皮 @@@LINK=qp青皮 qp青皮 青皮
Qingpi 《本草图经》

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幼果或未成熟果实的干燥果皮。5~6月间收集自落的幼果,晒干,称为“个青皮”,7~8月间采收未成熟的果实,在果皮上纵剖成四瓣至基部,除去瓤肉,晒干,习称“四花青皮”。生用或醋炙用。

【性能】 苦、辛,温。归肝、胆、胃经。
【功效】 疏肝破气,消积化滞。
【应用】
  1. 肝郁气滞证。本品辛散温通,苦泄下行而奏疏肝理气、散结止痛之功。尤宜于治肝郁气滞之胸胁胀痛、疝气疼痛、乳房肿痛。治肝郁胸胁胀痛,常配柴胡、郁金、香附等;治乳房胀痛或结块,常配柴胡、浙贝母、橘叶等;治乳痈肿痛,常配瓜蒌皮、金银花、蒲公英等;若治寒疝疼痛,多与乌药、小茴香、木香等同用,如天台乌药散(《医学发明》)。
  2. 气滞脘腹疼痛。本品辛行温通,入胃而行气止痛。治疗脘腹胀痛,可配大腹皮同用,如青皮散(《症因脉治》);若脘腹冷痛,可配桂枝、陈皮同用,如三皮汤(《医方类聚》)。
  3. 食积腹痛。本品辛行苦降温通,有消积化滞、和降胃气,行气止痛之功。治食积气滞,脘腹胀痛,常与山楂、神曲、麦芽等同用,如青皮丸(《沈氏尊生书》);若气滞甚者,可配木香、槟榔或枳实、大黄等同用。
  4. 癥瘕积聚、久疟痞块。本品气味峻烈,苦泄力大,辛散温通力强,能破气散结。用治气滞血瘀之癥瘕积聚,久疟痞块等,多与三棱、莪术、丹参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3~9g。醋炙疏肝止痛力强。
【鉴别用药】
  陈皮、青皮二者皆可理中焦之气而健胃,用于脾胃气滞之脘腹胀痛,食积不化等症。但陈皮性温而不峻,行气力缓,偏入脾肺 ,长于燥湿化痰,用于痰饮停滞肺胃之咳嗽气喘、呕哕、腹痛、泄泻;青皮性较峻烈,行气力猛,苦泄下行,偏入肝胆,能疏肝破气,散结止痛,消积化滞,主治肝郁乳房胀痛或结块,胁肋胀痛,疝气疼痛,食积腹痛,癥瘕积聚等症。


理气药

枳实 @@@LINK=zs枳实 zs枳实 枳实
Zhishi 《神农本草经》

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或甜橙的干燥幼果。

【性能】 苦、辛、酸,温。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 破气除痞,化痰消积。
【应用】
  1. 胃肠积滞,湿热泻痢。本品辛行苦降,善破气除痞、消积导滞。治饮食积滞,脘腹痞满胀痛,常与山楂、麦芽、神曲等同用,如曲麦枳术丸(《医学正传》);若胃肠积滞,热结便秘,腹满胀痛,则与大黄、芒硝、厚朴等同用,如大承气汤(《伤寒论》);治湿热泻痢、里急后重,多与黄芩、黄连同用,如枳实导滞丸(《内外伤辨惑论》)。
  2. 胸痹、结胸。本品能行气化痰以消痞,破气除满而止痛。治胸阳不振、痰阻胸痹之胸中满闷、疼痛,多与薤白、桂枝、瓜蒌等同用,如枳实薤白桂枝汤(《金匮要略》);治痰热结胸,可与黄连、瓜蒌、半夏同用,如小陷胸加枳实汤(《温病条辨》);治心下痞满,食欲不振,可与半夏曲、厚朴等同用,如枳实消痞丸(《兰室秘藏》)。
  3. 气滞胸胁疼痛。本品善破气行滞而止痛,治疗气血阻滞之胸胁疼痛,可与川芎配伍,如枳芎散(《济生方》);若属寒凝气滞,可配桂枝,如桂枳散(《普济本事方》)。
  4. 产后腹痛。本品行气以助活血而止痛,可与芍药等分为末服用,用治产后瘀滞腹痛、烦躁,如枳实芍药散(《金匮要略》),或与当归、益母草同用。
  此外,本品尚可用治胃扩张、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脏器下垂病症,可单用本品,或配伍补中益气之品黄芪、白术等以增强疗效。
【用法用量】
  煎服,3~9g,大量可用至30g。炒后性较平和。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


理气药

枳壳 @@@LINK=zq枳壳 zq枳壳 枳壳


  接近成熟的果实(去瓤),生用或麸炒用。性味、归经、功用与枳实同,但作用较缓和,长于行气开胸,宽中除胀。用法用量同枳实,孕妇慎用。

  见 枳实


理气药

木香 @@@LINK=mx木香 mx木香 木香
Muxiang 《神农本草经》

菊科植物木香、川木香的根。产于印度、巴基斯坦、缅甸者,称广木香,现我国已栽培成功。主产于云南、广西者,称云木香。主产于四川、西藏等地者,称川木香。

【性能】 辛、苦,温。归脾、胃、大肠、胆、三焦经。
【功效】 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应用】
  1. 脾胃气滞证。本品辛行苦泄温通,芳香气烈而味厚,善通行脾胃之滞气,既为行气止痛之要药,又为健脾消食之佳品。治脾胃气滞,脘腹胀痛,可单用本品或配砂仁、藿香等同用,如木香调气散(《张氏医通》);若脾虚气滞,脘腹胀满、食少便溏,可与党参、白术、陈皮等同用,如香砂六君子汤(《时方歌括》)、健脾丸(《证治准绳》);若脾虚食少,兼食积气滞,可配砂仁、枳实、白术等同用,如香砂枳术丸(《摄生秘剖》)。
  2. 泻痢里急后重。本品辛行苦降,善行大肠之滞气,为治湿热泻痢里急后重之要药。常与黄连配伍,如香连丸(《和剂局方》);若治饮食积滞之脘腹胀满、大便秘结或泻而不爽,可与槟榔、青皮、大黄等同用,如木香槟榔丸(《儒门事亲》)。
  3. 腹痛胁痛,黄疸,疝气疼痛。本品气香醒脾,味辛能行,味苦主泄,走三焦和胆经,故既能行气健脾又能疏肝利胆。用治脾失运化、肝失疏泄而致湿热郁蒸、气机阻滞之脘腹胀痛、胁痛、黄疸,可与郁金、大黄、茵陈等配伍;若治寒疝腹痛及睾丸偏坠疼痛,可与川楝子、小茴香等同用,如导气汤(《医方简义》)。
  4. 气滞血瘀之胸痹。本品辛行苦泄,性温通行,能通畅气机,气行则血行,故可止痛。用治寒凝气滞心痛,可与赤芍、姜黄、丁香等同用,如二香散(《经验良方》);若治气滞血瘀之胸痹,可配郁金、甘草等同用,如颠倒木金散(《医宗金鉴》)。
  此外,本品气芳香能醒脾开胃,故在补益方剂中用之,能减轻补益药的腻胃和滞气之弊,有助于消化吸收,如归脾汤(《济生方》)。
【用法用量】
  煎服,1.5~6g。生用行气力强,煨用行气力缓而实肠止泻,用于泄泻腹痛。


理气药

沉香 @@@LINK=cx沉香 cx沉香 沉香
Chenxiang 《名医别录》

瑞香科植物沉香及白木香含有树脂的木材。

【性能】 辛、苦,微温。归脾、胃、肾经。
【功效】 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
【应用】
  1. 胸腹胀痛。本品气芳香走窜,味辛行散,性温祛寒,善散胸腹阴寒,行气以止痛。常与乌药、木香、槟榔等同用,治寒凝气滞之胸腹胀痛,如沉香四磨汤(《卫生家宝》);若脾胃虚寒之脘腹冷痛,常配肉桂、干姜、附子等同用,如沉香桂附丸(《卫生宝鉴》)。
  2. 胃寒呕吐。本品辛温散寒,味苦质重性降,善温胃降气而止呕。可与陈皮、毕澄茄、胡椒等同用,治寒邪犯胃,呕吐清水,如沉香丸《圣济总录》;若脾胃虚寒,呕吐呃逆,经久不愈者,可与丁香、白豆蔻、柿蒂等同用。
  3. 虚喘证。本品既能温肾纳气,又能降逆平喘。常与肉桂、附子、补骨脂等同用,用治下元虚冷、肾不纳气之虚喘证,如黑锡丹(《和剂局方》);若治上盛下虚之痰饮喘嗽,常与苏子、半夏、厚朴等配伍。
【用法用量】
  煎服,1.5~4.5g,宜后下;或磨汁冲服,或入丸、散剂,每次0.5~1g。


理气药

檀香 @@@LINK=tx檀香 tx檀香 檀香
Tanxiang 《名医别录》

檀香科植物檀香的木质心材。

【性能】 辛,温。归脾、胃、心、肺经。
【功效】 行气止痛,散寒调中。
【应用】
  胸腹寒凝气滞证。本品辛散温通而芳香,善理脾胃,调肺气,利膈宽胸,有行气止痛、散寒调中之功。常配白豆蔻、砂仁、丁香等同用,治疗寒凝气滞,胸腹冷痛,如沉香磨脾散(《仁斋直指方》);若治疗寒凝气滞之胸痹绞痛,可配荜茇、延胡索、高良姜等同用;若治胃脘寒痛,呕吐食少,可以本品研末,干姜汤泡服,或配沉香、白豆蔻、砂仁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2~5g,宜后下;入丸、散,1~3g。
【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实热吐衄者慎用。


理气药

川楝子 @@@LINK=clz川楝子 clz川楝子 川楝子
Chuanlianzi 《神农本草经》

楝科植物川楝树的干燥成熟果实。四川产者为佳。

【性能】 苦,寒。有小毒。归肝、胃、小肠、膀胱经。
【功效】 行气止痛,杀虫。
【应用】
  1. 肝郁化火所致诸痛证。本品苦寒降泄,能清肝火、泄郁热、行气止痛。每与延胡索配伍,用于肝郁气滞或肝郁化火胸腹诸痛,如金铃子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治肝胃气痛,与延胡索同用,或以金铃子散与四逆散合用。用治疝气痛,以治疗热疝为宜,可配延胡索、香附、橘核、芒果核等同用;寒疝腹痛则宜配暖肝散寒之品小茴香、木香、吴茱萸等,如导气汤(《医方简义》)。
  2. 虫积腹痛。本品苦寒有毒,能驱杀肠道寄生虫,味苦又能降泄气机而行气止痛。可用治蛔虫等引起的虫积腹痛,每与槟榔、使君子等同用。
  此外,本品苦寒有毒,能清热燥湿,杀虫而疗癣。可用本品焙黄研末,以油调膏,外涂治头癣、秃疮。
【用法用量】
  煎服,4.5~9g。外用适量。炒用寒性减低。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不宜过量或持续服用,以免中毒。又因性寒,脾胃虚寒者慎用。


理气药

乌药 @@@LINK=wy乌药 wy乌药 乌药
Wuyao 《本草拾遗》

樟科植物乌药的块根。

【性能】 辛,温。归肺、脾、肾、膀胱经。
【功效】 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应用】
  1. 寒凝气滞之胸腹诸痛证。本品味辛行散,性温祛寒,入肺而宣通,入脾而宽中,故能行气散寒止痛。治胸腹胁肋闷痛,常配香附、甘草等同用,如小乌沉汤(《和剂局方》),也可与薤白、瓜蒌皮、延胡索等同用;若治脘腹胀痛,可配伍木香、青皮、莪术等,如乌药散(《圣惠方》),也可与香附、木香、陈皮等同用;治寒疝腹痛,多与小茴香、青皮、高良姜等同用,如天台乌药散(《医学发明》);若寒凝气滞痛经,可与当归、香附、木香等同用,如乌药汤(《济阴纲目》)。
  2. 尿频,遗尿。本品辛散温通,入肾与膀胱而温肾散寒,缩尿止遗。常与益智仁、山药等同用,治肾阳不足、膀胱虚冷之小便频数、小儿遗尿,如缩泉丸(《校注妇人大全良方》)。
【用法用量】
  煎服,3~9g。


理气药

青木香 @@@LINK=qmx青木香 qmx青木香 青木香
Qingmuxiang 《新修本草》

马兜铃科植物马兜铃的干燥根。

【性能】 辛、苦,寒。归肝、胃经。
【功效】 行气止痛,解毒消肿。
【应用】
  1. 胸胁、脘腹疼痛。本品辛行苦泄,主入肝胃经,能行气疏肝,和中止痛。治疗肝胃气滞的胸胁胀痛,脘腹疼痛,单味服用即有效,或与香附、川楝子、佛手等同用。
  2. 泻痢腹痛。本品苦寒,清热解毒辟秽,味辛行气止痛。可取鲜品捣汁服或干品研末服,或与葛根、黄连、木香等配伍,用治夏令饮食不洁,暑湿内阻所致泻痢腹痛。
  3. 疔疮肿毒,皮肤湿疮,毒蛇咬伤。本品苦寒,有清热燥湿,解毒消肿之功。治疔疮肿毒,可单味研末,水蜜调敷,或以鲜品捣敷;若治皮肤湿疮,可取本品煎水外洗,并研末外撒,或配伍明矾、五倍子、炉甘石等;治毒蛇咬伤,则每与白芷配伍,内服并外用,或与穿心莲、蚤休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3~9g。散剂每次1.5~2g,温开水送服。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使用注意】
  本品不宜多服,过量可引起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
【鉴别用药】
  木香与青木香均有行气止痛之功,均可用治脘腹胁肋胀痛,泄泻或呕吐,以及泻痢、里急后重等症。但二者行气的特点不同:木香辛散苦降,芳香温通,主入脾胃,通理三焦,而尤擅调中宣滞,脾胃气滞而有寒者用之最宜,并可用治黄疸,疝气疼痛等症;青木香辛散苦泄,微寒清热,主入肝胃,兼能解毒消肿祛湿,肝胃气滞而兼热者用之最宜,尤善治夏季饮食不洁所致的泻痢腹痛。


理气药

荔枝核 @@@LINK=lzh荔枝核 lzh荔枝核 荔枝核
Lizhihe 《本草衍义》

【性能】 辛、微苦,温。归肝、胃经。
【功效】 行气散结,散寒止痛。
【应用】
  1. 疝气痛,睾丸肿痛。本品主入肝经,味辛能行,味苦能泄,性温祛寒,有疏肝理气、行气散结、散寒止痛之功。治寒凝气滞之疝气痛、睾丸肿痛,可与小茴香、青皮等同用,如荔核散(《世医得效方》);或与小茴香、吴茱萸、橘核等同用,如疝气内消丸(《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若睾丸肿痛属湿热者,可配龙胆草、川楝子、大黄等同用。
  2. 胃脘久痛,痛经,产后腹痛。本品辛行苦泄温通,入肝胃经,有疏肝和胃、理气止痛作用。治肝气郁结、肝胃不和之胃脘久痛,可与木香研末服,如荔香散(《景岳全书》);若肝郁气滞血瘀之痛经及产后腹痛,可与香附研末服,如蠲痛散(《妇人大全良方》),或酌加川芎、当归、益母草等同用,疗效更好。
【用法用量】
  煎服,4.5~9g。或入丸、散剂。


理气药

香附 @@@LINK=xf香附 xf香附 香附
Xiangfu 《名医别录》

莎草科植物莎草的干燥根茎。秋季采挖,燎去毛须,置沸水中略煮或蒸透后晒干,或燎后直接晒干。用时碾碎。

【性能】 辛、微苦、微甘、平。归肝、脾、三焦经。
【功效】 疏肝解郁,调经止痛,理气调中。
【应用】
  1. 肝郁气滞胁痛、腹痛。本品主入肝经气分,芳香辛行,善散肝气之郁结,味苦疏泄以平肝气之横逆,故为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之要药。治肝气郁结之胁肋胀痛,多与柴胡、川芎、枳壳等同用,如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用治寒凝气滞、肝气犯胃之胃脘疼痛,可配高良姜用,如良附丸(《良方集腋》);若治寒疝腹痛,多与小茴香、乌药、吴茱萸等同用;治气、血、痰、火、湿、食六郁所致胸膈痞满、脘腹胀痛、呕吐吞酸、饮食不化等,可配川芎、苍术、栀子等同用,如越鞠丸(《丹溪心法》)。
  2. 月经不调,痛经,乳房胀痛。本品辛行苦泄,善于疏理肝气,调经止痛,为妇科调经之要药。治月经不调、痛经,可单用,或与柴胡、川芎、当归等同用,如香附归芎汤(《沈氏尊生书》);若治乳房胀痛,多与柴胡、青皮、瓜蒌皮等同用。
  3. 脾胃气滞腹痛。本品味辛能行而长于止痛,除善疏肝解郁之外,还能入脾经,而有宽中、消食下气等作用,故临床上也常用于脾胃气滞证。治疗脘腹胀痛、胸膈噎塞、噫气吞酸、纳呆,可配砂仁、甘草同用,如快气汤《和剂局方》,或上方再加乌药、苏叶同用,如缩砂香附汤(《世医得效方》)。
【用法用量】
  煎服,6~9g。醋炙止痛力增强。
【鉴别用药】
  木香与香附均有理气止痛之功,并能宽中消食,均用于治疗脾胃气滞、脘腹胀痛、食少诸症,二者可配伍应用。但木香药性偏燥,主入脾胃,善治脾胃气滞之食积不化,脘腹胀痛,泄痢里急后重,兼可用于治疗胁痛、黄疸、疝气疼痛以及胸痹心痛,为理气止痛之要药;香附性质平和,主入肝经,以疏肝解郁、调经止痛见长,主治肝气郁结之胁肋胀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癥瘕疼痛等症,为妇科调经之要药。


理气药

佛手 @@@LINK=fs佛手 fs佛手 佛手
Foshou 《滇南本草》

【性能】 辛、苦,温。归肝、脾、胃、肺经。
【功效】 疏肝解郁,理气和中,燥湿化痰。
【应用】
  1. 肝郁胸胁胀痛。本品辛行苦泄,善疏肝解郁、行气止痛。治肝郁气滞及肝胃不和之胸胁胀痛,脘腹痞满等,可与柴胡、香附、郁金等同用。
  2. 气滞脘腹疼痛。本品辛行苦泄,气味芳香,能醒脾理气,和中导滞。治脾胃气滞之脘腹胀痛、呕恶食少等,多与木香、香附、砂仁等同用。
  3. 久咳痰多,胸闷作痛。本品芳香醒脾,苦温燥湿而善健脾化痰,辛行苦泄又能疏肝理气。治咳嗽日久痰多,胸膺作痛者,可与丝瓜络、瓜蒌皮、陈皮等配伍。
【用法用量】
  煎服,3~9 g。


理气药

香橼 @@@LINK=xy香橼 xy香橼 香橼
xiangyuan 《本草拾遗》

【性能】 辛、微苦、酸,温。归肝、脾、胃、肺经。
【功效】 疏肝解郁,理气和中,燥湿化痰。
【应用】
  1. 肝郁胸胁胀痛。本品辛能行散,苦能疏泄,入肝经而能疏理肝气而止痛。治肝郁胸胁胀痛,常配柴胡、郁金、佛手等同用。本品功同佛手,但效力较逊。
  2. 气滞脘腹胀痛。本品气香醒脾,辛行苦泄,入脾胃以行气宽中。用治脾胃气滞之脘腹胀痛,嗳气吞酸,呕恶食少,可与木香、砂仁、藿香等同用。
  3. 痰饮咳嗽,胸膈不利。本品苦燥降泄以化痰止咳,辛行入肺而理气宽胸。用治痰多、咳嗽、胸闷等,常配伍生姜、半夏、茯苓等。
【用法用量】
  煎服,3~9g。


理气药

玫瑰花 @@@LINK=mgh玫瑰花 mgh玫瑰花 玫瑰花
Meiguihua 《食物本草》

【性能】 甘、微苦,温。归肝、脾经。
【功效】 疏肝解郁,活血止痛。
【应用】
  1. 肝胃气痛。本品芳香行气,味苦疏泄,有疏肝解郁、醒脾和胃、行气止痛之功。用治肝郁犯胃之胸胁脘腹胀痛,呕恶食少,可与香附,佛手,砂仁等配伍。
  2. 月经不调、经前乳房胀痛。本品善疏解肝郁,调经解郁胀,治肝气郁滞之月经不调,经前乳房胀痛,可与当归、川芎、白芍等配伍。
  3. 跌打伤痛。本品味苦疏泄,性温通行,故能活血散瘀以止痛。治疗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可与当归、川芎、赤芍等配伍。
【用法用量】
  煎服,1.5~6g。


理气药

绿萼梅 @@@LINK=lem绿萼梅 lem绿萼梅 绿萼梅
Lvemei 《本草纲目》

【性能】 微酸、涩,平。归肝、胃、肺经。
【功效】 疏肝解郁,和中,化痰。
【应用】
  1. 肝胃气痛。本品芳香行气入肝胃,能疏肝解郁,醒脾,理气和中。治疗肝胃气滞之胁肋胀痛,脘腹痞满,嗳气纳呆等,可与柴胡、佛手、香附等配伍。
  2. 梅核气。本品芳香行气,化痰散结。治疗痰气郁结之梅核气,可与半夏、厚朴、茯苓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3~5g。


理气药

薤白 @@@LINK=xb薤白 xb薤白 薤白
Xiebai 《神农本草经》

百合科植物小根蒜或薤的地下干燥鳞茎。

【性能】 辛、苦,温。归肺、胃、大肠经。
【功效】 通阳散结,行气导滞。
【应用】
  1. 胸痹证。本品辛散苦降、温通滑利,善散阴寒之凝滞,通胸阳之闭结,为治胸痹之要药。治寒痰阻滞、胸阳不振所致胸痹证,常与瓜蒌、半夏、枳实等配伍,如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等(《金匮要略》);若治痰瘀胸痹,则可与丹参、川芎、瓜蒌皮等同用。
  2. 脘腹痞满胀痛,泻痢里急后重。本品辛行苦降,有行气导滞、消胀止痛之功。治胃寒气滞之脘腹痞满胀痛,可与高良姜、砂仁、木香等同用;若治胃肠气滞,泻痢里急后重,可单用本品或与木香、枳实配伍。
【用法用量】
  煎服,5~9g。


理气药

大腹皮 @@@LINK=dfp大腹皮 dfp大腹皮 大腹皮
Dafupi 《开宝本草》

【性能】 辛,微温。归脾、胃、大肠、小肠经。
【功效】 行气宽中,利水消肿。
【应用】
  1. 胃肠气滞,脘腹胀闷,大便不爽。本品辛能行散,主入脾胃经,能行气导滞,为宽中利气之捷药。治食积气滞之脘腹痞胀,嗳气吞酸、大便秘结或泻而不爽,可与山楂、麦芽、枳实等同用;若治湿阻气滞之脘腹胀满,可与藿香、陈皮、厚朴等同用。
  2. 水肿胀满,脚气浮肿,小便不利。本品味辛,能开宣肺气而行水消肿。治疗水湿外溢,皮肤水肿,小便不利,可与茯苓皮、五加皮等同用,如五皮饮(《麻科活人全书》);若治脚气肿痛,二便不通,可与桑白皮、木通、牵牛子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4.5~9g。


理气药

刀豆 @@@LINK=dd刀豆 dd刀豆 刀豆
Daodou 《救荒本草》

【性能】 甘,温。归胃、肾经。
【功效】 降气止呃,温肾助阳。
【应用】
  1. 呃逆,呕吐。本品甘温暖胃,性主沉降,能温中和胃、降气止呃。可与丁香、柿蒂等同用,治中焦虚寒之呕吐、呃逆。
  2. 肾虚腰痛。本品甘温,入肾经而能温肾助阳。可单用治肾阳虚腰痛,如《重庆草药》所载单方,以刀豆二粒,包于猪腰内烧熟食,或配杜仲、桑寄生、牛膝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6~9g。


理气药

柿蒂 @@@LINK=sd柿蒂 sd柿蒂 柿蒂
Shidi 《本草拾遗》

【性能】 苦、涩,平。归胃经。
【功效】 降气止呃。
【应用】
  呃逆证。本品味苦降泄,专入胃经,善降胃气而止呃逆,为止呃要药。因其性平和,故凡胃气上逆所致各种呃逆均可以应用。治胃寒呃逆,常配丁香、生姜等同用,如柿蒂汤(《济生方》);若治虚寒呃逆,常与人参、丁香同用,如丁香柿蒂汤(《症因脉治》);胃热呃逆,可配伍黄连、竹茹等同用;痰浊内阻之呃逆,配伍半夏、陈皮、厚朴等同用;若命门火衰,元气暴脱,上逆作呃,则须配伍附子、人参、丁香等。
【用法用量】
  煎服,4.5~9g。


理气药

山楂 @@@LINK=sz山楂 sz山楂 山楂
Shanzha 《神农本草经集注》

蔷薇科植物山里红或山楂的成熟果实。山东产量大质佳。

【性能】 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
【功效】 消食化积,行气散瘀。
【应用】
  1. 饮食积滞证。本品酸甘,微温不热,功善消食化积,能治各种饮食积滞,尤为消化油腻肉食积滞之要药。凡肉食积滞之脘腹胀满、嗳气吞酸、腹痛便溏者,均可应用。如《简便方》即以单味煎服,治食肉不消。若配莱菔子、神曲等,可加强消食化积之功。若配木香,青皮以行气消滞,治积滞脘腹胀痛,如匀气散(《证治准绳》)。
  2. 泻痢腹痛,疝气痛。山楂入肝经,能行气散结止痛,炒用兼能止泻止痢。治泻痢腹痛,可单用焦山楂水煎服,或用山楂炭研末服,如(《医钞类编》)方;亦可配木香、槟榔等同用。治疝气痛,常与橘核,荔枝核等同用。
  3. 瘀阻胸腹痛,痛经。本品性温兼入肝经血分,能通行气血,有活血祛瘀止痛之功。治瘀滞胸胁痛,常与川芎、桃仁、红花等同用。若治疗产后瘀阻腹痛、恶露不尽或痛经、经闭,朱丹溪经验方即单用本品加糖水煎服;亦可与当归、香附、红花同用,如通瘀煎(《景岳全书》)。
  此外,现代单用本品制剂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细菌性痢疾等,均有较好疗效。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大剂量30g。生山楂、炒山楂多用于消食散瘀,焦山楂、山楂炭多用于止泻痢。
【使用注意】
  脾胃虚弱而无积滞者或胃酸分泌过多者均慎用。


消食药

神曲 @@@LINK=sq神曲 sq神曲 神曲
Shenqu 《药性论》

【性能】 甘、辛,温。归脾、胃经。
【功效】 消食和胃。
【应用】
  饮食积滞证。本品辛以行散消食,甘温健脾开胃,和中止泻。常配山楂、麦芽、木香等同用,治疗食滞脘腹胀满,食少纳呆,肠鸣腹泻者。又因本品略能解表退热,故尤宜外感表证兼食滞者。
  此外,凡丸剂中有金石、贝壳类药物者,前人用本品糊丸以助消化,如磁朱丸。
【用法用量】
  煎服,6~15g。消食宜炒焦用。


消食药

麦芽 @@@LINK=my麦芽 my麦芽 麦芽
Maiya 《药性论》

【性能】 甘,平。归脾、胃、肝经。
【功效】 消食健胃,回乳消胀。
【应用】
  1. 米面薯芋食滞证。本品甘平,健胃消食,尤能促进淀粉性食物的消化。主治米面薯芋类积滞不化,常配山楂、神曲、鸡内金同用;治小儿乳食停滞,单用本品煎服或研末服有效;若配白术、陈皮,可治脾虚食少,食后饱胀,如健脾丸(《本草纲目》)。
  2. 断乳、乳房胀痛。本品有回乳之功。可单用生麦芽或炒麦芽120g(或生、炒麦芽各60g),煎服,用治妇女断乳、或乳汁郁积之乳房胀痛等。
  此外,本品又兼能疏肝解郁,常配川楝子、柴胡等,用治肝气郁滞或肝胃不和之胁痛、脘腹痛等。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大剂量30~120g。生麦芽功偏消食健胃;炒麦芽多用于回乳消胀。
【使用注意】
  授乳期妇女不宜使用。


消食药

稻芽 @@@LINK=dy稻芽 dy稻芽 稻芽
Daoya 《名医别录》

【性能】 甘,温。归脾、胃经。
【功效】 消食和中,健脾开胃。
【应用】
  米面薯芋食滞证,及脾虚食少消化不良。本品消食和中,作用和缓,助消化而不伤胃气。常与麦芽相须为用,以提高疗效。若治脾虚食少,亦常与砂仁、白术、炙甘草等同用,如谷神丸(《澹寮方》)。
【用法用量】
  煎服,9~15g。生用长于和中;炒用偏于消食。
【鉴别用药】
  稻芽、麦芽均具消食和中,健胃之功,主治米面薯芋类食滞证及脾虚食少等。但麦芽消食健胃力较强;而稻芽力较弱,故稻芽更宜于轻证,或病后脾虚者。但二药临床常相须为用。


消食药

莱菔子 @@@LINK=lfz莱菔子 lfz莱菔子 莱菔子
Laifuzi 《日华子本草》

十字花科植物萝卜的成熟种子。

【性能】 辛、甘,平。归肺、脾、胃经。
【功效】 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应用】
  1. 食积气滞证。本品味辛行散,消食化积之中,尤善行气消胀。常与山楂、神曲、陈皮同用,治食积气滞所致的脘腹胀满或疼痛,嗳气吞酸,如保和丸(《丹溪心法》);若再配白术,可攻补兼施,治疗食积气滞兼脾虚者,如大安丸(《丹溪心法》)。
  2. 咳喘痰多,胸闷食少。本品既能消食化积,又能降气化痰,止咳平喘。尤宜治咳喘痰壅,胸闷兼食积者,如《食医心镜》单用本品为未服;或与白芥子、苏子等同用,如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
  此外,古方中有单用生品研服以涌吐风痰者,但现代临床很少用。
【用法用量】
  煎服,6~10g。生用吐风痰,炒用消食下气化痰。
【使用注意】
  本品辛散耗气,故气虚及无食积、痰滞者慎用。不宜与人参同用。
【鉴别用药】
  莱菔子、山楂均有良好的消食化积之功,主治食积证。但山楂长于消积化滞,主治肉食积滞;而莱菔子尤善消食行气消胀,主治食积气滞证。


消食药

鸡内金 @@@LINK=jnj鸡内金 jnj鸡内金 鸡内金
Jineijin 《神农本草经》

家鸡的沙囊内壁。趁热剥取鸡肫内壁,洗净,干燥。

【性能】 甘,平。归脾、胃、小肠、膀胱经。
【功效】 消食健胃,涩精止遗。
【应用】
  1. 饮食积滞,小儿疳积。本品消食化积作用较强,并可健运脾胃,故广泛用于米面薯芋乳肉等各种食积证。病情较轻者,单味研末服即有效,如《千金方》独用本品治消化不良引起反胃吐食;若配山楂、麦芽等,可增强消食导滞作用,治疗食积较重者。若与白术、山药、使君子等同用,可治小儿脾虚疳积。
  2. 肾虚遗精、遗尿。本品可固精缩尿止遗。如《吉林中草药》即以鸡内金单味炒焦研末,温酒送服治遗精;若以本品配菟丝子,桑螵蛸等,可治遗尿,如鸡肶胵散(《圣惠方》)。
  3. 砂石淋证,胆结石。本品入膀胱经,有化坚消石之功。《医林集要》以本品“烧存性”,治小便淋沥,痛不可忍。现常与金钱草等药同用,治砂石淋证或胆结石。
【用法用量】
  煎服,3~10g ;研末服,每次1.5~3g。研末服效果比煎剂好。
【使用注意】
  脾虚无积滞者慎用。


消食药

鸡矢藤 @@@LINK=jst鸡矢藤 jst鸡矢藤 鸡矢藤
Jishiteng 《生草药性备要》

茜草科植物鸡矢藤或毛鸡矢藤的地上部分及根。

【性能】 甘、苦,微寒。归脾、胃、肝、肺经。
【功效】 消食健胃,化痰止咳,清热解毒,止痛。
【应用】
  1. 饮食积滞、小儿疳积。本品既消食化积,又健运脾胃。治食积腹痛、腹泻,可单味煎服或配山楂、神曲等同用;若配党参、白术、麦芽同用,治脾虚食少,消化不良。若用鸡矢藤根与猪小肚炖服,治小儿疳积,即《福建中草药》方。
  2. 热痰咳嗽。本品味苦性寒凉,入肺经,故能清热化痰止咳。治热痰咳嗽,单味煎服有效,或配瓜蒌皮、胆南星、枇杷叶等同用。
  3. 热毒泻痢,咽喉肿痛,痈疮疖肿,烫火伤等。本品甘寒苦泄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可单味煎服治红痢(《重庆草药》),亦治咽喉肿痛;或配合黄芩、金银花,以增强解毒之功;治痈疮疖肿、烫火伤,可内服,或鲜嫩叶捣烂外敷。
  4. 胃肠疼痛,胆绞痛,肾绞痛,痛经,分娩疼痛,神经痛以及各种外伤、骨折、手术后疼痛等。本品有良好的止痛效果,可治多种痛证,但以注射剂止痛最佳(《全国中草药汇编》)。
  此外,煎汤外洗或鲜品捣敷,可治湿疹,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等。
【用法用量】
  煎服,15~60g 。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消食药

使君子 @@@LINK=sjz使君子 sjz使君子 使君子
Shijunzi 《开宝本草》

使君子科植物使君子的干燥成熟果实。9~10月果皮变紫黑时采收,晒干。去壳,取种仁生用或炒香用。

【性能】 甘,温。归脾、胃经。
【功效】 杀虫消积。
【应用】
  1. 蛔虫病,蛲虫病。本品味甘气香而不苦,性温又入脾胃经,既有良好的驱杀蛔虫作用,又具缓慢的滑利通肠之性,故为驱蛔要药,尤宜于小儿。轻证单用本品炒香嚼服;重证可与苦楝皮、槟榔等同用,如使君子散(《证治准绳》);用治蛲虫,可与百部、槟榔、大黄等同用。
  2. 小儿疳疾。本品甘温,既能驱虫,又能健脾消疳。常与槟榔、神曲、麦芽等配伍,用治小儿疳疾面色痿黄、形瘦腹大、腹痛有虫者,如肥儿丸(《医宗金鉴》);与厚朴、陈皮、川芎等同用,治疗小儿五疳,心腹膨胀,不进饮食,如使君子丸(《和剂局方》)。
【用法用量】
  煎服,9~12g,捣碎;取仁炒香嚼服,6~9g。小儿每岁1~1.5粒,一日总量不超过20粒。空腹服用,每日1次,连用3天。
【使用注意】
  大量服用可致呃逆、眩晕、呕吐、腹泻等反应。若与热茶同服,亦能引起呃逆、腹泻,故服用时当忌饮茶。


驱虫药

苦楝皮 @@@LINK=klp苦楝皮 klp苦楝皮 苦楝皮
Kulianpi 《名医别录》

楝科植物楝或川楝的干燥树皮及根皮。

【性能】 苦,寒。有毒。归肝、脾、胃经。
【功效】 杀虫,疗癣。
【应用】
  1. 蛔虫,蛲虫,钩虫等病。本品苦寒有毒,有较强的杀虫作用,可治多种肠道寄生虫,为广谱驱虫中药。治蛔虫病,可单用水煎、煎膏或制成片剂、糖浆服用;亦可与使君子、槟榔、大黄等同用,如化虫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与百部、乌梅同煎,取浓液于晚间作保留灌肠,连用2~4天,可治蛲虫病。与石榴皮同煎服之,可治钩虫病,如楝榴二皮饮(《湖北药物志》)。
  2. 疥癣,湿疮。本品能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单用本品研末,用醋或猪脂调涂患处,可治疥疮、头癣、湿疮、湿疹瘙痒等证。
【用法用量】
  煎服,4.5~9g。鲜品15~3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不宜过量或持续久服。有效成分难溶于水,需文火久煎。


驱虫药

槟榔 @@@LINK=bl槟榔 bl槟榔 槟榔
Binglang 《名医别录》

棕榈科植物槟榔的干燥成熟种子。

【性能】 苦,辛,温。归胃、大肠经。
【功效】 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
【应用】
  1. 多种肠道寄生虫病。本品驱虫谱广,对绦虫、蛔虫、蛲虫、钩虫、姜片虫等肠道寄生虫都有驱杀作用,并以泻下作用驱除虫体为其优点。用治绦虫证疗效最佳,可单用(《千金方》),亦可与木香同用,如圣功散(《证治准绳》),现代多与南瓜子同用,其杀绦虫疗效更佳;与使君子、苦楝皮同用,可治蛔虫病、蛲虫病;与乌梅、甘草配伍,可治姜片虫病。
  2. 食积气滞,泻痢后重。本品辛散苦泄,入胃肠经,善行胃肠之气,消积导滞,兼能缓泻通便。常与木香、青皮、大黄等同用,治疗食积气滞、腹胀便秘等证,如木香槟榔丸(《儒门事亲》);与木香、黄连、芍药等同用,可治湿热泻痢,如芍药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3. 水肿,脚气肿痛。本品既能利水,又能行气,气行则助水运。常与商陆、泽泻、木通等同用,治疗水肿实证,二便不利,如疏凿饮子(《济生方》);与木瓜、吴茱萸、陈皮等配伍,用治寒湿脚气肿痛,如鸡鸣散(《证治准绳》)。
  4. 疟疾。本品截疟,常与常山、草果等同用,如截疟七宝饮(《伤寒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用法用量】
  煎服,3~10g。驱绦虫、姜片虫30~60g。生用力佳,炒用力缓;鲜者优于陈久者。
【使用注意】
  脾虚便溏或气虚下陷者忌用;孕妇慎用。


驱虫药

南瓜子 @@@LINK=ngz南瓜子 ngz南瓜子 南瓜子
Nanguazi 《现代实用中药学》

【性能】 甘,平。归胃、大肠经。
【功效】 杀虫。
【应用】
  绦虫病。本品甘平,杀虫而不伤正气,用治绦虫病,可单用新鲜南瓜子30~60g,研烂,加水、冰糖或蜂蜜调匀,空腹顿服(《中药的药理与应用》);亦可与槟榔同用,则疗效更佳,先用本品研粉,冷开水调服60~120g,两小时后服槟榔60~120g的水煎剂,再过半小时,服玄明粉15g,促使泻下,以利虫体排出。
  此外,南瓜子亦可用治血吸虫病,但须较大剂量(120g~200g),长期服用。
【用法用量】
  研粉,60~120g。冷开水调服。


驱虫药

鹤草芽 @@@LINK=hcy鹤草芽 hcy鹤草芽 鹤草芽
Hecaoya 《中华医学杂志》

【性能】 苦、涩,凉。归肝、小肠、大肠经。
【功效】 杀虫。
【应用】
  绦虫病。本品善驱绦虫,对多种绦虫都有作用,并有泻下作用,有利于虫体排出,为治绦虫病的新药。单用本品研粉,晨起空腹顿服即效,一般在服药后5~6小时可排出虫体。临床上有仙鹤草芽浸膏,鹤草酚胶囊及鹤草酚的衍生物等多种制剂,治疗绦虫病效果显著。
  此外,本品制成栓剂,治疗滴虫性阴道炎,有一定疗效。本品亦可用治小儿头部疖肿。
【用法用量】
  研粉吞服,每日30~45g,小儿0.7~0.8g/kg,每日1次,早起空腹服。
【使用注意】
  不宜入煎剂,因有效成分几乎不溶于水,遇热易被破坏。服药后偶见恶心、呕吐、腹泻、头晕、出汗等反应。


驱虫药

雷丸 @@@LINK=lw雷丸 lw雷丸 雷丸
Leiwan 《神农本草经》

白蘑科真菌雷丸的干燥菌核。

【性能】 微苦,寒。有小毒。归胃、大肠经。
【功效】 杀虫消积。
【应用】
  1. 绦虫病,钩虫病,蛔虫病。本品驱虫面广,对多种肠道寄生虫均有驱杀作用,尤以驱杀绦虫为佳。治疗绦虫病,可单用研末吞服,每次20g,日服3次,多数病例虫体在第2~3日全部或分段排出;与槟榔、牵牛子、木香、苦楝皮等同用,可治疗钩虫病,蛔虫病,如追虫丸(《证治准绳》);与大黄、牵牛子共用,可用治蛲虫病;与半夏、茯苓等同用,可用治脑囊虫病。
  2. 小儿疳积。本品具杀虫消积之功,主入阳明经以开滞消疳。常配伍使君子、鹤虱、榧子肉、槟榔各等分,为末,乳食前温米饮调下,如雷丸散(《杨氏家藏方》);亦可以雷丸配伍使君子、苍术,另以鸡蛋入药蒸食。
【用法用量】
  入丸、散,15~21g。一次5~7g,饭后用温开水调服,一日3次,连服3天。
【使用注意】
  不宜入煎剂。因本品含蛋白酶,加热60℃左右即易破坏而失效。有虫积而脾胃虚寒者慎服。


驱虫药

榧子 @@@LINK=fz榧子 fz榧子 榧子
Feizi 《名医别录》

【性能】 甘,平。归肺、胃、大肠经。
【功效】 杀虫消积,润肠通便,润肺止咳。
【应用】
  1. 虫积腹痛。本品杀虫消积,润肠通便,故可不与泻下药同用,又因其甘平而不伤胃。对蛔虫、钩虫、绦虫、姜片虫等多种肠道寄生虫引起的虫积腹痛有效。常与使君子、苦楝皮同用,治蛔虫病;单用或与槟榔、贯众同用,治钩虫病;与槟榔、南瓜子同用,治绦虫病;《实用现代中药》治蛔、蛲、钩、绦等肠道寄生虫病,以本品一两,使君子一两,大蒜一两,水煎去渣,一日三次,食前空腹时服。
  2. 肠燥便秘。本品甘润平和,入大肠经,有润肠通便之效。《本草衍义》单用炒熟嚼服,治痔疮便秘;亦可与大麻仁、郁李仁、瓜蒌仁等同用,治肠燥便秘。
  3. 肺燥咳嗽。本品甘润入肺,能润肺燥止咳嗽。但力弱,以轻症为宜,可与川贝母、瓜蒌仁、炙桑叶、沙参等养阴润肺止咳药同用。
  此外,可治丝虫病,以榧子肉与血余炭调蜜为丸服,4天为1疗程,经1~2个疗程,常使微丝蚴转阴。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炒熟嚼服,一次用15g。
【使用注意】
  入煎服宜生用。大便溏薄,肺热咳嗽者不宜用。服榧子时,不宜食绿豆,以免影响疗效。


驱虫药

小蓟 @@@LINK=xj小蓟 xj小蓟 小蓟
Xiaoji 《名医别录》

菊科植物刺儿菜或刻叶刺儿菜的地上部分或根。

【性能】 甘、苦,凉。归心、肝经。
【功效】 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应用】
  1. 血热出血证。本品性属寒凉,善清血分之热而凉血止血,无论吐咯衄血,便血崩漏等出血由于血热妄行所致者皆可选用。如《卫生易简方》单用本品捣汁服,治九窍出血;《食疗本草》以本品捣烂外涂,治金疮出血;临证治疗多种出血证,常与大蓟、侧柏叶、茅根、茜草等同用,如十灰散(《十药神书》)。因本品兼能利尿通淋,故尤善治尿血、血淋,可单味应用,也可配伍生地、滑石、山栀、淡竹叶等,如小蓟饮子(《济生方》)。
  2. 热毒痈肿。本品能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用治热毒疮疡初起肿痛之证。可单用鲜品捣烂敷患处,也可与乳香、没药同用,如神效方(《普济方》)。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捣敷患处。


止血药

大蓟 @@@LINK=dj大蓟 dj大蓟 大蓟
Daji 《名医别录》

菊科植物蓟的地上部分或根。

【性能】 甘、苦,凉。归心、肝经。
【功效】 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应用】
  1. 血热出血证。本品寒凉而入血分,功能凉血止血,主治血热妄行之诸出血证,尤多用于吐血、咯血及崩漏下血。如《不居集》治九窍出血,常与小蓟相须为用;《本草汇言》治吐血、衄血、崩中下血,皆用鲜大蓟根或叶捣汁服;若治外伤出血,可用本品研末外敷。
  2. 热毒痈肿。本品既能凉血解毒,又能散瘀消肿,无论内外痈肿都可运用,单味内服或外敷均可,以鲜品为佳。如《日华子本草》以大蓟叶生研调服治肠痈;《闽东本草》以鲜大蓟煎汤内服治肺痈;若外用治疮痈肿毒,多与盐共研,或鲜品捣烂外敷。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鲜品可用30~60g。外用适量,捣敷患处。
【鉴别用药】
  大、小二蓟,首载于《名医别录》,因其性状、功用有相似之处,故大小蓟常混称。至《证类本草》、《救荒本草》、《本草纲目》才逐渐将其区别开来。二者均能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广泛用治血热出血诸证及热毒疮疡。然大蓟散瘀消痈力强,止血作用广泛,故对吐血、咯血及崩漏下血尤为适宜;小蓟兼能利尿通淋,故以治血尿、血淋为佳。


止血药

地榆 @@@LINK=dy地榆 dy地榆 地榆
Diyu 《神农本草经》

蔷薇科植物地榆或长叶地榆的根。后者习称“绵地榆”。

【性能】 苦、酸、涩,微寒。归肝、大肠经。
【功效】 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应用】
  1. 血热出血证。本品味苦寒入血分,长于泄热而凉血止血;味兼酸涩,又能收敛止血,可用治多种血热出血之证。又因其性下降,故尤宜于下焦之下血。用治便血因于热甚者,常配伍生地黄、白芍、黄芩、槐花等,如约营煎(《景岳全书》);用治痔疮出血,血色鲜红者,常与槐角、防风、黄芩、枳壳等配伍,如槐角丸(《和剂局方》);用治血热甚,崩漏量多色红,兼见口燥唇焦者,可与生地黄、黄芩、牡丹皮等同用,如治崩极验方(《女科要旨》)。本品苦寒兼酸涩,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涩肠而止痢,对于血痢不止者亦有良效,常与甘草同用,如地榆汤(《圣济总录》)。
  2. 烫伤、湿疹、疮疡痈肿。本品苦寒能泻火解毒,味酸涩能敛疮,为治水火烫伤之要药,可单味研末麻油调敷,或配大黄粉,或配黄连、冰片研末调敷;用治湿疹及皮肤溃烂,可以本品浓煎外洗,或用纱布浸药外敷,亦可配煅石膏、枯矾研末外掺患处;本品清热凉血,又能解毒消肿,用治疮疡痈肿,无论成脓与否均可运用。若初起未成脓者,可单用地榆煎汁浸洗,或湿敷患处;若已成脓者,可用单味鲜地榆叶,或配伍其他清热解毒药,捣烂外敷局部。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大剂量可用至3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止血多炒炭用,解毒敛疮多生用。
【使用注意】
  本品性寒酸涩,凡虚寒性便血、下痢、崩漏及出血有瘀者慎用。对于大面积烧伤病人,不宜使用地榆制剂外涂,以防其所含鞣质被大量吸收而引起中毒性肝炎。


止血药

槐花 @@@LINK=hh槐花 hh槐花 槐花
Huaihua 《日华子本草》

豆科植物槐的干燥花蕾及花。夏季花未开放时采收其花蕾,称为“槐米”;花开放时采收,称为“槐花”。

【性能】 苦,微寒。归肝、大肠经。
【功效】 凉血止血,清肝泻火。
【应用】
  1. 血热出血证。本品性属寒凉,功能凉血止血,可用治血热妄行所致的各种出血之证。因其苦降下行,善清泄大肠之火热而止血,故对下部血热所致的痔血、便血等最为适宜。用治新久痔血,常配伍黄连、地榆等,如榆槐脏连丸(《成方便读》);用治便血属血热甚者,常与山栀配伍,如槐花散(《经验良方》)。
  2. 目赤、头痛。本品味苦性寒,长于清泻肝火,凡肝火上炎所导致的目赤、头胀头痛及眩晕等证,可用单味煎汤代茶饮,或配伍夏枯草、菊花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外用适量。止血多炒炭用,清热泻火宜生用。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及阴虚发热而无实火者慎用。
【鉴别用药】
  地榆、槐花均能凉血止血,用治血热妄行之出血诸证,因其性下行,故以治下部出血证为宜。然地榆凉血之中兼能收涩,凡下部之血热出血,诸如便血、痔血、崩漏、血痢等皆宜;槐花无收涩之性,其止血功在大肠,故以治便血、痔血为佳。


止血药

侧柏叶 @@@LINK=cby侧柏叶 cby侧柏叶 侧柏叶
Cebaiye 《名医别录》

【性能】 苦、涩,寒。归肺、肝、脾经。
【功效】 凉血止血,化痰止咳,生发乌发。
【应用】
  1. 血热出血证。本品苦涩性寒,善清血热,兼能收敛止血,为治各种出血病证之要药,尤以血热者为宜。若治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常与荷叶、地黄、艾叶同用,均取鲜品捣汁服之,如四生丸(《校注妇人大全良方》);治尿血、血淋,配蒲黄、小蓟、白茅根;治肠风、痔血或血痢,配槐花、地榆;治崩漏下血,多与芍药同用。本品亦可用于虚寒性出血,常配伍温里祛寒之药。若配伍干姜、艾叶等,可用治中气虚寒,吐血不止,如柏叶汤(《金匮要略》);若配伍川断、鹿茸、阿胶等,可用治下焦虚寒,便血不止,如断红汤(《张氏医通》)。
  2. 肺热咳嗽。本品苦能泄降,寒能清热,长于清肺热,化痰止咳。适用于肺热咳喘,痰稠难咯者,可单味运用,或配伍贝母、制半夏等同用。
  3. 脱发、须发早白。本品寒凉入血而祛风,古谓能“补阴”(《本草衍义补遗》)、“黑润鬓发”(《日华子本草》),故有生发乌发之效,适用于血热脱发、须发早白。如《孙真人食忌》以本品为末,和麻油涂之,治头发不生;《千金方》以生柏叶、附子研末,猪脂为丸,入汤中洗头,治脱发。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外用适量。止血多炒炭用,化痰止咳宜生用。


止血药

白茅根 @@@LINK=bmg白茅根 bmg白茅根 白茅根
Baimaogen 《神农本草经》

禾本科植物白茅的根茎。

【性能】 甘,寒。归肺、胃、膀胱经。
【功效】 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清肺胃热。
【应用】
  1. 血热出血证。本品味甘性寒入血分,能清血分之热而凉血止血,可用治多种血热出血之证,且单用有效,或配伍其它凉血止血药同用。如《妇人大全良方》治鼻衄出血,《千金翼方》治吐血不止,皆以茅根煎汁或鲜品捣汁服用;若治咯血,与藕同用,均取鲜品煮汁服,如二鲜饮(《医学衷中参西录》)。本品不仅善治上部火热之出血,又因其性寒降,入膀胱经,能清热利尿,导热下行,故对膀胱湿热蕴结而致尿血、血淋之证,尤为适宜。如《圣惠方》治小便出血,单用本品煎服;若血尿时发,属虚而有热者,常配人参、地黄、茯苓同用,如茅根饮子(《外台秘要》)。
  2. 水肿、热淋、黄疸。本品能清热利尿,而达利水消肿、利尿通淋、利湿退黄之效。如《肘后方》治热淋,《医学衷中参西录》治水肿、小便不利,均单用本品煎服,也可与其它清热利尿药同用;治湿热黄疸,常配茵陈、山栀等同用。
  3. 胃热呕吐、肺热咳喘。本品既能清胃热而止呕,又能清肺热而止咳。用治胃热呕吐,常与葛根同用,如茅根汤(《小品方》);用治肺热咳喘,常配桑白皮同用,如如神汤(《圣惠方》)。
【用法用量】
  煎服,15~30g,鲜品加倍,以鲜品为佳,可捣汁服。多生用,止血亦可炒炭用。
【鉴别用药】
  白茅根、芦根均能清肺胃热而利尿,治疗肺热咳嗽、胃热呕吐和小便淋痛,且常相须为用。然白茅根偏入血分,以凉血止血见长;而芦根偏入气分,以清热生津为优。


止血药

苎麻根 @@@LINK=zmg苎麻根 zmg苎麻根 苎麻根
Zhumagen 《名医别录》

荨麻科植物苎麻的根和根茎。我国中部、南部、西南均有产,主产于江苏、浙江、安徽、山东、陕西等地。冬、春季采挖,洗净,晒干,切段生用。

【性能】 甘,寒。归心、肝经。
【功效】 凉血止血,安胎,清热解毒。
【应用】
  1. 血热出血证。本品性寒而入血分,功能凉血止血,凡血分有热,络损血溢之诸出血证,皆可应用。若出血量少,证情较轻者,可单用本品煎服;证情较重,出血不止,有气随血脱之象者,应配伍人参、蛤粉等同用,如苎根散(《圣济总录》)。
  2. 胎动不安、胎漏下血。本品既能止血,又能清热安胎,历来视为安胎之要药。凡胎热不安、胎漏下血之证,可单用取效,如《梅师集验方》治妊娠胎动下血腹痛,以单味苎麻根煎汤服用。若治劳损所致的胎动腹痛下血,常配地黄、阿胶、当归、白芍等同用,如苎根汤(《小品方》)。
  3. 热毒痈肿。本品性寒能清热解毒,故可用治热毒痈肿,多以外用为主,常以鲜品捣敷患处。如《本草图经》治痈疽发背初起,未成脓者,《梅师集验方》治乳痈初起微赤,均以本品捣敷;《外台秘要》、《肘后方》治丹毒,单用本品煮浓汁外洗。
【用法用量】
  煎服,10~30g;鲜品30~60g,捣汁服。外用适量,煎汤外洗,或鲜品捣敷。


止血药

三七 @@@LINK=sq三七 sq三七 三七
Sanqi 《本草纲目》

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

【性能】 甘、微苦,温。归肝、胃经。
【功效】 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应用】
  1. 出血证。本品味甘微苦性温,入肝经血分,功善止血,又能化瘀生新,有止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的特点,对人体内外各种出血,无论有无瘀滞,均可应用,尤以有瘀滞者为宜。单味内服外用均有良效。如《濒湖集简方》治吐血、衄血、崩漏,单用本品,米汤调服;若治咳血、吐血、衄血及二便下血,可与花蕊石、血余炭合用,如化血丹(《医学衷中参西录》);治各种外伤出血,可单用本品研末外掺,或配龙骨、血竭、象皮等同用,如七宝散(《本草纲目拾遗》)。
  2. 跌打损伤,瘀血肿痛。本品活血化瘀而消肿定痛,为治瘀血诸证之佳品,为伤科之要药。凡跌打损伤,或筋骨折伤,瘀血肿痛等,本品皆为首选药物。可单味应用,以三七为末,黄酒或白开水送服;若皮破者,亦可用三七粉外敷。若配伍活血行气药同用。则活血定痛之功更著。本品散瘀止痛,活血消肿之功,对痈疽肿痛也有良效。如《本草纲目》治无名痈肿,疼痛不已,以本品研末,米醋调涂;治痈疽破烂,常与乳香、没药、儿茶等同用,如腐尽生肌散(《医宗金鉴》)。
  此外,本品具有补虚强壮的作用,民间用治虚损劳伤,常与猪肉炖服。
【用法用量】
  多研末吞服,1~1.5g;煎服,3~10g,亦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外掺或调敷。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


止血药

茜草 @@@LINK=qc茜草 qc茜草 茜草
Qiancao 《神农本草经》

茜草科植物茜草的干燥根及根茎。

【性能】 苦,寒。归肝经。
【功效】 凉血化瘀止血,通经。
【应用】
  1. 出血证。本品味苦性寒,善走血分,既能凉血止血,又能活血行血,故可用于血热妄行或血瘀脉络之出血证,对于血热夹瘀的各种出血证,尤为适宜。如《简要济众方》治吐血不止,单用本品为末煎服;若治衄血,可与艾叶、乌梅同用,如茜梅丸(《普济本事方》);治血热崩漏,常配生地、生蒲黄、侧柏叶等;若与黄芪、白术、山茱萸等同用,也可用于气虚不摄的崩漏下血,如固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治尿血,常与小蓟、白茅根等同用。
  2. 血瘀经闭、跌打损伤,风湿痹痛。本品能通经络,行瘀滞,故可用治经闭、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等血瘀经络闭阻之证,尤为妇科调经要药。如《经验广集》治血滞经闭,单用本品酒煎服,或配桃仁、红花、当归等同用;治跌打损伤,可单味泡酒服,或配三七、乳香、没药等同用;治痹证,也可单用浸酒服,或配伍鸡血藤、海风藤、延胡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大剂量可用30g。亦入丸、散。止血炒炭用,活血通经生用或酒炒用。


止血药

蒲黄 @@@LINK=ph蒲黄 ph蒲黄 蒲黄
Puhuang 《神农本草经》

香蒲科水烛香蒲、东方香蒲或同属植物的干燥花粉。

【性能】 甘,平。归肝、心包经。
【功效】 止血,化瘀,利尿。
【应用】
  1. 出血证。本品甘平,长于收敛止血,兼有活血行瘀之功,为止血行瘀之良药,有止血不留瘀的特点,对出血证无论属寒属热,有无瘀滞,均可应用,但以属实夹瘀者尤宜。用治吐血、衄血、咯血、尿血、崩漏等,可单用冲服,亦可配伍其它止血药同用。如《圣惠方》治鼻衄经久不止,与石榴花同用,和研为散服;若治月经过多,漏下不止,可配合龙骨、艾叶同用,如蒲黄丸(《圣济总录》);治尿血不已,可与郁金同用;治外伤出血,可单用外掺伤口。
  2. 瘀血痛证。本品体轻行滞,能行血通经,消瘀止痛,凡跌打损伤、痛经、产后疼痛、心腹疼痛等瘀血作痛者均可运用,尤为妇科所常用。如《塞上方》治跌打损伤,单用蒲黄末,温酒服;若治心腹疼痛、产后瘀痛、痛经等,常与五灵脂同用,如失笑散(《和剂局方》)。
  3. 血淋尿血。本品既能止血,又能利尿通淋,故可用治血淋尿血,常配生地、冬葵子同用,如蒲黄散(《证治准绳》)。
【用法用量】
  煎服,3~10g,包煎。外用适量,研末外掺或调敷。止血多炒用,化瘀、利尿多生用。


止血药

花蕊石 @@@LINK=hrs花蕊石 hrs花蕊石 花蕊石
Huaruishi 《嘉祐本草》

【性能】 酸、涩,平。归肝经。
【功效】 化瘀止血。
【应用】
  出血证。本品味酸涩,性平,既能收敛止血,又能化瘀行血,适用于吐血、咯血、外伤出血等兼有瘀滞的各种出血之证。若治瘀滞吐血,可单用本品煅为细末,用酒或醋,与童便和服,如花蕊石散(《十药神书》);治咯血,可与白及、血余炭等合用,如花蕊石白及散(《经验方》);治外伤出血,既可单味研末外敷,也可配硫黄,共研末外掺伤口,如花蕊石散(《和剂局方》)。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研末吞服,每次1~1.5g,包煎。外用适量,研末外掺或调敷。
【使用注意】
  孕妇忌用。


止血药

降香 @@@LINK=jx降香 jx降香 降香
Jiangxiang 《证类本草》

【性能】 辛,温。归肝、脾经。
【功效】 化瘀止血,理气止痛。
【应用】
  1. 出血证。本品辛散温通,能化瘀行血止血,适用于瘀滞性出血证,尤其适用于跌打损伤所致的内外出血之证,为外科常用之品。如《名医别录》治刀伤出血,单用本品研末外敷;《百一选方》治金刃或跌扑伤损,血流不止,以本品与五倍子共研末,捣敷患处。若治内伤吐血、衄血,属血瘀或气火上逆所致者,本品能降气化瘀止血,常与丹皮、郁金等同用。
  2. 胸胁疼痛、跌损瘀痛。本品味辛,能散能行,能化瘀理气止痛,可用治血瘀气滞之胸胁心腹疼痛及跌损瘀肿疼痛。如《本草经疏》治上部瘀血停滞胸膈者,以本品为末煎服;临床亦常与五灵脂、川芎、郁金等同用。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常配乳香、没药等同用。
  3. 呕吐腹痛。本品辛温芳香,其性主降,故能降气辟秽,和中止呕,可用于秽浊内阻脾胃之呕吐腹痛,常与藿香、木香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3~6g,宜后下;研末吞服,每次1~2g。外用适量,研末外敷。


止血药

白及 @@@LINK=bj白及 bj白及 白及
Baiji 《神农本草经》

兰科植物白及的块茎。

【性能】 苦、甘、涩,寒。归肺、胃、肝经。
【功效】 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应用】
  1. 出血证。本品质粘味涩,为收敛止血之要药,可用治体内外诸出血证。因其主入肺、胃经,故临床尤多用于肺胃出血之证。如验方独圣散,治诸内出血证,用单味研末,糯米汤调服;若治咯血,可配伍枇杷叶、阿胶等,如白及枇杷丸(《证治准绳》);用治吐血,可与茜草、生地、丹皮、牛膝等煎服,如白及汤(《古今医彻》);用治衄血,可以本品为末,童便调服,如白及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也可以白及末冷水调,用纸花贴鼻窍中,如白及膏(《朱氏集验方》)。用治外伤或金创伤出血,可单味研末外掺或水调外敷,如《本草汇言》治刀斧损伤,出血不止,以之研末,外掺;《普济方》治金疮血不止,以之与白蔹、黄芩、龙骨等研细末,掺疮口上。
  2. 痈肿疮疡、手足皲裂、水火烫伤。本品寒凉苦泄,能消散血热之痈肿;味涩质粘,能敛疮生肌,为外疡消肿生肌的常用药。对于疮疡,无论未溃或已溃均可应用。若疮疡初起,可单用本品研末外敷,或与银花、皂刺、乳香等同用,如内消散(《外科正宗》);若疮痈已溃,久不收口者,以之与黄连、贝母、轻粉、五倍子等为末外敷,如生肌干脓散(《证治准绳》)。治手足皲裂,可以之研末,麻油调涂,能促进裂口愈合;治水火烫伤,可以本品研末,用油调敷,或以白及粉、煅石膏粉、凡士林调膏外用,能促进生肌结痂。
【用法用量】
  煎服,3~10g;大剂量可用至30g;亦可入丸、散,入散剂,每次用2~5g;研末吞服,每次1.5~3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不宜于乌头类药材同用。


止血药

仙鹤草 @@@LINK=xhc仙鹤草 xhc仙鹤草 仙鹤草
Xianhecao 《神农本草经》

蔷薇科植物龙牙草的全草。

【性能】 苦、涩,平。归心、肝经。
【功效】 收敛止血,止痢,截疟,补虚。
【应用】
  1. 出血证。本品味涩收敛,功能收敛止血,广泛用于全身各部的出血之证。因其药性平和,大凡出血病证,无论寒热虚实,皆可应用。如治血热妄行之出血证,可配生地、侧柏叶、牡丹皮等凉血止血药同用;若用于虚寒性出血证,可与党参、熟地、炮姜、艾叶等益气补血、温经止血药同用。
  2. 腹泻、痢疾。本品涩敛之性,能涩肠止泻止痢,因本品药性平和,兼能补虚,又能止血,故对于血痢及久病泻痢尤为适宜,如《岭南采药录》单用本品水煎服,治疗赤白痢,也可配伍其他药物同用。
  3. 疟疾寒热。本品有解毒截疟之功,治疗疟疾寒热,可单以本品研末,于疟发前2小时吞服,或水煎服。
  4. 脱力劳伤。本品有补虚、强壮的作用,可用治劳力过度所致的脱力劳伤,症见神疲乏力、面色萎黄而纳食正常者,常与大枣同煮,食枣饮汁;若气血亏虚,神疲乏力、头晕目眩者,可与党参、熟地、龙眼肉等同用。
  此外,本品尚能解毒杀虫,可用治等疮疖痈肿、阴痒带下。
【用法用量】
  煎服,3~10g;大剂量可用至30~60g 。外用适量。


止血药

紫珠 @@@LINK=zz紫珠 zz紫珠 紫珠
Zizhu 《本草拾遗》

【性能】 苦、涩,凉。归肝、肺、胃经。
【功效】 凉血收敛止血,清热解毒。
【应用】
  1. 出血证。本品味苦涩而性凉,既能收敛止血,又能凉血止血,适用于各种内外伤出血,尤多用于肺胃出血之证。可单独应用,也可配其它止血药物同用。如治咯血、衄血、呕血、衄血,可与大蓟、白及等同用;治尿血、血淋,可与小蓟、白茅根等同用;治便血、痔血,可与地榆、槐花等同用;治外伤出血,可单用捣敷或味末敷掺,或以纱布浸紫珠液覆盖压迫局部。
  2. 烧烫伤、热毒疮疡。本品苦涩寒凉,有清热解毒敛疮之功。治烧烫伤,用本品研末撒布患处,或用本品煎煮滤取药液,浸湿纱布外敷;治热毒疮疡,可单用鲜品捣敷,并煮汁内服,也可配其它清热解毒药物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研末1.5~3g 。外用适量。


止血药

棕榈炭 @@@LINK=zlt棕榈炭 zlt棕榈炭 棕榈炭
Zonglvtan 《本草拾遗》

【性能】 苦、涩,平。归肝、肺、大肠经。
【功效】 收敛止血。
【应用】
  出血证。本品药性平和,味苦而涩,为收敛止血之要药,广泛用于各种出血之证,尤多用于崩漏。因其收敛性强,故以治出血而无瘀滞者为宜。可单味应用,如《妇人大全良方》治崩漏不止,即用本品为末,空心淡酒送服;也常配血余炭、侧柏叶等同用。若属血热妄行之吐血、咯血,可与小蓟、山栀等同用,如十灰散(《医方类聚》);属虚寒性出血,冲任不固之崩漏下血,常配炮姜、乌梅同用,如如圣散(《证治准绳》);治便血,可与艾叶、熟鸡子、附子同用,如棕艾散(《圣济总录》)。
  此外,本品苦涩收敛,且能止泻止带,尚可用于久泻久痢,妇人带下。如《近效方》治泻痢,单用本品,烧研,以水调服;治赤白带下,以本品与蒲黄各等分,用酒调服,如棕毛散(《普济方》)。
【用法用量】
  煎服,3~10g;研末服1~1.5g 。
【使用注意】
  出血兼有瘀滞,湿热下痢初起者慎用。


止血药

血余炭 @@@LINK=xyt血余炭 xyt血余炭 血余炭
Xueyutan 《神农本草经》

【性能】 苦,平。归肝、胃经。
【功效】 收敛止血,化瘀利尿。
【应用】
  1. 出血证。发乃血之余,故可入血,并以炭入药,故有收涩止血之功,且能消瘀,有止血而不留瘀的特点,可用于各种出血之证,尤多用于咳血、衄血、吐血、血淋、尿血等出血病证。既可内服,也可外用。如《梅师集验方》治鼻衄,《中藏经》治齿衄,《证治要诀》治肌衄等,皆以本品外用。若治咳血、吐血,常与花蕊石、三七同用,如化血丹(《医学衷中参西录》)。治血淋,《赤水玄珠》以之配蒲黄、生地、赤茯苓、甘草,水煎服;若治便血,可与地榆、槐花等同用,如三灰散(《类证治裁》);用治崩漏,可单用本品,与酒和服。
  2. 小便不利。本品苦降下行,能化瘀通窍,通利水道,故可用治小便不利,常与滑石、白鱼同用,如滑石白鱼散(《金匮要略》)。
【用法用量】
  煎服,6~10g;研末服1.5~3g 。外用适量。


止血药

艾叶 @@@LINK=ay艾叶 ay艾叶 艾叶
Aiye 《名医别录》

菊科植物艾的叶。湖北蕲州产者为佳,称“蕲艾”。

【性能】 辛、苦,温。有小毒。归肝、脾、肾经。
【功效】 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
【应用】
  1. 出血证。本品气香味辛,温可散寒,能暖气血而温经脉,为温经止血之要药,适用于虚寒性出血病证,尤宜于崩漏。主治下元虚冷,冲任不固所致的崩漏下血,可单用本品,水煎服,或配阿胶、芍药、干地黄等同用,如胶艾汤(《金匮要略》)。本品温经止血,配伍生地、生荷叶、生柏叶等清热凉血药,可治疗血热妄行所致的吐血、衄血、咯血等多种出血证,如四生丸(《妇人大全良方》)。艾叶之用,既可加强止血,又可防大队寒凉药物而致凉遏留瘀之弊。
  2. 月经不调、痛经。本品能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尤善调经,为治妇科下焦虚寒或寒客胞宫之要药。常用于下焦虚寒,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宫寒不孕及带下清稀等证,每与香附、川芎、白芍、当归等同用,若虚冷较甚者,再配伍吴茱萸、肉桂等,如艾附暖宫丸(《直指方》)。用治脾胃虚寒所致的脘腹冷痛,可以单味艾叶煎服,或以之炒热熨敷脐腹,或配伍温中理气之品。
  3. 胎动不安。本品为妇科安胎之要药。如《肘后方》以艾叶酒煎服,治疗妊娠卒胎动不安;临床每多与阿胶、桑寄生等同用。
  此外,将本品捣绒,制成艾条、艾炷等,用以熏灸体表穴位,能温煦气血,透达经络,为温灸的主要原料。
【用法用量】
  煎服,3~10g。外用适量。温经止血宜炒炭用,余生用。


止血药

炮姜 @@@LINK=pj炮姜 pj炮姜 炮姜
Paojiang 《珍珠囊》

【性能】 苦、涩,温。归脾、肝经。
【功效】 温经止血,温中止痛。
【应用】
  1. 出血证。本品性温,主入脾经,能温经止血,主治脾胃虚寒,脾不统血之出血病证,可单味应用,如《姚氏集验方》以本品为末,米饮下,治血痢不止;临床用以治疗虚寒性吐血、便血,常配人参、黄芪、附子等同用。若治冲任虚寒,崩漏下血,可与乌梅、棕榈同用,如如圣散(《证治准绳》)。
  2. 腹痛、腹泻。本品性温,善暖脾胃,能温中止痛止泻,适用于虚寒性腹痛、腹泻。如《千金方》以本品研末饮服,治中寒水泻;《世医得效方》以之与厚朴、附子同用,治脾虚冷泻不止。若治寒凝脘腹痛,常配高良姜,如二姜丸(《和剂局方》);治产后血虚寒凝,小腹疼痛者,可与当归、川芎、桃仁等同用,如生化汤(《景岳全书》)。
【用法用量】
  煎服,3~6g。
【鉴别用药】
  生姜、干姜和炮姜本为一物,均能温中散寒,适用于脾胃寒证。由于鲜干质量不同与炮制不同,其性能亦异。生姜长于散表寒,又为呕家之圣药;干姜偏于祛里寒,为温中散寒之至药;炮姜善走血分,长于温经而止血。


止血药

灶心土 @@@LINK=zxt灶心土 zxt灶心土 灶心土
Zaoxintu 《名医别录》

为烧木柴或杂草的土灶内底部中心的焦黄土块。又名伏龙肝。

【性能】 辛,温。归脾、胃经。
【功效】 温中止血,止呕,止泻。
【应用】
  1. 出血证。本品性温,能温暖中焦,收摄脾气而止血,为温经止血之要药。对脾气虚寒,不能统血之出血病证,皆可应用,尤其对吐血、便血的疗效更佳。如《广利方》治吐血、衄血,单以本品用水淘汁,和蜜服;若便血属下焦寒损者,可与干姜、阿胶、黄芩等同用,如伏龙肝汤(《外台秘要》);凡脾气虚寒之大便下血、吐血、衄血、崩漏等,以之与附子、白术、地黄等同用,如黄土汤(《金匮要略》)。
  2. 胃寒呕吐。本品性温质重,长于温中和胃而降逆止呕。主治脾胃虚寒,胃气不降所致的呕吐,与干姜、半夏、白术等同用;也可用治反胃、妊娠呕吐。如《百一选方》治反胃呕吐,用本品研细,米饮送服;《本草蒙筌》治妊娠呕吐,以本品捣细,调水服。
  3. 脾虚久泻。本品既能温脾暖胃,又能涩肠止泻,主治脾虚久泻,常配伍附子、干姜、白术等。若治胎前下痢,产后不止者,可以山楂、黑糖为丸,用本品煎汤代水送服,如伏龙肝汤丸(《张氏医通》)。
【用法用量】
  煎服,15~30g,布包,先煎;或60~120g,煎汤代水。亦可入丸、散。外用适量。


止血药

川芎 @@@LINK=cx川芎 cx川芎 川芎
Chuanxiong 《神农本草经》

伞形科植物川芎的根茎。

【性能】 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功效】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应用】
  1. 血瘀气滞痛证。本品辛散温通,既能活血化瘀,又能行气止痛,为“血中之气药”,具通达气血功效,故治气滞血瘀之胸胁、腹部诸痛。若治心脉瘀阻之胸痹心痛,常与丹参、桂枝、檀香等同用;若治肝郁气滞之胁痛,常配柴胡、白芍、香附,如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如肝血瘀阻,积聚痞块、胸胁刺痛,多与桃仁、红花等同用,如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若治跌仆损伤,瘀肿疼痛,可配乳香、没药、三七等药用。
  川芎善“下调经水,中开郁结”,为妇科要药,能活血调经,可用治多种妇产科的疾病。如治血瘀经闭,痛经,常与赤芍、桃仁等同用,如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若属寒凝血瘀者,可配桂心、当归等,如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若治产后恶露不下,瘀阻腹痛,可配当归、桃仁、炮姜等,如生化汤(《傅青主女科》);若治月经不调,经期超前或错后,可配益母草、当归等,如益母胜金丹(《医学心悟》)。
  2. 头痛,风湿痹痛。本品辛温升散,能“上行头目”,祛风止痛,为治头痛要药,无论风寒、风热、风湿、血虚、血瘀头痛均可随证配伍用之,故李东垣言“头痛须用川芎”。治风寒头痛,配羌活、细辛、白芷,如川芎茶调散(《和剂局方》);若配菊花、石膏、僵蚕,可治风热头痛,如川芎散(《卫生保健》);若治风湿头痛,可配羌活、独活、防风,如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配当归、白芍,取本品祛风止痛之功,可治血虚头痛,如加味四物汤(《金匮翼》);若治血瘀头痛,可配赤芍、麝香,如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本品辛散温通,能祛风通络止痛,又可治风湿痹痛,常配独活、秦艽、防风、桂枝等药同用,如独活寄生汤(《千金方》)。
【用法用量】
  煎服,3~9g。
【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多汗,热盛及无瘀之出血证和孕妇慎用。


活血化瘀药

延胡索 @@@LINK=yhs延胡索 yhs延胡索 延胡索
Yanhusuo 《雷公炮炙论》

罂粟科植物延胡索的块根。夏初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置沸水中煮至恰无白心时取出,晒干。

【性能】 辛、苦,温。归心、肝、脾经。
【功效】 活血,行气,止痛。
【应用】
  气血瘀滞之痛证。本品辛散温通,为活血行气止痛之良药,前人谓其能“行血中之气滞,气中血滞,故能专治一身上下诸痛”。为常用的止痛药,无论何种痛证,均可配伍应用。若治心血瘀阻之胸痹心痛,常与丹参、桂枝、薤白、瓜蒌等药同用;若配川楝子,可治热证胃痛,如金铃子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治寒证胃痛,可配桂枝(或肉桂)、高良姜,如安中散(《和剂局方》);治气滞胃痛,可配香附、木香、砂仁;若治瘀血胃痛,可配丹参、五灵脂等药用;若配党参、白术、白芍等,可治中虚胃痛;若治肝郁气滞之胸胁痛,可伍柴胡、郁金;治肝郁化火之胸胁痛,配伍川楝子、山栀;治寒疝腹痛,可配小茴香、吴茱萸等药用;治气滞血瘀之痛经、月经不调、产后瘀滞腹痛,常配当归、红花、香附等药用;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常与乳香、没药同用;治风湿痹痛,可配秦艽、桂枝等药用。
【用法用量】
  煎服,3~10g。研粉吞服,每次1~3g。


活血化瘀药

郁金 @@@LINK=yj郁金 yj郁金 郁金
Yujin 《药性论》

姜科植物温郁金、姜黄、广西莪术或蓬莪术的块根。温郁金主产于浙江,以温州地区最有名,为道地药材;黄郁金(植物郁金)及绿丝郁金(蓬莪术)主产于四川;广西莪术主产于广西。

【性能】 辛、苦,寒。归肝、胆、心经。
【功效】 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黄。
【应用】
  1. 气滞血瘀之胸、胁、腹痛。本品味辛能行能散,既能活血,又能行气,故治气血瘀滞之痛证。常与木香配伍,气郁倍木香,血瘀倍郁金,如颠倒木金散(《医宗金鉴》);若治肝郁气滞之胸胁刺痛,可配柴胡、白芍、香附等药用。若治心血瘀阻之胸痹心痛,可配瓜蒌、薤白、丹参等药用;若治肝郁有热、气滞血瘀之痛经、乳房作胀,常配柴胡、栀子、当归、川芎等药,如宣郁通经汤(《傅青主女科》);若治癥瘕痞块,可配鳖甲、莪术、丹参、青皮等。
  2. 热病神昏,癫痫痰闭。郁金辛散苦泄,能解郁开窍,且性寒入心经,能清心热,故可用于痰浊蒙蔽心窍、热陷心包之神昏,可配伍石菖蒲、栀子,如菖蒲郁金汤(《温病全书》);治癫痫痰闭之证,可配伍白矾以化痰开窍,如白金丸(《摄生众妙方》)。
  3. 吐血、衄血、倒经、尿血、血淋。郁金性寒清热,味苦能降泄,入肝经血分而能凉血降气止血,用于气火上逆之吐血、衄血、倒经,可配生地、丹皮、栀子等以清热凉血,解郁降火,如生地黄汤(《医学心悟》);用于热结下焦,伤及血络之尿血、血淋,可与生地、小蓟等药同用,如郁金散(《普济方》)。
  4. 肝胆湿热黄疸、胆石症。郁金性寒入肝胆经,能清利肝胆湿热,可治湿热黄疸,配茵陈蒿、栀子;配伍金钱草可治胆石症。
【用法用量】
  煎服,5~12g;研末服,2~5g。
【使用注意】
  畏丁香。
【鉴别用药】
  香附与郁金均能疏肝解郁,可用于肝气郁结之证。然香附药性偏温,专入气分,善疏肝行气,调经止痛,长于治疗肝郁气滞之月经不调;而郁金药性偏寒,既入血分,又入气分,善活血止痛,行气解郁,长于治疗肝郁气滞血瘀之痛证。


活血化瘀药

姜黄 @@@LINK=jh姜黄 jh姜黄 姜黄
Jianghuang 《新修本草》

姜科植物姜黄的根茎。

【性能】 辛、苦,温。归肝、脾经。
【功效】 活血行气,通经止痛。
【应用】
  1. 气滞血瘀所致的心、胸、胁、腹诸痛。姜黄辛散温通,苦泄,既入血分又入气分,能活血行气而止痛。治胸阳不振,心脉闭阻之心胸痛,可配当归、木香、乌药等药用,如姜黄散(《圣济总录》);治肝胃气滞寒凝之胸胁痛,可配枳壳、桂心、炙草,如推气散(《丹溪心法》);治气滞血瘀之痛经、经闭、产后腹痛,常与当归、川芎、红花同用,如姜黄散(《圣济总录》);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可配苏木、乳香、没药,如姜黄汤(《伤科方书》)。
  2. 风湿痹痛。本品辛散苦燥温通,外散风寒湿邪,内行气血,通经止痛,尤长于行肢臂而除痹痛,常配羌活、防风、当归等药用,如五痹汤(《妇人大全良方》)。
  此外,以本品配白芷、细辛为末外用可治牙痛,牙龈肿胀疼痛,如姜黄散《百一选方》;配大黄、白芷、天花粉等外敷,可用于疮疡痈肿,如如意金黄散(《外科正宗》);单用本品外敷可用于皮癣痛痒。
【用法用量】
  煎服,3~1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血虚无气滞血瘀者慎用,孕妇忌用。
【鉴别用药】
  郁金、姜黄为同一植物的不同药用部位,均能活血散瘀、行气止痛,用于气滞血瘀之证。但姜黄药用其根茎,辛温行散,祛瘀力强,以治寒凝气滞血瘀之证为好,且可祛风通痹而用于风湿痹痛。郁金药用块根,苦寒降泄,行气力强,且凉血,以治血热瘀滞之证为宜,又能利胆退黄,清心解郁而用于湿热黄疸、热病神昏等证。


活血化瘀药

乳香 @@@LINK=rx乳香 rx乳香 乳香
Ruxiang 《名医别录》

橄榄科植物乳香树及其同属植物皮部渗出的树脂。主产于非洲索马里、埃塞俄比亚等地。春夏季采收。将树干的皮部由下向上顺序切伤,使树脂渗出,数天后凝成固体,即可采收。可打碎生用,内服多炒用。

【性能】 辛、苦,温。归心、肝、脾经。
【功效】 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
【应用】
  1. 跌打损伤、疮疡痈肿。乳香辛香走窜,入心、肝经。味苦通泄入血,既能散瘀止痛,又能活血消痈,祛腐生肌,为外伤科要药。治跌打损伤,常配没药、血竭、红花等药同用,如七厘散(《良方集液》);配没药、金银花、白芷、穿山甲等,可治疮疡肿毒初起,红肿热痛,如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大全良方》);治痈疽、瘰疬、痰核,肿块坚硬不消,可配没药、麝香、雄黄以解毒消痈散结,如醒消丸(《外科全生集》);治疮疡溃破,久不收口,常配没药研末外用以生肌敛疮,如海浮散(《疮疡经验全书》)。
  2. 气滞血瘀之痛证。本品辛散走窜,味苦通泄,既入血分,又入气分,能行血中气滞,化瘀止痛;内能宣通脏腑气血,外能透达经络,可用于一切气滞血瘀之痛证。《珍珠囊》谓其能“定诸经之痛。”治胃脘疼痛,可与没药、延胡索、香附等同用,如手拈散(《医学心悟》);若治胸痹心痛,可配伍丹参、川芎等药用;治痛经、经闭、产后瘀阻腹痛,常配伍当归、丹参、没药等药同用,如活络效灵丹(《医学衷中参西录》);治风寒湿痹,肢体麻木疼痛,常与羌活、防风、秦艽、当归等同用,如蠲痹汤(《医学心悟》)。
【用法用量】
  煎服,3~10g,宜炒去油用。外用适量,生用或炒用,研末外敷。
【使用注意】
  胃弱者慎用,孕妇及无瘀滞者忌用。


活血化瘀药

没药 @@@LINK=my没药 my没药 没药
Moyao 《开宝本草》

橄榄科植物没药树或其他同属植物皮部渗出的油胶树脂。主产于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及印度等地。11月至次年2月,采集由树皮裂缝处渗出于空气中变成红棕色坚块的油胶树脂。拣去杂质,打成碎块生用,内服多制用,清炒或醋炙。

【性能】 辛、苦,平。归心、肝、脾经。
【功效】 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应用】
  没药的功效主治与乳香相似。常与乳香相须为用,治疗跌打损伤瘀滞疼痛,痈疽肿痛,疮疡溃后久不收口以及一切瘀滞痛证。区别在于乳香偏于行气、伸筋,治疗痹证多用。没药偏于散血化瘀,治疗血瘀气滞较重之胃痛多用。
【用法用量】
  煎服,3~1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同乳香。


活血化瘀药

五灵脂 @@@LINK=wlz五灵脂 wlz五灵脂 五灵脂
Wulingzhi 《开宝本草》

鼯鼠科动物复齿鼯鼠的粪便。许多粪粒凝结成块状的称“灵脂块”,又称“糖灵脂”,质佳;粪粒松散呈米粒状的,称“灵脂米”,质量较次。

【性能】 苦、咸、甘,温。归肝经。
【功效】 活血止痛,化瘀止血。
【应用】
  1. 瘀血阻滞之痛证。本品苦泄温通,专入肝经血分,善于活血化瘀止痛,为治疗瘀滞疼痛之要药,常与蒲黄相须为用,即失笑散(《和剂局方》)。如治胸痹心痛,常与川芎、丹参、乳香、没药同用;若治脘腹胁痛,配伍延胡索、香附、没药等;若治痛经,经闭,产后瘀滞腹痛,则与当归、益母草等同用;治骨折肿痛,可配白及、乳香、没药,研末外敷。
  2. 瘀滞出血证。本品炒用,既能活血散瘀,又能止血。故可用于瘀血内阻、血不归经之出血,如妇女崩漏经多,色紫多块,少腹刺痛,既可单味炒研末,温酒送服,如《永类钤方》五灵脂散;又可配伍其他药同用,如《玉机微义》五灵脂丸,以本品与神曲同用;临床常配伍三七、蒲黄、生地等药用。
【用法用量】
  煎服,3~10g,宜包煎。
【使用注意】
  血虚无瘀及孕妇慎用。“十九畏”认为人参畏五灵脂,一般不宜同用。


活血化瘀药

夏天无 @@@LINK=xtw夏天无 xtw夏天无 夏天无
Xiatianwu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性能】 苦、微辛,温。归肝经。
【功效】 活血止痛,舒筋通络,祛风除湿。
【应用】
  1. 中风半身不遂、跌仆损伤及肝阳头痛。本品既能活血行血,又能舒筋通络,且有一定的平抑肝阳的作用,用于治疗中风偏瘫,手足不遂及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头晕,常与夏枯草、钩藤、桑寄生,地龙等药同用。用于跌仆损伤,瘀肿疼痛,既可单用,也可配伍鸡血藤、乳香、没药等药同用。
  2. 风湿痹痛,关节拘挛不利。本品既能舒筋通络,又能祛风除湿,用于风湿痹痛,关节拘挛不利,可与当归、羌活、独活、威灵仙等药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5~15g。或研末服,1~3g。亦可制成丸剂使用。


活血化瘀药

丹参 @@@LINK=ds丹参 ds丹参 丹参
Danshen 《神农本草经》

唇形科植物丹参的根。

【性能】 苦,微寒。归心、心包、肝经。
【功效】 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除烦安神。
【应用】
  1. 月经不调,闭经痛经,产后瘀滞腹痛。丹参功善活血祛瘀,性微寒而缓,能祛瘀生新而不伤正,善调经水,为妇科调经常用药。《本草纲目》谓其“能破宿血,补新血。”《妇科明理论》有“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之说。临床常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及产后瘀滞腹痛。因其性偏寒凉,对血热瘀滞之证尤为相宜。可单用研末酒调服,如丹参散(《妇人大全良方》);亦常配川芎、当归、益母草等药用,如宁坤至宝丹(《卫生鸿宝》)。若配吴茱萸、肉桂等用,可治寒凝血滞者。
  2. 血瘀心痛、脘腹疼痛、癥瘕积聚、跌打损伤及风湿痹证。本品善能通行血脉,祛瘀止痛,广泛应用于各种瘀血病证。如治血脉瘀阻之胸痹心痛,脘腹疼痛,可配伍砂仁、檀香用,如丹参饮(《医学金针》);治癥瘕积聚,可配伍三棱、莪术、鳖甲等药用;治跌打损伤,肢体瘀血作痛,常与当归、乳香、没药等同用,如活络效灵丹(《医学衷中参西录》);治风湿痹证,可配伍防风、秦艽等祛风除湿药用。
  3. 疮痈肿毒。本品性寒,既能凉血活血,又能清热消痈,可用于热毒瘀阻引起的疮痈肿毒,常配伍清热解毒药用。
如治乳痈初起,可与金银花、连翘等同用,如消乳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4. 热病烦躁神昏及心悸失眠。本品入心经,既可清热凉血,又可除烦安神,既能活血又能养血以安神定志。用于热病邪入心营之烦躁不寐,甚或神昏,可配伍生地、玄参、黄连、竹叶等;用于血不养心之失眠、心悸,常与生地、酸枣仁、柏子仁等同用,如天王补心丹(《摄生秘剖》)。
【用法用量】
  煎服,5~15g。活血化瘀宜酒炙用。
【使用注意】
  反藜芦。孕妇慎用。


活血化瘀药

红花 @@@LINK=hh红花 hh红花 红花
Honghua 《新修本草》

菊科植物红花的筒状花冠。

【性能】 辛,温。归心、肝经。
【功效】 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应用】
  1. 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红花辛散温通,为活血祛瘀、通经止痛之要药,是妇产科血瘀病证的常用药,常与当归、川芎、桃仁等相须为用。治痛经,单用奏效,如《金匮要略》红蓝花酒,以本品一味与酒煎服;亦可配伍赤芍、延胡索、香附等以理气活血止痛;治经闭,可配伍当归、赤芍、桃仁等,如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治产后瘀滞腹痛,可与荷叶、蒲黄、牡丹皮等配伍,如红花散(《活法机要》)。
  2. 癥瘕积聚。本品能活血通经,祛瘀消徵,可治疗癥瘕积聚,常配伍三棱、莪术、香附等药。
  3. 胸痹心痛、血瘀腹痛、胁痛。本品能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善治瘀阻心腹胁痛。若治胸痹心痛,常配桂枝、瓜蒌、丹参等药用;治瘀滞腹痛,常与桃仁、川芎、牛膝等同用,如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治胁肋刺痛,可与桃仁、柴胡、大黄等同用,如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
  4. 跌打损伤,瘀滞肿痛。本品善能通利血脉,消肿止痛,为治跌打损伤,瘀滞肿痛之要药,常配木香、苏木、乳香、没药等药用;或制为红花油、红花酊涂擦。
  5. 瘀滞斑疹色暗。本品能活血通脉以化滞消斑,可用于瘀热郁滞之斑疹色暗,常配伍清热凉血透疹的紫草、大青叶等用,如当归红花饮(《麻科活人书》)。
  此外,红花还可用于回乳、瘀阻头痛、眩晕、中风偏瘫、喉痹、目赤肿痛等证。
【用法用量】
  煎服,3~1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孕妇忌用。有出血倾向者慎用。


活血化瘀药

桃仁 @@@LINK=tr桃仁 tr桃仁 桃仁
Taoren 《神农本草经》

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成熟种子。

【性能】 苦、甘,平。有小毒。归心、肝、大肠经。
【功效】 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
【应用】
  1. 瘀血阻滞病证。本品味苦,入心肝血分,善泄血滞,祛瘀力强,又称破血药,为治疗多种瘀血阻滞病证的常用药。治瘀血经闭、痛经,常与红花相须为用,并配当归、川芎、赤芍等,如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治产后瘀滞腹痛,常配伍炮姜、川芎等,如生化汤(《傅青主女科》);治瘀血蓄积之癥瘕痞块,常配桂枝、丹皮、赤芍等药用,如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或配三棱、莪术等药;若瘀滞较重,须破血逐瘀,可配伍大黄、芒硝、桂枝等药用,如桃核承气汤(《伤寒论》);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常配当归、红花、大黄等药用,如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
  2. 肺痈、肠痈。取本品活血祛瘀以消痈,配清热解毒药,常用治肺痈、肠痈等证。治肺痈可配苇茎,冬瓜仁等药用,如苇茎汤(《千金方》);治肠痈配大黄、丹皮等药用,如大黄牡丹皮汤(《金匮要略》)。
  3. 肠燥便秘。本品富含油脂,能润燥滑肠,故可用于肠燥便秘证。常配伍当归、火麻仁、瓜蒌仁等,如润肠丸(《脾胃论》)。
  4. 咳嗽气喘。本品味苦,能降肺气,有止咳平喘之功,治咳嗽气喘,既可单用煮粥食用,又常与杏仁同用,如双仁丸(《圣济总录》)。
【用法用量】
  煎服,5~10g,捣碎用;桃仁霜入汤剂宜包煎。
【使用注意】
  孕妇忌用。便溏者慎用。本品有毒,不可过量。


活血化瘀药

益母草 @@@LINK=ymc益母草 ymc益母草 益母草
Yimucao 《神农本草经》

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地上部分。

【性能】 辛、苦,微寒。归心、肝、膀胱经。
【功效】 活血调经,利水消肿,清热解毒。
【应用】
  1. 血滞经闭、痛经、经行不畅、产后恶露不尽、瘀滞腹痛。本品苦泄辛散,主入血分,善活血调经,祛瘀通经,为妇产科要药,故名益母。治血滞经闭、痛经、月经不调,可单用熬膏服,如益母草流浸膏,益母草膏(《上海市药品标准.上册》1980年版);亦可配当归、丹参、川芎、赤芍等药用,如益母丸(《集验良方》);治产后恶露不尽、瘀滞腹痛,或难产、胎死腹中,既可单味煎汤或熬膏服用,亦可配当归、川芎、乳香等药用,如送胞汤(《傅青主女科》)。
  2. 水肿,小便不利。本品既能利水消肿,又能活血化瘀,尤宜用于水瘀互阻的水肿。可单用,亦可与白茅根、泽兰等同用。用于血热及瘀滞之血淋尿血,可与车前子、石韦、木通同用。
  3. 跌打损伤,疮痈肿毒,皮肤瘾疹。本品既能活血散瘀以止痛,又能清热解毒以消肿。用于跌打损伤瘀痛,可与川芎、当归同用;治疮痈肿毒,皮肤瘾疹,可单用外洗或外敷,亦可配黄柏、蒲公英、苦参等煎汤内服。
【用法用量】
  10~30g,煎服;或熬膏,入丸剂。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外洗。
【使用注意】
  无瘀滞及阴虚血少者忌用。


活血化瘀药

泽兰 @@@LINK=zl泽兰 zl泽兰 泽兰
Zelan 《神农本草经》

唇形科植物毛叶地瓜儿苗的地上部分。

【性能】 苦、辛,微温。归肝、脾经。
【功效】 活血调经,祛瘀消痈,利水消肿。
【应用】
  1. 血瘀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本品辛散苦泄温通,行而不峻,善活血调经,为妇科经产瘀血病证的常用药,常配伍当归、川芎、香附等药用,如泽兰汤《医学心悟》。若血瘀而兼血虚者,则与当归、白芍等同用以活血补血,如《济阴纲目》泽兰汤。
  2. 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及疮痈肿毒。本品能活血祛瘀以消肿止痛。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可单用捣碎,亦可配伍当归、红花、桃仁等药用,如泽兰汤(《医学心悟》);治胸胁损伤疼痛,常配丹参、郁金、延胡索等;治疮痈肿毒,可单用捣碎,亦可配伍银花、黄连、赤芍等用,如夺命丹(《外科全生集》)。
  3. 水肿、腹水。本品既能活血祛瘀,又能利水消肿,对瘀血阻滞、水瘀互结之水肿尤为适宜。《随身备急方》以本品与防己等份为末,醋汤调服,治疗产后水肿。治腹水身肿,配伍白术、茯苓、防己、车前子等。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血虚及无瘀滞者慎用。
【鉴别用药】
  益母草、泽兰均能活血调经、祛瘀消痈、利水消肿,常用于妇科经产血瘀病证及跌打损伤、瘀肿疼痛、疮痈肿毒、水肿等证。然益母草辛散苦泄之力较强,性寒又能清热解毒,其活血、解毒、利水作用较泽兰为强,临床应用亦更广。


活血化瘀药

牛膝 @@@LINK=nx牛膝 nx牛膝 牛膝
Niuxi 《神农本草经》

苋科植物牛膝(怀牛膝)和川牛膝(甜牛膝)的根。

【性能】 苦、甘、酸,平。归肝、肾经。
【功效】 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水通淋,引火(血)下行。
【应用】
  1. 瘀血阻滞之经闭、痛经、经行腹痛、胞衣不下及跌扑伤痛。本品活血祛瘀力较强,性善下行,长于活血通经,其活血祛瘀作用有疏利降泄之特点,尤多用于妇科经产诸疾以及跌打伤痛。治瘀阻经闭、痛经、月经不调、产后腹痛,常配当归、桃仁、红花,如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治胞衣不下,可与当归、瞿麦、冬葵子等同用,如牛膝汤(《千金方》);治跌打损伤、腰膝瘀痛,与续断、当归、乳香、没药等同用,如舒筋活血汤(《伤科补要》)。
  2. 腰膝酸痛、下肢痿软。牛膝既能活血祛瘀,又能补益肝肾,强筋健骨,兼能祛除风湿,故既可用于肝肾亏虚之腰痛、腰膝酸软,可配伍杜仲、续断、补骨脂等同用,如续断丸(《扶寿精方》);又可用于痹痛日久,腰膝酸痛,常配伍独活、桑寄生等,如独活寄生汤(《千金方》)。若与苍术、黄柏同用,可治湿热成痿,足膝痿软,如三妙丸(《医学正传》)。
  3. 淋证、水肿、小便不利。本品性善下行,既能利水通淋,又能活血祛瘀。治热淋、血淋、砂淋,常配冬葵子、瞿麦、车前子、滑石用,如牛膝汤(《千金方》);治水肿、小便不利,常配地黄、泽泻、车前子,如加味肾气丸(《济生方》)。
  4. 火热上炎,阴虚火旺之头痛、眩晕、齿痛、口舌生疮、吐血、衄血。本品味苦善泄降,能导热下泄,引血下行,以降上炎之火。治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可与代赭石、生牡蛎、生龟板等配伍,如镇肝息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治胃火上炎之齿龈肿痛、口舌生疮,可配地黄、石膏、知母等同用,如玉女煎(《景岳全书》);治气火上逆,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可配白茅根、栀子、代赭石以引血下行,降火止血。
【用法用量】
  煎服,6~15g。活血通经、利水通淋、引火(血)下行宜生用;补肝肾、强筋骨宜酒炙用。
【使用注意】
  本品为动血之品,性专下行,孕妇及月经过多者忌服。中气下陷,脾虚泄泻,下元不固,多梦遗精者慎用。
【鉴别用药】
  牛膝有川牛膝和怀牛膝之分。两者均能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火(血)下行。但川牛膝长于活血通经,怀牛膝长于补肝肾、强筋骨。


活血化瘀药

鸡血藤 @@@LINK=jxt鸡血藤 jxt鸡血藤 鸡血藤
Jixueteng 《本草纲目拾遗》

豆科植物密花豆的藤茎。生用或熬膏用。

【性能】 苦、微甘,温。归肝、肾经。
【功效】 行血补血,调经,舒筋活络。
【应用】
  1. 月经不调、痛经、闭经。本品苦而不燥,温而不烈,行血散瘀,调经止痛,性质和缓,同时又兼补血作用,凡妇人血瘀及血虚之月经病证均可应用。治血瘀之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可配伍当归、川芎、香附等同用;治血虚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则配当归、熟地、白芍等药用。
  2. 风湿痹痛,手足麻木,肢体瘫痪及血虚萎黄。本品行血养血,舒筋活络,为治疗经脉不畅,络脉不和病证的常用药。如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可配伍祛风湿药,如独活、威灵仙、桑寄生等药;治中风手足麻木,肢体瘫痪,常配伍益气活血通络药,如黄芪、丹参、地龙等药;治血虚不养筋之肢体麻木及血虚萎黄,多配益气补血药之黄芪、当归等药用。
【用法用量】
  煎服,10~30g。或浸酒服,或熬膏服。


活血化瘀药

王不留行 @@@LINK=wblx王不留行 wblx王不留行 王不留行
Wangbuliuxing 《神农本草经》

石竹科植物麦蓝菜的成熟种子。产于河北邢台者质优。

【性能】 苦,平。归肝、胃经。
【功效】 活血通经,下乳消痈,利尿通淋。
【应用】
  1. 血瘀经闭、痛经、难产。本品善于通利血脉,活血通经,走而不守,用于经行不畅、痛经及经闭,常配当归、川芎、香附、红花等药用。治妇人难产,或胎死腹中,可配酸浆草、五灵脂、刘寄奴等药同用,如胜金散(《普济方》)。
  2. 产后乳汁不下,乳痈肿痛。本品归肝、胃经,走血分,苦泄宣通,行而不留,能行血脉,通乳汁,为治疗产后乳汁不下常用之品,常与穿山甲等同用,如涌泉散(《卫生宝鉴》);若与黄芪、当归或当归、猪蹄同用若治产后气血亏虚,乳汁稀少。取本品活血消痈、消肿止痛之功,亦常用治乳痈肿痛,可配蒲公英、夏枯草、瓜蒌等,如《本草汇言》治乳痈初起方。
  3. 热淋、血淋、石淋。本品性善下行,能活血利尿通淋,善治多种淋证,常与石韦、瞿麦、冬葵子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5~1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


活血化瘀药

土鳖虫 @@@LINK=tbc土鳖虫 tbc土鳖虫 土鳖虫
Tubiechong 《神农本草经》

鳖蠊科昆虫地鳖或冀地鳖的雌虫全体。江苏产最佳。野生者夏季捕捉;饲养者全年可捕捉。用沸水烫死,晒干或烘干。

【性能】 咸,寒。有小毒。归肝经。
【功效】 破血逐瘀,续筋接骨。
【应用】
  1. 跌打损伤,筋伤骨折,瘀肿疼痛。本品咸寒入血,主入肝经,性善走窜,能活血消肿止痛,续筋接骨疗伤,为伤科常用药,尤多用于骨折筋伤,瘀血肿痛。可单用研末调敷,或研末黄酒冲服;临床常与自然铜、骨碎补、乳香等同用,如接骨紫金丹(《杂病源流犀烛》);骨折筋伤后期,筋骨软弱,常配续断、杜仲等药用,如壮筋续骨丸(《伤科大成》)。
  2. 血瘀经闭,产后瘀滞腹痛,积聚痞块。本品入肝经血分,能破血逐瘀而消积通经,常用于经产瘀滞之证及积聚痞块。治血瘀经闭,产后瘀滞腹痛,常与大黄、桃仁等同用,如下瘀血汤;治干血成劳,经闭腹满,肌肤甲错者,则配伍大黄、水蛭、蟅虫等,如大黄蟅虫丸(《金匮要略》);治癥积痞块,常配伍柴胡、桃仁、鳖甲等以化瘀消癥,如鳖甲煎丸(《金匮要略》)。
【用法用量】
  煎服,3~10g;研末服,1~1.5g,黄酒送服。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孕妇忌服。


活血化瘀药

马钱子 @@@LINK=mqz马钱子 mqz马钱子 马钱子
Maqianzi 《本草纲目》

马钱科植物云南马钱或马钱的成熟种子。

【性能】 苦,寒。有大毒。归肝、脾经。
【功效】 散结消肿,通络止痛。
【应用】
  1. 跌打损伤,骨折肿痛。本品善散结消肿止痛,为伤科疗伤止痛之佳品。治跌打损伤,骨折肿痛,可配麻黄、乳香、没药,等分为丸,如九分散(《急救应验良方》);亦可与穿山甲等同用,如马前散(《救生苦海》、青龙丸《外科方奇方》)。
  2. 痈疽疮毒,咽喉肿痛。本品苦泄有毒,能散结消肿,攻毒止痛。治痈疽疮毒,多作外用,单用即效。治喉痹肿痛,可配青木香、山豆根等分为末吹喉,如番木鳖散(《医方摘要》)。
  3. 风湿顽痹,麻木瘫痪。本品善能搜筋骨间风湿,开通经络,透达关节,止痛强,是治疗风湿顽痹、拘挛疼痛、麻木瘫痪之常用药,单用有效,亦可配麻黄、乳香、全蝎等为丸服;或配甘草用,如《现代实用中药》用本品与甘草等份为末,炼蜜为丸服,以治手足麻木、半身不遂。
【用法用量】
  0.3~0.6g,炮制后入丸、散用。外用适量,研末调涂。
【使用注意】
  内服不宜生用及多服久服。本品所含有毒成分能被皮肤吸收,故外用亦不宜大面积涂敷。孕妇禁用,体虚者忌用。


活血化瘀药

自然铜 @@@LINK=zrt自然铜 zrt自然铜 自然铜
Zirantong 《雷公炮炙论》

【性能】 辛,平。归肝经。
【功效】 散瘀止痛,接骨疗伤。
【应用】
  跌打损伤,骨折筋断,瘀肿疼痛。本品味辛而散,入肝经血分,功能活血散瘀,续筋接骨,尤长于促进骨折的愈合,为伤科要药,外敷内服均可。常与乳香、没药、当归等药同用,如自然铜散(《张氏医通》);配伍苏木、乳香、没药、血竭等,以治跌打伤痛,如八厘散(《医宗金鉴》)。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入丸、散,醋淬研末服每次0.3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不宜久服。凡阴虚火旺,血虚无瘀者慎用。


活血化瘀药

苏木 @@@LINK=sm苏木 sm苏木 苏木
Sumu 《新修本草》

【性能】 甘、咸、辛,平。归心、肝经。
【功效】 活血疗伤,祛瘀通经。
【应用】
  1. 跌打损伤,骨折筋伤,瘀滞肿痛。本品味辛能散,咸入血分,能活血散瘀、消肿止痛,《日华子本草》谓其治“扑损瘀血”。常配乳香、没药、自然铜等药用,如八厘散(《医宗金鉴》)。
  2. 血滞经闭,产后瘀阻腹痛,痛经,心腹疼痛,痈肿疮毒等。本品功能活血祛瘀,通经止痛,为妇科瘀滞经产诸证及其他瘀滞病证的常用药。用于血瘀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常配川芎、当归、红花等药用,如通经丸(《类证治裁》);治心腹瘀痛,常配丹参、川芎、延胡索等;若配银花、连翘、白芷等,可治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
  煎服,3~10g。外用适量,研末撒敷。
【使用注意】
  月经过多和孕妇忌用。


活血化瘀药

骨碎补 @@@LINK=gsb骨碎补 gsb骨碎补 骨碎补
Gusuibu 《药性论》

【性能】 苦,温。归肝、肾经。
【功效】 活血续伤,补肾强骨。
  1. 跌打损伤或创伤,筋骨损伤,瘀滞肿痛。本品能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续筋接骨。以其入肾治骨,能治骨伤碎而得名,为伤科要药。治跌扑损伤,可单用本品浸酒服,并外敷,亦可水煎服;或配伍没药、自然铜等,如骨碎补散(《圣惠方》)。
  2. 肾虚腰痛脚弱,耳鸣耳聋,牙痛,久泄。本品苦温入肾,能温补肾阳,强筋健骨,可治肾虚之证。治肾虚腰痛脚弱,配补骨脂、牛膝,如神效方(《圣惠方》);治肾虚耳鸣、耳聋、牙痛,配熟地、山茱萸等;治肾虚久泻,既可单用,如《本草纲目》以本品研末,入猪肾中煨熟食之;亦可配补骨脂、益智仁、吴茱萸等同用以加强温肾暖脾止泻之效。
  此外,本品还可用于斑秃、白癜风等病证的治疗。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亦可浸酒擦患处。
【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血虚风燥慎用。


活血化瘀药

血竭 @@@LINK=xj血竭 xj血竭 血竭
Xuejie 《雷公炮炙论》

棕榈科植物麒麟竭的果实及树干中渗出的树脂。秋季采集果实,置蒸笼内蒸煮,使树脂渗出;或将树干砍破或钻以若干小孔,使树脂自然渗出凝固。打碎研末用。

【性能】 甘、咸,平。归肝经。
【功效】 活血定痛,化瘀止血,敛疮生肌。
【应用】
  1. 跌打损伤、瘀滞心腹疼痛。本品入血分而散瘀止痛,为伤科及其他瘀滞痛证要药。治跌打损伤,筋骨疼痛,常配乳香、没药、儿茶等药用,如七厘散(《良方集腋》);治产后瘀滞腹痛、痛经、经闭及其他瘀血心腹刺痛,配伍当归、莪术、三棱等。
  2. 外伤出血。本品既能散瘀,又能止血,止血不留瘀,适用于瘀血阻滞,血不归经的出血病证,如外伤出血,血痔肠风等。既可单用研末外敷患处,亦可配伍儿茶、乳香、没药等,如七厘散(《良方集腋》)。
  3. 疮疡不敛。本品外用,有敛疮生肌之功,可用治疮疡久溃不敛之证,可单用本品研末外敷,亦可配伍乳香、没药等,如血竭散(《圣济总录》)。
【用法用量】
  内服:多入丸、散,研末服,每次1~2g。外用适量,研末外敷。
【使用注意】
  无瘀血者不宜用,孕妇及月经期忌用。


活血化瘀药

儿茶 @@@LINK=ec儿茶 ec儿茶 儿茶
Ercha 《饮膳正要》

【性能】 苦、涩,凉。归心、肺经。
【功效】 活血疗伤,止血生肌,收湿敛疮,清肺化痰。
【应用】
  1. 跌打伤痛、出血。本品性涩,既能活血散瘀,又能收敛止血,可用于多种内外伤出血病证。治外伤出血,可与血竭、降香、白及、龙骨等同用,如止血散(《实用正骨学》);治内伤出血,如吐血、便血、崩漏等,既可单用内服,又可配大黄、虎杖等同用。
  2. 疮疡,湿疮,牙疳,下疳,痔疮。本品苦燥性凉,能解毒收湿,敛疮生肌,故外用可治疗多种外科疮疡痔疮等病证。治诸疮溃烂,久不收口,可与乳香、没药、冰片、血竭、龙骨等同用,研末外敷,如腐尽生肌散(《医宗金鉴》);治皮肤湿疮,配龙骨、轻粉等;治口疮,可配硼砂等份为末,外搽患处;治下疳阴疮,单用研末,或配珍珠、冰片,研末外敷;治痔疮肿痛,以本品为末,配少许麝香,调敷患处。
  3. 肺热咳嗽。本品性凉苦降,内服能清肺化痰,可治疗肺热咳嗽有痰,配伍桑叶、硼砂、苏子等,如安肺宁嗽丸(《医学衷中参西录》)。
【用法用量】
  内服:1~3g ,多入丸、散;入煎剂可适当加量,宜布包。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活血化瘀药

刘寄奴 @@@LINK=ljn刘寄奴 ljn刘寄奴 刘寄奴
Liujinu 《新修本草》

【性能】 苦,温。归心、肝、脾经。
【功效】 散瘀止痛,疗伤止血,破血通经,消食化积。
【应用】
  1. 跌打损伤,肿痛出血。本品温散善走,能活血散瘀,止痛止血而疗伤。治疗跌打损伤,瘀滞肿痛,可单用研末以酒调服;亦可配伍骨碎补、延胡索等,如流伤饮(《伤科秘方》);治创伤出血,可单用鲜品捣烂外敷;或配茜草、五倍子等,如止血黑绒絮(《伤科补要》)。
  2. 血瘀经闭、产后瘀滞腹痛。本品辛散苦泄,善于行散,能破血通经,散瘀止痛。治血瘀经闭,可配桃仁、当归、川芎等;治产后瘀滞腹痛,配甘草等份为末,水、酒调服
  3. 食积腹痛、赤白痢疾。本品气味芳香,既能醒脾开胃,又能消食化积,适用于食积不化,腹痛泻痢,可单用煎服,亦可配伍山楂、麦芽、鸡内金、白术等。
【用法用量】
  煎服,3~10g。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亦可鲜品捣烂外敷。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


活血化瘀药

莪术 @@@LINK=ez莪术 ez莪术 莪术
Ezhu 《药性论》

姜科植物蓬莪术或温郁金、广西莪术的根茎。野生。蓬莪术主产于四川、广东、广西;温郁金又称温莪术,主产于浙江温州;广西莪术又称桂莪术,主产于广西。

【性能】 辛、苦,温。归肝、脾经。
【功效】 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应用】
  1. 癥瘕积聚、经闭及心腹瘀痛。莪术苦泄辛散温通,既入血分,又入气分,能破血散瘀,消癥化积,行气止痛,适用于气滞血瘀、食积日久而成的癥瘕积聚以及气滞、血瘀、食停、寒凝所致的诸般痛证,常与三棱相须为用。治癥瘕痞块,常与三棱、当归、香附等同用,如莪术散(《寿世保元》),并可治经闭腹痛;治胁下痞块,可配丹参、三棱、鳖甲、柴胡等药用;治血瘀经闭、痛经,常配当归、红花、牡丹皮等;治胸痹心痛,可配伍丹参、川芎用;治体虚而瘀血久留不去,配伍黄芪、党参等以消补兼施。
  2. 食积脘腹胀痛。本品能行气止痛,消食化积,用于食积不化之脘腹胀痛,可配伍青皮、槟榔用,如莪术丸(《证治准绳》);若配伍党参、茯苓、白术等补气健脾药,可治脾虚食积之脘腹胀痛。
  此外,本品既破血祛瘀,又消肿止痛,可用于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常与其他祛瘀疗伤药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3~15g。醋制后可加强祛瘀止痛作用。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孕妇及月经过多者忌用。


活血化瘀药

三棱 @@@LINK=sl三棱 sl三棱 三棱
Sanleng 《本草拾遗》

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的块茎。

【性能】 辛、苦,平。归肝、脾经。
【功效】 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应用】
  三棱所治病证与莪术基本相同,常相须为用。然三棱偏于破血,莪术偏于破气。
【用法用量】
  煎服,3~10g。醋制后可加强祛瘀止痛作用。
【使用注意】
  孕妇及月经过多忌用。


活血化瘀药

水蛭 @@@LINK=sz水蛭 sz水蛭 水蛭
Shuizhi 《神农本草经》

水蛭科动物蚂蟥、水蛭及柳叶蚂蟥的干燥体。用沸水烫死,切段晒干或低温干燥,生用,或用滑石粉烫后用。

【性能】 咸、苦,平。有小毒。归肝经。
【功效】 破血通经,逐瘀消癥
【应用】
  1. 血瘀经闭,癥瘕积聚。本品咸苦入血,破血逐瘀力强,主要用于血滞经闭,癥瘕积聚等证。常与虻虫相须为用,也常配三棱、莪术、桃仁、红花等药用,如抵当汤(《伤寒论》);若兼体虚者,可配人参、当归等补益气血药,如化癥回生丹(《温病条辨》)。
  2. 跌打损伤,心腹疼痛。取本品的破血逐瘀之功,亦常用于跌打损伤,可配苏木、自然铜等药用,如接骨火龙丹(《普济方》)。治瘀血内阻,心腹疼痛,大便不通,则配伍大黄、牵牛子,如夺命散(《济生方》)。
【用法用量】
  煎服,1.5~3g;研末服,0.3~0.5g。以入丸、散或研末服为宜。或以鲜活者放置于瘀肿局部吸血消瘀。
【使用注意】
  孕妇及月经过多者忌用。


活血化瘀药

虻虫 @@@LINK=mc虻虫 mc虻虫 虻虫
Mengchong 《神农本草经》

【性能】 苦,微寒。有小毒。归肝经。
【功效】 破血逐瘀,散积消癥。
【应用】
  1. 血瘀经闭,癥瘕积聚。本品苦泄性烈,独入肝经血分,能破血逐瘀,通利血脉。治血瘀经闭、产后恶露不下,脐腹作痛,可配熟地黄、水蛭、桃仁,如地黄通经丸(《妇人大全良方》);治干血成劳,血瘀经闭,瘀结成块,配伍水蛭、庶虫虫、大黄等,如大黄蟅虫丸(《金匮要略》)。
  2. 跌打损伤,瘀滞肿痛。本品有散瘀疗伤,消肿止痛之功,治疗跌打损伤,瘀滞肿痛,《千金方》以本品配牡丹皮为末酒送服,亦可配乳香、没药等。
【用法用量】
  煎服,1~1.5g,;研末服,0.3g。
【使用注意】
  孕妇及体虚无瘀、腹泻者忌用。


活血化瘀药

斑蝥 @@@LINK=bm斑蝥 bm斑蝥 斑蝥
Banmao 《神农本草经》

芫青科昆虫南方大斑蝥或黄黑小斑蝥的全体。夏、秋二季于清晨露水未干时捕捉。闷死或烫死,去头、足、翅,晒干生用或与糯米同炒至黄黑色,去米,研末用。

【性能】 辛,热。有大毒。归肝、肾、胃经。
【功效】 破血逐瘀,散结消癥,攻毒蚀疮。
【应用】
  1. 癥瘕、经闭。本品辛行温通而入血分,能破血通经,消癥散结。唱用治疗血瘀经闭,可配伍桃仁、大黄药用,如斑蝥通经丸(《济阴纲目》);近人用治多种癌肿,尤以肝癌为优,可用斑蝥1~3只置鸡蛋内煮食。
  2. 痈疽恶疮,顽癣,瘰疬等。本品为辛散有毒之品,外用有以毒攻毒,消肿散结之功。治痈疽肿硬不破,《仁斋直指方》用本品研末,和蒜捣膏贴之,可攻毒拔脓;治顽癣,《外台秘要》以本品微炒研末,蜂蜜调敷;治瘰疬、瘘疮,配白矾、白砒、青黛等,研末外掺,如生肌干脓散(《证治准绳》)。
  此外,本品外敷,有发泡作用,可作发泡疗法以治多种疾病,如面瘫、风湿痹痛等。
【用法用量】
  内服多入丸、散,0.03~0.06g。外用适量,研末敷贴,或酒、醋浸涂,或作发泡用。内服需以糯米同炒,或配青黛、丹参以缓其毒。
【使用注意】
  本品有大毒,内服宜慎,应严格掌握剂量,体弱忌用,孕妇禁用。外用对皮肤、粘膜有很强的刺激作用,能引起皮肤发红、灼热、起泡,甚至腐烂,故不宜久敷和大面积使用。


活血化瘀药

穿山甲 @@@LINK=csj穿山甲 csj穿山甲 穿山甲
Chuanshanjia 《名医别录》

鲮鲤科动物鲮鲤的鳞甲。尾部甲片药效大,广西产为佳。全年均可捕捉,杀死置沸水中略烫,取下鳞片,洗净,晒干生用;或砂烫至鼓起,洗净,干燥;或炒后再以醋淬后用,用时捣碎。

【性能】 咸,微寒。归肝、胃经。
【功效】 活血消癥,通经,下乳,消肿排脓。
【应用】
  1. 癥瘕,经闭。本品善于走窜,性专行散,既能活血祛瘀,又能消癥通经。治疗癥瘕,可配伍鳖甲、大黄、赤芍等药用,如穿山甲散(《妇科大全》);治疗血瘀经闭,可配伍当归、红花、桃仁,如化瘀汤(《经验方》)。
  2. 风湿痹痛,中风瘫痪。本品性善走窜,内达脏腑,外通经络,活血祛瘀力强,能通利经络,透达关节。治风湿痹痛,关节不利,麻木拘挛,常配川芎、羌活、白花蛇等药用;治中风瘫痪,手足不举,可配大川乌等研末调敷,如趁风膏(《三因极一病方论》)。
  3. 产后乳汁不下。本品活血走窜,擅长通经下乳,为治疗产后乳汁不下之要药。可单用研末,以酒冲服,谓之涌泉散(《本草纲目》);临床常与王不留行、木通、黄芪同用,如山甲下乳汤(中山医学院《中药临床应用
》);若配黄芪、党参、当归、白芍等补益气血之品,可治气血虚乳汁稀少;若配伍当归、柴胡、川芎等,可治因肝气郁滞而致乳汁不下,乳房胀痛如下乳涌泉散(《清太医院配方》)。
  4. 痈肿疮毒,瘰疬。本品能活血消痈,消肿排脓,可使脓未成者消散,已成脓者速溃,为治疗疮疡肿痛之要药。疮痈初起,常配银花、天花粉、皂角刺等以清热解毒、活血消痈,如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大全良方》);治疮痈脓成未溃则配黄气、当归、皂角刺以托毒排脓,如透脓散(《外科正宗》);治瘰疬,可配夏枯草、贝母、玄参以散结消瘰。
【用法用量】
  煎服,3~10g。研末吞服,每次1~1.5g。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痈肿已溃者忌用。


活血化瘀药

半夏 @@@LINK=bx半夏 bx半夏 半夏
Banxia 《神农本草经》

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块茎。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时采挖,除去外皮及须根.晒干,为生半夏;一般用姜汁、明矾制过入药。

【性能】 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功效】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
【应用】
  1. 湿痰,寒痰证。本品味辛性温而燥,为燥湿化痰,温化寒痰之要药。尤善治脏腑之湿痰。治痰湿壅滞之咳嗽声重,痰白质稀者,常配陈皮、茯苓同用,如二陈汤(《和剂局方》);湿痰上犯清阳之头痛、眩晕,甚则呕吐痰涎者,则配天麻、白术以化痰息风,如半夏白术天麻汤(《古今医鉴》)。痰饮内盛,胃气失和而夜寐不安者,配秫米以化痰和胃安神。
  2. 呕吐。半夏味苦降逆和胃,为止呕要药。各种原因的呕吐,皆可随证配伍用之,对痰饮或胃寒所致的胃气上逆呕吐尤宜,常配生姜同用,如小半夏汤(《金匮要略》);配黄连,则治胃热呕吐;配石斛、麦冬,则治胃阴虚呕吐;配人参、白蜜,则治胃气虚呕吐,如大半夏汤(《金匮要略》)。近代以本品制成注射液肌注,用治各种呕吐。
  3. 心下痞,结胸,梅核气。半夏辛开散结,化痰消痞。治痰热阻滞致心下痞满者,常配干姜、黄连、黄芩以苦辛通降,开痞散结,如半夏泻心汤(《伤寒论》);若配瓜蒌、黄连,可治痰热结胸,如小陷胸汤(《伤寒论》);治梅核气,气郁痰凝者,配紫苏、厚朴、茯苓等,以行气解郁,化痰散结,如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
  4. 瘿瘤,痰核,痈疽肿毒及毒蛇咬伤。本品内服能消痰散结,外用能消肿止痛。治瘿瘤痰核,常配昆布、海藻、贝母等;治痈疽发背、无名肿毒初起或毒蛇咬伤,可生品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
【用法用量】
  煎服,3~10g,一般宜制过用。炮制品中有姜半夏、法半夏等,其中姜半夏长于降逆止呕,法半夏长于燥湿且温性较弱,半夏曲则有化痰消食之功,竹沥半夏,能清化热痰,主治热痰、风痰之证。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不宜于乌头类药材同用。其性温燥,阴虚燥咳,血证,热痰,燥痰应慎用。


化痰止咳平喘药

天南星 @@@LINK=tnx天南星 tnx天南星 天南星
Tiannanxing 《神农本草经》

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异叶天南星或东北天南星的块茎。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外皮,晒干,即生南星;用姜汁、明矾制过用,为制南星。

【性能】 苦、辛,温。有毒。归肺、肝、脾经。
【功效】 燥湿化痰,祛风解痉;外用散结消肿。
【应用】
  1. 湿痰,寒痰证。本品性温而燥,有较强的燥湿化痰之功。治湿痰阻肺,咳喘痰多,胸膈胀闷,常与半夏相须为用,并配枳实、橘红,如导痰汤(《传信适用方》);若配黄芩等,可用于热痰咳嗽,如小黄丸(张洁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2. 风痰眩晕、中风、癫痫、破伤风。本品归肝经,走经络,善祛风痰而止痉厥。治风痰眩晕,配半夏、天麻等;治风痰留滞经络,半身不遂,手足顽麻,口眼喎斜等,则配半夏,川乌、白附子等,如青州白丸子(《和剂局方》);治破伤风角弓反张,痰涎壅盛,则配白附子、天麻、防风等,如玉真散(《外科正宗》)。治癫痫,可与半夏、全蝎、僵蚕等同用,如五痫丸(《杨氏家藏方》)。
  3. 痈疽肿痛,蛇虫咬伤。本品外用能消肿散结止痛。治痈疽肿痛、痰核,可研末醋调敷;治毒蛇咬伤,可配雄黄外敷。
【用法用量】
  煎服,3~l0g,多制用。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阴虚燥痰及孕妇忌用。
【鉴别用药】
  半夏、天南星药性辛温有毒,均为燥湿化痰要药,善治湿痰、寒痰,炮制后又能治热痰、风痰。然半夏主入脾、肺,重在治脏腑湿痰,且能止呕。天南星则走经络,偏于祛风痰而能解痉止厥,善治风痰证。
【不良反应】
  天南星对皮肤、粘膜均有强刺激性,人口嚼生天南星,可使舌、咽、口腔麻木和肿痛,出现粘膜糜烂,音哑、张口困难,甚至呼吸缓慢、窒息等。皮肤接触可致过敏瘙痒,尚有报道长期使用天南星可引起智力发育障碍。误服本品中毒者,可服稀醋、鞣酸或浓茶、蛋清等洗胃,或服鲜姜汁或鲜姜汤内服解毒。口腔糜烂者,可用双氧水和复方硼酸溶液漱口,并用龙胆紫涂口腔,必要时给以吸氧,或气管切开。皮肤中毒时,可用水或稀醋、鞣酸洗涤。


化痰止咳平喘药

胆南星 @@@LINK=dnx胆南星 dnx胆南星 胆南星


  为天南星用牛胆汁拌制而成的加工品。性味苦、微辛,凉。归肝、胆经。功能清热化痰,息风定惊。适用于中风、癫痫、惊风、头风眩晕、痰火喘咳等证。煎服,1.5~6g。

  见 天南星


化痰止咳平喘药

禹白附 @@@LINK=ybf禹白附 ybf禹白附 禹白附
Yubaifu 《中药志》

天南星科独角莲的块茎。秋季采挖,除去残茎、须根外皮,用硫黄熏1~2次,晒干。或用白矾、生姜制后切片。

【性能】 辛、甘,温。有毒。归胃、肝经。
【功效】 祛风痰,止痉,止痛,解毒散结。
【应用】
  1. 中风痰壅,口眼喎斜、惊风癫痫、破伤风。本品辛温,善祛风痰而解痉止痛,故适用于上述诸证。治中风口眼喎斜,常配全蝎、僵蚕用;治风痰壅盛之惊风、癫痫,常配半夏、南星;治破伤风,配防风、天麻、南星等药用。
  2. 痰厥头痛、眩晕。本品既祛风痰,又能止痛,其性上行,尤擅治头面部诸疾,治痰厥头痛、眩晕,常配半夏、天南星;治偏头风痛,可与白芷配伍。
  3. 瘰疬痰核,毒蛇咬伤。治瘰疬痰核,可鲜品捣烂外敷;治毒蛇咬伤可磨汁内服并外敷,亦可配其它解毒药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3~5克;研末服0.5~1克,宜炮制后用。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本品辛温燥烈,阴虚血虚动风或热盛动风者、孕妇均不宜用。生品一般不内服。


化痰止咳平喘药

白芥子 @@@LINK=bjz白芥子 bjz白芥子 白芥子
Baijiezi 《新修本草》

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种子。

【性能】 辛,温。归肺、胃经。
【功效】 温肺化痰,利气,散结消肿。
【应用】
  1. 寒痰喘咳,悬饮。本品辛温,能散肺寒,利气机,通经络,化寒痰,逐水饮。治寒痰壅肺,咳喘胸闷,痰多难咯,配苏子、莱菔子,如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若悬饮咳喘胸满胁痛者,可配甘遂、大戟等以豁痰逐饮,如控涎丹(《三因方》)。若冷哮日久,可配细辛、甘遂、麝香等研末,于夏令外敷肺俞、膏肓等穴,或以10%白芥子注射液在肺俞、膻中、定喘等穴行穴位注射。
  2. 阴疽流注,肢体麻木,关节肿痛。本品温通经络,善散“皮里膜外之痰”,又能消肿散结止痛。治痰湿流注所致的阴疽肿毒,常配鹿角胶、肉桂、熟地等药,以温阳化滞,消痰散结,如阳和汤(《外科全生集》);若治痰湿阻滞经络之肢体麻木或关节肿痛,可配马钱子、没药等,如白芥子散(《妇人大全良方》),亦可单用研末,醋调敷患处。
【用法用量】
  煎服,3~6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作发泡用。
【使用注意】
  本品辛温走散,耗气伤阴,久咳肺虚及阴虚火旺者忌用;消化道溃疡、出血者及皮肤过敏者忌用。用量不宜过大。
【不良反应】
  白芥子油对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能引起充血、灼痛,甚至发泡,内服过量可引起呕吐、腹痛、腹泻。


化痰止咳平喘药

皂荚 @@@LINK=zj皂荚 zj皂荚 皂荚
Zaojia 《神农本草经》

【性能】 辛、咸,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
【功效】 祛顽痰,通窍开闭,祛风杀虫。
【应用】
  1. 顽痰阻肺,咳喘痰多。本品辛能通利气道,咸能软化胶结之痰,故顽痰胶阻于肺见咳逆上气,时吐稠痰,难以平卧者宜用之,可单味研末,以蜜为丸,枣汤送服,即皂荚丸(《金匮要略》)。近代有以本品配麻黄,猪胆汁制成片剂,治咳喘痰多者。
  2. 中风、痰厥、癫痫、喉痹痰盛。本品味辛而性窜,入鼻则嚏,入喉则吐,能开噤通窍,故如中风、痰厥、癫痫、喉痹等痰涎壅盛,关窍阻闭者可用之。若配细辛共研为散,吹鼻取嚏,即通关散(《丹溪心法附余》);或配明矾为散,温水调服,涌吐痰涎,而达豁痰开窍醒神之效,即稀涎散(《传家秘宝》)。
  此外,本品熬膏外敷可治疮肿未溃者,有散结消肿之效;以陈醋浸泡后研末调涂,可治皮癣,有祛风杀虫止痒之功。又本品味辛,能“通肺及大肠气”,而有通便作用,治便秘,可单用,也可配细辛研末,加蜂蜜调匀,制成栓剂用。
【用法用量】
  研末服,1~1.5g;亦可入汤剂,1.5~5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内服剂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呕吐、腹泻。辛散走窜之性强,非顽疾证实体壮者慎用。孕妇、气虚阴亏及有出血倾向者忌用。


化痰止咳平喘药

旋覆花 @@@LINK=xfh旋覆花 xfh旋覆花 旋覆花
Xuanfuhua 《神农本草经》

菊科植物旋覆花或欧亚旋覆花的头状花序。

【性味】 苦、辛、咸,微温。归肺、胃经。
【功效】 降气行水化痰,降逆止呕。
【应用】
  1. 咳喘痰多,痰饮蓄结,胸膈痞满。本品苦降辛开,降气化痰而平喘咳,消痰行水而除痞满。治寒痰咳喘,常配苏子、半夏;若属痰热者,则须配桑白皮、瓜蒌以清热化痰;若顽痰胶结,胸中满闷者,则配海浮石、海蛤壳等以化痰软坚。
  2. 噫气,呕吐。本品又善降胃气而止呕噫。治痰浊中阻,胃气上逆而噫气呕吐,胃脘痞鞕者,配代赭石、半夏、生姜等,如旋覆代赭汤(《伤寒论》)。
  此外,本品配香附等,还可治气血不和之胸胁痛,如香附旋覆花汤(《温病条辨》)。
【用法用量】
  煎服,3~10g;布包。
【使用注意】
  阴虚劳嗽,津伤燥咳者忌用;又因本品有绒毛,易刺激咽喉作痒而致呛咳呕吐,故须布包入煎。


化痰止咳平喘药

白前 @@@LINK=bq白前 bq白前 白前
Baiqian 《名医别录》

萝藦科植物柳叶白前或芫花叶白前的根茎及根。

【性能】 辛、苦,微温。归肺经。
【功效】 降气化痰。
【应用】
  咳嗽痰多,气喘。本品性微温而不燥烈,长于祛痰,降肺气以平咳喘。无论属寒属热,外感内伤,新嗽久咳均可用之,尤以痰湿或寒痰阻肺,肺气失降者为宜。治外感风寒咳嗽,咯痰不爽者,配荆芥、桔梗等宣肺解表之品,如止嗽散(《医学心悟》);若咳喘浮肿,喉中痰鸣,不能平卧,则配紫菀、半夏、大戟等以逐饮平喘,如白前汤(《深师方》);配清泻肺热之桑白皮、葶苈子等同用,可治内伤肺热咳喘,如白前丸(《圣济总录》);若与益气润肺之黄芪、沙参等配伍,可治疗久咳肺气阴两虚者。
【用法用量】
  煎服,3~10g;或入丸、散。


化痰止咳平喘药

川贝 @@@LINK=cbm川贝母 川贝母 @@@LINK=cbm川贝母 cbm川贝母 川贝母
Chuanbeimu 《神农本草经》

百合科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或梭砂贝母的鳞茎。

【性味归经】 苦、甘,微寒。归肺、心经。
【功效】 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
【应用】
  1. 虚劳咳嗽,肺热燥咳。本品性寒味微苦,能清泄肺热化痰,又味甘质润能润肺止咳,尤宜于内伤久咳,燥痰、热痰之证。治肺阴虚劳嗽,久咳有痰者,常配沙参、麦冬等以养阴润肺化痰止咳;治肺热、肺燥咳嗽,常配知母以清肺润燥,化痰止咳,如二母散(《急救仙方》)。
  2. 瘰疬、乳痈、肺痈。本品能清化郁热,化痰散结。治痰火郁结之瘰疬,常配玄参、牡蛎等药用,如消瘰丸(《医学心悟》);治热毒壅结之乳痈、肺痈,常配蒲公英、鱼腥草等以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用法用量】
  煎服,3~10g;研末服1~2g。
【使用注意】
  不宜于乌头类药材同用。脾胃虚寒及有湿痰者不宜用。


化痰止咳平喘药

浙贝 @@@LINK=zbm浙贝母 浙贝母 @@@LINK=zbm浙贝母 zbm浙贝母 浙贝母
Zhebeimu 《轩岐救正论》

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鳞茎。初夏植株枯萎时采挖,洗净,擦去外皮,拌以煅过的贝壳粉,吸去浆汁,切厚片或打成碎块。

【性能】 苦,寒。归肺、心经。
【功效】 清热化痰,散结消痈。
【应用】
  1. 风热、痰热咳嗽。本品功似川贝母而偏苦泄,长于清化热痰,降泄肺气。多用于治风热咳嗽及痰热郁肺之咳嗽,前者常配桑叶、牛蒡子同用,后者多配瓜蒌、知母等。
  2. 瘰疬,瘿瘤,乳痈疮毒,肺痈。本品苦泄清解热毒,化痰散结消痈,治痰火瘰疬结核,可配玄参、牡蛎等,如消瘰丸(《医学心悟》);治瘿瘤,配海藻、昆布;治疮毒乳痈,多配连翘、蒲公英等,内服外用均可;治肺痈咳吐脓血,常配鱼腥草,芦根、桃仁等。
【用法用量】
  煎服,3~10g。
【使用注意】
  同川贝母。
【鉴别用药】
  《本草纲目》以前历代本草,皆统称贝母。至明《本草汇言》始有本品以“川者为妙”之说,清《轩岐救正论》才正式有浙贝母之名。川、浙二贝之功,基本相同,但前者以甘味为主,性偏于润,肺热燥咳,虚劳咳嗽用之为宜;后者以苦味为主,性偏于泄,风热犯肺或痰热郁肺之咳嗽用之为宜。至于清热散结之功,川、浙二贝共有,但以浙贝为胜。


化痰止咳平喘药

瓜蒌 @@@LINK=gl瓜蒌 gl瓜蒌 瓜蒌
Gualou 《神农本草经》

葫芦科植物栝楼和双边栝楼的成熟果实。

【性能】 甘、微苦,寒。归肺、胃、大肠经。
【功效】 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
【应用】
  1. 痰热咳喘。本品甘寒而润,善清肺热,润肺燥而化热痰、燥痰。用治痰热阻肺,咳嗽痰黄,质稠难咯,胸膈痞满者,可配黄芩、胆南星、枳实等,如清气化痰丸(《医方考》)。若治燥热伤肺,干咳无痰或痰少质粘,咯吐不利者,则配川贝母、天花粉、桔梗等。
  2. 胸痹、结胸。本品能利气开郁,导痰浊下行而奏宽胸散结之效。治痰气互结,胸阳不通之胸痹疼痛,不得卧者,常配薤白、半夏同用,如栝楼薤白白酒汤、栝楼薤白半夏汤(《金匮要略》)。治痰热结胸,胸膈痞满,按之则痛者,则配黄连、半夏,如小陷胸汤(《伤寒论》)。
  3. 肺痈,肠痈,乳痈。本品能清热散结消肿,常配清热解毒药以治痈证,如治肺痈咳吐脓血,配鱼腥草、芦根等;治肠痈,可配败酱草、红藤等,治乳痈初起,红肿热痛,配当归、乳香、没药,如神效瓜蒌散(《妇人大全良方》)。
  4. 肠燥便秘。瓜萎仁润燥滑肠,适用于肠燥便秘,常配火麻仁、郁李仁、生地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全瓜蒌10~20g。瓜蒌皮 6~12g,瓜蒌仁10~15g打碎入煎。
【使用注意】
  本品甘寒而滑,脾虚便溏者及寒痰、湿痰证忌用。不宜于乌头类药材同用。
【鉴别用药】
  本品入药又有全瓜蒌、瓜蒌皮、瓜蒌仁之分。瓜蒌皮之功,重在清热化痰,宽胸理气;瓜蒌仁之功重在润燥化痰,润肠通便;全瓜蒌则兼有瓜蒌皮、瓜蒌仁之功效。


化痰止咳平喘药

竹茹 @@@LINK=zr竹茹 zr竹茹 竹茹
Zhuru 《本草经集注》

禾本科青杆竹、大头典竹或淡竹的茎的中间层。取新鲜茎,刮去外层青皮,然后将中间层刮成丝状,摊放阴干。

【性能】 甘,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 清热化痰,除烦止呕。
【应用】
  1. 痰热、肺热咳嗽,痰热心烦不寐。竹茹甘寒性润,善清化热痰。治肺热咳嗽,痰黄稠者,常配瓜蒌、桑白皮等同用;治痰火内扰,胸闷痰多,心烦不寐者,常配枳实、半夏、茯苓,如温胆汤(《千金方》)。
  2. 胃热呕吐、妊娠恶阻。本品能清热降逆止呕,为治热性呕逆之要药。常配黄连、黄芩、生姜等药用,如竹茹饮(《延年秘录》);若配人参、陈皮、生姜等,可治胃虚有热之呕吐,如橘皮竹茹汤(《金匮要略》)。治胎热之恶阻呕逆,常配枇杷叶、陈皮等同用。
  此外,本品还有凉血止血作用,可用于吐血、衄血、崩漏等。
【用法用量】
  煎服,6~10g。生用清化痰热,姜汁炙用止呕。


化痰止咳平喘药

竹沥 @@@LINK=zl竹沥 zl竹沥 竹沥
Zhuli 《名医别录》

【性能】 甘,寒。归心、肺、肝经。
【功效】 清热豁痰,定惊利窍。
【应用】
  1. 痰热咳喘。本品性寒滑利,祛痰力强。治痰热咳喘,痰稠难咯,顽痰胶结者最宜。常配半夏、黄芩等,如竹沥达痰丸(《沈氏尊生书》)。
  2. 中风痰迷,惊痫癫狂。本品入心肝经,善涤痰泄热而开窍定惊。治中风口噤,《千金方》以本品配姜汁饮之;治小儿惊风,常配胆南星、牛黄等药用。
【用法用量】
  内服 30~50g,冲服。本品不能久藏,但可熬膏瓶贮,称竹沥膏;近年用安瓿瓶密封装置,可以久藏。
【使用注意】
  本品性寒滑,对寒痰及便溏者忌用。


化痰止咳平喘药

天竺黄 @@@LINK=tzh天竺黄 tzh天竺黄 天竺黄
Tianzhuhuang 《蜀本草》

【性能】 甘,寒。归心、肝经。
【功效】 清热化痰,清心定惊。
【应用】
  1. 小儿惊风,中风癫痫,热病神昏。本品清化热痰,清心定惊之功与竹沥相似而无寒滑之弊。治小儿痰热惊风,常配麝香、胆南星、辰砂等,如抱龙丸(《小儿药证直诀》);治中风痰壅、痰热癫痫等,常配黄连、菖蒲、郁金等;治热病神昏谵语,可配牛黄、连翘、竹叶卷心等。
  2. 痰热咳喘。用本品以清热化痰,常配瓜蒌、贝母、桑白皮等药用。
【用法用量】
  煎服,3~6g;研粉冲服,每次0.6~1g。
【鉴别用药】
  竹茹、竹沥、天竺黄均来源于竹,性寒,均可清热化痰,治痰热咳喘,竹沥、天竺黄又可定惊,用治热病或痰热而致的惊风,癫痫,中风昏迷,喉间痰鸣。天竺黄定惊之力尤胜,多用于小儿惊风,热病神昏;竹沥性寒滑利,清热涤痰力强,大人惊痫中风,肺热顽痰胶结难咯者多用;竹茹长于清心除烦,多用治痰热扰心的心烦,失眠。


化痰止咳平喘药

前胡 @@@LINK=qh前胡 qh前胡 前胡
Qianhu 《雷公炮炙论》

【性能】 苦、辛,微寒。归肺经。
【功效】 降气化痰,疏散风热。
【应用】
  1. 痰热咳喘。本品辛散苦降,性寒清热,宜于痰热壅肺,肺失宣降之咳喘胸满,咯痰黄稠量多,常配杏仁、桑白皮、贝母等药,如前胡散(《圣惠方》);因本品寒性不大,亦可用于湿痰、寒痰证,常与白前相须为用。
  2. 风热咳嗽。本品味辛性微寒,又能疏散风热,宣发肺气,化痰止咳。治外感风热,身热头痛,咳嗽痰多,常配桑叶、牛蒡子、桔梗等同用;配辛温发散,宣肺之品如荆芥、紫苏等同用,也可治风寒咳嗽,如杏苏散(《温病条辨》)。
【用法用量】
  煎服,6~10g;或入丸、散。
【鉴别用药】
  白前与前胡,均能降气化痰,治疗肺气上逆,咳喘痰多,常相须为用。但白前性温,祛痰作用较强,多用于内伤寒痰咳喘;前胡性偏寒,兼能疏散风热,尤多用于外感风热或痰热咳喘。


化痰止咳平喘药

桔梗 @@@LINK=jg桔梗 jg桔梗 桔梗
Jiegeng 《神农本草经》

桔梗科植物桔梗的根。华东地区质量较优。

【性能】 苦、辛,平。归肺经。
【功效】 宣肺,祛痰,利咽,排脓。
【应用】
  1. 咳嗽痰多,胸闷不畅。本品辛散苦泄,宣开肺气,祛痰,无论寒热皆可应用。风寒者,配紫苏、杏仁,如杏苏散(《温病条辨》);风热者,配桑叶、菊花、杏仁,如桑菊饮(《温病条辨》);若治痰滞胸痞,常配枳壳用。
  2. 咽喉肿痛,失音。本品能宣肺泄邪以利咽开音。凡外邪犯肺,咽痛失音者,常配甘草、牛蒡子等用,如桔梗汤(《金匮要略》)及加味甘桔汤(《医学心悟》)。治咽喉肿痛,热毒盛者,可配射干、马勃、板蓝根等以清热解毒利咽。
  3. 肺痈吐脓。本品性散上行,能利肺气以排壅肺之脓痰。治肺痈咳嗽胸痛。咯痰腥臭者,可配甘草用之,如桔梗汤(《金匮要略》);临床上可再配鱼腥草、冬瓜仁等以加强清肺排脓之效。
  此外,本品又可宣开肺气而通二便,用治癃闭、便秘。
【用法用量】
  煎服,3~lO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本品性升散,凡气机上逆,呕吐、呛咳、眩晕、阴虚火旺咳血等不宜用,胃、十二指肠溃疡者慎服。用量过大易致恶心呕吐。
  《珍珠囊药性赋》:“其用有四:止咽痛,兼除鼻塞;利膈气,仍治肺痈;一为诸药之舟楫;一为肺部之引经”。


化痰止咳平喘药

胖大海 @@@LINK=pdh胖大海 pdh胖大海 胖大海
Pangdahai 《本草纲目拾遗》

【性能】 甘,寒。归肺、大肠经。
【功效】 清肺化痰,利咽开音,润肠通便。
【应用】
  1. 用于肺热声哑,咽喉疼痛,咳嗽等。本品甘寒质轻能清宣肺气,化痰利咽开音。常单味泡服,亦可配桔梗、甘草等同用。
  2. 用于燥热便秘,头痛目赤。本品能润肠通便,清泄火热,可单味泡服,或配清热泻下药以增强药效。
【用法用量】
  2~4枚,沸水泡服或煎服。


化痰止咳平喘药

海藻 @@@LINK=hz海藻 hz海藻 海藻
Haizao 《神农本草经》

【性能】 咸,寒。归肝、肾经。
【功效】 消痰软坚,利水消肿。
【应用】
  1. 瘿瘤、瘰疬、睾丸肿痛。本品咸能软坚,消痰散结。治瘿瘤,常配昆布、贝母等药用,如海藻玉壶汤(《外科正宗》);治瘰疬,常与夏枯草、玄参、连翘等同用,如内消瘰疬丸(《疡医大全》);治睾丸肿胀疼痛,配橘核、昆布、川楝子等,如橘核丸(《济生方》)。
  2. 痰饮水肿。本品有利水消肿之功,但单用力薄,多与茯苓、猪苓、泽泻等利湿药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
【使用注意】
  传统认为反甘草。但临床也每有配伍同用者。


化痰止咳平喘药

昆布 @@@LINK=kb昆布 kb昆布 昆布
Kunbu 《名医别录》

【性能】 咸,寒。归肝、肾经。
【功效】 消痰软坚,利水消肿。
【应用】
  同海藻,常与海藻相须而用。
【用法用量】
  煎服,6~l2g。


化痰止咳平喘药

黄药子 @@@LINK=hyz黄药子 hyz黄药子 黄药子
Huangyaozi 《滇南本草》

【性能】 苦,寒。有毒。归肺、肝经。
【功效】 化痰散结消瘿,清热解毒。
【应用】
  1. 瘿瘤。本品能化痰软坚,散结消瘿,《斗门方》治项下气瘿结肿,单以本品浸酒饮;亦可与海藻、牡蛎等配伍同用,如海药散(《证治准绳》)。
  2. 疮疡肿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本品能清热解毒,可单用或配其他清热解毒药同用。
  此外,本品还有凉血止血作用,可用于血热引起的吐血,衄血,咯血等;并兼有止咳平喘作用,亦可治咳嗽、气喘、百日咳等。
【用法用量】
  煎服,5~15g;研末服,1~2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研末调敷,或磨汁涂。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不宜过量。多服、久服可引起吐泻腹痛等消化道反应,并对肝肾有一定损害,故脾胃虚弱及肝肾功能损害者慎用。


化痰止咳平喘药

海蛤壳 @@@LINK=hgk海蛤壳 hgk海蛤壳 海蛤壳
Haigeqiao 《神农本草经》

【性能】 咸,寒。归肺、胃经。
【功效】 清肺化痰,软坚散结。
【应用】
  1. 肺热,痰热咳喘。本品能清肺热而化痰清火,用治热痰咳喘,痰稠色黄,常与瓜蒌仁、海浮石等同用;治痰火内郁,灼伤肺络之胸胁疼痛咯吐痰血,常配青黛同用,即黛蛤散(《卫生鸿宝》)。
  2. 瘿瘤、痰核。本品味咸,能软坚散结,常与海藻、昆布等同用,如含化丸(《证治准绳》)。
  此外,本品有利尿、制酸之功,可用于水气浮肿,小便不利及胃痛泛酸之证。研末外用,可收涩敛疮,治湿疮、烫伤。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蛤粉宜包煎。


化痰止咳平喘药

海浮石 @@@LINK=hfs海浮石 hfs海浮石 海浮石
Haifushi 《本草拾遗》

【性能】 咸,寒。归肺、肾经。
【功效】 清肺化痰,软坚散结,利尿通淋。
【应用】
  1. 痰热咳喘。本品寒能清肺降火,咸能软坚化痰。治痰热壅肺,咳喘咯痰黄稠者,常配瓜萎、贝母、胆星等同用,如清膈煎(《景岳全书》);若肝火灼肺,久咳痰中带血者,可配青黛、山栀、瓜蒌等药用,以泻肝清肺,化痰止血,如咳血方(《丹溪心法》)。
  2. 瘰疬,瘿瘤。本品能软坚散结,清化痰火。常配牡蛎、贝母、海藻等同用。
  3. 血淋、石淋。可单味研末或配小蓟、蒲黄、木通等用。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打碎先煎。


化痰止咳平喘药

礞石 @@@LINK=ms礞石 ms礞石 礞石
Mengshi 《嘉祐本草》

【性能】 咸,平。归肺、肝经。
【功效】 坠痰下气,平肝镇惊。
【应用】
  1. 气逆喘咳。本品质重性烈,功专坠降,味咸软坚,善消痰化气,以治顽痰、老痰胶固之证,症见咳喘痰壅难咯,大便秘结,常配沉香、黄芩、大黄同用,如礞石滚痰丸(《景岳全书》)。
  2. 癫狂,惊痫。本品既能攻消痰积,又能平肝镇惊,为治惊痫之良药。如夺命散(《婴孩宝鉴》),治热痰壅塞.引起的惊风抽搐,以煅礞石为末,用薄荷汁和白蜜调服。若痰积惊痫,大便秘结者,可用礞石滚痰丸以逐痰降火定惊。
【用法用量】
  煎服,6~10g,宜打碎布包先煎。入丸、散1.5~3g。
【使用注意】
  本品重坠性猛,非痰热内结不化之实证不宜使用。脾虚胃弱,小儿慢惊及孕妇忌用。


化痰止咳平喘药

苦杏仁 @@@LINK=kxr苦杏仁 kxr苦杏仁 苦杏仁
Kuxingren 《神农本草经》

蔷薇科植物山杏、西伯利亚杏、东北杏或杏的成熟种子。

【性能】 苦,微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
【功效】 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应用】
  1. 咳嗽气喘。本品主入肺经,味苦降泄,肃降兼宣发肺气而能止咳平喘,为治咳喘之要药,随证配伍可治多种咳喘病证。如风寒咳喘,胸闷气逆,配麻黄、甘草,以散风寒宣肺平喘,如三拗汤(《伤寒论》);若风热咳嗽,发热汗出,配桑叶、菊花,以散风热宣肺止咳,如桑菊饮(《温病条辨》);若燥热咳嗽,痰少难咯,配桑叶、贝母、沙参,以清肺润燥止咳,如桑杏汤(《温病条辨》)、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肺热咳喘,配石膏等以清肺泄热宣肺平喘,如麻杏石甘汤(《伤寒论》)。
  2. 肠燥便秘。本品质润多脂,味苦而下气,故能润肠通便。常配柏子仁、郁李仁等同用,如五仁丸(《世医得效方》)。
  此外,本品外用,可治蛲虫病、外阴瘙痒。
【用法用量】
  煎服,3~10g,宜打碎入煎,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阴虚咳喘及大便溏泻者忌用。本品有小毒,用量不宜过大;婴儿慎用。


化痰止咳平喘药

紫苏子 @@@LINK=zsz紫苏子 zsz紫苏子 紫苏子
Zisuzi 《本草经集注》

唇形科植物紫苏的成熟果实。

【性能】 辛,温。归肺,大肠经。
【功效】 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应用】
  1. 咳喘痰多。本品性主降,长于降肺气,化痰涎,气降痰消则咳喘自平。用治痰壅气逆,咳嗽气喘,痰多胸痞,甚则不能平卧之证,常配白芥子、莱菔子,如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若上盛下虚之久咳痰喘,则配肉桂、当归、厚朴等温肾化痰下气之品,如苏子降气汤(《和剂局方》)。
  2. 肠燥便秘。本品富含油脂,能润燥滑肠,又能降泄肺气以助大肠传导。常配杏仁、火麻仁、瓜蒌仁等,如紫苏麻仁粥(《济生方》)。
【用法用量】
  煎服,5~10g;煮粥食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阴虚喘咳及脾虚便溏者慎用。


化痰止咳平喘药

百部 @@@LINK=bb百部 bb百部 百部
Baibu 《名医别录》

百部科植物直立百部、蔓生百部或对叶百部的块根。

【性能】 甘、苦,微温。归肺经。
【功效】 润肺止咳,杀虫灭虱。
【应用】
  1. 新久咳嗽,百日咳,肺痨咳嗽。本品甘润苦降,微温不燥,功专润肺止咳,无论外感、内伤、暴咳、久嗽,皆可用之。可单用或配伍应用。治风寒咳嗽,配荆芥、桔梗、紫菀等,如止嗽散(《医学心悟》);久咳不已,气阴两虚者,则配黄芪、沙参、麦冬等,如百部汤(《本草汇言》);治肺痨咳嗽,阴虚者,常配沙参、麦冬、川贝母等。
  2. 蛲虫、阴道滴虫,头虱及疥癣等。本品有杀虫灭虱之功,以治蛲虫病为多用,以本品浓煎,睡前保留灌肠;治阴道滴虫,可单用,或配蛇床子、苦参等煎汤坐浴外洗,治头虱、体虱及疥癣,可制成20%乙醇液,或50%水煎剂外搽。
【用法用量】
  煎服,5~15g。外用适量。久咳虚嗽宜蜜炙用。


化痰止咳平喘药

紫菀 @@@LINK=zw紫菀 zw紫菀 紫菀
Ziwan 《神农本草经》

菊科植物紫菀的根及根茎。

【性能】 苦、辛、甘,微温。归肺经。
【功效】 润肺化痰止咳。
【应用】
  咳嗽有痰。本品甘润苦泄,性温而不热,质润而不燥,长于润肺下气,开肺郁,化痰浊而止咳。对咳嗽之证,无论外感、内伤,病程长短,寒热虚实,皆可用之。如风寒犯肺,咳嗽咽痒,咯痰不爽,配荆芥、桔梗、百部等,如止嗽散(《医学心悟》);若治阴虚劳嗽,痰中带血,则配阿胶、贝母等以养阴润肺,化痰止嗽,如王海藏紫菀汤。
  此外,本品还可用于肺痈、胸痹及小便不通等证,盖取其开宣肺气之力。
【用法用量】
  煎服,5~10g。外感暴咳生用,肺虚久咳蜜炙用。


化痰止咳平喘药

款冬花 @@@LINK=kdh款冬花 kdh款冬花 款冬花
Kuandonghua 《神农本草经》

菊科植物款冬的花蕾。12月或地冻前当花尚未出土时采挖,除去花梗,阴干,生用,或蜜炙用。

【性能】 辛、微苦,温。归肺经。
【功效】 润肺下气,止咳化痰。
【应用】
  咳喘。本品辛温而润,治咳喘无论寒热虚实,皆可随证配伍。咳嗽偏寒,可与干姜、紫菀、五味子同用,如款冬煎(《千金方》)。治肺热咳喘,则配知母、桑叶、川贝母同用,如款冬花汤(《圣济总录》);若配人参、黄芪,可治肺气虚弱,咳嗽不已;若治阴虚燥咳,则配沙参、麦冬;喘咳日久痰中带血,常配百合同用,如百花膏(《济生方》);肺痈咳吐脓痰者,也可配桔梗、苡仁等同用,如款花汤(《疮疡经验全书》)。
【用法用量】
  煎服,5~10g。外感暴咳宜生用,内伤久咳宜炙用。
【用药鉴别】 款冬花、紫菀,其性皆温,但温而不燥,既可化痰,又能润肺,咳嗽无论寒热虚实,病程长短均可用之。前者重在止咳,后者尤善祛痰。古今治咳喘诸方中,二者每多同用,则止咳化痰之效益彰。


化痰止咳平喘药

马兜铃 @@@LINK=mdl马兜铃 mdl马兜铃 马兜铃
Madouling 《药性论》

【性能】 苦、微辛,寒。归肺、大肠经。
【功效】 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清肠消痔。
【应用】
  1. 肺热咳喘。本品性寒质轻,主入肺经,味苦泄降,善清肺热,降肺气,又能化痰。故热郁于肺,肺失肃降,发为咳嗽痰喘者最宜,常配桑白皮、黄芩、枇杷叶等同用;治肺虚火盛,喘咳咽干,或痰中带血者,则配阿胶等同用,以养阴清肺止咳平喘,如补肺阿胶散(《小儿药证直诀》)。
  2. 痔疮肿痛或出血。本品又入大肠经,能清除大肠积热而治痔疮肿痛或出血,常配生地、白术等药内服,也可配地榆、槐角煎汤熏洗患处。
  此外,又能清热平肝降压而治高血压病属肝阳上亢者。
【用法用量】
  煎服,3~10g。外用适量,煎汤薰洗。一般生用,肺虚久咳炙用。
【使用注意】
  用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呕吐。虚寒喘咳及脾虚便溏者禁服,胃弱者慎服。


化痰止咳平喘药

枇杷叶 @@@LINK=ppy枇杷叶 ppy枇杷叶 枇杷叶
Pipaye 《名医别录》

【性能】 苦,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 清肺止咳,降逆止呕。
【应用】
  1. 肺热咳嗽,气逆喘急。本品味苦能降,性寒能清,具有清降肺气之功。可单用制膏服用,或与黄芩、桑白皮、栀子等同用,如枇杷清肺饮(《医宗金鉴》);治燥热咳喘,咯痰不爽,口干舌红者,宜与宣燥润肺之品桑叶、麦冬、阿胶等同,如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
  2. 胃热呕吐,哕逆。本品能清胃热,降胃气而止呕吐、呃逆,常配陈皮、竹茹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5~10g,止咳宜炙用,止呕宜生用。


化痰止咳平喘药

桑白皮 @@@LINK=sbp桑白皮 sbp桑白皮 桑白皮
Sangbaipi 《神农本草经》

桑科植物桑的根皮。

【性能】 甘,寒。归肺经。
【功效】 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应用】
  1. 肺热咳喘。本品性甘寒性降,主入肺经,能清泻肺火兼泻肺中水气而平喘。治肺热咳喘,常配地骨皮同用,如泻白散(《小儿药证直诀》);若水饮停肺,胀满喘急,可配麻黄、杏仁、葶苈子等宣肺逐饮之药同用;治肺虚有热而咳喘气短、潮热、盗汗者,也可与人参、五味子、熟地等补益药配伍,如补肺汤(《永类钤方》)。
  2. 水肿。本品能泻降肺气,通调水道而利水消肿,尤宜用于风水、皮水等阳水实证。全身水肿,面目肌肤浮肿,胀满喘急,小便不利者,常配茯苓皮、大腹皮、陈皮等,如五皮散(《中藏经》)。
  此外,本品还有清肝降压止血之功,可治衄血、咯血及肝阳肝火偏旺之高血压症。
【用法用量】
  煎服,5~15g。泻肺利水,平肝清火宜生用;肺虚咳嗽宜蜜炙用。


化痰止咳平喘药

葶苈子 @@@LINK=tlz葶苈子 tlz葶苈子 葶苈子
Tinglizi 《神农本草经》

十字花科植物独行菜或播娘蒿的成熟种子。

【性味归经】 苦、辛,大寒。归肺、膀胱经。
【功效】 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应用】
  1. 痰涎壅盛,喘息不得平卧。本品苦降辛散,性寒清热,专泻肺中水饮及痰火而平喘咳。常佐大枣以缓其性,如葶苈大枣泻肺汤(《金匮要略》)。还常配苏子、桑白皮、杏仁等共用。
  2. 水肿,悬饮,胸腹积水,小便不利。本品泄肺气之壅闭而通调水道,利水消肿。治腹水肿满属湿热蕴阻者,配防己、椒目、大黄,即已椒苈黄丸(《金匮要略》);治结胸、胸水,腹水肿满,配杏仁、大黄、芒硝,即大陷胸丸(《伤寒论》)。
【用法用量】
  煎服,5~10g;研末服,3~6g。
【鉴别用药】
  桑白皮与葶苈子均能泻肺平喘,利水消肿,治疗肺热及肺中水气,痰饮咳喘以及水肿,常相须为用。桑白皮甘寒,药性较缓,长于清肺热,降肺火,多用于肺热咳喘,痰黄及皮肤水肿;而葶苈子力峻,重在泻肺中水气、痰涎,对邪盛喘满不得卧者尤宜,其利水力量也强,可兼治臌胀、胸腹积水之证。


化痰止咳平喘药

白果 @@@LINK=bg白果 bg白果 白果
Baiguo 《日用本草》

银杏科植物银杏的成熟种子。

【性能】 甘、苦、涩,平。有毒。归肺经。
【功效】 敛肺化痰定喘,止带缩尿。
【应用】
  1. 哮喘痰嗽。本品性涩而收,能敛肺定喘,且兼有一定化痰之功,为治喘咳痰多所常用。治寒喘由风寒之邪引发者,配麻黄辛散,敛肺而不留邪,开肺而不耗气,如鸭掌散(《摄生众妙方》);如肺肾两虚之虚喘,配五味子、胡桃肉等以补肾纳气,敛肺平喘;若外感风寒而内有蕴热而喘者,则配麻黄、黄芩等同用,如定喘汤(《摄生众妙方》)。若治肺热燥咳,喘咳无痰者,宜配天门冬、麦门冬、款冬花以润肺止咳。
  2. 带下,白浊,尿频,遗尿。本品收涩而固下焦。治妇女带下,属脾肾亏虚,色清质稀者最宜,常配山药、莲子等健脾益肾之品而用;若属湿热带下,色黄腥臭者,也可配黄柏、车前子等,以化湿清热止带,如易黄汤(《傅青主女科》)。治小便白浊,可单用或与萆薢、益智仁等同用,遗精、尿频、遗尿,常配熟地、山萸肉、覆盆子等,以补肾固涩。
【用法用量】
  煎服,5~10g,捣碎。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不可多用,小儿尤当注意。过食白果可致中毒,出现腹痛、吐泻、发热、紫绀以及昏迷、抽搐,严重者可呼吸麻痹而死亡。


化痰止咳平喘药

洋金花 @@@LINK=yjh洋金花 yjh洋金花 洋金花
Yangjinhua 《药物图考》

【性能】 辛,温。有毒。归肺、肝经。
【功效】 平喘止咳,麻醉镇痛,止痉。
【应用】
  1. 哮喘咳嗽。本品为麻醉镇咳平喘药,对成人或年老咳喘无痰或痰少,而他药乏效者用之。可散剂单服,或配烟叶制成卷烟燃吸;现也常配入复方用治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2. 心腹疼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本品有良好的麻醉止痛作用,可广泛用于多种疼痛疾病。单用即有效,也可配川草乌,姜黄等同用。治痹痛,跌打疼痛,除煎汤内服外,还可煎水外洗或敷。
  3. 麻醉。本品自古就已用作麻醉药,常与草乌、川乌、姜黄等同用,如整骨麻药方(《医宗金鉴》)。近代以本品为主,或单以本品提取物东莨菪碱制成中药麻醉药,广泛用于各种外科手术麻醉,效果满意。
  4. 癫痫,小儿慢惊风。本品有解痉止搐之功,可配全蝎、天麻、天南星等息风止痉药同用以增强药效。
【用法用量】
  内服,O.2~0.6g,宜入丸、散剂;作卷烟吸,一日量不超过1.5g。外用适量,煎汤洗或研末外敷。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应控制剂量。外感及痰热咳喘、青光眼、高血压、心动过速者禁用;孕妇、体弱者慎用。


化痰止咳平喘药

朱砂 @@@LINK=zs朱砂 zs朱砂 朱砂
Zhusha 《神农本草经》

硫化物类矿物辰砂族辰砂,主含硫化汞(HgS)。产于古之辰州(今湖南沅陵)者为道地药材。采挖后,选取纯净者,用磁铁吸净含铁的杂质,再用水淘去杂石和泥沙,照水飞法研成极细粉末,晾干或40℃以下干燥。

【性能】 甘,微寒。有毒。归心经。
【功效】 清心镇惊,安神解毒。
【应用】
  1. 心神不宁,心悸,失眠。本品甘寒质重,寒能降火,重可镇怯,专入心经,既可重镇安神,又能清心安神,为镇心、清火、安神定志之药。可治心火亢盛,内扰神明之心神不宁、惊悸怔忡、烦躁不眠者,宜与黄连、栀子、磁石、麦冬等合用,以增强清心安神之效;若与当归、生地黄、炙甘草等同用,可治心火亢盛,阴血不足之失眠多梦、惊悸怔忡、心中烦热,如朱砂安神丸(《内外伤辨惑论》);阴血虚者,还可与酸枣仁、柏子仁、当归等配伍。
  2. 惊风,癫痫。本品质重而镇,略有镇惊止痉之功。故可用治温热病,热入心包或痰热内闭所致的高热烦躁,神昏谵语,惊厥抽搐者,常与牛黄、麝香等开窍、息风药同用,如安宫牛黄丸(《温病条辨》);如治小儿惊风,又常与牛黄、全蝎、钩藤配伍,如牛黄散(《证治准绳》);用治癫痫卒昏抽搐,常与磁石同用,如磁朱丸(《千金方》);若小儿癫痫,可与雄黄、珍珠等药研细末为丸服,如五色丸(《小儿药证直诀》)。
  3. 疮疡肿毒,咽喉肿痛,口舌生疮。本品性寒,不论内服、外用,均有清热解毒作用,用治疮疡肿毒,常与雄黄、山慈菇、大戟等同用,如太乙紫金锭(《外科正宗》);若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可配冰片、硼砂外用,如冰硼散(《外科正宗》)。
【用法用量】
  内服,只宜入丸、散服,每次0.1~0.5g;不宜入煎剂。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内服不可过量或持续服用,孕妇及肝功能不全者禁服。入药只宜生用,忌火煅。


安神药

磁石 @@@LINK=cs磁石 cs磁石 磁石
Cishi 《神农本草经》

氧化物类矿物尖晶石族磁铁矿的矿石。主产于河北、山东、辽宁、江苏等地。采挖后,除去杂石,选择吸铁能力强者(习称“灵磁石”或“活磁石” )入药。生用或取净磁石,照煅淬法煅至红透,醋淬,碾成粗粉用。

【性能】 咸,寒。归心、肝、肾经。
【功效】 镇惊安神,平肝潜阳,聪耳明目,纳气平喘。
【应用】
  1. 心神不宁,惊悸,失眠,癫痫。本品质重沉降,入心经,能镇惊安神;味咸入肾,又有益肾之功;性寒清热,清泻心肝之火。故能顾护真阴,镇摄浮阳,安定神志。主治肾虚肝旺,肝火上炎,扰动心神或惊恐气乱,神不守舍所致的心神不宁、惊悸、失眠及癫痫,常与朱砂、神曲同用,如磁朱丸(《千金方》)。治小儿惊痫,《圣济总录》以磁石炼水饮之。
  2. 头晕目眩。本品入肝、肾经,既能平肝潜阳,又能益肾补阴,故可用治肝阳上亢之头晕目眩、急躁易怒等症,常与石决明、珍珠、牡蛎等平肝潜阳药同用。若阴虚甚者可配伍生地、白芍、龟甲等滋阴潜阳药;若热甚者又可与钩藤、菊花、夏枯草等清热平肝药同用。
  3. 耳鸣耳聋,视物昏花。本品入肝、肾经,补益肝肾,有聪耳明目之功。用治肾虚耳鸣、耳聋,多配伍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等滋肾之品,如耳聋左慈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用治肝肾不足,目暗不明,视物昏花者,多配伍枸杞子、女贞子、菊花等补肝肾、明目之品。近年用磁朱丸治疗白内障,可使视力改善。
  4. 肾虚气喘。本品入肾经,质重沉降,纳气归肾,有益肾纳气平喘之功。用治肾气不足,摄纳无权之虚喘,常与五味子、胡桃肉、蛤蚧等同用,共奏纳气平喘之功。
【用法用量】
  煎服,15~30g;宜打碎先煎。入丸、散,每次1~3g。
【使用注意】
  因吞服后不易消化,如入丸、散,不可多服,脾胃虚弱者慎用。
【鉴别用药】
  磁石、朱砂均为重镇安神常用药,二药质重性寒入心经,均能镇心安神。然磁石益肾阴、潜肝阳,主治肾虚肝旺,肝火扰心之心神不宁;朱砂镇心、清心而安神,善治心火亢盛之心神不安。


安神药

龙骨 @@@LINK=lg龙骨 lg龙骨 龙骨
longgu 《神农本草经》

古代大型哺乳类动物象类、三趾马类、犀类、鹿类、牛类等骨骼的化石。

【性能】 甘、涩,平。归心、肝、肾经。
【功效】 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
【应用】
  1. 心神不宁,心悸失眠,惊痫癫狂。本品质重,入心、肝经,能镇静安神,为重镇安神的常用药。用治心神不宁,心悸失眠,健忘多梦等证,可与菖蒲、远志等同用,如孔圣枕中丹(《千金方》);也常与酸枣仁、柏子仁、朱砂、琥珀等安神之品配伍;治疗痰热内盛,惊痫抽搐,癫狂发作者,须与牛黄、胆南星、羚羊角、钩藤等化痰及息风止痉之品配伍。
  2. 肝阳眩晕。本品入肝经,质重沉降,有较强的平肝潜阳作用,故常用治肝阴不足,肝阳上亢所致的头晕目眩,烦躁易怒等症,多与代赭石、生牡蛎、生白芍等滋阴潜阳药同用,如镇肝息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3. 滑脱诸证。本品味涩能敛,有收敛固涩功效,通过不同配伍可治疗遗精、滑精、尿频、遗尿、崩漏、带下、自汗、盗汗等多种正虚滑脱之证。用于治疗肾虚遗精、滑精,每与芡实、沙苑子、牡蛎等配伍,如金锁固精丸(《医方集解》);治疗心肾两虚,小便频数,遗尿者,常与桑螵蛸、龟甲、茯神等配伍,如桑螵蛸散(《本草衍义》);治疗气虚不摄,冲任不固之崩漏,可与黄芪 、乌贼骨 、五倍子等配伍,如固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治疗表虚自汗,阴虚盗汗者,常与牡蛎、浮小麦、五味子、生地黄、黄芪等同用;若大汗不止,脉微欲绝的亡阳证,可与牡蛎、人参、附子同用,以回阳救逆固脱。
  4. 湿疮痒疹,疮疡久溃不敛。本品性收涩,外用有收湿、敛疮、生肌之效,可用治湿疮流水,阴汗瘙痒,常配伍牡蛎研粉外敷;若疮疡溃久不敛,常与枯矾等份,共研细末,掺敷患处。
【用法用量】
  煎服,15~30g;宜先煎。外用适量。镇静安神,平肝潜阳多生用。收敛固涩宜煅用。
【使用注意】
  湿热积滞者不宜使用。


安神药

琥珀 @@@LINK=hp琥珀 hp琥珀 琥珀
Hupo 《名医别录》

古代松科植物,如枫树、松树的树脂埋藏地下经年久转化而成的化石样物质。

【性能】 甘,平。归心、肝、膀胱经。
【功效】 镇惊安神,活血散瘀,利尿通淋。
【应用】
  1. 心神不宁,心悸失眠,惊风,癫痫。本品入心、肝二经,质重而镇,具有镇惊安神功效。主治心神不宁,心悸失眠,健忘等症,常与菖蒲、远志、茯神等同用,如琥珀定志丸(《杂病源流犀烛》);治心血亏虚,惊悸怔忡,夜卧不安,常与酸枣仁、人参、当归等同用,如琥珀养心丸(《证治准绳》);若治小儿惊风,可与天竺黄、茯苓、胆南星等同用,如琥珀抱龙丸(《幼科发挥》);《直指方》以本品与朱砂等合用,治小儿胎惊;与朱砂、全蝎、麦门冬配伍治疗小儿胎痫。
  2. 痛经经闭,心腹刺痛,癥瘕积聚。本品入心、肝血分,有活血通经,散瘀消癥作用,治血瘀气阻之痛经经闭,可与当归、莪术、乌药等活血行气药同用,如琥珀散(《灵苑方》);用治血瘀经闭,与水蛭、虻虫、大黄等活血通经之品配伍,如琥珀煎丸(《圣惠方》);若治心血瘀阻,胸痹心痛证,常与三七同用,研末内服;治癥瘕积聚,可与三棱、鳖甲、大黄等活血消癥、软坚散结药同用。
  3. 淋证,癃闭。本品有利尿通淋作用,故可用治淋证、尿频、尿痛及癃闭小便不利之证,单用有效,如《仁斋直指方》单用琥珀为散,灯心汤送服。治石淋、热淋,可与金钱草、海金沙、木通等利尿通淋药同用。因琥珀能散瘀止血,故尤宜于血淋。近年用琥珀末吞服,治石淋伴血尿者,有一定疗效。
  此外,本品亦可用于疮痈肿毒,内服能活血消肿,外用可生肌敛疮。
【用法用量】
  研末冲服,或入丸、散,每次1.5~3g。外用适量。不入煎剂。忌火煅。


安神药

酸枣仁 @@@LINK=szr酸枣仁 szr酸枣仁 酸枣仁
Suanzaoren 《神农本草经》

鼠李科植物酸枣的干燥成熟种子。

【性能】 甘、酸,平。归心、肝、胆经。
【功效】 养心益肝,安神,敛汗。
【应用】
  1. 心悸失眠。本品味甘,入心、肝经,能养心阴,益肝血而有安神之效,为养心安神要药。主治心肝阴血亏虚,心失所养,神不守舍之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多梦、眩晕等症,常与当归、白芍、何首乌、龙眼肉等补血、补阴药配伍;若治肝虚有热之虚烦不眠,常与知母、茯苓、川芎等同用,如酸枣仁汤(《金匮要略》);若心脾气血亏虚,惊悸不安,体倦失眠者,可以本品与黄芪、当归、党参等补养气血药配伍应用,如归脾汤(《校注妇人大全良方》);若心肾不足,阴亏血少,心悸失眠,健忘梦遗者,又当与麦冬、生地、远志等合用,如天王补心丹(《摄生秘剖》)。
  2. 自汗,盗汗。本品味酸能敛而有收敛止汗之功效,常用治体虚自汗、盗汗,每与五味子、山茱萸、黄芪等益气固表止汗药同用。
  此外,本品味酸,酸能收敛,故有敛阴生津止渴之功,还可用治伤津口渴咽干者,可与生地、麦冬、天花粉等养阴生津药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9~15g。研末吞服,每次1.5~2g。本品炒后质脆易碎,便于煎出有效成分,可增强疗效。


安神药

柏子仁 @@@LINK=bzr柏子仁 bzr柏子仁 柏子仁
Baiziren 《神农本草经》

柏科植物侧柏的种仁。

【性能】 甘,平。归心、肾、大肠经。
【功效】 养心安神,润肠通便。
【应用】
  1. 心悸失眠。本品味甘质润,药性平和,主入心经,具有养心安神之功效,多用于心阴不足,心血亏虚以致心神失养之心悸怔忡、虚烦不眠、头晕健忘等,常与人参、五味子、白术等配伍,如柏子仁丸(《普济本事方》);也可与酸枣仁、当归、茯神等同用,如养心汤(《校注妇人大全良方》);若治心肾不交之心悸不宁、心烦少寐、梦遗健忘,常以本品配伍麦门冬、熟地黄、石菖蒲等以补肾养心,交通心肾,如柏子养心丸(《体仁汇编》)。
  2. 肠燥便秘。本品质润,富含油脂,有润肠通便之功。用于阴虚血亏,老年、产后等肠燥便秘证,常与郁李仁、松子仁、杏仁等同用,如五仁丸(《世医得效方》)。
  此外,本品甘润,可滋补阴液,还可用治阴虚盗汗、小儿惊痫等。
【用法用量】
  煎服,10~20g。大便溏者宜用柏子仁霜代替柏子仁。
【使用注意】
  便溏及多痰者慎用。
【鉴别用药】
  柏子仁与酸枣仁皆味甘性平,均有养心安神之功,用治阴血不足、心神失养所致的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等症,常相须为用。然柏子仁质润多脂,能润肠通便而治肠燥便秘;酸枣仁安神作用较强,且味酸收敛止汗作用亦优,体虚自汗、盗汗较常选用。


安神药

灵芝 @@@LINK=lz灵芝 lz灵芝 灵芝
Lingzhi 《神农本草经》

【性能】 甘,平。归心、肺、肝、肾经。
【功效】 补气安神,止咳平喘。
【应用】
  1. 心神不宁,失眠,惊悸。本品味甘性平,入心经,能补心血、益心气、安心神,故可用治气血不足、心神失养所致的心神不宁、失眠、惊悸、多梦、健忘、体倦神疲、食少等症。可单用研末吞服,或与当归、白芍、酸枣仁、柏子仁、龙眼肉等同用。
  2. 咳喘痰多。本品味甘能补,性平偏温,入肺经,补益肺气,温肺化痰,止咳平喘,常可治痰饮证,见形寒咳嗽、痰多气喘者,尤其对痰湿型或虚寒型疗效较好。可单用或与党参、五味子、干姜、半夏等益气敛肺,温阳化饮药同用。
  3. 虚劳证。本品有补养气血作用,故常用治虚劳短气、不思饮食、手足逆冷、或烦躁口干等症,常与山茱萸、人参、地黄等补虚药配伍,如紫芝丸(《圣济总录》)。
【用法用量】
  煎服,6~12g;研末吞服1.5~3g。


安神药

首乌藤 @@@LINK=swt首乌藤 swt首乌藤 首乌藤
Shouwuteng 《何首乌传》

【性能】 甘,平。归心、肝经。
【功效】 养血安神,祛风通络。
【应用】
  1. 心神不宁,失眠多梦。本品味甘,入心、肝二经,能补养阴血,养心安神,适用于阴虚血少之失眠多梦,心神不宁,头目眩晕等症,常与合欢皮、酸枣仁、柏子仁等养心安神药同用;若失眠而阴虚阳亢者,可与珍珠母、龙骨、牡蛎等潜阳安神药配伍。
  2. 血虚身痛,风湿痹痛。本品养血祛风,通经活络止痛,用治血虚身痛,常与鸡血藤、当归、川芎等配伍,用治风湿痹痛,常与羌活、独活、桑寄生、秦艽等祛风湿、止痹痛药同用。
  3. 皮肤痒疹。本品有祛风湿止痒之功,治疗风疹疥癣等皮肤瘙痒症,常与蝉蜕、浮萍、地肤子、蛇床子等同用,煎汤外洗,共收祛风止痒之效。
【用法用量】
  煎服,9~15g。


安神药

合欢皮 @@@LINK=hhp合欢皮 hhp合欢皮 合欢皮
Hehuanpi 《神农本草经》

【性能】 甘,平。归心、肝、肺经。
【功效】 解郁安神,活血消肿。
【应用】
  1. 心神不宁,忿怒忧郁,烦躁失眠。本品性味甘平,入心、肝经,善解肝郁,为悦心安神要药。适宜于情志不遂,忿怒忧郁,烦躁失眠,心神不宁等症,能使五脏安和,心志欢悦,以收安神解郁之效。可单用或与柏子仁、酸枣仁、首乌藤、郁金等安神解郁药配伍应用。
  2. 跌打骨折,血瘀肿痛。本品入心、肝血分,能活血祛瘀,续筋接骨,故可用于跌打损伤,筋断骨折,血瘀肿痛之症,如《续本事方》用合欢皮配麝香、乳香研末,温酒调服治跌打仆伤,损筋折骨。亦可与桃仁、红花、乳香、没药、骨碎补等活血疗伤,续筋接骨药配伍同用。
  3. 肺痈,疮痈肿毒。本品有活血消肿之功,能消散内外痈肿。用治肺痈,胸痛,咳吐脓血,单用有效,如黄昏汤(《千金方》)。亦可与鱼腥草、冬瓜仁、桃仁、芦根等清热消痈排脓药同用;治疮痈肿毒,常与蒲公英、紫花地丁、连翘、野菊花等清热解毒药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6~12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


安神药

远志 @@@LINK=yz远志 yz远志 远志
Yuanzhi 《神农本草经》

远志科植物远志或卵叶远志的干燥根。

【性能】 苦、辛,温。归心、肾、肺经。
【功效】 安神益智,祛痰开窍,消散痈肿。
【应用】
  1. 失眠多梦,心悸怔忡,健忘。本品苦辛性温,性善宣泄通达,既能开心气而宁心安神、又能通肾气而强志不忘,为交通心肾、安定神志、益智强识之佳品。主治心肾不交之心神不宁、失眠、惊悸等症,常与茯神、龙齿、朱砂等镇静安神药同用,如远志丸(《张氏医通》);治健忘证,常与人参、茯苓、菖蒲同用,如开心散(《千金方》),若方中再加茯神,即不忘散(《证治准绳》)。
  2. 癫痫惊狂。本品味辛通利,能利心窍,逐痰涎,故可用治痰阻心窍所致之癫痫抽搐,惊风发狂等症。用于癫痫昏仆、痉挛抽搐者,可与半夏、天麻、全蝎等化痰、息风药配伍;治疗惊风狂证发作,常与菖蒲、郁金、白矾等祛痰、开窍药同用。
  3. 咳嗽痰多。本品苦温性燥,入肺经,能祛痰止咳,故可用治痰多粘稠、咳吐不爽或外感风寒、咳嗽痰多者,常与杏仁、贝母、瓜蒌、桔梗等同用。
  4. 痈疽疮毒,乳房肿痛,喉痹。本品辛行苦泄,功擅疏通气血之壅滞而消散痈肿,用于痈疽疮毒,乳房肿痛,内服、外用均有疗效,内服可单用为末,黄酒送服。外用可隔水蒸软,加少量黄酒捣烂敷患处。远志味辛入肺,开宣肺气,以利咽喉,如《仁斋直指方》治喉痹作痛用“远志肉为末,吹之,涎出为度。”
【用法用量】
  煎服,3~9g。外用适量。化痰止咳宜炙用。
【使用注意】
  凡实热或痰火内盛者,以及有胃溃疡或胃炎者慎用。


安神药

石决明 @@@LINK=sjm石决明 sjm石决明 石决明
Shijueming 《名医别录》

鲍科动物杂色鲍(光底石决明)、皱纹盘鲍(毛底石决明)、羊鲍、澳洲鲍、耳鲍或白鲍的贝壳。

【性能】 咸,寒。归肝经。
【功效】 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应用】
  1. 肝阳上亢,头晕目眩。本品咸寒清热,质重潜阳,专入肝经,而有清泄肝热,镇潜肝阳,利头目之效,为凉肝、镇肝之要药,本品又兼有滋养肝阴之功,故对肝肾阴虚、肝阳眩晕,尤为适宜。用治邪热灼阴,筋脉拘急,手足蠕动,头目眩晕之症,常与白芍、生地黄、牡蛎等养阴、平肝药配伍应用,如阿胶鸡子黄汤(《通俗伤寒论》);若肝阳独亢而有热象,头晕头痛,烦躁易怒者,可与夏枯草、黄芩、菊花等清热、平肝药同用,如平肝潜阳汤(《常见病中医治疗研究》)。
  2. 目赤,翳障,视物昏花。本品清肝火而明目退翳,治疗肝火上炎目赤肿痛,可与黄连、龙胆草、夜明砂等同用,如黄连羊肝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亦常配伍夏枯草、决明子、菊花等清肝明目之品同用。治疗风热目赤,翳膜遮睛,常与蝉蜕、菊花、木贼等配伍;治目生翳障,本品常配伍木贼、荆芥、桑叶、白菊花、谷精草、苍术等,如石决明散(《证治准绳》);若肝虚血少,目涩昏暗,雀盲眼花属虚证者,每与熟地黄、枸杞子、菟丝子等配伍;治青盲雀目,可与苍术、猪肝配伍同用。
  此外,煅石决明还有收敛、制酸、止痛、止血等作用。可用于胃酸过多之胃脘痛;如研末外敷,可用于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煎服,3~15g;应打碎先煎。平肝、清肝宜生用,外用点眼宜煅用、水飞。
【使用注意】
  本品咸寒易伤脾胃,故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慎用。
【鉴别用药】
  石决明与决明子均有清肝明目之功效,皆可用治目赤肿痛、翳障等偏于肝热者。然石决明咸寒质重,凉肝镇肝,滋养肝阴,故无论实证、虚证之目疾均可应用,多用于血虚肝热之羞明、目暗、青盲等;决明子苦寒,功偏清泻肝火而明目,常用治肝经实火之目赤肿痛。


平肝息风药

珍珠母 @@@LINK=zzm珍珠母 zzm珍珠母 珍珠母
Zhenzhumu 《本草图经》

【性能】 咸,寒。归肝、心经。
【功效】 平肝潜阳,安神,定惊明目。
【应用】
  1. 肝阳上亢,头晕目眩。本品咸寒入肝,与石决明相似,有平肝潜阳,清泻肝火作用,适用于肝阴不足,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眩晕、耳鸣、心悸失眠等症,常与白芍、生地黄、龙齿等同用,如甲乙归藏汤(《医醇賸义》);治疗肝阳眩晕、头痛者,又常与石决明、牡蛎、磁石等平肝药同用,以增强平肝潜阳之功。若肝阳上亢并有肝热烦躁易怒者,可与钩藤、菊花、夏枯草等清肝火药物配伍。
  2. 惊悸失眠,心神不宁。本品质重入心经,有镇惊安神之功。治疗心悸失眠,心神不宁,可与朱砂、龙骨、琥珀等安神药配伍,如珍珠母丸(《普济本事方》);若配伍天麻、钩藤、天南星等息风止痉药,可用治癫痫、惊风抽搐等。
  3. 目赤翳障,视物昏花。本品性寒清热,有清肝明目之效,用治肝热目赤,羞明怕光,翳障,常与石决明、菊花、车前子配伍,能清肝明目退翳;用治肝虚目暗,视物昏花,则与枸杞子、女贞子、黑芝麻等配伍,可养肝明目;若属肝虚目昏或夜盲者,可与苍术、猪肝或鸡肝同煮服用。现用珍珠层粉制成眼膏外用,治疗白内障、角膜炎及结膜炎等,均有一定疗效。
  此外,本品研细末外用,能燥湿收敛,用治湿疮瘙痒,溃疡久不收口,口疮等症。用珍珠层粉内服,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有一定疗效。
【用法用量】
  煎服,10~25g;宜打碎先煎。或入丸、散剂。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本品属镇降之品,故脾胃虚寒者,孕妇慎用。
【鉴别用药】
  珍珠母、石决明皆为贝类咸寒之品,均能平肝潜阳,清肝明目,用治肝阳上亢、肝经有热之头痛、眩晕、耳鸣及肝热目疾,目昏翳障等症。然石决明清肝明目作用力强,又有滋养肝阴之功,尤适宜于血虚肝热之羞明、目暗、青盲等目疾,及阴虚阳亢之眩晕、耳鸣等证;珍珠母又入心经,有镇惊安神之效,故失眠、烦躁、心神不宁等神志疾病多用之。


平肝息风药

牡蛎 @@@LINK=ml牡蛎 ml牡蛎 牡蛎
Muli 《神农本草经》

牡蛎科动物长牡蛎、大连湾牡蛎或近江牡蛎的贝壳。

【性能】 咸,微寒。归肝、胆、肾经。
【功效】 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
【应用】
  1. 心神不安,惊悸失眠。本品质重能镇,有安神之功效,用治心神不安,惊悸怔忡,失眠多梦等症,常与龙骨相须为用,如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伤寒论》)。亦可配伍朱砂、琥珀、酸枣仁等安神之品。
  2. 肝阳上亢,头晕目眩。本品咸寒质重,入肝经,有平肝潜阳,益阴之功。用治水不涵木,阴虚阳亢,头目眩晕,烦躁不安,耳鸣者,常与龙骨、龟甲、白芍等同用,如镇肝息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亦治热病日久,灼烁真阴,虚风内动,四肢抽搐之症,常与生地黄、龟甲、鳖甲等养阴、息风止痉药配伍,如大定风珠(《温病条辨》)。
  3. 痰核,瘰疬,瘿瘤,癥瘕积聚。本品味咸,软坚散结。用治痰火郁结之痰核,瘰疬,瘿瘤等,常与浙贝母、玄参等配伍,如消瘰丸(《医学心悟》);用治气滞血瘀的癥瘕积聚,常与鳖甲、丹参、莪术等同用。
  4. 滑脱诸证。本品煅后有与煅龙骨相似的收敛固涩作用,通过不同配伍可治疗自汗,盗汗,遗精,滑精,尿频,遗尿,崩漏,带下等滑脱之证。用治自汗,盗汗,常与麻黄根、浮小麦等同用,如牡蛎散(《和剂局方》),亦可用牡蛎粉扑撒汗处,有止汗作用;治肾虚遗精,滑精,常与沙苑子、龙骨、芡实等配伍,如金锁固精丸(《医方集解》);治尿频,遗尿可与桑螵蛸、金樱子、益智仁、龙骨等同用;治疗崩漏,带下证,又常与海螵蛸、山茱萸、山药、龙骨等配伍。
  此外,煅牡蛎有制酸止痛作用,可治胃痛泛酸,与乌贼骨、浙贝母共为细末,内服取效。
【用法用量】
  煎服,9~30g;宜打碎先煎。外用适量。收敛固涩宜煅用,其他宜生用。
【鉴别用药】
  龙骨与牡蛎均有重镇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作用,均可用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阴虚阳亢、头晕目眩及各种滑脱证。然龙骨长于镇惊安神,且收敛固涩力优于牡蛎;牡蛎平肝潜阳功效显著,又有软坚散结之功。


平肝息风药

代赭石 @@@LINK=dzs代赭石 dzs代赭石 代赭石
Daizheshi 《神农本草经》

三方晶系氧化物类矿物赤铁矿的矿石。

【性能】 苦,寒。归肝、心经。
【功效】 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
【应用】
  1. 肝阳上亢,头晕目眩。本品为矿石类药物,质重沉降,长于镇潜肝阳;又性味苦寒,善清肝火,故为重镇潜阳常用之品。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目眩晕、目胀耳鸣等症,常与怀牛膝、生龙骨、生牡蛎、生白芍等滋阴潜阳药同用,如镇肝息风汤,建瓴汤(《医学衷中参西录》);若肝阳上亢,肝火上升所致的头晕头痛,心烦难寐,可配珍珠母、磁石、猪胆膏、冰片、半夏等,如脑立清(《上海市药品标准》)。借其重镇、清肝之效,亦可用治小儿急慢惊风,吊眼撮口,搐搦不定,如《仁斋直指方》单用本品醋煅,细研水飞白汤调下。
  2. 呕吐,呃逆,噫气。本品质重性降,为重镇降逆要药。尤善降上逆之胃气而具止呕、止呃、止噫之效。用治胃气上逆之呕吐、呃逆、噫气不止等证,常与旋覆花、半夏、生姜等配伍,如旋覆代赭汤(《伤寒论》);若治噎膈不能食,大便燥结,配伍党参、当归、肉苁蓉等,如参赭培气汤(《医学衷中参西录》);治疗宿食结于肠间,胃气上逆不降,大便多日不通者,可配伍甘遂、芒硝、干姜等同用,如赭遂攻结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3. 气逆喘息。本品重镇降逆,亦能降上逆之肺气而平喘。用治哮喘有声,卧睡不得者,《普济方》单用本品研末,米醋调服取效;用治肺肾不足,阴阳两虚之虚喘,每与党参、山茱萸、胡桃肉、山药等补肺肾纳气药同用,如参赭镇气汤(《医学衷中参西录》);若治肺热咳喘者,可与桑白皮、苏子、旋覆花等同用。
  4. 血热吐衄,崩漏。本品苦寒,入心肝血分,有凉血止血之效。又本品善于降气、降火,尤适宜于气火上逆,迫血妄行之出血证。可单用,如《头门方》以本品煅烧醋淬,研细调服,治吐血、衄血;《普济方》用代赭石研为细末,醋汤调服,治崩中淋沥不止;如因热而胃气上逆所致吐血、衄血、胸中烦热者,可与白芍、竹茹、牛蒡子、清半夏等配伍,如寒降汤(《医学衷中参西录》);用治血热崩漏下血,可配伍禹余粮、赤石脂、五灵脂等,如震灵丹(《和剂局方》)。
【用法用量】
  煎服,10~30g;宜打碎先煎。入丸、散,每次1~3g。外用适量。降逆、平肝宜生用,止血宜煅用。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因含微量砷,故不宜长期服用。
【鉴别用药】
  代赭石与磁石均为铁矿石类重镇之品,均能平肝潜阳、降逆平喘,用于肝阳上亢之眩晕及气逆喘息之证。然代赭石主入肝经,偏重于平肝潜阳、凉血止血,善降肺胃之逆气而止呕、止呃、止噫;磁石主入肾经,偏重于益肾阴而镇浮阳、纳气平喘、镇惊安神。


平肝息风药

刺蒺藜 @@@LINK=cjl刺蒺藜 cjl刺蒺藜 刺蒺藜
Cijili 《神农本草经》

【性能】 辛、苦,微温。有小毒。归肝经。
【功效】 平肝疏肝,祛风明目。
【应用】
  1. 肝阳上亢,头晕目眩。本品味苦降泄,主入肝经,有平抑肝阳之功。用于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等症,常与钩藤、珍珠母、菊花等平肝潜阳药同用。
  2. 胸胁胀痛,乳闭胀痛。本品苦泄辛散,功能疏肝而散郁结,尚入血分而活血。用治肝郁气滞,胸胁胀痛,可与柴胡、香附、青皮等疏肝理气药同用。若治肝郁乳汁不通,乳房作痛,可单用本品研末服,或与穿山甲、王不留行等通经下乳药配伍应用。
  3. 风热上攻,目赤翳障。本品味辛,又疏散肝经风热而明目退翳,为祛风明目要药。用治风热目赤肿痛,多泪多眵或翳膜遮睛等症,多与菊花、蔓荆子、决明子、青葙子等同用,如白蒺藜散(《张氏医通》)。
  4. 风疹瘙痒,白癜风。本品辛散苦泄,轻扬疏散,又有祛风止痒之功。治疗风疹瘙痒,常与防风、荆芥、地肤子等祛风止痒药配伍;若治血虚风盛,瘙痒难忍者,应与当归、何首乌、防风等养血祛风药同用。《千金方》单用本品研末冲服,治白癜风。
【用法用量】
  煎服,6~9g;或入丸、散剂。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


平肝息风药

罗布麻 @@@LINK=lbm罗布麻 lbm罗布麻 罗布麻
Luobuma 《救荒本草》

【性能】 甘、苦,凉。有小毒。归肝经。
【功效】 平抑肝阳,清热,利尿。
【应用】
  1. 头晕目眩。本品味苦性凉,专入肝经,既有平抑肝阳之功,又有清泻肝热之效,故可治疗肝阳上亢及肝火上攻之头晕目眩,烦躁失眠等。本品单用有效,煎服或开水泡汁代茶饮,亦可与牡蛎、石决明、代赭石等同用,以治肝阳上亢之头晕目眩;若与钩藤、夏枯草、野菊花等配伍,宜治肝火上攻之头晕目眩。
  2. 水肿,小便不利。本品具有较好的清热利尿作用,用其根效果尤佳。治水肿,小便不利而有热者,可单用取效,或配伍车前子、木通、猪苓、泽泻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或开水泡服,3~15g。肝阳眩晕宜用叶片,治疗水肿多用根。
【使用注意】
  不宜过量或长期服用,以免中毒。


平肝息风药

羚羊角 @@@LINK=lyj羚羊角 lyj羚羊角 羚羊角
Lingyangjiao 《神农本草经》

牛科动物赛加羚羊的角。秋季猎取最佳,锯取其角,晒干。镑片或粉碎成细粉。

【性能】 咸,寒。归肝、心经。
【功效】 平肝息风,清肝明目,散血解毒。
【应用】
  1. 肝风内动,惊痫抽搐。本品主入肝经,咸寒质重,善能清泄肝热,平肝息风,镇惊解痉。故为治惊痫抽搐之要药,尤宜于热极生风所致者。用治温热病热邪炽盛之高热、神昏、惊厥抽搐者,常与钩藤、白芍、菊花、桑叶、生地同用,如羚角钩藤汤(《通俗伤寒论》);治妇女子癎,可与防风、独活、茯神、酸枣仁等配伍,如羚羊角散(《济生方》);用治癫痫、惊悸等,可与钩藤、天竺黄、郁金、朱砂等同用。
  2. 肝阳上亢,头晕目眩。本品味咸质重主降,有平肝潜阳之功。治肝阳上亢所致之头晕目眩,烦躁失眠,头痛如劈等症,常与石决明、龟甲、生地、菊花等同用,如羚羊角汤(《医醇賸义》)。
  3. 肝火上炎,目赤头痛。本品善清泻肝火而明目。故用治肝火上炎之头痛,目赤肿痛,羞明流泪等症,常与决明子、黄芩、龙胆草、车前子等同用,如羚羊角散(《和剂局方》)。
  4. 温热病壮热神昏,热毒发斑。本品入心肝二经,寒以胜热,故能气血两清,清热凉血散血,泻火解毒,用于温热病壮热神昏,谵语躁狂,甚或抽搐,热毒斑疹等症,常与石膏、寒水石、麝香等配伍,如紫雪丹(《千金方》);又王孟英以羚羊角、犀角加入白虎汤中,称羚犀石膏知母汤,治温热病壮热、谵语发斑等。
  此外,本品有解热,镇痛之效,可用于风湿热痹,肺热咳喘,百日咳等。
【用法用量】
  煎服,1~3g;宜单煎2小时以上。磨汁或研粉服,每次0.3~0.6g。
【使用注意】
  本品性寒,脾虚慢惊者忌用。


平肝息风药

牛黄 @@@LINK=nh牛黄 nh牛黄 牛黄
Niuhuang 《神农本草经》

牛的干燥胆结石。分胆黄和管黄二种,以胆黄质量为佳。宰牛时,如发现胆囊、胆管或肝管中有牛黄,即滤去胆汁,将牛黄取出,除去外部薄膜,阴干,研极细粉末。

【性能】 甘,凉。归心、肝经。
【功效】 化痰开窍,凉肝息风,清热解毒。
【应用】
  1. 热病神昏。本品性凉,其气芳香,入心经,能清心,祛痰,开窍醒神。故用治温热病热入心包及中风,惊风,癫痫等痰热阻闭心窍所致神昏谵语,高热烦躁,口噤,舌蹇,痰涎壅塞等症,常与麝香、冰片、朱砂、黄连、栀子等开窍醒神,清热解毒之品配伍,如安宫牛黄丸(《温病条辨》)。
  2. 小儿惊风,癫痫。本品入心、肝二经,有清心,凉肝,息风止痉之功。常用治小儿急惊风之壮热,神昏,惊厥抽搐等症,每与朱砂、全蝎、钩藤等清热息风止痉药配伍,如牛黄散(《证治准绳》);若治痰蒙清窍之癫痫发作,症见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四肢抽搐者,可与珍珠、远志、胆南星等豁痰、开窍醒神、止痉药配伍,如痫证镇心丹(《中医内科学讲义》上海科技出版社,1964,160)。
  3. 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牙痛,痈疽疔毒。本品性凉,为清热解毒之良药,用治火毒郁结之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牙痛,常与黄芩、雄黄、大黄等同用,如牛黄解毒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若咽喉肿痛,溃烂,可与珍珠为末吹喉,如珠黄散(《绛囊撮要》);治疗痈疽,疔毒,疖肿等,以牛黄与金银花、草河车、甘草同用,如牛黄解毒丸(《保婴撮要》);亦可用治乳岩、横痃、痰核、流注、瘰疬、恶疮等证,每与麝香、乳香、没药同用,如犀黄丸(《外科证治全生集》)。
【用法用量】
  入丸、散剂,每次0.15~0.35g。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使用注意】
  非实热证不宜用,孕妇慎用。


平肝息风药

珍珠 @@@LINK=zz珍珠 zz珍珠 珍珠
Zhenzhu 《日华子本草》

【性能】 甘、咸,寒。归心、肝经。
【功效】 安神定惊,明目消翳,解毒生肌。
【应用】
  1. 心神不宁,心悸失眠。本品甘寒,质重沉降,入心、肝经,重可镇怯,故有安神定惊之效。主治心神不宁,心悸失眠等症,单用即效,如《肘后方》用本品研末与蜜和服。性寒清热,甘寒益阴,故更适用于心虚有热之心烦不眠、多梦健忘、心神不宁等症,每与酸枣仁、柏子仁、五味子等养心安神药同用。
  2. 惊风,癫痫。本品性寒质重,清心、肝之热而定惊止痉。治疗小儿痰热之急惊风,高热神昏,痉挛抽搐者,可与牛黄、胆南星、天竺黄等清热化痰药配伍,如金箔镇心丸(《杂病源流犀烛》);用治小儿惊痫,惊惕不安,吐舌抽搐等症,可与朱砂、牛黄、黄连等配伍,如镇惊丸(《医宗金鉴》);用本品与朱砂、麝香、伏龙肝同用,可治小儿惊啼及夜啼不止,如真珠丸(《圣惠方》)。
  3. 目赤翳障,视物不清。本品性寒清热,入肝经,善于清肝明目,消翳,故可用治多种眼疾。用治肝经风热或肝火上攻之目赤涩痛,眼生翳膜,常与青葙子、菊花、石决明等清肝明目之品配伍,如真珠散(《证治准绳》);若治眼目翳障初起,可与琥珀、熊胆、麝香、黄连等配伍,研极细,点眼,如珍珠散(《医学心悟》)。
  4. 口内诸疮,疮疡肿毒,溃久不敛。本品有清热解毒,生肌敛疮之功,用治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咽喉溃烂等症,多与硼砂、青黛、冰片、黄连、人中白合用,共为细末,吹入患处,如珍宝散(《丹台玉案》);亦可用珍珠与牛黄共为末,如珠黄散(《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若治疮疡溃烂,久不收口者,可用本品配炉甘石、黄连、血竭、钟乳石等,令极细,调匀,外敷,如珍珠散(《张氏医通》)。
  此外,本品亦可用治皮肤色斑。现多将本品用于化妆品中,以防治皮肤色素沉着,有润肤养颜之效。
【用法用量】
  内服入丸、散用,0.1~0.3g。外用适量。
【鉴别用药】
  珍珠与珍珠母来源同一动物体,均有镇心安神、清肝明目、退翳、敛疮之功效,均可用治心悸失眠、心神不宁及肝火上攻之目赤、翳障及湿疮溃烂等患。然珍珠重在镇惊安神,多用治心悸失眠、心神不宁、惊风、癫痫等证,且敛疮生肌力好;珍珠母重在平肝潜阳,多用治肝阳上亢、肝火上攻之眩晕,其安神、敛疮作用均不如珍珠,且无生肌之功。


平肝息风药

钩藤 @@@LINK=gt钩藤 gt钩藤 钩藤
Gouteng 《名医别录》

茜草科植物钩藤、大叶钩藤、毛钩藤、华钩藤或无柄果钩藤的干燥带钩茎枝。

【性能】 甘,凉。归肝、心包经。
【功效】 清热平肝,息风定惊。
【应用】
  1. 头痛,眩晕。本品性凉,主入肝经,既能清肝热,又能平肝阳,故可用治肝火上攻或肝阳上亢之头胀头痛,眩晕等症;属肝火者,常与夏枯草、龙胆草、栀子、黄芩等配伍,属肝阳者,常与天麻、石决明、怀牛膝、杜仲、茯神等同用,如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
  2. 肝风内动,惊痫抽搐。本品入肝,心包二经,有和缓的息风止痉作用,又能清泄肝热,故用于热极生风,四肢抽搐及小儿高热惊风症,尤为相宜。如治小儿急惊风,壮热神昏、牙关紧闭、手足抽搐者,可与天麻、全蝎、僵蚕、蝉衣等同用,如钩藤饮子(《小儿药证直诀》);用治温热病热极生风,痉挛抽搐,多与羚羊角、白芍、菊花、生地等同用,如羚角钩藤汤(《通俗伤寒论》);用治诸痫啼叫,痉挛抽搐,可与天竺黄、蝉蜕、黄连、大黄等同用,如钩藤饮子(《普济方》)。
  此外,本品具有轻清疏泄之性,能清热透邪,故又可用于风热外感,头痛,目赤及斑疹透发不畅之证。与蝉蜕、薄荷同用,可治小儿惊啼、夜啼,有凉肝止惊之效。
【用法用量】
  煎服,3~12g;入煎剂宜后下。


平肝息风药

天麻 @@@LINK=tm天麻 tm天麻 天麻
Tianma 《神农本草经》

兰科植物天麻的干燥块茎。立冬后至次年清明前采挖,冬季茎枯时采挖者名“冬麻”,质量优良;春季发芽时采挖者名“春麻”,质量较差。

【性能】 甘,平。归肝经。
【功效】 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
【应用】
  1. 肝风内动,惊痫抽搐。本品主入肝经,功能息风止痉,且味甘质润,药性平和。故可用治各种病因之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不论寒热虚实,皆可配伍应用。如治小儿急惊风,常与羚羊角、钩藤、全蝎等息风止痉药同用,如钩藤饮(《医宗金鉴》);用治小儿脾虚慢惊,则与人参、白术、白僵蚕等药配伍,如醒脾丸(《普济本事方》);用治小儿诸惊,可与全蝎、制南星、白僵蚕同用,如天麻丸(《魏氏家藏方》),若用治破伤风痉挛抽搐、角弓反张,又与天南星、白附子、防风等药配伍,如玉真散(《外科正宗》)。
  2. 眩晕,头痛。本品既息肝风,又平肝阳,为治眩晕、头痛之要药。不论虚证、实证,随不同配伍皆可应用。用治肝阳上亢之眩晕、头痛,常与钩藤、石决明、牛膝等同用,如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用治风痰上扰之眩晕、头痛,痰多胸闷者,常与半夏、陈皮、茯苓、白术等同用,如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若头风攻注,偏正头痛,头晕欲倒者,可配等量川芎为丸,如天麻丸(《普济方》)。
  3. 肢体麻木,手足不遂,风湿痹痛。本品又能祛外风,通经络,止痛。用治中风手足不遂,筋骨疼痛等,可与没药、制乌头、麝香等药配伍,如天麻丸(《圣济总录》);用治妇人风痹,手足不遂,可与牛膝、杜仲、附子浸酒服,如天麻酒(《十便良方》);若治风湿痹痛,关节屈伸不利者,多与秦艽、羌活、桑枝等祛风湿药同用,如秦艽天麻汤。(《医学心悟》)。
【用法用量】
  煎服,3~9g。研末冲服,每次1~1.5g。
【鉴别用药】
  钩藤、羚羊角、天麻均有平肝息风、平肝潜阳之功,均可治肝风内动、肝阳上亢之证。然钩藤性凉,轻清透达,长于清热息风,用治小儿高热惊风轻证为宜;羚羊角性寒,清热力强,除用治热极生风证外,又能清心解毒,多用于高热神昏,热毒发斑等症;天麻甘平质润,清热之力不及钩藤、羚羊角,但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之寒热虚实皆可配伍应用,且能祛风止痛。


平肝息风药

地龙 @@@LINK=dl地龙 dl地龙 地龙
Dilong 《神农本草经》

【性能】 咸,寒。归肝、脾、膀胱经。
【功效】 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
【应用】
  1. 高热惊痫,癫狂。本品性寒,既能息风止痉,又善于清热定惊,故适用于热极生风所致的神昏谵语、痉挛抽搐及小儿惊风,或癫痫、癫狂等症。如《本草拾遗》治狂热癫痫,即以本品同盐化为水,饮服;《摄生众妙方》治小儿急慢惊风,则用本品研烂,同朱砂作丸服。治高热抽搐惊痫之症,多与钩藤、牛黄、白僵蚕、全蝎等息风止痉药同用。
  2. 气虚血滞,半身不遂。本品性走窜,善于通行经络,常与黄芪、当归、川芎等补气活血药配伍,治疗中风后气虚血滞,经络不利,半身不遂,口眼喎斜等症,如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3. 痹证。本品长于通络止痛,适用于多种原因导致的经络阻滞、血脉不畅,肢节不利之症。性寒清热,尤适用于关节红肿疼痛、屈伸不利之热痹,常与防己、秦艽、忍冬藤、桑枝等除湿热、通经络药物配伍;如用治风寒湿痹,肢体关节麻木、疼痛尤甚、屈伸不利等症,则应与川乌、草乌、南星、乳香等祛风散寒,通络止痛药配伍,如小活络丹(《和剂局方》)。
  4. 肺热哮喘。本品性寒降泄,长于清肺平喘。用治邪热壅肺,肺失肃降之喘息不止,喉中哮鸣有声者,单用研末内服即效;亦可用鲜地龙水煎,加白糖收膏用。或与麻黄、杏仁、黄芩、葶苈子等同用,以加强清肺化痰、止咳平喘之功。
  5. 小便不利,尿闭不通。本品咸寒走下入肾,能清热结而利水道。用于热结膀胱,小便不通,可单用,或配伍车前子、木通、冬葵子等同用。
  此外,本品有降压作用,常用治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
【用法用量】
  煎服,4.5~9g。鲜品10~20g。研末吞服,每次1~2g。外用适量。


平肝息风药

全蝎 @@@LINK=qx全蝎 qx全蝎 全蝎
Quanxie 《蜀本草》

钳蝎料动物东亚钳蝎的干燥体。清明至谷雨前后捕捉者,称为“春蝎”,此时未食泥土,品质较佳;夏季产量较多,称为“伏蝎”。饲养蝎一般在秋季,隔年收捕一次。野生蝎在春末至秋初捕捉,捕得后,先浸入清水中,待其吐出泥土,置沸水或沸盐水中,煮至全身僵硬,捞出,置通风处,阴干。

【性能】 辛,平。有毒。归肝经。
【功效】 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应用】
  1. 痉挛抽搐。本品主入肝经,性善走窜,既平息肝风,又搜风通络,有良好的息风止痉之效,为治痉挛抽搐之要药。用治各种原因之惊风、痉挛抽搐,常与蜈蚣同用,即止痉散(《经验方》);如用治小儿急惊风高热,神昏、抽搐,常与羚羊角、钩藤、天麻等清热、息风药配伍;用治小儿慢惊风抽搐,常与党参、白术、天麻等益气健脾药同用;用治痰迷癫痫抽搐,可与郁金、白矾等份,研细末服;若治破伤风痉挛抽搐、角弓反张,又与蜈蚣、天南星、蝉蜕等配伍,如五虎追风散(广州中医学院《方剂学
》);或与蜈蚣、钩藤、朱砂等配伍,如摄风散(《证治准绳》);治疗风中经络,口眼喎斜,可与白僵蚕、白附子等同用,如牵正散(《杨氏家藏方》)。
  2. 疮疡肿毒,瘰疬结核。本品味辛,有毒,故有散结、攻毒之功,多作外敷用。如《本草纲目》引《澹寮方》用全蝎、栀子,麻油煎黑去渣,入黄蜡为膏外敷,治疗诸疮肿毒;《医学衷中参西录》以本品焙焦,黄酒下,消颌下肿硬;《经验方》小金散,以本品配马钱子、半夏、五灵脂等,共为细末,制成片剂用,治流痰、瘰疬、瘿瘤等证。近代用本品配伍蜈蚣、地龙、虫各等份,研末或水泛为丸服,以治淋巴结核、骨与关节结核等。亦有单用全蝎,香油炸黄内服,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3. 风湿顽痹。本品善于通络止痛,对风寒湿痹久治不愈,筋脉拘挛,甚则关节变形之顽痹,作用颇佳。可用全蝎配麝香少许,共为细末,温酒送服,对减轻疼痛有效,如全蝎末方(《仁斋直指方》);临床亦常与川乌、白花蛇、没药等祛风、活血、舒筋活络之品同用。
  4. 顽固性偏正头痛。本品搜风通络止痛之效较强,用治偏正头痛,单味研末吞服即有效;配合天麻、蜈蚣、川芎、僵蚕等同用,则其效更佳。
【用法用量】
  煎服,3~6g。研末吞服,每次0.6~1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用量不宜过大。孕妇慎用。


平肝息风药

蜈蚣 @@@LINK=wg蜈蚣 wg蜈蚣 蜈蚣
Wugong 《神农本草经》

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的干燥体。春、夏二季捕捉,用竹片插入头尾,绷直,干燥。

【性能】 辛,温。有毒。归肝经。
【功效】 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应用】
  1. 痉挛抽搐。本品性温,性善走窜,通达内外,搜风定搐力强,与全蝎均为息风要药,两药常同用,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痉挛抽搐,如止痉散(《经验方》);若治小儿口撮,手足抽搐,以本品配全蝎、钩藤、僵蚕等,如撮风散(《证治准绳》),又(《圣惠方》)万金散,治小儿急惊,以本品配丹砂、轻粉等分研末,乳汁下;若治破伤风,角弓反张,即以本品为主药,配伍南星、防风等同用。如蜈蚣星风散(《医宗金鉴》)。经适当配伍,本品亦可用于癫痫、风中经络,口眼喎斜等证。
  2. 疮疡肿毒,瘰疬结核。本品以毒攻毒,味辛散结,同雄黄、猪胆汁配伍制膏,外敷恶疮肿毒,效果颇佳,如不二散(《拔萃方》);本品与茶叶共为细末,敷治瘰疬溃烂,如《本草纲目》引《枕中方》验方,新方结核散,配合全蝎、庶虫虫,共研细末内服,治骨结核;若以本品焙黄,研细末,开水送服,或与黄连、大黄、生甘草等同用,又可治毒蛇咬伤。
  3. 风湿顽痹。本品有良好的通络止痛功效,而与全蝎相似,故二药常与防风、独活、威灵仙等祛风、除湿、通络药物同用,以治风湿痹痛、游走不定、痛势剧烈者。
  4. 顽固性头痛。本品搜风,通络止痛,可用治久治不愈之顽固性头痛或偏正头痛,多与天麻、川芎、白僵蚕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3~5g。研末冲服,每次0.6~1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用量不宜过大。孕妇忌用。
【鉴别用药】
  蜈蚣、全蝎皆有息风镇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之功效,二药相须有协同增效作用。然全蝎性平,息风镇痉,攻毒散结之力不及蜈蚣;蜈蚣力猛性燥,善走窜通达,息风镇痉功效较强,又攻毒疗疮,通痹止痛疗效亦佳。


平肝息风药

僵蚕 @@@LINK=jc僵蚕 jc僵蚕 僵蚕
Jiangcan 《神农本草经》

蚕蛾科昆虫家蚕4~5龄的幼虫感染(或人工接种)白僵菌而致死的干燥体。

【性能】 咸、辛,平。归肝、肺、胃经。
【功效】 祛风定惊,化痰散结。
【应用】
  1. 惊痫抽搐。本品咸辛平,入肝、肺二经,既能息风止痉,又能化痰定惊,故对惊风、癫痫而挟痰热者尤为适宜。治高热抽搐者,可与蝉衣、钩藤、菊花同用。治急惊风,痰喘发痉者,以本品同全蝎、天麻、朱砂、牛黄、胆南星等配伍,如千金散(《寿世保元》);若用治小儿脾虚久泻,慢惊搐搦者,又当与党参、白术、天麻、全蝎等益气健脾,息风定惊药配伍,如醒脾散(《古今医统》);用治破伤风角弓反张者,则与全蝎、蜈蚣、钩藤等配伍,如撮风散(《证治准绳》)。
  2. 风中经络,口眼喎斜。本品味辛行散,能祛风、化痰、通络,常与全蝎、白附子等同用,如牵正散(《杨氏家藏方》)。
  3. 风热头痛,目赤,咽痛,风疹瘙痒。本品辛散,入肝、肺二经,有祛外风、散风热、止痛、止痒之功。用治肝经风热上攻之头痛、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等症,常与桑叶、木贼、荆芥等疏风清热之品配伍,如白僵蚕散(《证治准绳》);用治风热上攻,咽喉肿痛、声音嘶哑者,可与桔梗、薄荷、荆芥、防风、甘草等同用,如六味汤(《咽喉秘集》);治疗风疹瘙痒,如《圣惠方》用本品为末,内服,治风疮瘾疹,可单味研末服,或与蝉蜕、薄荷等疏风止痒药同用。
  4. 痰核,瘰疬。本品味咸,能软坚散结,又兼可化痰,故可用治痰核、瘰疬,可单用为末,或与浙贝母、夏枯草、连翘等化痰散结药同用。亦可用治乳腺炎、流行性腮腺炎、疔疮痈肿等症,可与金银花、连翘、板蓝根、黄芩等清热解毒药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5~9g。研末吞服,每次1~1.5g;散风热宜生用,其他多制用。


平肝息风药

麝香 @@@LINK=sx麝香 sx麝香 麝香
Shexiang 《神农本草经》

鹿科动物林麝、马麝或原麝的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野生麝多在冬季至次春猎取,猎取后,割取香囊,阴干,习称“毛壳麝香”,用时剖开香囊,除去囊壳,称“麝香仁”,其中呈颗粒状者称“当门子”。人工驯养麝多直接从香囊中取出麝香仁,阴干。应密闭,避光贮存。

【性能】 辛,温。归心、脾经。
【功效】 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
【应用】
  1. 闭证神昏。麝香辛温,气极香,走窜之性甚烈,有很强的开窍通闭、辟秽化浊作用,为醒神回苏之要药。可用于各种原因所致之闭证神昏,无论寒闭、热闭,用之皆效。用治温病热陷心包,痰热蒙蔽心窍,小儿惊风及中风痰厥等热闭神昏,常配伍牛黄、冰片、朱砂等,组成凉开之剂,如安宫牛黄丸(《温病条辨》)、至宝丹(《和剂局方》)等;因其性温,故寒闭证尤宜,治中风卒昏,中恶胸腹满痛等寒浊或痰湿阻闭气机,蒙蔽神明之寒闭神昏,常配伍苏合香、檀香、安息香等药,组成温开之剂,如苏合香丸(《和剂局方》)。
  2. 疮疡肿毒,瘰疬痰核,咽喉肿痛。本品辛香行散,有良好的活血散结,消肿止痛作用,用治上述诸症,内服、外用均有良效。用治疮疡肿毒,常与雄黄、乳香、没药同用,如醒消丸(《外科全生集》),也可与牛黄、乳香、没药同用,如牛黄醒消丸(《外科全生集》);用治咽喉肿痛,可与牛黄、蟾酥、珍珠等配伍,如六神丸(《中药制剂手册》)。
  3. 血瘀经闭,癥瘕,心腹暴痛,头痛,跌打损伤,风寒湿痹。本品辛香,开通走窜,可行血中之瘀滞,开经络之壅遏,而具活血通经、止痛之效。用治血瘀经闭证,常与丹参、桃仁、红花、川芎等药同用;若癥瘕痞块等血瘀重证,可与水蛭、虻虫、三棱等配伍,如化癥回生丹(《温病条辨》);本品开心脉,祛瘀滞,为治心腹暴痛之佳品,常配伍木香、桃仁等,如麝香汤(《圣济总录》);治偏正头痛,日久不愈者,常与赤芍、川芎、桃仁等合用,如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麝香又为伤科要药,善于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治跌仆肿痛、骨折扭挫,不论内服,外用均有良效,常与乳香、没药、红花等配伍,如七厘散(《良方集腋》)、八厘散(《医宗金鉴》);用治风寒湿痹证疼痛,顽固不愈者,可与独活、威灵仙、桑寄生等同用。
  4. 难产,死胎,胞衣不下。本品活血通经,辛香走窜,力达胞宫,有催生下胎之效。治难产、死胎等,常与肉桂配伍,如香桂散(《张氏医通》);亦有以本品与猪牙皂、天花粉同用,葱汁为丸,外用取效,如堕胎丸(《河北医药集锦》)。
【用法用量】
  入丸、散,每次0.03~0.1g。外用适量。不宜入煎剂。
【使用注意】
  孕妇禁用。


开窍药

冰片 @@@LINK=bp冰片 bp冰片 冰片
Bingpian 《新修本草》

【性能】 辛、苦,微寒。归心、脾,肺经。
【功效】 开窍醒神,清热止痛。
【应用】
  1. 闭证神昏。本品味辛气香,有开窍醒神之功效,功似麝香但力较弱,二者常相须为用。冰片性偏寒凉,为凉开之品,更宜用于热病神昏。治疗痰热内闭、暑热卒厥、小儿惊风等热闭证,常与牛黄、麝香、黄连等配伍,如安宫牛黄丸(《温病条辨》);若闭证属寒,常与苏合香、安息香、丁香等温开药配伍,如苏合香丸(《和剂局方》)。
  2. 目赤肿痛,喉痹口疮。本品苦寒,有清热止痛、泻火解毒、明目退翳、消肿之功,为五官科常用药。治疗目赤肿痛,单用点眼即效,也可与炉甘石、硼砂、熊胆等制成点眼药水,如八宝眼药水(《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治疗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常与硼砂、朱砂、玄明粉共研细末,吹敷患处,如冰硼散(《外科正宗》);治疗风热喉痹,以冰片与灯心草、黄柏、白矾共为末,吹患处取效(《濒湖集简方》)。
  3. 疮疡肿痛,疮溃不敛,水火烫伤。本品有清热解毒、防腐生肌作用,故外用清热消肿、生肌敛疮方中均用冰片。治疮疡溃后日久不敛,可配伍牛黄、珍珠、炉甘石等,如八宝丹(《疡医大全》),或与象皮、血竭、乳香等同用,如生肌散(《经验方》);治水火烫伤,可用本品与银朱、香油制成药膏外用(《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治疗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可以本品搅溶于核桃油中滴耳。
  此外,本品用治冠心病心绞痛及齿痛,有一定疗效。
【用法用量】
  入丸、散,每次0.15~0.3g。外用适量,研粉点敷患处。不宜入煎剂。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
【鉴别用药】
  冰片与麝香同为开窍醒神之品,均可用治热病神昏、中风痰厥、气郁窍闭、中恶昏迷等闭证,然麝香开窍力强而冰片力逊,麝香为温开之品,冰片为凉开之剂,但又常相须为用;二者均可消肿止痛、生肌敛疮,外用治疮疡肿毒。但冰片性偏寒凉,以清热泻火止痛见长,善治口齿、咽喉、耳目之疾,外用有清热止痛、防腐止痒、明目退翳之功;麝香辛温、治疮痈肿毒多以活血散结、消肿止痛功效为用。二者均应入丸、散使用,不入煎剂。


开窍药

苏合香 @@@LINK=shx苏合香 shx苏合香 苏合香
Suhexiang 《名医别录》

【性能】 辛,温。归心、脾经。
【功效】 开窍醒神,辟秽,止痛。
【应用】
  1. 寒闭神昏。苏合香辛香气烈,有开窍醒神之效,作用与麝香相似而力稍逊,且长于温通、辟秽,故为治面青、身凉、苔白、脉迟之寒闭神昏之要药。治疗中风痰厥、惊痫等属于寒邪、痰浊内闭者,常与麝香、安息香、檀香等同用,如苏合香丸(《和剂局方》)。
  2. 胸腹冷痛,满闷。本品温通、走窜,可收化浊开郁,祛寒止痛之效。用治痰浊,血瘀或寒凝气滞之胸脘痞满、冷痛等症,常与冰片等同用,如苏合丸(《和剂局方》)。
  此外,本品能温通散寒,为治疗冻疮的良药,可用苏合香溶于乙醇中涂敷冻疮患处。
【用法用量】
  入丸、散,0.3~1g。外用适量,不入煎剂。


开窍药

石菖蒲 @@@LINK=scp石菖蒲 scp石菖蒲 石菖蒲
Shichangpu 《神农本草经》

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干燥根茎。

【性能】 辛、苦,温。归心、胃经。
【功效】 开窍醒神,化湿和胃,宁神益志。
【应用】
  1. 痰蒙清窍,神志昏迷。本品辛开苦燥温通,芳香走窜,不但有开窍醒神之功,且兼具化湿,豁痰,辟秽之效。故擅长治痰湿秽浊之邪蒙蔽清窍所致之神志昏乱。治中风痰迷心窍,神志昏乱、舌强不能语,常与半夏、天南星、橘红等燥湿化痰药合用,如涤痰汤(《济生方》);若治痰热蒙蔽,高热、神昏谵语者,常与郁金、半夏、竹沥等配伍,如菖蒲郁金汤(《温病全书》);治痰热癫痫抽搐,可与枳实、竹茹、黄连等配伍,如清心温胆汤(《古今医鉴》);治癫狂痰热内盛者,可与远志、朱砂、生铁落同用,如生铁落饮(《医学心悟》);用治湿浊蒙蔽,头晕,嗜睡,健忘,耳鸣,耳聋等症,又常与茯苓、远志、龙骨等配伍,如安神定志丸(《医学心悟》)。
  2. 湿阻中焦,脘腹痞满,胀闷疼痛。本品辛温芳香,善化湿浊、醒脾胃、行气滞、消胀满。用治湿浊中阻,脘闷腹胀、痞塞疼痛,常与砂仁、苍术、厚朴同用;若湿从热化、湿热蕴伏、身热吐利、胸脘痞闷、舌苔黄腻者,可与黄连、厚朴等配伍,如连朴饮(《霍乱论》)。
  3. 噤口痢。本品芳香化湿、燥湿,又行胃肠之气。治疗湿浊、热毒蕴结肠中所致之水谷不纳,痢疾后重等,可与黄连、茯苓、石莲子等配伍,如开噤散(《医学心悟》)。
  4. 健忘,失眠,耳鸣,耳聋。本品入心经,开心窍、益心智、安心神、聪耳明目,故可用于上述诸症。治健忘证,常与人参、茯苓、菖蒲等配伍,如不忘散(《证治准绳》)、开心散(《千金方》);治劳心过度、心神失养引发的失眠、多梦、心悸怔忡,常与人参、白术、龙眼肉及酸枣仁、茯神、朱砂等配伍,如安神定志丸(《杂病源流犀烛》);治心肾两虚、耳鸣耳聋、头昏、心悸,常与菟丝子、女贞子、旱莲草及丹参、夜交藤等配伍,如安神补心丸(《中药制剂手册》)。
  此外,还可用于声音嘶哑、痈疽疮疡、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等证。
【用法用量】
  煎服,3~9g。鲜品加倍。


开窍药

人参 @@@LINK=rs人参 rs人参 人参
Renshen 《神农本草经》

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吉林抚松县产量最大,质量最好,称吉林参。野生者名“山参”;栽培者称“园参”。园参一般应栽培6~7年后收获。鲜参洗净后干燥者称“生晒参”;蒸制后干燥者称“红参”;加工断下的细根称“参须”。山参经晒干称“生晒山参”。

【性能】 甘、微苦,平。归肺、脾、心经。
【功效】 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
【应用】
  1. 元气虚脱证。本品能大补元气,复脉固脱,为拯危救脱要药。适用于因大汗、大泻、大失血或大病、久病所致元气虚极欲脱,气短神疲,脉微欲绝的重危证候。单用有效,如独参汤(《景岳全书》)。若气虚欲脱兼见汗出,四肢逆冷者,应与回阳救逆之附子同用,以补气固脱与回阳救逆,如参附汤(《正体类要》)。若气虚欲脱兼见汗出身暖,渴喜冷饮,舌红干燥者,本品兼能生津,常与麦冬、五味子配伍,以补气养阴,敛汗固脱,如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
  2. 肺脾心肾气虚证。本品为补肺要药,可改善短气喘促,懒言声微等肺气虚衰症状。治肺气咳喘、痰多者,常与五味子、苏子、杏仁等药同用,如补肺汤(《千金方》)。
  本品亦为补脾要药,可改善倦怠乏力,食少便溏等脾气虚衰症状。因脾虚不运常兼湿滞,故常与白术、茯苓等健脾利湿药配伍,如四君子汤(《和剂局方》)。若脾气虚弱,不能统血,导致长期失血者,本品又能补气以摄血,常与黄芪、白术等补中益气之品配伍,如归脾汤(《济生方》)。若脾气虚衰,气虚不能生血,以致气血两虚者,本品还能补气以生血,可与当归、熟地等药配伍,如八珍汤(《正体类要》)。
  本品又能补益心气,可改善心悸怔忡,胸闷气短,脉虚等心气虚衰症状,并能安神益智,治疗失眠多梦,健忘。常与酸枣仁、柏子仁等药配伍,如天王补心丹(《摄生秘剖》)。
  本品还有补益肾气作用,不仅可用于肾不纳气的短气虚喘,还可用于肾虚阳痿。治虚喘,常与蛤蚧、五味子、胡桃等药同用。治肾阳虚衰,肾精亏虚之阳痿,则常与鹿茸等补肾阳、益肾精之品配伍。
  3. 热病气虚津伤口渴及消渴证。热邪不仅容易伤津,而且亦会耗气,对于热病气津两伤,口渴,脉大无力者,本品既能补气,又能生津。治热伤气津者,常与知母、石膏同用,如白虎加人参汤(《伤寒论》)。消渴一病,虽有在肺、脾(胃)、肾的不同,但常常相互影响。其病理变化主要是阴虚与燥热,往往气阴两伤,人参既能补益肺脾肾之气,又能生津止渴,故治消渴的方剂中亦较常用。
  此外,本品还常与解表药、攻下药等祛邪药配伍,用于气虚外感或里实热结而邪实正虚之证,有扶正祛邪之效。
【用法用量】
  煎服,3~19g;挽救虚脱可用15~30g。宜文火另煎分次兑服。野山参研末吞服,每次2g,日服2次。
【使用注意】
  不宜与藜芦同用。


补虚药

西洋参 @@@LINK=xys西洋参 xys西洋参 西洋参
Xiyangshen 《增订本草备要》

五加科植物西洋参的根。

【性能】 甘、微苦,凉。归肺、心、肾、脾经。
【功效】 补气养阴,清热生津。
【应用】
  1. 气阴两伤证。本品亦能补益元气,但作用弱于人参;其药性偏凉,兼能清火养阴生津。适用于热病或大汗、大泻、大失血,耗伤元气及阴津所致神疲乏力,气短息促,自汗热粘,心烦口渴,尿短赤涩,大便干结,舌燥,脉细数无力等证。常与麦冬、五味子等养阴生津,敛汗之品同用。
  2. 肺气虚及肺阴虚证。本品能补肺气,兼能养肺阴、清肺火,适用于火热耗伤肺脏气阴所致短气喘促,咳嗽痰少,或痰中带血等症。可与养阴润肺的玉竹、麦冬,清热化痰止咳之川贝母等品同用。
  此外,本品还能补心气,益脾气,并兼能养心阴,滋脾阴。治疗气阴两虚之心悸心痛,失眠多梦。可与补心气之甘草,养心阴、清心热之麦冬、生地等品同用。治疗脾气阴两虚之纳呆食滞,口渴思饮。可与健脾消食之太子参、山药、神曲、谷芽等品同用。肾阴不足之证亦可选用。
  3. 热病气虚津伤口渴及消渴。本品不仅能补气、养阴生津,还能清热,适用于热伤气津所致身热汗多,口渴心烦,体倦少气,脉虚数者。常与西瓜翠衣、竹叶、麦冬等品同用,如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临床亦常配伍养阴、生津之品用于消渴病气阴两伤之证。
【用法用量】
  另煎兑服,3~6g。
【使用注意】
  据《药典》记载,本品不宜与藜芦同用。
【鉴别用药】
  人参与西洋参均有补益元气之功,可用于气虚欲脱之气短神疲、脉细无力等症。但人参益气救脱之力较强,单用即可收效;西洋参偏于苦寒,兼能补阴,较宜于热病等所致的气阴两脱者。二药又皆能补脾肺之气,可以主治脾肺气虚之证,其中也以人参作用较强;但西洋参多用于脾肺气阴两虚之证。此二药还有益气生津作用,均常用于津伤口渴和消渴证。此外,人参尚能补益心肾之气,安神增智,还常用于失眠、健忘、心悸怔忡及肾不纳气之虚喘气短。


补虚药

党参 @@@LINK=ds党参 ds党参 党参
Dangshen 《增订本草备要》

桔梗科植物党参、素花党参或川党参的根。

【性能】 甘,平。归脾、肺经。
【功效】 补脾肺气,补血,生津。
【应用】
  1. 脾肺气虚证。本品性味甘平,主归脾肺二经,以补脾肺之气为主要作用。用于中气不足的体虚倦怠,食少便溏等症,常与补气健脾除湿的白术、茯苓等同用;对肺气亏虚的咳嗽气促,语声低弱等症,可与黄芪、蛤蚧等品同用,以补益肺气,止咳定喘。其补益脾肺之功与人参相似而力较弱,临床常用以代替古方中的人参,用以治疗脾肺气虚的轻证。
  2. 气血两虚证。本品既能补气,又能补血,常用于气虚不能生血,或血虚无以化气,而见面色苍白或萎黄,乏力,头晕,心悸等症的气血两虚证。常配伍黄芪、白术、当归、熟地等品,以增强其补气补血效果。
  3. 气津两伤证。本品对热伤气津之气短口渴,亦有补气生津作用,适用于气津两伤的轻证,宜与麦冬、五味子等养阴生津之品同用。
  此外,本品亦常与解表药、攻下药等祛邪药配伍,用于气虚外感或里实热结而气血亏虚等邪实正虚之证,以扶正祛邪,使攻邪而正气不伤。
【用法用量】
  煎服,9~30g。
【使用注意】
  据《药典》记载,本品不宜与藜芦同用。
【鉴别用药】
  人参与党参均具有补脾气、补肺气、益气生津、益气生血及扶正祛邪之功,均可用于脾气虚、肺气虚、津伤口渴、消渴、血虚及气虚邪实之证。但党参性味甘平,作用缓和,药力薄弱,古方用以主治以上轻症和慢性疾患者,可用党参加大用量代替,而急症、重症仍以人参为宜。但党参不具有人参益气救脱之功,凡元气虚脱之证,应以人参急救虚脱,不能以党参代替。此外,人参还长于益气助阳,安神增智,而党参则类似作用不明显。但党参兼有补血之功。


补虚药

太子参 @@@LINK=tzs太子参 tzs太子参 太子参
Taizishen 《中国药用植物志》

石竹科植物异叶假繁缕的块根。

【性能】 甘、微苦、平。归脾、肺经。
【功效】 补气健脾,生津润肺。
【应用】
  脾肺气阴两虚证。本品能补脾肺之气,兼能养阴生津,其性略偏寒凉,属补气药中的清补之品。宜用于热病之后,气阴两亏,倦怠自汗,饮食减少,口干少津,而不宜温补者。因其作用平和,多入复方作病后调补之药。治疗脾气虚弱、胃阴不足所致食少倦怠,口干舌燥,宜与山药、石斛等益脾气、养胃阴之品同用;本品亦可用于心气与心阴两虚所致心悸不眠,虚热汗多,宜与五味子、酸枣仁等养心安神敛汗之品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9~30g。
【鉴别用药】
  西洋参与太子参均为气阴双补之品,均具有益脾肺之气,补脾肺之阴,生津止渴之功。但太子参性平力薄,其补气,养阴、生津与清火之力俱不及西洋参。凡气阴不足之轻证、火不盛者及小儿,宜用太子参,气阴两伤而火较盛者,当用西洋参。


补虚药

黄芪 @@@LINK=hq黄芪 hq黄芪 黄芪
Huangqi 《神农本草经》

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根。

【性能】 甘,微温。归脾、肺经。
【功效】 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托毒生肌。
【应用】
  1. 脾气虚证。本品甘温,善入脾胃,为补中益气要药。脾气虚弱,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者,可单用熬膏服,或与党参、白术等补气健脾药配伍。因其能升阳举陷,故长于治疗脾虚中气下陷之久泻脱肛,内脏下垂。常与人参、升麻、柴胡等品同用,如补中益气汤(《脾胃论》)。若脾虚水湿失运,以致浮肿尿少者,本品既能补脾益气,又能利尿消肿,标本兼治,为治气虚水肿之要药,常与白术、茯苓等利水消肿之品配伍。本品又能补气生血,治血虚证亦常与补血药配伍,如当归补血汤(《兰室秘藏》)以之与当归同用。对脾虚不能统血所致失血证,本品尚可补气以摄血,常与人参、白术等品同用,如归脾汤(《济生方》)。对脾虚不能布津之消渴,本品能补气生津,促进津液的生成与输布而有止渴之效,常与天花粉、葛根等品同用,如玉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2. 肺气虚证。本品入肺又能补益肺气,可用于肺气虚弱,咳喘日久,气短神疲者,常与紫菀、款冬花、杏仁等祛痰止咳平喘之品配伍。
  3. 气虚自汗证。脾肺气虚之人往往卫气不固,表虚自汗。本品能补脾肺之气,益卫固表,常与牡蛎、麻黄根等止汗之品同用,如牡蛎散(《和剂局》)。若因卫气不固,表虚自汗而易感风邪者,宜与白术、防风等品同用,如玉屏风散(《丹溪心法》)。
  4. 气血亏虚,疮疡难溃难腐,或溃久难敛。本品以其补气之功还能收托毒生肌之效。疮疡中期,正虚毒盛不能托毒外达,疮形平塌,根盘散漫,难溃难腐者,可用本品补气生血,扶助正气,托脓毒外出,常与人参、当归、升麻、白芷等品同用,如托里透脓散(《医宗金鉴》)。溃疡后期,因气血虚弱,脓水清稀,疮口难敛者,用本品补气生血,有生肌敛疮之效。常与人参、当归、肉桂等品同用,如十全大补汤(《和剂局方》)。
  此外,痹证、中风后遗症等气虚而致血滞,筋脉失养,症见肌肤麻木或半身不遂者,亦常用本品补气以行血。治疗风寒湿痹,宜与川乌、独活等祛风湿药和川芎、牛膝等活血药配伍。对于中风后遗症,常与当归、川芎、地龙等品同用,如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用法用量】
  煎服,9~30g。蜜炙可增强其补中益气作用。
【鉴别用药】
  人参、党参、黄芪三药,皆具有补气及补气生津、补气生血之功效,且常相须为用,能相互增强疗效。但人参作用较强,被誉为补气第一要药,并具有益气救脱、安神增智、补气助阳之功。党参补气之力较为平和,专于补益脾肺之气,兼能补血。黄芪补益元气之力不及人参,但长于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疮生肌、利水退肿,尤宜于脾虚气陷及表虚自汗等证。


补虚药

白术 @@@LINK=bz白术 bz白术 白术
Baizhu 《神农本草经》

菊科植物白术的根茎。浙江于潜产者最佳,称为“于术”。

【性能】 甘、苦,温。归脾、胃经。
【功效】 健脾益气,燥湿利尿,止汗,安胎。
【应用】
  1. 脾气虚证。本品甘苦性温,主归脾胃经,以健脾、燥湿为主要作用,被前人誉之为“脾脏补气健脾第一要药”。脾主运化因脾气不足,运化失健,往往水湿内生,引起食少、便溏或泄泻、痰饮、水肿、带下诸证。本品既长于补气以复脾之健运,又能燥湿、利尿以除湿邪。治脾虚有湿,食少便溏或泄泻,常与人参、茯苓等品同用,如四君子汤(《和剂局方》)。脾虚中阳不振,痰饮内停者,宜与温阳化气、利水渗湿之品配伍,如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对脾虚水肿,本品可与茯苓、桂枝等药同用。脾虚湿浊下注,带下清稀者,可与健脾燥湿之品同用。
  2. 气虚自汗。本品对于脾气虚弱,卫气不固,表虚自汗者,其作用与黄芪相似而力稍逊,亦能补脾益气,固表止汗。《千金方》单用本品治汗出不止。脾肺气虚,卫气不固,表虚自汗,易感风邪者,宜与黄芪、防风等补益脾肺、祛风之品配伍,以固表御邪,如玉屏风散(《丹溪心法》)。
  3. 脾虚胎动不安。本品还能益气安胎。治疗脾虚胎儿失养者,本品可补气健脾,促进水谷运以养胎,宜与人参、阿胶等补益气血之品配伍;治疗脾虚失运,湿浊中阻之妊娠恶阻,呕恶不食,四肢沉重者,本品可补气健脾燥湿,宜与人参、茯苓、陈皮等补气健脾除湿之品配伍;治疗脾虚妊娠水肿,本品既能补气健脾,又能利水消肿,亦常与健脾利水之品配伍使用。
【用法用量】
  煎服,6~12g。炒用可增强补气健脾止泻作用。
【使用注意】
  本品性偏温燥,热病伤津及阴虚燥渴者不宜。
【鉴别用药】
  白术与苍术,古时统称为“术”,后世逐渐分别入药。二药均具有健脾与燥湿两种主要功效。然白术以健脾益气为主,宜用于脾虚湿困而偏于虚证者;苍术以苦温燥湿为主,宜用于湿浊内阻而偏于实证者。此外,白术还有利尿、止汗、安胎之功,苍术还有发汗解表、祛风湿及明目作用,分别还有其相应的主治病证。


补虚药

山药 @@@LINK=sy山药 sy山药 山药
Shanyao 《神农本草经》

薯蓣科植物薯蓣的根茎。河南(怀庆府)所产者品质最佳,故有“怀山药”之称。霜降后采挖,刮去粗皮,晒干或烘干,为“毛山药”;或再加工为“光山药”。

【性能】 甘,平。归脾、肺、肾经。
【功效】 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
【应用】
  1. 脾虚证。本品性味甘平,能补脾益气,滋养脾阴。多用于脾气虚弱或气阴两虚,消瘦乏力,食少,便溏;或脾虚不运,湿浊下注之妇女带下。唯其亦食亦药,“气轻性缓,非堪专任”,对气虚重证,常嫌力量不足。如治脾虚食少便溏的参苓白术散(《和剂局方》),治带下的完带汤(《傅青主女科》),本品皆用作人参、白术等药的辅助药。因其含有较多营养成分,又容易消化,可作成食品长期服用,对慢性久病或病后虚弱羸瘦,需营养调补而脾运不健者,则是佳品。
  2. 肺虚证。本品又能补肺气,兼能滋肺阴。其补肺之力虽较和缓,但对肺脾气阴俱虚者,补土亦有助于生金。适用于肺虚咳喘,可与脾肺双补之太子参、南沙参等品同用,共奏补肺定喘之效。
  3. 肾虚证。本品还能补肾气,兼能滋养肾阴,对肾脾俱虚者,其补后天亦有助于充养先天。适用于肾气虚之腰膝酸软,夜尿频多或遗尿,滑精早泄,女子带下清稀及肾阴虚之形体消瘦,腰膝酸软,遗精等症。不少补肾名方,如肾气丸(《金匮要略》)、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中,都配有本品。
  4. 消渴气阴两虚证。消渴一病,与脾肺肾有关,气阴两虚为其主要病机。本品既补脾肺肾之气,又补脾肺肾之阴,常与黄芪、天花粉、知母等品同用,如玉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用法用量】
  煎服,15~30g。麸炒增强补脾止泻作用。


补虚药

白扁豆 @@@LINK=bbd白扁豆 bbd白扁豆 白扁豆
Baibiandou 《名医别录》

【性能】 甘,微温。归脾、胃经。
【功效】 补脾和中,化湿。
【应用】
  1. 脾气虚证。本品能补气以健脾,兼能化湿,药性温和,补而不滞,适用于脾虚湿滞,食少、便溏或泄泻。唯其“味轻气薄,单用无功,必须同补气之药共用为佳”,如参苓白术散(《和剂局方》),以本品作为人参、白术等药物的辅助。本品还可用于脾虚湿浊下注之白带过多,宜与白术、苍术、芡实等补气健脾除湿之品配伍。
  2. 暑湿吐泻。暑多夹湿。夏日暑湿伤中,脾胃不和,易致吐泻。本品能健脾化湿以和中,性虽偏温,但无温燥助热伤津之弊,故可用于暑湿吐泻。如《千金方》单用本品水煎服。偏于暑热夹湿者,宜与荷叶、滑石等清暑、渗湿之品配伍。若属暑月乘凉饮冷,外感于寒,内伤于湿之“阴暑”,宜配伍散寒解表,化湿和中之品,如香薷散(《和剂局方》)以之与香薷、厚朴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炒后可使健脾止泻作用增强,故用于健脾止泻及作散剂服用时宜炒用。


补虚药

甘草 @@@LINK=gc甘草 gc甘草 甘草
Gancao 《神农本草经》

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根及根茎。春、秋采挖,以秋采者为佳。

【性能】 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功效】 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应用】
  1. 心气不足,脉结代、心动悸。本品能补益心气,益气复脉。主要用于心气不足致而结代,心动悸者,如《伤寒类要》单用本品,主治伤寒耗伤心气之心悸,脉结代。若属气血两虚,宜与补气养血之品配伍,如炙甘草汤(《伤寒论》)以之与人参、阿胶、生地黄等品同用。
  2. 脾气虚证。本品味甘,善入中焦,具有补益脾气之力。因其作用缓和,宜作为辅助药用,能“助参芪成气虚之功”(《本草正》),故常与人参、白术、黄芪等补脾益气药配伍用于脾气虚弱之证。
  3. 咳喘。本品能止咳,兼能祛痰,还略具平喘作用。单用有效。可随证配伍用于寒热虚实多种咳喘,有痰无痰均宜。
  4. 脘腹、四肢挛急疼痛。本品味甘能缓急,善于缓急止痛。对脾虚肝旺的脘腹挛急作痛或阴血不足之四肢挛急作痛,均常与白芍同用,即芍药甘草汤(《伤寒论》)。临床常以芍药甘草汤为基础,随证配伍用于血虚、血瘀、寒凝等多种原因所致的脘腹、四肢挛急作痛。
  5. 热毒疮疡、咽喉肿痛及药物、食物中毒。本品还长于解毒,应用十分广泛。生品药性微寒,可清解热毒。用治热毒疮疡,可单用煎汤浸渍,或熬膏内服。更常与地丁、连翘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品配伍。用治热毒咽喉肿痛,宜与板蓝根、桔梗、牛蒡子等清热解毒利咽之品配伍。本品对附子等多种药物所致中毒,或多种食物所致中毒,有一定解毒作用。对于药物或食物中毒的患者,在积极送医院抢救的同时,可用本品辅助解毒救急。
  6. 调和药性。本品在许多方剂中都可发挥调和药性的作用:通过解毒,可降低方中某些药(如附子、大黄)的毒烈之性;通过缓急止痛,可缓解方中某些药(如大黄)刺激胃肠引起的腹痛;其甜味浓郁,可矫正方中药物的滋味。
【用法用量】
  煎服,1.5~9g。生用性微寒,可清热解毒;蜜炙药性微温,并可增强补益心脾之气和润肺止咳作用。
【使用注意】
  不宜与京大戟、芫花、甘遂同用。本品有助湿壅气之弊,湿盛胀满、水肿者不宜用。大剂量或久服可导致水钠潴留,引起浮肿。
【不良反应】
  大剂量服用或小量长期服用本品,大约有20%的人可出现水肿、四肢无力、痉挛麻木、头晕、头痛、血压升高、低血钾等不良反应;老年人及患有心血管病、肾脏病者,易致高血压和充血性心脏病。长期服用甘草甜素可致非哺乳期妇女泌乳。


补虚药

大枣 @@@LINK=dz大枣 dz大枣 大枣
Dazao 《神农本草经》

【性能】 甘,温。归脾、胃心经。
【功效】 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应用】
  1. 用于脾虚证。本品甘温,能补脾益气,适用于脾气虚弱,消瘦、倦怠乏力、便溏等症。单用有效。若气虚乏力较甚,宜与人参、白术等补脾益气药配伍。
  2. 用于脏躁及失眠证。本品能养心安神,为治疗心失充养,心神无主而脏躁的要药。单用有效,如《证治准绳》治脏躁自悲自哭自笑,以红枣烧存性,米饮调下。因其证多与心阴不足,心火浮亢有关,且往往心气亦不足,故常与小麦、甘草配伍,如甘麦大枣汤(《金匮要略》)。《千金方》还用本品治疗虚劳烦闷不得眠者。
  此外,本品与部分药性峻烈或有毒的药物同用,有保护胃气,缓和其毒烈药性之效,如十枣汤(《伤寒论》),即用以缓和甘遂、大戟、芫花的烈性与毒性。
【用法用量】
  劈破煎服,6~15g。


补虚药

刺五加 @@@LINK=cwj刺五加 cwj刺五加 刺五加
Ciwujia 《全国中草药汇编》

【性能】 甘、微苦,温。归脾、肺、心、肾经。
【功效】 益气健脾,补肾安神。
【应用】
  1. 脾肺气虚证。本品能补脾气,益肺气,并略有祛痰平喘之力。治疗脾肺气虚,体倦乏力,食欲不振,久咳虚喘者,单用有效;亦常配伍太子参、五味子、白果等补气药和敛肺平喘止咳药。单纯的脾气虚证和肺气虚证亦宜选用。
  2. 肾虚腰膝酸痛。本品甘温,能温助阳气,强健筋骨。治疗肾中阳气不足,筋骨失于温养而见腰膝酸痛者,可单用,或与杜仲、桑寄生等药同用。亦可用于阳痿,小儿行迟及风湿痹证而兼肝肾不足者。
  3. 心脾不足,失眠、健忘。本品能补心脾之气,并益气以养血,安神益志。治心脾两虚,心神失养之失眠、健忘,可与制首乌、酸枣仁、远志、石菖蒲等养心、安神之品配伍。
【用法用量】
  煎服,9~27g。目前多作片剂、颗粒剂、口服液及注射剂使用。


补虚药

绞股蓝 @@@LINK=jgl绞股蓝 jgl绞股蓝 绞股蓝
Jiaogulan 《救荒本草》

【性能】 甘、苦,寒。归脾、肺经。
【功效】 益气健脾,化痰止咳,清热解毒。
【应用】
  1. 脾虚证。本品味甘入脾,能益气健脾。治疗脾胃气虚,体倦乏力,纳食不佳者,可与白术、茯苓等健脾药同用。因其性偏苦寒,兼能生津止渴,对脾胃气阴两伤,口渴、咽干、心烦者,较为适宜,可与太子参、山药、南沙参等益气养阴药同用。
  2. 肺虚咳嗽证。本品能益肺气,清肺热,又有化痰止咳之效。常用于气阴两虚,肺中燥热,咳嗽痰粘,可与川贝母、百合等养阴润肺,化痰止咳药同用。肺气虚而痰湿内盛,咳嗽痰多者,亦可与半夏、陈皮等燥湿化痰药同用。
  此外,本品还略有清热解毒作用,可用于肿瘤而有热毒之证。
【用法用量】
  煎服,10~20g;亦可泡服。


补虚药

红景天 @@@LINK=hjt红景天 hjt红景天 红景天
Hongjingtian 《四部医典》

【性能】 甘,寒。归脾、肺经。
【功效】 健脾益气,清肺止咳,活血化瘀。
【应用】
  1. 脾气虚证。本品能健脾益气,较长于治疗脾气虚衰,倦怠乏力等症,单用即有一定疗效。因其兼有止带作用,亦常用于脾虚带下,宜于山药、芡实、白术等健脾、除湿药同用。本品用于血虚证,能益气生血,可单用或与补血药配伍使用。
  2. 肺阴虚肺热咳嗽。本品味甘,能补肺气,养肺阴,其性偏寒,能清肺热。宜用于肺阴不足,咳嗽痰粘,或有咯血者。可单用,或配伍南沙参、百合等滋肺止咳药。
  此外,本品还兼有活血化瘀之力,可配伍其他活血药,用于跌打损伤等瘀血证。
【用法用量】
  煎服,6~12g。


补虚药

沙棘 @@@LINK=sj沙棘 sj沙棘 沙棘
Shaji 《晶珠本草》

【性能】 甘、酸、温。归脾、胃、肺、心经。
【功效】 健脾消食,止咳祛痰,活血祛瘀。
【应用】
  1. 脾虚食少。本品能温养脾气,开胃消食;其味甘酸,又可化阴生津。能治疗脾气虚弱或脾胃气阴两伤,食少纳差,消化不良,脘胀腹痛,体倦乏力等症。如《四部医典》以本品与芫荽子、藏木香、余甘子、石榴子等同用。
  2. 咳嗽痰多。本品入于肺经,能止咳祛痰,为藏医和蒙医治疗咳喘痰多较为常用的药物。可以单用,如《四部医典》以沙棘适量,煎煮浓缩为膏(即沙棘膏),主治咳嗽。现代临床报道,以沙棘精口服液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能明显缓解咳嗽、咯痰等症状。亦可配伍其他止咳祛痰药,如五味沙棘散(《青海省藏药标准》)本品与余甘子、白葡萄、甘草等同用。
  3. 瘀血证。本品具有活血祛瘀作用,可以治疗胸痹心痛,跌打损伤,妇女月经不调等多种瘀血证。因其较长于活血通脉,故以胸痹瘀滞疼痛者多用。单用有效。现代多提取沙棘总黄酮入药,如心达康胶囊。
【用法用量】
  煎服,3~9g。


补虚药

鹿茸 @@@LINK=lr鹿茸 lr鹿茸 鹿茸
Lurong 《神农本草经》

脊椎动物鹿科梅花鹿或马鹿等雄鹿头上尚未骨化而带茸毛的幼角。夏秋两季雄鹿长出的新角尚未骨化时,将角锯下或用刀砍下,用时燎去毛,切片后阴干或烘干入药。

【性能】 甘、咸,温。归肾、肝经。
【功效】 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
【应用】
  1. 肾阳虚衰,精血不足证。本品甘温补阳,甘咸滋肾,禀纯阳之性,具生发之气,故能壮肾阳,益精血。若肾阳虚,精血不足,而见畏寒肢冷、阳痿早泄、宫冷不孕、小便频数、腰膝酸痛、头晕耳鸣、精神疲乏等,均可以本品单用或配入复方。如鹿茸酒,与山药浸酒服,治阳痿不举,小便频数;或与当归、乌梅膏为丸,治精血耗竭,面色黧黑,耳聋目昏等(《济生方》);亦常与人参、黄芪、当归同用治疗诸虚百损,五劳七伤,元气不足,畏寒肢冷、阳痿早泄、宫冷不孕、小便频数等证,如参茸固本丸(《中国医学大辞典》)。
  2. 肾虚骨弱,腰膝无力或小儿五迟。常以本品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多与五加皮、熟地、山萸肉等同用,如加味地黄丸(《医宗金鉴》);亦可与骨碎补、川断、自然铜等同用,治骨折后期,愈合不良。
  3. 妇女冲任虚寒,崩漏带下。本品补肾阳,益精血而兼能固冲任,止带下。与乌贼骨、龙骨、川断等同用,可治崩漏不止,虚损赢瘦,如鹿茸散(《证治准绳》)。若配狗脊、白蔹,可治白带过多,如白敛丸(《济生方》)。
  4. 疮疡久溃不敛,阴疽疮肿内陷不起。本品补阳气、益精血而达到温补内托的目的。治疗疮疡久溃不敛,阴疽疮肿内陷不起,常与当归、肉桂等配伍,如阳和汤(《外科全生集》)。
【用法用量】
  研末吞服,1~2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服用本品宜从小量开始,缓缓增加,不可骤用用大量,以免阳升风动,头晕目赤,或伤阴动血。凡发热者均当忌服。

  附药 鹿角 鹿角胶 鹿角霜
  1.鹿角 为梅花鹿和各种雄鹿已成长骨化的角。味咸,性温。归肝、肾经。功能补肾助阳,强筋健骨。可做鹿茸之代用品,惟效力较弱。兼活血散瘀消肿。临床多用于疮疡肿毒、乳痈、产后瘀血腹痛、腰痛、胞衣不下等。内服或外敷均可。用量5~15g,水煎服或研末服。外用磨汁涂或锉末敷。阴虚火旺者忌服。
  2.鹿角胶 为鹿角煎熬浓缩而成的胶状物。味甘咸,性温。归肝、肾经。功能补肝肾,益精血。功效虽不如鹿茸之峻猛,但比鹿角为佳,并有良好的止血作用。适用于肾阳不足,精血亏虚,虚劳赢瘦,吐衄便血、崩漏之偏于虚寒者,以及阴疽内陷等。用量 5~15g。用开水或黄酒加温烊化服,或入丸、散膏剂。阴虚火旺者忌服。
  3.鹿角霜 为鹿角熬膏所存残渣。味咸性温,归肝、肾经。功能补肾助阳,似鹿角而力较弱,但具收敛之性,而有涩精、止血、敛疮之功。内服治崩漏、遗精,外用治创伤出血及疮疡久溃不敛。用量10~25g。外用适量。阴虚火旺者忌服。



补虚药

紫河车 @@@LINK=zhc紫河车 zhc紫河车 紫河车
Ziheche 《本草拾遗》

健康产妇的胎盘。将新鲜胎盘割开血管,用清水反复洗净,蒸或置沸水中略煮后,烘干,研粉用。亦可鲜用。

【性能】 甘、咸,温。归肺、肝、肾经。
【功效】 补肾益精,养血益气。
【应用】
  1. 阳痿遗精、腰酸头晕耳鸣。本品补肾阳,益精血,可用于肾阳不足,精血衰少诸证,单用有效,亦可与补益药同用。若与龟板、杜仲、牛膝等同用,可用治肾阳虚哀,精血不足之足膝无力、目昏耳鸣、男子遗精、女子不孕等,如大造丸(《诸证辨疑》)。
  2. 气血不足诸证。如产后乳汁缺少、面色萎黄消瘦、体倦乏力等,本品尚补益气血,可单用本品研粉服。或用鲜品煮烂食之,或随证与人参、黄芪、当归、熟地等同用。
  3. 肺肾两虚之咳喘。可以本品补肺气,益肾精,纳气平喘,单用有效,亦可与补肺益肾,止咳平喘药配人参、蛤蚧、冬虫夏草、胡桃肉、五味子等同用。
【用法用量】
  研末装胶囊服,1.5~3g,也可入丸、散。如用鲜胎盘,每次半个至一个,水煮服食。
【鉴别用药】
  鹿茸与紫河车皆能补肾阳,益精血,为滋补强壮之要药。鹿茸补阳力强,为峻补之品,用于肾阳虚之重证;且使阳生阴长,而用于精血亏虚诸证;紫河车养阴力强,而使阴长阳生,兼能大补气血,用于气血不足,虚损劳伤诸证。
【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不宜单独应用。


补虚药

淫羊藿 @@@LINK=yyh淫羊藿 yyh淫羊藿 淫羊藿
Yinyanghuo 《神农本草经》

小檗科植物淫羊藿和箭叶淫羊藿或柔毛淫羊藿等的全草。夏秋茎叶茂盛时采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切碎。生用或以羊脂油炙用。

【性能】 辛、甘,温。归肾、肝经。
【功效】 补肾壮阳,祛风除湿。
【应用】
  1. 肾阳虚衰,阳痿尿频,腰膝无力。本品辛甘性温燥烈,长于补肾壮阳,单用有效,亦可与其他补肾壮阳药同用。单用本品浸酒服,以益丈夫兴阳,理腰膝冷痛,如淫羊藿酒(《食医心镜》);与肉苁蓉、巴戟天、杜仲等同用,治肾虚阳痿遗精等,如填精补髓丹(《丹溪心法》)。
  2. 风寒湿痹,肢体麻木。本品辛温散寒,祛风胜湿,入肝肾强筋骨,可用于风湿痹痛,筋骨不利及肢体麻木,常与威灵仙、苍耳子、川芎、肉桂同用,即仙灵脾散(《圣惠方》)。
  此外,现代用于肾阳虚之喘咳及妇女更年期高血压,有较好疗效。
【用法用量】
  煎服,3~15g。
【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者不宜服。


补虚药

巴戟天 @@@LINK=bjt巴戟天 bjt巴戟天 巴戟天
Bajitian 《神农本草经》

茜草科植物巴戟天的根。

【性能】 辛、甘,微温。归肾、肝经。
【功效】 补肾助阳,祛风除湿
【应用】
  1. 肾阳虚阳痿、宫冷不孕、小便频数。本品补肾助阳,甘润不燥。治虚赢阳道不举,以巴戟天、牛膝浸酒服(《千金方》);也可配淫羊霍、仙茅、枸杞子,用治肾阳虚弱,命门火衰所致阳痿不育,如赞育丸(《景岳全书》);若配肉桂、吴茱萸、高良姜,可用治下元虚冷,宫冷不孕,月经不调少腹冷痛,如巴戟丸(《和剂局方》);又常与桑螵蛸、益智仁、菟丝子等同用,治疗小便不禁(《奇效良方》)。
  2. 风湿腰膝疼痛及肾虚腰膝酸软无力。本品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对肾阳虚兼风湿之证为宜,多与补肝肾、祛风湿药同用。常与肉苁蓉、杜仲、菟丝子等同用,治肾虚骨痿,腰膝酸软,如金刚丸(《张氏医通》);或配羌活、杜仲、五加皮等同用治风冷腰胯疼痛、行步不利,如巴戟丸(《圣惠方》)。
【用法用量】
  水煎服,5~15g。
【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及有热者不宜服。


补虚药

仙茅 @@@LINK=xm仙茅 xm仙茅 仙茅
Xianmao 《海药本草》

【性能】 辛,热。有毒。归肾、肝经。
【功效】 温肾壮阳,祛寒除湿。
【应用】
  1. 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之阳痿精冷、小便频数。本品辛热燥烈,善补命门而兴阳,常与淫羊藿、巴戟天、金樱子等同用,治疗命门火衰,阳痿早泄及精寒不育,如仙茅酒(《万氏家抄方》)。
  2. 腰膝冷痛,筋骨痿软无力。本品辛散燥烈,补肾阳兼有散寒湿,强筋骨之功,常与杜仲、独活、附子等同用。
  此外,本品培补肝肾,用治肝肾亏虚,须发早白,目昏目暗,常与枸杞子、车前子、生熟地等同用,如仙茅丸(《圣济总录》)。
【用法用量】
  煎服,5~15g。或酒浸服,亦入丸、散。
【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者忌服。燥烈有毒,不宜久服。


补虚药

杜仲 @@@LINK=dz杜仲 dz杜仲 杜仲
Duzhong 《神农本草经》

杜仲科植物杜仲的树皮。4~6月采收,去粗皮堆置“发汗” 至内皮呈紫褐色,晒干。生用或盐水炒用。

【性能】 甘,温。归肝、肾经。
【功效】 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应用】
  1. 肾虚腰痛及各种腰痛。以其补肝肾、强筋骨,肾虚腰痛尤宜。其他腰痛用之,均有扶正固本之效。常与胡桃肉、补骨脂同用治肾虚腰痛或足膝痿弱,如青娥丸(《和剂局方》);与独活、寄生、细辛等同用,治风湿腰痛冷重,如独活寄生汤(《千金方》);与川芎、桂心、丹参等同用,治疗外伤腰痛,如杜仲散(《圣惠方》);与当归、川芎、芍药等同用治疗妇女经期腰痛;与鹿茸、山萸肉、菟丝子等同用,治疗肾虚阳痿,精冷不固,小便频数,如十补丸(《鲍氏验方》)。
  2. 胎动不安或习惯堕胎。常以本品补肝肾固冲任安胎,单用有效,亦可与桑寄生、续断、阿胶、菟丝子等同用。如《圣济总录》杜仲丸,单用本品为末,枣肉为丸,治胎动不安;《简便单方》以之与川断、山药同用,治习惯性堕胎。
  此外,近年来单用或配入复方治高血压病有较好效果,多与夏枯草、桑寄生、菊花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
【使用注意】
  炒用破坏其胶质有利于有效成分煎出,故比生用效果好。本品为温补之品,阴虚火旺者慎用。


补虚药

续断 @@@LINK=xd续断 xd续断 续断
Xuduan 《神农本草经》

川续断科植物川续断的干燥根。四川、湖北产的质量较佳。秋季采挖,除去根头及须根,用微火烘至半干堆置“发汗”后再烘干,切片用。

【性能】 苦、辛,微温。归肝、肾经。
【功效】 补益肝肾,强筋健骨,止血安胎,疗伤续折。
【应用】
  1. 阳痿不举,遗精遗尿。本品甘温助阳,辛温散寒,用治肾阳不足,下元虚冷,阳痿不举,遗精滑泄,遗尿尿频等症。常与鹿茸、肉苁蓉、菟丝子等壮阳起痿之品配伍,如鹿茸续断散(《鸡峰普济方》);或与远志、蛇床子、山药等壮阳益阴,交通心肾之品同用,如远志丸(《外台秘要》);亦可与龙骨、茯苓等同用,用治滑泄不禁之症,如锁精丸(《瑞竹堂经验方》)。
  2. 腰膝酸痛,寒湿痹痛。本品甘温助阳,辛以散瘀,兼有补益肝肾,强健壮骨,通利血脉之功。可与萆薢、杜仲、牛膝等同用,用治肝肾不足,腰膝酸痛,如续断丹(《证治准绳》);亦可与防风、川乌等配伍,用治肝肾不足兼寒湿痹痛,如续断丸(《和剂局方》。
  3. 崩漏下血,胎动不安。本品补益肝肾,调理冲任,有固本安胎之功。可用于肝肾不足,崩漏不血,胎动不安等症。配伍侧柏炭、当归、艾叶等止血活血,温经养血之品,用治崩中下血久不止者(《永类钤方》);或以本品与桑寄生、阿胶等配伍,用治滑胎证,如寿胎丸(《医学衷中参西录》)。
  4. 跌打损伤,筋伤骨折。本品辛温破散之性,善能活血祛瘀;甘温补益之功,又能壮骨强筋,而有续筋接骨、疗伤止痛之能。用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筋伤骨折。常与桃仁、红花、穿山甲、苏木等配伍同用;或与当归、木瓜、黄芪等同用,治疗脚膝折损愈后失补,筋缩疼痛,如邱祖伸筋丹(《赛金丹》)。
  此外,本品活血祛瘀止痛,常配伍清热解毒之品,用治痈肿疮疡,血瘀肿痛。如《本草汇言》以之与蒲公英配伍,治疗乳痈肿痛。
【用法用量】
  煎服,9~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敷。崩漏下血宜炒用。
【使用注意】
  风湿热痹者忌服。


补虚药

肉苁蓉 @@@LINK=rcr肉苁蓉 rcr肉苁蓉 肉苁蓉
Roucongrong 《神农本草经》

列当科植物肉苁蓉的带鳞叶的肉质茎。春季苗未出士或刚出士时采挖,除去花序。切片生用,或酒制用。

【性能】 甘、咸,温。归肾、大肠经。
【功效】 补肾助阳,润肠通便。
【应用】
  1. 肾阳亏虚,精血不足之阳痿早泄、宫冷不孕、腰膝酸痛、痿软无力。本品味甘能补,甘温助阳,质润滋养,咸以入肾,为补肾阳,益精血之良药。常配伍菟丝子、川断、杜仲同用,治男子五劳七伤,阳痿不起,小便余沥,如肉苁蓉丸(《医心方》);亦可与杜仲、巴戟肉、紫河车等同用,治肾虚骨痿,不能起动,如金刚丸(《张氏医通》)。
  2. 肠燥津枯便秘。本品甘咸质润入大肠,可润肠通便,常与沉香、麻子仁同用,治发汗、津液耗伤而致大便秘结,如润肠丸(《济生方》);或与当归、牛膝、泽泻等同用,治肾气虚弱,大便不通,小便清长,腰酸背冷,如济川煎《景岳全书》。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
【使用注意】
  本品能助阳、滑肠,故阴虚火旺及大便泄泻者不宜服。肠胃实热、大便秘结亦不宜服。


补虚药

锁阳 @@@LINK=sy锁阳 sy锁阳 锁阳
Suoyang 《本草衍义补遗》

【性能】 甘,温。归肝、肾、大肠经。
【功效】 补肾助阳,润肠通便。
【应用】
  1. 肾阳亏虚,精血不足之阳痿、不孕、下肢痿软、筋骨无力等。常与肉苁蓉、鹿茸、菟丝子等同用,如虎潜丸(《丹溪心法》);用于肾虚骨瘦,筋骨缀弱,行步艰难,与熟地、牛膝等同用。
  2. 血虚津亏肠燥便秘。可单用熬膏服,或与肉苁蓉、火麻仁、生地等同用。如《本草切要》治阳弱精虚,阴衰血竭,大肠燥涸,便秘不通,即单用本品煎浓汁加蜜收膏服。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
【使用注意】
  阴虚阳亢、脾虚泄泻、实热便秘均忌服。


补虚药

补骨脂 @@@LINK=bgz补骨脂 bgz补骨脂 补骨脂
Buguzhi 《药性论》

豆科植物补骨脂的成熟果实。

【性能】 苦、辛,温。归肾、脾经。
【功效】 补肾壮阳,固精缩尿,温脾止泻,纳气平喘。
【应用】
  1. 肾虚阳痿、腰膝冷痛。本品苦辛温燥,善壮肾阳暖水脏,常与菟丝子、胡桃肉、沉香等同用,治肾虚阳痿,如补骨脂丸(《和剂局方》);与杜仲、胡桃肉同用,治肾虚阳衰,风冷侵袭之腰膝冷痛等,如青娥丸。
  2. 肾虚遗精、遗尿、尿频。本品兼有涩性,善补肾助阳,固精缩尿,单用有效,亦可随证配伍它药。如治滑精,以补骨脂、青盐等分同炒为末服(《三因方》);单用本品炒,为末服,治小儿遗尿,如破故纸散(《补要袖珍小儿方论》);与小茴香等分为丸,治肾气虚冷,小便无度,如破故纸丸(《魏氏家藏方》)。
  3. 脾肾阳虚五更泄泻。本品能壮肾阳、暖脾阳、收涩以止泻,与肉豆蔻、生姜、大枣为丸,如二神丸(《普济本事方》);或上方加吴茱萸、五味子,均治五更泄如四神丸(《证治准绳》)。
  4. 肾不纳气,虚寒喘咳。本品补肾助阳,纳气平喘,多配伍胡桃肉、蜂蜜等,可治虚寒性喘咳,如治喘方(《医方论》);或配人参、木香等治疗虚喘痨嗽(《是斋医方》)。
【用法用量】
  煎服,5~15g。
【使用注意】
  本品性质温燥,能伤阴助火,故阴虚火旺及大便秘结者忌服。


补虚药

益智仁 @@@LINK=yzr益智仁 yzr益智仁 益智仁
Yizhiren 《本草拾遗》

【性能】 辛,温。归肾、脾经。
【功效】 暖肾固精缩尿,温脾开胃摄唾。
【应用】
  1. 下元虚寒遗精、遗尿、小便频数。可以本品暖肾固精缩尿,补益之中兼有收涩之性。常与乌药、山药等同用,治疗梦遗,如三仙丸(《世医得效方》);以益智仁、乌药等分为末,山药糊丸,治下焦虚寒,小便频数,如缩泉丸(《校注妇人大全良方》)。
  2. 脾胃虚寒,腹痛吐泻及口涎自流。脾主运化,在液为涎,肾主闭藏,在液为唾,脾肾阳虚,统摄无权,多见涎唾。常以本品暖肾温脾开胃摄唾,常配川乌、干姜、青皮等同用,治脘腹冷痛,呕吐泄利,如益智散(《和剂局方》);若中气虚寒,食少,多涎唾,可单用本品含之,或与理中丸、六君子汤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3~10g。
【鉴别用药】
  补骨脂与益智仁味辛性温热,归脾肾经,均能补肾助阳,固精缩尿,温脾止泻,都可用治肾阳不足的遗精滑精,遗尿尿频,以及脾肾阳虚的泄泻不止等证。二者常相须为用。但补骨脂助阳的力量强,作用偏于肾,长于补肾壮阳,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的腰膝冷痛,阳痿等症,补骨脂多用。也可用治肾不纳气的虚喘,能补肾阳而纳气平喘。益智仁则助阳之力较补骨脂为弱,作用偏于脾,长于温脾开胃摄唾,中气虚寒,食少多唾,小儿流涎不止,腹中冷痛者,益智仁多用。


补虚药

菟丝子 @@@LINK=tsz菟丝子 tsz菟丝子 菟丝子
Tusizi 《神农本草经》

旋花科植物菟丝子或大菟丝子的成熟种子。

【性能】 辛、甘,平。归肾、肝、脾经。
【功效】 补肾益精,养肝明目,止泻,安胎。
【应用】
  1. 肾虚腰痛、阳痿遗精、尿频及宫冷不孕。本品辛以润燥,甘以补虚,为平补阴阳之品,功能补肾阳、益肾精以固精缩尿。如菟丝子、炒杜仲等分,合山药为丸,治腰痛(《百一选方》);与枸杞子、覆盆子、车前子同用,治阳痿遗精,如五子衍宗丸(《丹溪心法》);与桑螵蛸、肉苁蓉、鹿茸等同用,治小便过多或失禁,如菟丝子丸(《世医得效方》);与茯苓、石莲子同用,治遗精、白浊、尿有余沥,如茯苓丸(《和剂局方》)。
  2. 肝肾不足,目暗不明。本品滋补肝肾益精养血而明目,常与熟地、车前子同用,如驻景丸(《和剂局方》);又《千金方》明目益精长志倍力,久服长生耐老方,配远志、茯苓、人参、当归等。
  3. 脾肾阳虚,便溏泄泻。本品能补肾益脾止泻,如治脾虚便溏,与人参、白术、补骨脂为丸服(《方脉正宗》);与枸杞子、山药、茯苓、莲子同用,治脾肾虚泄泻,如菟丝子丸(《沈氏尊生书》)。
  4. 用于肾虚胎动不安。本品能补肝肾安胎,常以本品与续断、桑寄生、阿胶同用,治肾虚胎元不固,胎动不安、滑胎,如寿胎丸(《衷中参西录》)。
  此外,本品亦可治肾虚消渴,如《全生指迷方》单用本品研末蜜丸服,治消渴。
【用法用量】
  煎服,10~20g。
【使用注意】
  本品为平补之药,但偏补阳,阴虚火旺,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者不宜服。


补虚药

沙苑子 @@@LINK=syz沙苑子 syz沙苑子 沙苑子
Shayuanzi 《本草衍义》

【性能】 甘,温。归肝、肾经。
【功效】 补肾固精,养肝明目。
【应用】
  1. 肾虚腰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白带过多。本品甘温补益,兼具涩性,似菟丝子平补肝肾而以收涩见长。常以本品补肾固精缩尿,单用有效,如《外台秘要》即单以本品治肾虚腰痛;也可与莲子、莲须、芡实等同用,治遗精遗尿带下,如金锁固精丸(《医方集解》)。
  2. 目暗不明、头昏目花。常以本品养肝肾明目,与枸杞子、菟丝子、菊花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10~20g。
【使用注意】
  本品为温补固涩之品,阴虚火旺及小便不利者忌服。


补虚药

蛤蚧 @@@LINK=gj蛤蚧 gj蛤蚧 蛤蚧
Gejie 《雷公炮炙论》

脊椎动物壁虎科蛤蚧除去内脏的干燥体。剖开除去内脏,或去血液(不可用水洗),以竹片先从横面撑开,再用长竹一条撑着下胯延至尾末端,用微火焙干,两支合成一对。用时去头(有小毒)、足和鳞片,也有单取其尾,或炒酥研末。

【性能】 咸,平。归肺、肾经。
【功效】 补肺益肾,纳气平喘,助阳益精。
【应用】
  1. 肺虚咳嗽、肾虚作喘、虚劳喘咳。本品兼入肺肾二经,长于补肺气、助肾阳、定喘咳,为治多种虚证喘咳之佳品。常与贝母、紫菀、杏仁等同用,治虚劳咳嗽,如蛤蚧丸(《圣惠方》);或与人参、贝母、杏仁等同用,治肺肾虚喘,如人参蛤蚧散(《卫生宝鉴》)。
  2. 肾虚阳痿。本品质润不燥,补肾助阳兼能益精养血,有固本培元之功。可单用浸酒服即效;或与益智仁、巴戟天、补骨脂等同用,如养真丹(《御院药方》)。
【用法用量】
  煎服,5~10g;研末每次 1~2g,日三次;浸酒服用 1~2对。
【使用注意】
  风寒或实热咳喘忌服。


补虚药

核桃仁 @@@LINK=htr核桃仁 htr核桃仁 核桃仁
Hetaoren 《开宝本草》

【性能】 甘,温。归肾、肺、大肠经。
【功效】 补肾温肺,润肠通便。
【应用】
  1. 肾阳虚衰,腰痛脚弱,小便频数。本品温补肾阳,其力较弱,多入复方。常与杜仲、补骨脂、大蒜等同用,治肾亏腰酸,头晕耳鸣,尿有余沥,如青娥丸(《和剂局方》);或与杜仲、补骨脂、萆薢等同用,治肾虚腰膝酸痛,两足痿弱,如胡桃汤(《御院药方》)。
  2. 肺肾不足之虚寒喘咳及肺虚久咳、气喘。本品长于补肺肾、定喘咳,常与人参、生姜同用,治疗肺肾不足,肾不纳气所致的虚喘证,如人参胡桃汤(《济生方》);《本草纲目》治久嗽不止,以人参、胡桃、杏仁同用为丸服。
  3. 肠燥便秘。可单独服用,亦可与火麻仁、肉苁蓉、当归等同用,如大便不通方(《医方择要》)。
【用法用量】
  煎服,10~30g。
【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痰热咳嗽及便溏者不宜服用。


补虚药

冬虫夏草 @@@LINK=dcxc冬虫夏草 dcxc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
Dongchongxiacao 《本草从新》

麦角菌科植物冬虫夏草菌的子座及其寄生蝙蝠蛾科昆虫绿蝙蝠蛾幼虫尸体的复合体。夏至前后,在积雪尚未溶化时入山采集,挖出后,在虫体潮湿未干时,除去外层泥土及膜皮,晒干;或黄酒喷使之软,整理平直,微火烘干。生用。

【性能】 甘,温。归肾、肺经。
【功效】 补肾益肺,止血化痰。
【应用】
  1. 阳痿遗精、腰膝酸痛。本品补肾益精,有兴阳起痿之功。用治肾阳不足,精血亏虚之阳痿遗精、腰膝酸痛可单用浸酒服,或与淫羊藿、杜仲、巴朝天等补阳药配成复方用。
  2. 久咳虚喘、劳嗽痰血。本品甘平,为平补肺肾之佳品,功能补肾益肺、止血化痰、止咳平喘,尤为劳嗽痰血多用。可单用,或与沙参、川贝母、阿胶、生地、麦冬等同用。若肺肾两虚,摄纳无权,气虚作喘者,可与人参、黄芪、胡桃肉等同用。
  此外,还可用于病后体虚不复或自汗畏寒,可以本品与鸡、鸭、猪肉等炖服,有补肾固本,补肺益卫之功。
【用法用量】
  煎服,5~15g。也可入丸、散。
【使用注意】
  有表邪者不宜用。
【鉴别用药】
  蛤蚧、胡桃仁、冬虫夏草皆入肺肾善补肺益肾而定喘咳,用于肺肾两虚之喘咳。蛤蚧补益力强,偏补肺气,尤善纳气定喘,为肺肾虚喘之要药,兼益精血;胡桃仁补益力缓,偏助肾阳,温肺寒,用于阳虚腰痛及虚寒喘咳,兼润肠通便;冬虫夏草平补肺肾阴阳,兼止血化痰,用于久咳虚喘,劳嗽痰血,为诸痨虚损调补之要药。


补虚药

当归 @@@LINK=dg当归 dg当归 当归
Danggui 《神农本草经》

伞形科植物当归的根。甘肃省东南部的岷县(秦州)产量多、质量好。秋末采挖,除尽芦头、须根,待水分稍行蒸发后按大小粗细分别捆成小把,用微火缓缓熏干或用硫黄烟熏,防蛀防霉切片生用,或经酒拌、酒炒用。

【性能】 甘、辛,温。归肝、心、脾经。
【功效】 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
【应用】
  1. 血虚诸证。本品甘温质润,长于补血,为补血之圣药。若气血两虚,常配黄芪、人参补气生血,如当归补血汤(《兰室秘藏》)、人参养荣汤(《温疫论》);若血虚萎黄、心悸失眠,常与熟地黄、白芍、川芎配伍,如四物汤 (《和剂局方》)。
  2. 血虚血瘀之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等。常以本品补血活血,调经止痛,常与补血调经药同用,如《和剂局方》四物汤,既为补血之要剂,亦为妇科调经的基础方;若兼气虚者,可配人参、黄芪;若兼气滞者,可配香附、延胡索;若兼血热者,可配黄芩、黄连,或牡丹皮、地骨皮;若血瘀经闭不通者,可配桃仁、红花;若血虚寒滞者,可配阿胶、艾叶等。
  3. 虚寒性腹痛、跌打损伤、痈疽疮疡、风寒痹痛等。本品辛行温通,为活血行气之要药。本品补血活血、散寒止痛,配桂枝、芍药、生姜等同用,治疗血虚血瘀寒凝之腹痛,如当归生姜羊肉汤(《金匮要略》)、当归建中汤(《千金方》);本品活血止痛,与乳香、没药、桃仁、红花等同用,治疗跌打损伤瘀血作痛,如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活络效灵丹(《医学衷中参西录》);与银花、赤芍、天花粉等解毒消痈药同用,以活血消肿止痛,治疗疮疡初起肿胀疼痛,如仙方活命饮(《妇人大全良方》);与黄芪、人参、肉桂等同用,治疗痈疽溃后不敛,如十全大补汤(《和剂局方》);亦可与金银花、玄参、甘草同用,治疗脱疽溃烂,阴血伤败,如四妙勇安汤(《验方新编》);若风寒痹痛、肢体麻木,可活血、散寒、止痛,常与羌活、防风、黄芪等同用,如蠲痹汤(《百一选方》)。
  4. 血虚肠燥便秘。本品补血以润肠通便,用治血虚肠燥便秘。常以本品与肉苁蓉、牛膝、升麻等同用,如济川煎(《景岳全书》)。
【用法用量】
  煎服,5~15g。
【使用注意】
  湿盛中满、大便泄泻者忌服。


补虚药

熟地 @@@LINK=sdh熟地黄 熟地黄 @@@LINK=sdh熟地黄 sdh熟地黄 熟地黄
Shudihuang 《本草拾遗》

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通常以酒、砂仁、陈皮为辅料经反复蒸晒,至内外色黑油润,质地柔软粘腻。切片用,或炒炭用。

【性能】 甘,微温。归肝、肾经。
【功效】 补血养阴,填精益髓。
【应用】
  1. 血虚诸证。本品甘温质润,补阴益精以生血,为养血补虚之要药。常与当归、白芍、川芎同用,治疗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及月经不调、崩中漏下等,如四物汤(《和剂局方》);若心血虚心悸怔忡,可与远志、酸枣仁等安神药同用;若崩漏下血而致血虚血寒、少腹冷痛者,可与阿胶、艾叶等补血止血、温经散寒药同用,如胶艾汤(《金匮要略》)。
  2. 肝肾阴虚诸证。本品质润入肾,善滋补肾阴,填精益髓,为补肾阴之要药。古人谓之“大补五脏真阴”,“大补真水”。常与山药、山茱萸等同用,治疗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遗精、盗汗、耳鸣、耳聋及消渴等,可补肝肾,益精髓,如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亦可与知母、黄柏、龟甲等同用治疗阴虚骨蒸潮热,如大补阴丸(《丹溪心法》)。本品益精血、乌须发,常与何首乌、牛膝、菟丝子等配伍,治精血亏虚须发早白,如七宝美髯丹(《医方集解》);本品补精益髓、强筋壮骨,也可配龟甲、锁阳、狗脊等,治疗肝肾不足,五迟五软,如虎潜丸(《医方集解》)。
  此外,熟地黄炭能止血,可用于崩漏等血虚出血证。
【用法用量】
  煎服,10~30g。
【鉴别用药】
  地黄始见于《神农本草经》,现临床使用有鲜、生、熟三种。均有养阴生津之功,而治阴虚津亏诸证。鲜地黄甘苦大寒,滋阴之力虽弱,但长于清热凉血,泻火除烦,多用于血热邪盛,阴虚津亏证;生(干)地黄甘寒质润凉血之力稍逊但长于养心肾之阴,故血热阴伤及阴虚发热者宜之;熟地黄性味甘温,入肝肾而功专养血滋阴,填精益髓,凡真阴不足,精髓亏虚者,皆可用之。
【使用注意】
  本品性质粘腻,较生地黄更甚,有碍消化,凡气滞痰多、脘腹胀痛、食少便溏者忌服。重用久服宜与陈皮、炒仁等同用,防止粘腻碍胃。


补虚药

白芍 @@@LINK=bs白芍 bs白芍 白芍
Baishao 《神农本草经》

毛莨科植物芍药的根。

【性能】 苦、酸,微寒。归肝、脾经。
【功效】 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应用】
  1. 肝血亏虚及血虚月经不调。本品味酸,收敛肝阴以养血,常与熟地、当归等同用,用治肝血亏虚,面色苍白,眩晕心悸,或月经不调,崩中漏下,如四物汤(《和剂局方》)。若血虚有热,月经不调,可配伍黄芩、黄柏、续断等药,如保阴煎(《景岳全书》);若崩漏,可与阿胶、艾叶等同用。
  2. 肝脾不和之胸胁脘腹疼痛或四肢挛急疼痛。本品酸敛肝阴,养血柔肝而止痛,常配柴胡、当归、白芍等,治疗血虚肝郁,胁肋疼痛,如逍遥散(《和剂局方》);也可以本品调肝理脾,柔肝止痛,与白术、防风、陈皮同用;治疗脾虚肝旺,腹痛泄泻,如痛泻要方(《景岳全书》);若与木香、黄连等同用,可治疗痢疾腹痛,如芍药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若阴血虚筋脉失养而致手足挛急作痛,常配甘草缓急止痛,即芍药甘草汤(《伤寒论》)。
  3. 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以本品养血敛阴、平抑肝阳,常配牛膝、代赭石、龙骨、牡蛎等,如镇肝息风汤、建瓴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此外,本品敛阴,有止汗之功。若外感风寒,营卫不和之汗出恶风,可敛阴和营,与温经通阳的桂枝等用,以调和营卫,如桂枝汤(《伤寒论》);至于阴虚盗汗,则须与龙骨、牡蛎、浮小麦等同用,可收敛阴止汗的功效。
【用法用量】
  煎服,5~15g;大剂量15~30g。
【鉴别用药】
  白芍与赤芍《神农本草经》不分,通称芍药,唐末宋初,始将二者区分。二者虽同出一物而性微寒,但前人谓“白补赤泻,白收赤散”,一语而道破二者的主要区别。一般认为,在功效方面,白芍长于养血调经,敛阴止汗,平抑肝阳;赤芍则长于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清泄肝火。在应用方面,白芍主治血虚阴亏,肝阳偏亢诸证;赤芍主治血热、血瘀、肝火所致诸证。又白芍、赤芍皆能止痛,均可用治疼痛的病证。但白芍长于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主治肝阴不足,血虚肝旺,肝气不舒所致的胁肋疼痛、脘腹四肢拘挛作痛;而赤芍则长于活血祛瘀止痛,主治血滞诸痛证,因能清热凉血,故血热瘀滞者尤为适宜。
【使用注意】
  阳衰虚寒之证不宜用。反藜芦。


补虚药

阿胶 @@@LINK=ej阿胶 ej阿胶 阿胶
Ejiao 《神农本草经》

马科动物驴的皮,经漂泡去毛后熬制而成的胶块。古时以产于山东省东阿县而得名。以原胶块用,或将胶块打碎,用蛤粉炒或蒲黄炒成阿胶珠用。

【性能】 甘,平。归肺、肝、肾经。
【功效】 补血,滋阴,润肺,止血。
【应用】
  1. 血虚证。本品为血肉有情之品,甘平质润,为补血要药,多用治血虚诸证。而尤以治疗出血而致血虚为佳。可单用本品即效。亦常配熟地、当归、芍药等同用,如阿胶四物汤(《杂病源流犀烛》);若与桂枝、甘草、人参等同用,可治气虚血少之心动悸、脉结代,如炙甘草汤(《伤寒论》)。
  2. 出血证。本品味甘质粘,为止血要药。可单味炒黄为末服,治疗妊娠尿血(《圣惠方》);治阴虚血热吐衄,常配伍蒲黄、生地黄等药,如(《千金翼方》);治肺破嗽血,配人参、天冬、白及等药,如阿胶散(《仁斋直指方》);也可与熟地、当归、芍药等同用,治血虚血寒妇人崩漏下血等,如胶艾汤(《金匮要略》);若配白术、灶心土、附子等同用,可治脾气虚寒便血或吐血等证,如黄土汤(《金匮要略》)。
  3. 肺阴虚燥咳。本品滋阴润肺,常配马兜铃、牛蒡子、杏仁等同用治疗肺热阴虚,燥咳痰少,咽喉干燥,痰中带血,如补肺阿胶汤(《小儿药证直诀》);也可与桑叶、杏仁、麦冬等同用,治疗燥邪伤肺,干咳无痰,心烦口渴,鼻燥咽干等,如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
  4. 热病伤阴之心烦失眠及阴虚风动,手足瘈疭等。本品养阴以滋肾水,常与黄连、白芍等同用,治疗热病伤阴,肾水亏而心火亢,心烦不得眠,如黄连阿胶汤(《伤寒论》);也可与龟甲、鸡子黄等养液息风药同用,用治温热病后期,真阴欲竭,阴虚风动,手足瘈疭,如大、小定风珠(《温病条辨》)。
【用法用量】
  5~15g。入汤剂宜烊化冲服。
【使用注意】
  本品粘腻,有碍消化。脾胃虚弱者慎用。


补虚药

何首乌 @@@LINK=hsw何首乌 hsw何首乌 何首乌
Heshouwu 《日华子本草》

蓼科何首乌的块根。秋后茎叶枯萎时或次年未萌芽前掘取其块根。削去两端,洗净,切片,晒干或微烘,称生首乌;若以黑豆煮汁拌蒸,晒后变为黑色,称制首乌。

【性能】 苦、甘、涩,微温。归肝、肾经。
【功效】 制用:补益精血。生用:解毒,截疟,润肠通便。
【应用】
  1. 精血亏虚、头晕眼花、须发早白、腰膝酸软、遗精、崩带。制首乌功善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治血虚萎黄,失眠健忘,常与熟地黄、当归、酸枣仁等同用。与当归、枸杞子、菟丝子等同用,治精血亏虚,腰酸脚弱、头晕眼花、须发早白及肾虚无子如七宝美髯丹(《积善堂方》);亦常配伍桑椹子、黑芝麻、杜仲等,用治肝肾亏虚,腰膝酸软,头晕目花,耳鸣耳聋,如首延寿丹(《世补斋医书》)。
  2. 久疟、痈疽、瘰疬、肠燥便秘等。生首乌有截疟、解毒、润肠通便之效,若疟疾日久,气血虚弱,可用生首乌与人参、当归、陈皮、煨姜同用,如何人饮(《景岳全书》);若瘰疬痈疮、皮肤瘙痒,可配伍夏枯草、土贝母、当归等药(《本草汇言》);也可与防风、苦参、薄荷同用煎汤洗,治遍身疮肿痒痛,如何首乌散(《外科精要》);若年老体弱之人血虚肠燥便秘,可润肠通便,与肉苁蓉、当归、火麻仁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10~30g。
【使用注意】
  大便溏泄及湿痰较重者不宜用。


补虚药

龙眼肉 @@@LINK=lyr龙眼肉 lyr龙眼肉 龙眼肉
Longyanrou 《神农本草经》

【性能】 甘,温。归心、脾经。
【功效】 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应用】
  思虑过度,劳伤心脾,而致惊悸怔忡,失眠健忘,食少体倦,以及脾虚气弱,便血崩漏等。本品能补心脾、益气血、安神,与人参、当归、酸枣仁等同用,如归脾汤(《济生方》);用于气血亏虚,可单服本品,如《随息居饮食谱》玉灵膏(一名代参膏),即单用本品加白糖蒸熟,开水冲服。
【用法用量】
  煎服,10~25g;大剂量30~60g。


补虚药

北沙参 @@@LINK=bss北沙参 bss北沙参 北沙参
Beishashen 《本草汇言》

伞形科植物珊瑚菜的根。

【性能】 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 养阴清肺,益胃生津。
【应用】
  1. 肺阴虚证。本品甘润而偏于苦寒,能补肺阴,兼能清肺热,适用于阴虚肺燥有热之干咳少痰、咳血或咽干音哑等证。常与相似的养阴、润肺、清肺及止咳、平喘、利咽之麦冬、南沙参、杏仁、桑叶、玄参等药同用。
  2. 胃阴虚证。本品能补胃阴,而生津止渴,兼能清胃热。适用于胃阴虚有热之口干多饮、饥不欲食、大便干结、舌苔光剥或舌红少津及胃痛、胃胀、干呕等证。常与石斛、玉竹、乌梅等养阴生津之品同用。胃阴脾气俱虚者,宜与山药、太子参、黄精等养阴、益气健脾之品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4.5~9g。
【使用注意】
  《本草从新》谓北沙参“反藜芦”。加工北沙参时,少数人会引起接触性皮炎。


补虚药

南沙参 @@@LINK=nss南沙参 nss南沙参 南沙参
Nanshashen 《神农本草经》

桔梗科植物轮叶沙参或沙参的根。

【性能】 甘,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 养阴清肺,清胃生津,补气,化痰。
【应用】
  1. 肺阴虚证。本品甘润而微寒,能补肺阴、润肺燥,兼能清肺热。亦适用于阴虚肺燥有热之干咳痰少、咳血或咽干音哑等症。其润肺清肺之力均略逊于北沙参。但对肺燥痰粘,咯痰不利者,因兼有一定的祛痰的作用,可促进排痰;对气阴两伤者,还略能补脾肺之气,可气阴两补。常与北沙参、麦冬、杏仁等润肺清肺及对症之品配伍。
  2. 胃阴虚证。本品又能养胃阴,生津止渴,并清胃热。适用于胃阴虚有热之口燥咽干、大便秘结、舌红少津及饥不欲食、呕吐等证。本品养胃阴、清胃热之力亦不及北沙参。但本品兼能补益脾气,对于胃阴脾气俱虚之证,有气阴双补之效,对热病后期,气阴两虚两余热未清不受温补者,尤为适宜。多与玉竹、麦冬、生地等养胃阴、清胃热之品配伍,如益胃汤(《温病条辨》)。
【用法用量】
  煎服,9~15g。
【使用注意】
  反藜芦。
【鉴别用药】
  北沙参与南沙参来源于两种不同的植物,因二者功用相似,均以养阴清肺、益胃生津(或补肺胃之阴,清肺胃之热)为主要功效。但北沙参清养肺胃作用稍强,肺胃阴虚有热之证较为多用。而南沙参尚兼益气及祛痰作用,较宜于气阴两伤及燥痰咳嗽者。


补虚药

百合 @@@LINK=bh百合 bh百合 百合
Baihe 《神农本草经》

百事科植物百合或细叶百合的肉质鳞叶。

【性能】 甘,微寒。归肺、心、胃经。
【功效】 养阴润肺,清心安神。
【应用】
  1. 肺阴虚证。本品微寒,作用平和,能补肺阴,兼能清肺热。润肺清肺之力虽不及北沙参、麦冬等药,但兼有一定的止咳祛痰作用。用于阴虚肺燥有热之干咳少痰、咳血或咽干音哑等症,常与生地、玄参、桔梗、川贝母等清肺、祛痰药同用,如百合固金汤(《慎斋遗书》)。
  2. 阴虚有热之失眠心悸及百合病心肺阴虚内热证。本品能养阴清心,宁心安神。治虚热上扰,失眠,心悸,可与麦冬、酸枣仁、丹参等清心安神药同用。治疗神志恍惚,情绪不能自主,口苦、小便赤、脉微数等为主的百合病心肺阴虚内热证,用本品既能养心肺之阴,又能清心肺之热,还有一定的安神作用。常与生地黄、知母等养阴清热之品同用。
  此外,本品还能养胃阴、清胃热,对胃阴虚有热之胃脘疼痛亦宜选用。
【用法用量】
  煎服,6~12g。蜜炙可增加润肺作用。


补虚药

麦冬 @@@LINK=md麦冬 md麦冬 麦冬
Maidong 《神农本草经》

百合科植物麦冬的块根。

【性能】 甘、微苦,微寒。归胃、肺、心经。
【功效】 养阴生津,润肺清心。
【应用】
  1. 胃阴虚证。本品味甘柔润,性偏苦寒,长于滋养胃阴,生津止渴,兼清胃热。广泛用于胃阴虚有热之舌干口渴,胃脘疼痛,饥不欲食,呕逆,大便干结等症。如治热伤胃阴,口干舌燥,常与生地、玉竹、沙参等品同用。治消渴,可与天花粉、乌梅等品同用。与半夏、人参等同用,治胃阴不足之气逆呕吐,如麦门冬汤(《金匮要略》)。与生地、玄参同用,治热邪伤津之便秘,如增液汤(《温病条辨》)。
  2. 肺阴虚证。本品又善养肺阴,清肺热,适用于阴虚肺燥有热的鼻燥咽干,干咳痰少、咳血,咽痛音哑等症常与阿胶、石膏、桑叶、枇杷叶等品同用,如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
  3. 心阴虚证。本品可归心经,还能养心阴,清心热,并略具除烦安神作用。可用于心阴虚有热之心烦、失眠多梦、健忘、心悸怔忡等症。宜与养阴安神之品配伍,如天王补心丹(《摄生秘剖》)以之与生地、酸枣仁、柏子仁等品同用。热伤心营,神烦少寐者,宜与清心凉血养阴之品配伍,如清营汤(《温病条辨》)以之与黄连、生地、玄参等品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6~12g。


补虚药

天冬 @@@LINK=td天冬 td天冬 天冬
Tiandong 《神农本草经》

百合科植物天冬的块根。

【性能】 甘、苦,寒。归肺、肾、胃经。
【功效】 养阴润燥,清肺生津。
【应用】
  1. 肺阴虚证。本品甘润苦寒之性较强,其养肺阴,清肺热的作用强于麦冬、玉竹等同类药物。适用于阴虚肺燥有热之干咳痰少、咳血、咽痛音哑等症。对咳嗽咯痰不利者,兼能止咳祛痰。治肺阴不足,燥热内盛之证,常与麦冬、沙参、川贝母等药同用。
  2. 肾阴虚证。本品能滋肾阴,兼能降虚火,适宜于肾阴亏虚之眩晕、耳鸣、腰膝酸痛及阴虚火旺之骨蒸潮热,内热消渴等证。肾阴亏虚,眩晕耳鸣,腰膝酸痛者,常与熟地、枸杞子、牛膝等滋肾益精、强筋健骨之品同用。阴虚火旺,骨蒸潮热者,宜与滋阴降火之生地黄、麦冬、知母、黄柏等品同用。治肾阴久亏,内热消渴证,可与生地黄、山药、女贞子等滋阴补肾之品同用。肺肾阴虚之咳嗽咯血,可与生地、玄参、川贝母等滋阴清肺、凉血止咳药同用。
  3. 热病伤津之食欲不振、口渴及肠燥便秘等证。本品还有一定益胃生津作用,兼能清胃热,可用于热伤胃津之证。气阴两伤,食欲不振,口渴者,宜与生地黄、人参等养阴生津益气之品配伍。津亏肠燥便秘者,宜与生地、当归、生首乌等养阴生津,润肠通便之品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6~12g。
【使用注意】
  本品甘寒滋腻之性较强,脾虚泄泻、痰湿内盛者忌用。
【鉴别用药】
  天冬与麦冬,既能滋肺阴、润肺燥、清肺热,又可养胃阴、清胃热、生津止渴,对于热病伤津之肠燥便秘,还可增液润肠以通便。二药性能功用相似,相须为用。然天冬苦寒之性较甚,清火与润燥之力强于麦冬,且入肾滋阴,还宜于肾阴不足,虚火亢旺之证。麦冬微寒,清火与滋润之力虽稍弱,但滋腻性亦较小,且能清心除烦,宁心安神,又宜于心阴不足及心热亢旺之证。


补虚药

石斛 @@@LINK=sh石斛 sh石斛 石斛
Shihu 《神农本草经》

兰科植物环草石斛、马鞭石斛、黄草石斛、铁皮石斛或金钗石斛的茎。全年均可采取,秋季采收为佳。烘干或晒干,切段,生用。鲜者可栽于砂石内,以备随时取用。

【性能】 甘,微寒。归胃、肾经。
【功效】 益胃生津,滋阴清热。
【应用】
  1. 胃阴虚及热病伤津证。本品长于滋养胃阴,生津止渴,兼能清胃热。主治热病伤津,烦渴、舌干苔黑之证,常与天花粉、鲜生地、麦冬等品同用,如《时病论》清热保津法。治胃热阴虚之胃脘疼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可与生地、麦冬、黄芩等品同用。
  2. 肾阴虚证。本品又能滋肾阴,兼能降虚火,适用于肾阴亏虚之目暗不明、筋骨痿软及阴虚火旺,骨蒸劳热等证。肾阴亏虚,目暗不明者,常与枸杞子、熟地黄、菟丝子等品同用,如石斛夜光丸(《原机启微》)。肾阴亏虚,筋骨痿软者,常与熟地、山茱萸、杜仲、牛膝等补肝肾、强筋骨之品同用。肾虚火旺,骨蒸劳热者,宜与生地黄、枸杞子、黄柏、胡黄连等滋肾阴、退虚热之品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6~12g。鲜用,15~30g。


补虚药

玉竹 @@@LINK=yz玉竹 yz玉竹 玉竹
Yuzhu 《神农本草经》

百合科植物玉竹的根茎。

【性能】 甘,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 养阴润燥、生津止渴。
【应用】
  1. 肺阴虚证。本品药性甘润,能养肺阴,微寒之品,并略能清肺热。适用于阴虚肺燥有热的干咳少痰、咳血、声音嘶哑等症,常与沙参、麦冬、桑叶等品同用,如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治阴虚火炎,咳血,咽干,失音,可与麦冬、地黄、贝母等品同用。又因本品滋阴而不碍邪,与疏散风热之薄荷、淡豆豉等品同用,治阴虚之体感受风温及冬温咳嗽,咽干痰结等症,可使发汗而不伤阴,滋阴而不留邪,如加减葳蕤汤(《重订通俗伤寒论》)。
  2. 胃阴虚证。本品又能养胃阴,清胃热,主治燥伤胃阴,口干舌燥,食欲不振,常与麦冬、沙参等品同用;治胃热津伤之消渴,可与石膏、知母、麦冬、天花粉等品同用,可共收清胃生津之效。
  此外,本品还能养心阴,亦略能清心热,还可用于热伤心阴之烦热多汗、惊悸等证,宜与麦冬、酸枣仁等清热养阴安神之品配伍。
【用法用量】
  煎服,6~12g。


补虚药

黄精 @@@LINK=hj黄精 hj黄精 黄精
Huangjing 《名医别录》

百合科植物黄精、滇黄精或多花黄精的根茎。

【性能】 甘,平。归脾、肺、肾经。
【功效】 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
【应用】
  1. 阴虚肺燥,干咳少痰及肺肾阴虚的劳咳久咳。本品甘平,能养肺阴,益肺气。治疗肺金气阴两伤之干咳少痰,多与沙参、川贝母等药同用。因本品不仅能补益肺肾之阴,而且能补益脾气脾阴,有补土生金、补后天以养先天之效。亦宜用于肺肾阴虚之劳嗽久咳。因作用缓和,可单用熬膏久服。亦可与熟地、百部等滋养肺肾、化痰止咳之品同用。
  2. 脾虚阴伤证。本品能补益脾气,又养脾阴。主治脾脏气阴两虚之面色萎黄、困倦乏力、口干食少、大便干燥。本品能气阴双补,单用或与补气健脾药同用。
  3. 肾精亏虚。本品能补益肾精,对延缓衰老,改善头晕、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等早衰症状。有一定疗效。如黄精膏方(《千金方》)单用本品熬膏服。亦可与枸杞、何首乌等补益肾精之品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9~15g。
【鉴别用药】
  黄精与山药,均为性味甘平,主归肺、脾、肾三脏,气阴双补之品。然黄精滋肾之力强于山药,而山药长于健脾,并兼有涩性,较宜于脾胃气阴两伤,食少便溏及带下等证。


补虚药

枸杞子 @@@LINK=gqz枸杞子 gqz枸杞子 枸杞子
Gouqizi 《神农本草经》

茄科植物宁夏枸杞的成熟果实。

【性能】 甘,平。归肝、肾经。
【功效】 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应用】
  肝肾阴虚及早衰证。本品能滋肝肾之阴,为平补肾精肝血之品。治疗精血不足所致的视力减退、内障目昏、头晕目眩、腰膝酸软、遗精滑泄、耳聋、牙齿松动、须发早白、失眠多梦以及肝肾阴虚,潮热盗汗、消渴等证的方中,都颇为常用。可单用,或与补肝肾,益精补血之品配伍。如《寿世保元》枸杞膏单用本品熬膏服;七宝美髯丹(《积善堂方》)以之与怀牛膝、菟丝子、何首乌等品同用。以其还能明目,故尤多用于肝肾阴虚或精亏血虚之两目干涩,内障目昏,常与熟地、山茱萸、山药、菊花等品同用,如杞菊地黄丸(《医级》)。
【用法用量】
  煎服,6~12g。


补虚药

墨旱莲 @@@LINK=mhl墨旱莲 mhl墨旱莲 墨旱莲
Mohanlian 《新修本草》

菊科植物鳢肠的地上部分。

【性能】 甘、酸,寒。归肝、肾经。
【功效】 滋补肝肾,凉血止血。
【应用】
  1. 肝肾阴虚证。本品甘寒,能补益肝肾之阴,适用于肝肾阴虚或阴虚内热所致须发早白、头晕目眩、失眠多梦、腰膝酸软、遗精耳鸣等证。单用或与滋养肝肾之品配伍。如旱莲膏(《医灯续焰》)单用本品熬膏服;二至丸(《医方集解》)以之与女贞子同用;亦常与熟地、枸杞子等配伍。
  2. 阴虚血热的失血证。本品长于补益肝肾之阴,又能凉血止血,故尤宜于阴虚血热的出血证。可单用或与生地黄、阿胶等滋阴凉血止血之品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6~12g。


补虚药

女贞子 @@@LINK=nzz女贞子 nzz女贞子 女贞子
Nvzhenzi 《神农本草经》

木犀科植物女贞的成熟果实。

【性能】 甘、苦,凉。归肝、肾经。
【功效】 滋补肝肾,乌须明目。
【应用】
  肝肾阴虚证。本品性偏寒凉,能补益肝肾之阴,适用于肝肾阴虚所致的目暗不明、视力减退、须发早白、眩晕耳鸣、失眠多梦、腰膝酸软、遗精、消渴及阴虚内热之潮热、心烦等证。常与墨旱莲配伍,即二至丸(《医方集解》)。阴虚有热,目微红羞明,眼珠作痛者,宜与生地黄、石决明、谷精草等滋阴清肝明目之品同用。肾阴亏虚消渴者,宜与生地、天冬、山药等滋阴补肾之品同用。阴虚内热之潮热心烦者,宜与生地、知母、地骨皮等养阴、清虚热之品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6~12g。因主要成分齐墩果酸不易溶于水,故以入丸剂为佳。本品以黄酒拌后蒸制,可增强滋补肝肾作用,并使苦寒之性减弱,避免滑肠。


补虚药

桑椹 @@@LINK=ss桑椹 ss桑椹 桑椹
Sangshen 《新修本草》

【性能】 甘、酸,寒。归肝、肾经。
【功效】 滋阴补血,生津润燥。
【应用】
  1. 肝肾阴虚证。本品能补益肝肾之阴,兼能凉血退热,适用于肝肾阴虚之头晕耳鸣、目暗昏花、关节不利、失眠、须发早白等症。对肝肾阴虚兼血虚者,还能补血养肝。其作用平和,宜熬膏常服;或与熟地黄、何首乌等滋阴、补血之品同用。
  2. 津伤口渴、消渴及肠燥便秘等证。本品又能生津止渴,润肠通便。兼阴血亏虚者,又能补养阴血。治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及肠燥便秘等证,鲜品食用有效。亦可随证配伍。
【用法用量】
  煎服,9~15g。


补虚药

龟甲 @@@LINK=gj龟甲 gj龟甲 龟甲
Guijia 《神农本草经》

龟科动物乌龟的腹甲及背甲。全年均可捕捉。杀死或用沸水烫死,剥取甲壳,除去残肉,晒干,砂炒后醋淬用。

【性能】 甘,寒。归肾、肝、心经。
【功效】 滋阴潜阳,益肾健骨,养血补心。
【应用】
  1. 肝肾阴虚所至的阴虚阳亢、阴虚内热、阴虚风动证。本品长于滋补肾阴,兼能滋养肝阴,故适用于肝肾阴虚而引起上述诸证。对阴虚阳亢头目眩晕之证,本品兼能潜阳,常与天冬、白芍、牡蛎等品同用,如镇肝息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治阴虚内热,骨蒸潮热,盗汗遗精者,常与滋阴降火之熟地、知母、黄柏等品同用,如大补阴丸(《丹溪心法》)。本品性寒,兼退虚热,治阴虚风动,神倦瘈疭者,宜与阿胶、鳖甲、生地等品同用,如大定风珠(《温病条辨》)。
  2. 肾虚筋骨痿弱。本品长于滋肾养肝,又能健骨,故多用于肾虚之筋骨不健,腰膝酸软,步履乏力及小儿鸡胸、龟背、囟门不合诸症,常与熟地、知母、黄柏、锁阳等品同用,如虎潜丸(《丹溪心法》)。小儿脾肾不足,阴血亏虚,发育不良,出现鸡胸、龟背者,宜与紫河车、鹿茸、山药、当归等补脾益肾、益精养血之品同用。
  3. 阴血亏虚之惊悸、失眠、健忘。本品入于心肾,又可以养血补心,安神定志,适用于阴血不足,心肾失养之惊悸、失眠、健忘,常与石菖蒲、远志、龙骨等品同用,如孔子大圣知枕中方(现简称枕中丹)(《千金方》)。
  此外,本品还能止血。因其长于滋养肝肾,性偏寒凉,故尤宜于阴虚血热,冲任不固之崩漏、月经过多。常与生地、黄芩、地榆等滋阴清热、凉血止血之品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9~24g。宜先煎。本品经砂炒醋淬后,有效成分更容易煎出;并除去腥气,便于制剂。


补虚药

鳖甲 @@@LINK=bj鳖甲 bj鳖甲 鳖甲
Biejia 《神农本草经》

鳖科动物鳖的背甲。余同龟甲。

【性能】 甘、咸,寒。归肝、肾经。
【功效】 滋阴潜阳,退热除蒸,软坚散结。
【应用】
  1. 肝肾阴虚证。本品亦能滋养肝肾之阴,适用于肝肾阴虚所致阴虚内热、阴虚风动、阴虚阳亢诸证。对阴虚内热证,本品滋养之力不及龟甲,但长于退虚热、除骨蒸,故尤为临床多用。治疗温病后期,阴液耗伤,邪伏阴分,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者,常与丹皮、生地、青蒿等品同用,如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治疗阴血亏虚,骨蒸潮热者,常与秦艽、地骨皮等品同用。主治阴虚风动,手足瘈疭者,常与阿胶、生地、麦冬等品同用。
  2. 癥瘕积聚。本品味咸,还长于软坚散结,适用于肝脾肿大等癥瘕积聚。常与活血化瘀、行气化痰药配伍,如鳖甲煎丸(《金匮要略》)以之与丹皮、桃仁、土鳖虫、厚朴、半夏等品同用,治疟疾日久不愈,胁下痞硬成块。
【用法用量】
  煎服,9~24g。宜先煎。本品经砂炒醋淬后,有效成分更容易煎出;其可去其腥气,易于粉碎,方便制剂。
【鉴别用药】
  龟甲与鳖甲,均能滋养肝肾之阴、平肝潜阳。均宜用于肾阴不足,虚火亢旺之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及肝阴不足,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等症。但龟甲长于滋肾,鳖甲长于退虚热。此外,龟甲还兼有健骨、补血、养心等功效,还常用肝肾不足,筋骨痿弱,腰膝酸软,妇女崩漏、月经过多及心血不足,失眠、健忘等证。鳖甲还兼软坚散结作用,还常于腹内癥瘕积聚。


补虚药

麻黄根 @@@LINK=mhg麻黄根 mhg麻黄根 麻黄根
Mahuanggen 《本草经集注》

【性能】 甘、微涩,平。归肺经。
【功效】 固表止汗。
【应用】
  自汗、盗汗。本品甘平性涩,入肺经而能行肌表、实卫气、固腠理、闭毛窍,为敛肺固表止汗之要药。治气虚自汗,常与黄芪、牡蛎同用,如牡蛎散(《和剂局方》)。治阴虚盗汗,常与熟地黄、当归等同用,如当归六黄汤(《兰室秘藏》)。治产后虚汗不止,常与当归、黄芪等配伍,如麻黄根散(《圣惠方》)。
  此外,本品外用配伍牡蛎共研细末,扑于身上,可治各种虚汗证。
【用法用量】
  煎服,3~9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有表邪者,忌用。
【鉴别用药】
  麻黄与麻黄根,二药同出一源,均可治汗。然前者以其地上草质茎入药,主发汗,以发散表邪为用,临床上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后者以其地下根及根茎入药,主止汗,以敛肺固表为用,为止汗之专药,可内服、外用于各种虚汗。


收涩药

浮小麦 @@@LINK=fxm浮小麦 fxm浮小麦 浮小麦
Fuxiaomai 《本草蒙筌》

禾本科植物小麦未成熟的颖果。收获时,扬起其轻浮干瘪者,或以水淘之,浮起者为佳,晒干。生用,或炒用。

【性能】 甘,凉。归心经。
【功效】 固表止汗,益气,除热。
【应用】
  1. 自汗,盗汗。本品甘凉入心,能益心气、敛心液;轻浮走表,能实腠理、固皮毛、为养心敛液,固表止汗之佳品。凡自汗,盗汗者,均可应用。可单用炒焦研末,米汤调服。治气虚自汗者,可与黄芪、煅牡蛎、麻黄根等同用,如牡蛎散(《和剂局方》);治阴虚盗汗者,可与五味子、麦冬、地骨皮等药同用。
  2. 骨蒸劳热。本品甘凉并济,能益气阴,除虚热。治阴虚发热,骨蒸劳热等证,常与玄参、麦冬、生地、地骨皮等药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15~30g;研末服,3~5g。
【使用注意】
  表邪汗出者忌用。


收涩药

五味子 @@@LINK=wwz五味子 wwz五味子 五味子
Wuweizi 《神农本草经》

木兰科植物五味子或华中五味子的成熟果实。

【性能】 酸、甘,温。归肺、心、肾经。
【功效】 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
【应用】
  1. 久咳虚喘。本品味酸收敛,甘温而润,能上敛肺气,下滋肾阴,为治疗久咳虚喘之要药。治肺虚久咳,可与罂粟壳同用,如五味子丸(《卫生家宝》);治肺肾两虚喘咳,常与山茱萸、熟地、山药等同用,如都气丸(《医宗己任编》);本品长于敛肺止咳,配伍麻黄、细辛、干姜等,可用于寒饮咳喘证,如小青龙汤(《伤寒论》)。
  2. 自汗,盗汗。本品五味俱全,以酸为主,善能敛肺止汗。治自汗、盗汗者,可与麻黄根、牡蛎等同用。
  3. 遗精,滑精。本品甘温而涩,入肾,能补肾涩精止遗,为治肾虚精关不固遗精、滑精之常用药。治滑精者,可与桑螵蛸、附子、龙骨等同用,如桑螵蛸丸(《世医得效方》);治梦遗者,常与麦冬、山茱萸、熟地、山药等同用,如麦味地黄丸(《医宗金鉴》)。
  4. 久泻不止。本品味酸涩性收敛,能涩肠止泻。治脾肾虚寒久泻不止,可与吴茱萸同炒香研末,米汤送服,如五味子散(《普济本事方》);或与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同用,如四神丸(《内科摘要》)。
  5. 津伤口渴,消渴。本品甘以益气,酸能生津,具有益气生津止渴之功。治热伤气阴,汗多口渴者,常与人参、麦冬同用,如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治阴虚内热,口渴多饮之消渴证,多与山药、知母、天花粉、黄芪等同用,如玉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6. 心悸,失眠,多梦。本品既能补益心肾,又能宁心安神。治阴血亏损,心神失养,或心肾不交之虚烦心悸、失眠多梦,常与麦冬、丹参、生地、酸枣仁等同用,如天王补心丹(《摄生秘剖》)。
【用法用量】
  煎服,3~6g;研末服,1~3g。
【使用注意】
  凡表邪未解,内有实热,咳嗽初起,麻疹初期,均不宜用。


收涩药

乌梅 @@@LINK=wm乌梅 wm乌梅 乌梅
Wumei 《神农本草经》

蔷薇科梅的近成熟果实。夏季果实近成熟时采收,低温烘干后闷至皱皮,色变黑时即成。去核生用或炒炭用。

【性能】 酸、涩,平。归肝、脾、肺、大肠经。
【功效】 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安蛔止痛,生津止渴。
【应用】
  1. 肺虚久咳。本品味酸而涩,其性收敛,入肺经能敛肺气,止咳嗽。适用于肺虚久咳少痰或干咳无痰之证。可与罂粟壳、杏仁等同用,如一服散(《世医得效方》)。
  2. 久泻,久痢。本品酸涩入大肠经,有良好的涩肠止泻痢作用,为治疗久泻、久痢之常用药。可与罂粟壳、诃子等同用,如固肠丸(《证治准绳》)。取其涩肠止痢之功,配伍解毒止痢之黄连,亦可用于湿热泻痢,便脓血者,如乌梅丸(《圣惠方》)。
  3. 蛔厥腹痛,呕吐。蛔得酸则静,本品极酸,具有安蛔止痛,和胃止呕的功效,为安蛔之良药。适用于蛔虫所致腹痛、呕吐、四肢厥冷的蛔厥病证,常配伍细辛、川椒、黄连、附子等同用,如乌梅丸(《伤寒论》)。
  4. 虚热消渴。本品至酸性平,善能生津液,止烦渴。治虚热消渴,可单用煎服,或与天花粉、麦冬、人参等同用,如玉泉散(《沈氏尊生书》)。
  此外,本品炒炭后,涩重于酸,收敛力强,能固冲止漏,可用于崩漏不止,便血等;外敷能消疮毒,可治胬肉外突,头疮等。
【用法用量】
  煎服,3~10g,大剂量可用至30g。外用适量,捣烂或炒炭研末外敷。止泻止血宜炒炭用。
【使用注意】
  外有表邪或内有实热积滞者均不宜服。


收涩药

五倍子 @@@LINK=wbz五倍子 wbz五倍子 五倍子
Wubeizi 《本草拾遗》

【性能】 酸、涩,寒。归肺、大肠、肾经。
【功效】 敛肺降火,止咳止汗,涩肠止泻,固精止遗,收敛止血,收湿敛疮。
【应用】
  1. 咳嗽,咯血。本品酸涩收敛,性寒清降,入于肺经,既能敛肺止咳,又能清肺降火,适用于久咳及肺热咳嗽。因本品又能止血,故尤宜用于咳嗽咯血者。治肺虚久咳,常与五味子、罂粟壳等药同用;治肺热痰嗽,可与瓜篓、黄芩、贝母等药同用。治热灼肺络咳嗽咯血,常与藕节、白及等药同用。
  2. 自汗,盗汗。本品功能敛肺止汗。治自汗、盗汗,可单用研末,与荞面等分作饼,煨熟食之;或研末水调敷肚脐处。
  3. 久泻,久痢。本品酸涩入大肠,有涩肠止泻之功。用治久泻久痢,可与诃子、五味子同用,以增强涩肠之功。
  4. 遗精,滑精。本品入肾,又能涩精止遗。治肾虚精关不固之遗精、滑精者。常与龙骨、茯苓等同用,如玉锁丹(《和剂局方》)。
  5. 崩漏,便血痔血。本品有收敛止血作用。治崩漏,可单用,或与棕榈炭、血余炭等同用;治便血、痔血,可与槐花、地榆等同用,或煎汤熏洗患处。
  6. 湿疮,肿毒。本品外用能收湿敛疮,且有解毒消肿之功。治湿疮流水、溃疡不敛、疮疖肿毒、肛脱不收、子宫下垂等,可单味或配合枯矾研末外敷或煎汤熏洗。
【用法用量】
  煎服,3~9g;入丸、散服,每次1~1.5g。外用适量。研末外敷或煎汤熏洗。
【使用注意】
  湿热泻痢者忌用。
【鉴别用药】
  五倍子与五味子,二药味酸收敛,均具有敛肺止咳、敛汗止汗、涩精止遗、涩肠止泻的作用。均可用于肺虚久咳、自汗盗汗、遗精滑精、久泻不止等病证。然五倍子于敛肺之中又有清肺降火及收敛止血作用,故又可用于肺热痰嗽及咳嗽咯血者;而五味子则又能滋肾,多用于肺肾二虚之虚喘及肾虚精关不固之遗精滑精等。


收涩药

罂粟壳 @@@LINK=ysk罂粟壳 ysk罂粟壳 罂粟壳
Yingsuqiao 《本草发挥》

【性能】 酸、涩,平。有毒。归肺、大肠、肾经。
【功效】 涩肠止泻,敛肺止咳,止痛。
【应用】
  1. 久泻,久痢。本品味酸涩,性平和,能固肠道,涩滑脱,《本草纲目》曰其“为涩肠止泻之圣药”,适用于久泻、久痢而无邪滞者。治脾虚久泻不止者,常与诃子、陈皮、砂仁等同用,如罂粟散(《普济方》);治脾虚中寒久痢不止者,常与肉豆蔻等同用,如真人养脏汤(《和剂局方》)。若配苍术、人参、乌梅、肉豆蔻等可治脾肾两虚,久泻不止,如固肠丸《证治准绳》。
  2. 肺虚久咳。本品酸收,主入肺经,具有较强的敛肺气止咳逆作用,适用于肺虚久咳不止之证。可单用蜜炙研末冲服,或配伍伍乌梅肉,如小百劳散(《宣明论》)。
  3. 胃痛,腹痛,筋骨疼痛。本品有良好的止痛作用,可用治上述诸痛较剧者。单用有效或配入复方使用。
【用法用量】
  煎服,3~6。止咳蜜炙用,止血止痛醋炒用。
【使用注意】
  本品过量或持续服用易成瘾。咳嗽或泻痢初起邪实者忌用。


收涩药

诃子 @@@LINK=hz诃子 hz诃子 诃子
Hezi 《药性论》

使君子科植物诃子的成熟果实。若用果肉,则去核。

【性能】 苦、酸、涩,平。归肺、大肠经。
【功效】 涩肠止泻,敛肺止咳,利咽开音。
【应用】
  1. 久泻,久痢。本品酸涩性收,入于大肠,善能涩肠止泻,为治疗久泻、久痢之常用药物。可单用,如诃黎勒散(《金匮要略》)。若久泻、久痢属虚寒者,常与干姜、罂粟壳、陈皮配伍,如诃子皮饮(《兰室秘藏》)。本品酸涩之性,又能涩肠固脱,涩肠止血。配伍人参、黄芪、升麻等药,可用于泻痢日久,中气下陷之脱肛;若配伍防风、秦艽、白芷等药,可治肠风证,如治肠风泻血丸(《本草汇言》)。
  2. 久咳,失音。本品酸涩而苦,其既收又降,既能敛肺下气止咳,又能清肺利咽开音,为治失音之要药。治肺虚久咳、失音者,可与人参、五味子等同用;治痰热郁肺,久咳失音者,常与桔梗、甘草同用,如诃子汤(《宣明论》)。治久咳失音,咽喉肿痛者,常与硼酸、青黛、冰片等蜜丸噙化,如清音丸(《医学统旨》)。
【用法用量】
  煎服,3~10g。涩肠止泻宜煨用,敛肺清热利咽开音宜生用。
【使用注意】
  凡外有表邪、内有湿热积滞者忌用。


收涩药

石榴皮 @@@LINK=slp石榴皮 slp石榴皮 石榴皮
Shiliupi 《名医别录》

【性能】 酸、涩,温。归大肠经。
【功效】 涩肠止泻,杀虫,收敛止血。
【应用】
  1. 久泻,久痢。本品酸涩收敛,入大肠经,能涩肠道,止泻痢,为治疗久泻久痢之常用药物。可单用煎服;或研末冲服;亦可配肉豆蔻、诃子等药同用。本品长于涩肠,若配伍党参、黄芪、升麻等药,可治久泻久痢而致中气下陷脱肛者。
  2. 虫积腹痛。本品有杀虫作用,治疗蛔虫、蛲虫、绦虫等虫积腹痛,常与槟榔、使君子等同用,如石榴皮散(《圣惠方》)。
  3. 崩漏,便血。本品能收敛止血,治崩漏及妊娠下血不止者,常与当归、阿胶、艾叶炭等同用,如石榴皮汤(《产经方》)。治便血,可单用煎服;或配伍地榆、槐花等药同用。
  此外,本品尚有涩精、止带作用,亦可用于遗精、带下等证。
【用法用量】
  煎服,3~10g。入汤剂生用,入丸、散多炒用,止血多炒炭用。


收涩药

肉豆蔻 @@@LINK=rdk肉豆蔻 rdk肉豆蔻 肉豆蔻
Roudoukou 《药性论》

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的成熟种仁。冬、春两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皮壳后,干燥,煨制去油用。

【性能】 辛,温。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 涩肠止泻,温中行气。
【应用】
  1. 虚泻,冷痢。本品辛温而涩,入中焦,能暖脾胃,固大肠,止泻痢,为治疗虚寒性泻痢之要药。治脾胃虚寒之久泻、久痢者,常与肉桂、干姜、党参、白术、诃子等药同用;若配补骨脂、五味子、吴茱萸,可治脾肾阳虚,五更泄泻者,如四神丸(《证治准绳》)。
  2. 胃寒胀痛,食少呕吐。本品辛香温燥,能温中理脾、行气止痛。治胃寒气滞、脘腹胀痛、食少呕吐等证,常与木香、干姜、半夏等药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3~9g;入丸、散服,每次0.5~1g。内服须煨熟去油用。
【使用注意】
  湿热泻痢者忌用。


收涩药

赤石脂 @@@LINK=csz赤石脂 csz赤石脂 赤石脂
Chishizhi 《神农本草经》

硅酸盐类矿物多水高岭石,主含含水硅酸铝。

【性能】 甘、涩,温。归大肠、胃经。
【功效】 涩肠止泻,收敛止血,敛疮生肌。
【应用】
  1. 久泻,久痢。本品甘温调中,味涩质重,入于胃肠,长于涩肠止泻,尚可止血,为久泻久痢,下痢脓血之常用药物。治泻痢日久,滑脱不禁,脱肛等证,常与禹余粮相须为用,如赤石脂禹余粮汤(《伤寒论》);若虚寒下痢,便脓血不止者,常与干姜、粳米同用,如桃花汤(《伤寒论》)。
  2. 崩漏,便血。本品味涩能收敛止血,质重入于下焦,而以崩漏、便血者为多用。治崩漏,常与海螵蛸、侧柏叶等同用,如滋血汤(《和剂局方》);治便血、痔疮出血,常与禹余粮、龙骨、地榆等药同用。本品温涩,既可固冲,又可止带,配伍鹿角霜、芡实等药,可用于妇女肾虚带脉失约日久而赤白带下者。
  3. 疮疡久溃。本品外用有收湿敛疮生肌的功效。治疮疡久溃不敛,可与龙骨、乳香、没药、血竭等同用,研细末,掺于与疮口。   此外,外用亦治湿疮流水、外伤出血等。
【用法用量】
  煎服。10~20g 。外用适量。研细末撒患处或调敷。
【使用注意】
  湿热积滞泻痢者忌服。孕妇慎用。畏官桂。


收涩药

禹余粮 @@@LINK=yyl禹余粮 yyl禹余粮 禹余粮
Yuyuliang 《神农本草经》

【性能】 甘、涩,平。归胃经。
【功效】 涩肠止泻,收敛止血,止带。
【应用】
  1. 久泻,久痢。本品甘涩性平,能涩肠止泻。治久泻、久痢者,常与赤石脂相须而用,如赤石脂禹余粮汤(《伤寒论》)。
  2. 崩漏,便血。本品质重味涩,能收敛止血,主下焦出血证。治崩漏,常与海螵蛸、赤石脂、龙骨等同用,如治妇人漏下方(《千金方》);若配人参、白术、棕榈炭等药,可用于气虚失摄之便血者。
  3. 带下。本品入下焦,能固涩止带。治肾虚带脉不固之带下清稀者,常与海螵蛸、煅牡蛎、白果等药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10~20g。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


收涩药

山茱萸 @@@LINK=szy山茱萸 szy山茱萸 山茱萸
Shanzhuyu 《神农本草经》

山茱萸科山茱萸的成熟果肉。秋末冬初采收。用文火烘焙或置沸水中略烫,及时挤出果核。晒干或烘干用。

【性能】 酸、涩,微温。归肝、肾经。
【功效】 补益肝肾,收敛固涩。
【应用】
  1. 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阳痿。本品酸微温质润,其性温而不燥,补而不峻,补益肝肾,既能益精,又可助阳,为平补阴阳之要药。治肝肾阴虚,头晕目眩、腰酸耳鸣者,常与熟地,山药等配伍,如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治命门火衰,腰膝冷痛,小便不利者,常与肉桂、附子等同用,如肾气丸(《金匮要略》);治肾阳虚阳痿者,多与鹿茸、补骨脂、巴戟天、淫羊藿等配伍,以补肾助阳。
  2. 遗精滑精,遗尿尿频。本品既能补肾益精,又能固精缩尿。于补益之中又具封藏之功,为固精止遗之要药。治肾虚精关不固之遗精、滑精者,常与熟地、山药等同用,如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肾气丸(《金匮要略》);治肾虚膀胱失约之遗尿、尿频者。常与覆盆子、金樱子、沙苑子、桑螵蛸等药同用。
  3. 崩漏,月经过多。本品入于下焦,能补肝肾、固冲任以止血。治妇女肝肾亏损,冲任不固之崩漏及月经过多者,常与熟地黄、白芍药、当归等同用,如加味四物汤(《傅青主女科》);若脾气虚弱,冲任不固而漏下不止者,常与龙骨、黄芪、白术、五味子等同用,如固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4. 大汗不止,体虚欲脱。本品酸涩性温,能收敛止汗,固涩滑脱,为防止元气虚脱之要药。治大汗欲脱或久病虚脱者,常与人参、附子、龙骨等同用,如来复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此外,本品亦治消渴证,多与生地、天花粉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5~10g,急救固脱20~30g。
【使用注意】
  素有湿热而致小便淋涩者,不宜应用。


收涩药

覆盆子 @@@LINK=fpz覆盆子 fpz覆盆子 覆盆子
Fupenzi 《名医别录》

蔷薇科植物华东覆盆子的未成熟果实。

【性能】 甘、酸,微温。入肝、肾经。
【功效】 固精缩尿,益肝肾明目。
【应用】
  1. 遗精滑精、遗尿尿频。本品甘酸微温,主入肝肾,既能收涩固精缩尿,又能补益肝肾。治肾虚遗精、滑精、阳痿、不孕者,常与枸杞子、菟丝子、五味子等同用,如五子衍宗丸(《丹溪心法》);治肾虚遗尿、尿频者,常与桑螵蛸、益智仁、补骨脂等药同用。
  2. 肝肾不足,目暗不明。本品能益肝肾明目。治疗肝肾不足,目暗不明者,可单用久服,或与枸杞、桑椹子、菟丝子等药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5~10g。


收涩药

桑螵蛸 @@@LINK=spx桑螵蛸 spx桑螵蛸 桑螵蛸
Sangpiaoxiao 《神农本草经》

螳螂科昆虫大刀螂、小刀螂或巨斧螳螂的卵鞘。分别习称“团螵蛸”、“长螵蛸”及“黑螵蛸”。置沸水浸杀其卵,或蒸透晒干用。

【性能】 甘、咸,平。归肝、肾经。
【功效】 固精缩尿,补肾助阳。
【应用】
  1. 遗精滑精,遗尿尿频,白浊。本品甘能补益,咸以入肾,性收敛。能补肾气,固精关,缩小便。为治疗肾虚不固之遗精滑精、遗尿尿频、白浊之良药。治肾虚遗精、滑精,常与龙骨、五味子、制附子等同用,如桑螵蛸丸(《世医得效方》);治小儿遗尿,可单用为末,米汤送服;治心神恍惚,小便频数,遗尿,白浊,可与远志、龙骨、石菖蒲等配伍,如桑螵蛸散(《本草衍义》)。
  2. 阳痿。本品有补肾助阳功效。可治肾虚阳痿,常与鹿茸、肉苁蓉、菟丝子等药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6~10g。
【使用注意】
  本品助阳固涩,故阴虚多火,膀胱有热而小便频数者忌用。


收涩药

金樱子 @@@LINK=jyz金樱子 jyz金樱子 金樱子
Jinyingzi 《雷公炮炙论》

蔷薇科植物金樱子的成熟果实。去刺及核,晒干用。

【性能】 酸、涩,平。归肾、膀胱、大肠经。
【功效】 固精缩尿止带,涩肠止泻。
【应用】
  1. 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带下。本品味酸而涩,功专固敛,具有固精、缩尿、止带作用。适用于肾虚精关不固之遗精滑精;膀胱失约之遗尿尿频;带脉不束之带下过多。可单用本品熬膏服,如金樱子膏(《明医指掌》);或与芡实相须而用,如水陆二仙丹(《仁存堂经验方》);或配伍菟丝子、补骨脂、海螵蛸等补肾固涩之品同用。
  2. 久泻、久痢。本品入大肠,能涩肠止泻。治脾虚久泻、久痢,可单用浓煎服;或配伍党参、白术、芡实、五味子等同用,如秘元煎(《景岳全书》)。
  此外,取其收涩固敛之功,本品还可用于崩漏,脱肛,子宫脱垂等证。
【用法用量】
  煎服。6~12g。


收涩药

海螵蛸 @@@LINK=hpx海螵蛸 hpx海螵蛸 海螵蛸
Haipiaoxiao 《神农本草经》

乌鲗科动物无针乌贼或金乌贼的内壳。

【性能】 咸、涩,微温。归肝、肾经。
【功效】 固精止带,收敛止血,制酸止痛,收湿敛疮。
【应用】
  1. 遗精,带下。本品温涩收敛,有固精止带之功。治肾失固藏之遗精、滑精,常与山茱萸、菟丝子、沙苑子等药同用;治肾虚带脉不固之带下清稀者,常与山药、芡实等药同用;如为赤白带下,则配伍白芷、血余炭同用,如白芷散(《妇人大全良方》)。
  2. 崩漏,吐血,便血及外伤出血。本品能收敛止血。治崩漏,常与茜草、棕榈炭、五倍子等同用,如固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治吐血、便血者,常与白及等分为末服;治外伤出血,可单用研末外敷。
  3. 胃痛吐酸。本品味咸而涩,能制酸止痛,为治疗胃脘痛胃酸过多之佳品。常与延胡索、白及、贝母、瓦楞子等药同用。
  4. 湿疮,湿疹,溃疡不敛。本品外用能收湿敛疮。治湿疮、湿疹,配黄柏、青黛、锻石膏等药研末外敷;治溃疡多脓,久不愈合者,可单用研末外敷,或配煅石膏、枯矾、冰片等药共研细末,撒敷患处。
【用法用量】
  煎服,6~12g。散剂酌减。外用适量。
【鉴别用药】
  海螵蛸与桑螵蛸,两药均有固精止遗作用,均可用以治疗肾虚精关不固之遗精、滑精等证。但桑螵蛸固涩之中又能补肾助阳,而海螵蛸固涩力较强。


收涩药

莲子 @@@LINK=lz莲子 lz莲子 莲子
Lianzi 《神农本草经》

睡莲科植物莲的成熟种子。

【性能】 甘、涩,平。归脾、肾、心经。
【功效】 固精止带,补脾止泻,益肾养心。
【应用】
  1. 遗精,滑精。本品味甘而涩,入肾经而能益肾固精。治肾虚精关不固之遗精、滑精,常与芡实、龙骨等同用,如金锁固精丸(《医方集解》)。
  2. 带下。本品既补脾益肾,又固涩止带,其补涩兼施,为治疗脾虚、肾虚带下之常用之品。治脾虚带下者,常与茯苓、白术等药同用;治脾肾两虚,带下清稀,腰膝酸软者,可与山茱萸、山药、芡实等药同用。
  3. 脾虚泄泻。本品甘可补脾,涩能止泻,既可补益脾气,又能涩肠止泻。治脾虚久泻,食欲不振者,常与党参、茯苓、白术等同用,如参苓白术散(《和剂局方》)。
  4. 心悸,失眠。本品甘平,入于心肾,能养心血,益肾气,交通心肾而有安神之功。治心肾不交之虚烦、心悸、失眠者,常与酸枣仁、茯神、远志等药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去心打碎用。


收涩药

芡实 @@@LINK=qs芡实 qs芡实 芡实
Qianshi 《神农本草经》

睡莲科植物芡的成熟种仁。

【性能】 甘、涩,平。归脾、肾经。
【功效】 益肾固精,健脾止泻,除湿止带。
【应用】
  1. 遗精,滑精。本品甘涩收敛,善能益肾固精。治肾虚不固之腰膝酸软,遗精滑精者,常与金樱子相须而用,如水陆二仙丹(《仁存堂经验方》);亦可与莲子、莲须、牡蛎等配伍,如金锁固精丸(《医方集解》)。
  2. 脾虚久泻。本品既能健脾除湿,又能收敛止泻。可用治脾虚湿盛,久泻不愈者,常与白术、茯苓、扁豆等药同用。
  3. 带下。本品能益肾健脾、收敛固涩、除湿止带,为治疗带下证之佳品。治脾肾两虚之带下清稀,常与党参、白术、山药等药同用。若治湿热带下,则配伍清热利湿之黄柏、车前子等同用,如易黄汤(《傅青主女科》)。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
【鉴别用药】
  芡实与莲子,二者同科属,均为甘涩平,主归脾、肾经。均能益肾固精、补脾止泻、止带,其补中兼涩,主治肾虚遗精、遗尿;脾虚食少、泄泻;脾肾两虚之带下等。但芡实益脾肾固涩之中,又能除湿止带,故为虚、实带下证之常用药物。


收涩药

椿皮 @@@LINK=cp椿皮 cp椿皮 椿皮
Chunpi 《新修本草》

苦木科植物臭椿(樗)的根皮或树皮。

【性能】 苦、涩,寒。归大肠、肝经。
【功效】 清热燥湿,收敛止带,止泻,止血。
【应用】
  1. 赤白带下。本品苦可燥湿,寒以清热,涩能收敛。既可清热燥湿,又能收敛止带,为止带之常用药物。治疗湿热下注,带脉失约而致赤白带下者,常与黄柏等同用,如樗树根丸(《摄生众妙方》)。
  2. 久泻久痢,湿热泻痢。本品收涩止泻,清热燥湿。治久泻久痢,常与诃子、母丁香同用,如诃黎勒丸(《脾胃论》);治湿热泻痢,常与地榆同用,如椿根散(《鲁府禁方》)。
  3. 崩漏经多,便血痔血。本品善能收敛止血,因其性寒,尤宜用于血热崩漏、便血者。治崩漏、月经过多者,常与黄柏、黄芩、白芍、龟甲等同用,如固经丸(《医学入门》)。治便血痔血,可单用本品为丸服;或与侧柏叶、升麻、白芍等同用,如椿皮丸(《丹溪心法》)。
  此外,本品尚有杀虫功效,内服治蛔虫腹痛;外洗治疥癣瘙痒。
【用法用量】
  煎服,6~9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者慎用。


收涩药

常山 @@@LINK=cs常山 cs常山 常山
Changshan 《神农本草经》

虎耳草科植物常山的根。

【性能】 苦、辛,寒。有毒。归肺、心、肝经。
【功效】 涌吐痰涎,截疟。
【应用】
  1. 胸中痰饮证。本品辛开苦泄,善开泄痰结,其性上行,能引吐胸中痰饮,适用于痰饮停聚,胸膈壅塞,不欲饮食,欲吐而不能吐者。常以本品配甘草,水煎和蜜温服。然此法今已少用。
  2. 疟疾。古有“无痰不成疟”之说。本品善祛痰而截疟,为治疟之要药。适用于各种疟疾,尤以治间日疟、三日疟为佳。古方常单用本品浸酒或煎服治疟,每获良效;临证亦可配伍运用。若治一切疟疾,寒热往来,发作有时者,可以常山酒浸蒸焙,与槟榔共研末,糊丸服之,如胜金丸(《和剂局方》);治疟疾寒热,或二、三日一发者,可与厚朴、草豆蔻、肉豆蔻、槟榔等同用,如常山饮(《圣济总录》);若虚人久疟不止者,可与黄芪、人参、乌梅等同用,如截疟饮(《医宗必读》);疟久不愈,而成疟母者,则与鳖甲、三棱、莪术等同用,如截疟常山饮(《丹溪心法》)。
【用法用量】
  煎服,4.5~9g;入丸、散酌减。涌吐可生用,截疟宜酒制用。治疟宜在病发作前半天或2小时服用,并配伍陈皮、半夏等减轻其致吐的副作用。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且能催吐,故用量不宜过大,体虚及孕妇不宜用。


涌吐药

瓜蒂 @@@LINK=gd瓜蒂 gd瓜蒂 瓜蒂
Guadi 《神农本草经》

【性能】 苦,寒。有毒。归胃经。
【功效】 涌吐痰食,祛湿退黄。
【应用】
  1. 风痰、宿食停滞及食物中毒诸证。本品味苦涌泄,能催吐其壅塞之痰,或未化之食,或误食之毒物。凡宿食停滞胃脘,胸脘痞硬,气逆上冲者,或误食毒物不久,尚停留于胃者,皆可单用本品取吐,或与赤小豆为散,用香豉煎汁和服,共奏酸苦涌吐之效,如瓜蒂散(《伤寒论》);若风痰内扰,上蒙清窍,发为癫痫,发狂欲走者,或痰涎涌喉,喉痹喘息者,亦可单用本品为末取吐。
  2. 湿热黄疸。本品能祛湿退黄,用于湿热黄疸,多单用本品研末吹鼻,令鼻中黄水出而达祛湿退黄之效。如《千金翼方》以本品为细末,纳鼻中,治疗黄疸目黄不除;本品也可内服,如《金匮要略》以一味瓜蒂锉末,水煎去渣顿服,治疗诸黄。
【用法用量】
  煎服,2.5~5g;入丸、散服,每次0.3~1g。外用适量;研末吹鼻,待鼻中流出黄水即可停药。
【使用注意】
  体虚、吐血、咯血、胃弱、孕妇及上部无实邪者忌用。


涌吐药

胆矾 @@@LINK=df胆矾 df胆矾 胆矾
Danfan 《神农本草经》

【性能】 酸、涩、辛,寒。有毒。归肝、胆经。
【功效】 涌吐痰涎,解毒收湿,祛腐蚀疮。
【应用】
  1. 喉痹、癫痫、误食毒物。本品为酸涩而辛,其性上行,具有的涌吐作用,能够涌吐风痰及毒物。用治喉痹,喉间痰壅闭塞,可与白僵蚕共为末,吹喉,使之痰涎吐而喉痹开,如二圣散(《济生方》);用治风痰癫痫,《谭氏小儿方》单用本品研末,温醋调下,服后吐出涎便醒;若误食毒物,可单用本品取吐,以排出胃中毒物。
  2. 风眼赤烂、口疮、牙疳。本品少量外用,有解毒收湿之功,临床以外用治疗口、眼诸窍火热之证为宜。如《明目经验方》用本品煅研,泡汤洗眼,治风眼赤烂;《圣惠方》以之与蟾皮共研末,外敷患处,治口疮;《小儿药证直诀》以本品研末,加麝香少许和匀,外敷,治牙疳。
  3. 胬肉、疮疡。本品外用,有祛腐蚀疮作用。临床以外用治疗皮肤疮疡为主。如《圣济总录》用本品煅研外敷,治胬肉疼痛;《直指方》以之与雀屎同用,研末点疮,治肿毒不溃。
【用法用量】
  温水化服,0.3~0.6g。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或以水溶化后外洗。
【使用注意】
  体虚者忌用。


涌吐药

雄黄 @@@LINK=xh雄黄 xh雄黄 雄黄
Xionghuang 《神农本草经》

硫化物类矿物雄黄的矿石。主含二硫化二砷(As2S2)。

【性能】 辛,温。有毒。归肝、胃、大肠经。
【功效】 解毒,杀虫。
【应用】
  痈肿疔疮,湿疹疥癣,蛇虫咬伤。雄黄温燥有毒,外用或内服均可以毒攻毒而解毒杀虫疗疮。治痈肿疔毒,可单用或入复方,且较多外用,如《千金方》以本品为末涂之;或配白矾等分,名二味拔毒散(《医宗金鉴》);或配伍乳香、没药、麝香为丸,名醒消丸(《外科全生集》),陈酒送服,治痈疽肿毒,均有良效。如以雄黄与黄连、松脂、发灰为末,猪脂为膏外涂可用治瘑疥(《肘后方》)。治蛇虫咬伤,轻者单用本品香油调涂患处;重者内外兼施,当与五灵脂共为细末,酒调灌服,并外敷(《瑞竹堂经验方》)。若与牵牛子、槟榔等同用,可治虫积腹痛,如牵牛丸(《沈氏尊生书》)。
  此外,本品内服能祛痰截疟。如与朱砂同用的治癫痫方 (《仁斋直指方》)。若与杏仁、巴豆同用,可治小儿喘满咳嗽,如雄黄丹(《证治准绳》)。古方还用雄黄截疟治疟疾,今已少用。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研末敷,香油调搽或烟熏。内服0.05~0.1g,入丸、散用。
【使用注意】
  内服宜慎,不可久服。外用不宜大面积涂擦及长期持续使用。雄黄煅烧后易生成毒性更大的三氧化二砷(As2O3),故内服一般入丸、散剂而不入汤剂,切忌火煅。孕妇禁用。


攻毒杀虫止痒药

硫黄 @@@LINK=lh硫黄 lh硫黄 硫黄
Liuhuang 《神农本草经》

自然硫。生硫黄只作外用,内服常与豆腐同煮后阴干用。

【性能】 酸,温。有毒。归肾、大肠经。
【功效】 外用解毒杀虫疗疮;内服补火助阳通便。
【应用】
  1. 外用治疥癣,湿疹,阴疽疮疡。本品性温而燥,有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诸功效,尤为治疗疥疮的要药。如《肘后方》治疥即单取硫黄为末,麻油调涂用;或配伍风化石灰、铅丹、腻粉研末,猪油调涂治疥疮,如硫黄散(《圣济总录》)。若与轻粉、斑蝥、冰片为末,同香油、面粉为膏,涂敷患处,可治顽癣瘙痒,如臭灵丹(《医宗金鉴》)。若治疮疽,则可与荞麦面、白面为末贴敷患处,如痈疽发背方(《仁斋直指方》)。
  2. 内服治阳痿,虚喘冷哮,虚寒便秘。硫黄乃纯阳之品,入肾大补命门火而助元阳。可用于肾阳衰微,下元虚冷诸证。如金液丹即单用硫黄治腰冷膝弱、失精遗溺等。治肾虚阳痿常与鹿茸、补骨脂、蛇床子等同用。若配附子、肉桂、沉香,可治肾不纳气之喘促等,如黑锡丹(《和剂局方》)。治虚冷便秘,以硫黄配半夏用,即半硫丸(《和剂局方》);因硫黄能补虚而暖肾与大肠,因而也可止泻治冷泻腹痛。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研末敷或加油调敷患处。内服1.5~3g,炮制后入丸、散服。
【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及孕妇忌服。
【鉴别用药】
  硫黄和雄黄均能解毒杀虫,常外用于疥癣恶疮湿疹等症。然雄黄解毒疗疮力强,主治痈疽恶疮及虫蛇咬伤;内服又能杀虫,燥湿,祛痰,截疟,亦治虫积腹痛、哮喘、疟疾、惊痫等证。硫黄则杀虫止痒力强,多用于疥癣、湿疹及皮肤瘙痒;并具补火助阳通便之效,内服可疗寒喘、阳痿、虚寒便秘等证。
  硫黄内服中毒量为10~20g。硫黄在肠道中可形成硫化氢,硫化氢是一种剧烈的神经毒物,并可抑制某些酶的活性。应用未纯化或未经炮制的石硫黄,还可引起砷中毒(中国中药杂志,1997,6∶344)。
【其他】 生品比经豆腐炮制的硫黄的砷含量大8~15倍,证明炮制有减毒作用(中国中药杂志,1997,6∶344)。


攻毒杀虫止痒药

白矾 @@@LINK=bf白矾 bf白矾 白矾
Baifan 《神农本草经》

【性能】 酸、涩,寒。归肺、脾、肝、大肠经。
【功效】 外用解毒杀虫,燥湿止痒;内服止血,止泻,化痰。
【应用】
  1. 外用治湿疹瘙痒,疮疡疥癣。本品性燥酸涩,而善收湿止痒。尤宜治疮面湿烂或瘙痒者。治痈疽,常配朴硝研末外用,如二仙散(《卫生宝鉴》);《证治准绳》单用白矾或配伍硫黄、乳香等治疗口疮、聤耳、鼻息肉、酒齄鼻。白矾更是治疗痔疮、脱肛、子宫脱垂的常用药,如以白矾、五倍子为主组成的消痔灵注射液。
  2. 内服治①便血、吐衄、崩漏。本品性涩,能入肝经血分,有收敛止血作用,可用治多种出血证。治衄血不止,以枯矾研末吹鼻(《圣济总录》);治崩漏,配五倍子、地榆同用;治金疮出血,用生矾、煅矾配松香研末,外敷伤处。②久泻久痢。取其涩肠止泻作用,配煨诃子肉为散,粥饮调下治之,如诃黎勒散(《圣惠方》)。③痰厥癫狂痫证。白矾酸苦涌泄而能祛除风痰,又当配郁金为末,薄荷糊丸服,治痰壅心窍癫痫发狂,如白金丸(《医方集解》)。④湿热黄疸。有去湿退黄之功,可与硝石配伍,治女劳疸,如硝石散(《金匮要略》)。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研末撒布、调敷或化水洗患处。内服0.6~1.5g,入丸、散服。
【使用注意】
  体虚胃弱及无湿热痰火者忌服。
【不良反应】
  明矾浓溶液对皮肤粘膜有明显刺激性,大剂量明矾内服可引起口腔、喉头烧伤,呕吐腹泻,虚脱甚至死亡(中国中药杂志,1989,2∶42)。


攻毒杀虫止痒药

蛇床子 @@@LINK=scz蛇床子 scz蛇床子 蛇床子
Shechuangzi 《神农本草经》

伞形科植物蛇床的成熟果实。

【性能】 辛、苦,温。有小毒。归肾经。
【功效】 杀虫止痒,燥湿,温肾壮阳。
【应用】
  1. 阴部湿痒,湿疹,疥癣。本品辛苦温燥,有杀虫止痒,燥湿诸作用。为皮肤及妇科病常用药,常与苦参、黄柏、白矾等配伍,且较多外用。治阴部瘙痒,与白矾煎汤频洗,如《濒湖集简方》;现临床治滴虫性阴道炎较常用。《千金方》则单用本品研粉,猪脂调之外涂,治疗疥癣瘙痒。
  2. 寒湿带下,湿痹腰痛。本品性温热可助阳散寒,辛苦又具燥湿祛风之功。治带下,腰痛尤宜于寒湿兼肾虚所致者,常与山药、杜仲、牛膝等同用。
  3. 肾虚阳痿,宫冷不孕。本品温肾壮阳之功亦佳。如《千金方》在30首治肾虚阳痿精冷方中,用蛇床子方达半数以上,且内服、外用均有。亦常配伍当归、枸杞、淫羊藿、肉苁蓉等治疗阳痿无子,如赞育丹(《景岳全书》)。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多煎汤熏洗或研末调敷。内服3~9g。
【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或下焦有湿热者不宜内服。
【鉴别用药】
  蛇床子、地肤子均可止痒,用治湿疮、湿疹、阴痒、带下。但蛇床子可散寒燥湿,杀虫止痒,宜于寒湿或虚寒所致者,并治疥癣;而地肤子为清热利湿以止痒,尤宜湿热所致者。再有,蛇床子又温肾壮阳,治阳痿、宫冷不孕以及湿痹腰痛;地肤子清热利湿之功又治小便不利、热淋涩痛。


攻毒杀虫止痒药

蟾酥 @@@LINK=cs蟾酥 cs蟾酥 蟾酥
Chansu 《药性论》

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耳后腺及皮肤腺分泌的白色浆液,经加工干燥而成。夏、秋二季捕捉蟾蜍,洗净体表,挤取耳后腺及皮肤腺的浆液,盛于瓷器内(忌与铁器接触),晒干贮存。用时以碎块置酒或鲜牛奶中溶化,然后风干或晒干。

【性能】 辛,温。有毒。归心经。
【功效】 解毒,止痛,开窍醒神。
【应用】
  1. 痈疽疔疮,瘰疬,咽喉肿痛,牙痛。本品有良好解毒消肿,麻醉止痛作用,可外用及内服。治痈疽及恶疮,常配伍麝香、朱砂等,用葱白汤送服取汗,如蟾酥丸(《外科正宗》)。治咽喉肿痛及痈疖,与牛黄、冰片等配用,如雷氏六神丸。治牙痛,单用本品研细少许点患处(《本草正》)。本品亦用于五官科手术的粘膜麻醉,配川乌、生南星、生半夏为末,烧酒调敷患处,如外敷麻药方(《医宗金鉴》)。
  2. 痧胀腹痛,神昏吐泻。本品辛温走窜,有辟秽化浊,开窍醒神之功,嗅之亦能催嚏。用治伤于暑湿秽浊或饮食不洁而致痧胀腹痛,吐泻不止,甚至昏厥,常与麝香、丁香、雄黄等药配伍,用时研末吹入鼻中取嚏收效,如蟾酥丸(《集验简易良方》)。
【用法用量】
  内服0.015~0.03g,研细,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内服慎勿过量。外用不可入目。孕妇忌用。


攻毒杀虫止痒药

土荆皮 @@@LINK=tjp土荆皮 tjp土荆皮 土荆皮
Tujingpi 《本草纲目拾遗》

【性能】 辛,温。有毒。归肺、脾经。
【功效】 杀虫,止痒。
【应用】
  1. 体癣、手足癣、头癣等多种癣病。有较好杀虫疗癣,祛湿止痒作用。以外用治癣为主,可单用浸酒涂擦或研末加醋调敷。现多制成10~50%土槿皮酊,或配合水杨酸、苯甲酸等制成复方土槿皮酊外用,如鹅掌风药水(《中国药物大全》)。
  2. 湿疹,皮炎,皮肤瘙痒。可单用浸酒外擦,或配大黄、苦参、黄柏等同用。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酒或醋浸涂擦,或研末调涂患处。
【使用注意】
  只供外用,不可内服。


攻毒杀虫止痒药

大蒜 @@@LINK=ds大蒜 ds大蒜 大蒜
Dasuan 《名医别录》

【性能】 辛,温。归脾、胃、肺经。
【功效】 解毒杀虫,消肿,止痢。
【应用】
  1. 用于痈肿疔毒,疥癣。大蒜外用或内服,均有良好的解毒,杀虫,消肿作用。治疮疖初发可用独头蒜切片贴肿处(《外科精要》)。民间亦常用大蒜切片外擦或捣烂外敷,治疗皮肤或头癣瘙痒。
  2. 痢疾,泄泻,肺痨,顿咳。可单独或配伍入复方中用。如验方以大蒜煮粥送服白及粉治肺痨咯血。治泻痢,或单用或以10%大蒜浸液保留灌肠。大蒜还可防治流感、流脑、乙脑等流行性传染病。
  3. 钩虫病,蛲虫病。治蛲虫病可将大蒜捣烂,加茶油少许,睡前涂于肛门周围。
  此外,大蒜还能健脾温胃而用治脘腹冷痛,食欲减退或饮食不消。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捣敷,切片擦或隔蒜灸。内服5~10g,或生食,或制成糖浆服。
【使用注意】
  外服可引起皮肤发红、灼热甚至起泡,故不可敷之过久。阴虚火旺及有目、舌、喉、口齿诸疾不宜服用。孕妇忌灌肠用。


攻毒杀虫止痒药

升药 @@@LINK=sy升药 sy升药 升药
Shengyao 《外科大成》

由水银、火硝、白矾各等分混合升华制成。红色者称红升,黄色者称黄升。研细末入药,陈久者良。又名红粉、三仙丹、红升丹、黄升丹。

【性能】 辛,热。有大毒。归肺、脾经。
【功效】 拔毒,去腐。
【应用】
  痈疽溃后,脓出不畅,或腐肉不去,新肉难生。本品有良好的拔毒去腐排脓作用,为只供外用的外科常用药之一。常与收湿敛疮的煅石膏同用,可随病情不同,调整二药的用量比例,如升药与煅石膏的用量比为1∶9者称九一丹,拔毒力较轻而收湿生肌力较强,2∶8者称八二丹,3∶7者称七三丹,1∶1者称五五丹,9∶1者称九转丹,则拔毒提脓之力逐步增强。
  此外,升药也可用治湿疮、黄水疮、顽癣及梅毒等。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本品只供外用,不能内服。且不用纯品,而多配煅石膏外用。用时,研极细粉末,干掺或调敷,或以药捻沾药粉使用。
【使用注意】
  本品有大毒,外用亦不可过量或持续使用。外疡腐肉已去或脓水已尽者,不宜用。


拔毒化腐生肌药

轻粉 @@@LINK=qf轻粉 qf轻粉 轻粉
Qingfen 《本草拾遗》

水银、白矾(或胆矾)、食盐等用升华法制成的氯化亚汞(Hg2Cl2)结晶性粉末。避光保存,研细末用。

【性能】 辛,寒。有毒。归大肠、小肠经。
【功效】 外用攻毒杀虫,敛疮。内服逐水通便。
【应用】
  1. 外用治疮疡溃烂,疥癣瘙痒,湿疹,酒齄鼻,梅毒下疳。本品辛寒燥烈,有较强的攻毒杀虫止痒及生肌敛疮作用。治黄水疮痒痛,配黄柏、蛤粉、煅石膏共为细末,凉水或麻油调涂,如蛤粉散(《外科正宗》);如配黄连末,猪胆汁调涂,治臁疮不合(《永类钤方》);或配风化石灰、铅丹、硫黄为细末,生油调涂治干湿癣,如如圣散(《圣济总录》);又可配大黄、硫黄加凉水调涂,治酒齄鼻、痤疮,如加味颠倒散(《疮疡外用本草》)。
  2. 内服治水肿胀满,二便不利。本品内服能通利二便,逐水退肿。常配伍大黄、甘遂、大戟等同用,治水肿便秘实证,如舟车丸(《丹溪心法》)。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研末调涂或干掺,制膏外贴。内服每次0.1~0.2g,入丸、散服。
【使用注意】
  本品可致汞中毒,内服宜慎,且服后应漱口。体虚及孕妇忌服。


拔毒化腐生肌药

砒石 @@@LINK=ps砒石 ps砒石 砒石
Pishi 《日华子本草》

矿物砷华的矿石,或毒砂(硫砷铁矿)、雄黄等含砷矿物的加工品。分白砒与红砒,二者三氧化二砷(As2O3)含量均在96%以上,但前者更纯,后者尚含少量硫化砷等红色矿物质。药用以红砒为主。砒石升华的精制品即砒霜。砒石又名信石、人言。

【性能】 辛,大热。有大毒。归肺、肝经。
【功效】 外用攻毒杀虫,蚀疮去腐;内服劫痰平喘,截疟。
【应用】
  1. 腐肉不脱之恶疮,瘰疬,顽癣,牙疳,痔疮。本品外用具攻毒杀虫,蚀死肌,去腐肉之功。虽可单用贴敷,因易中毒且引起剧烈疼痛,故多配其他药物以轻其剂缓其毒。若治恶疮日久,可配硫黄、苦参、附子、蜡同用,调油为膏,柳枝煎汤洗疮后外涂,如砒霜膏(《圣惠方》)。若配明矾、雄黄、乳香为细末,可治瘰疬、疔疮等,如三品一条枪(《外科正宗》)。
  2. 寒痰哮喘。本品味辛大热,内服能祛寒劫痰平喘。主治寒痰喘咳,久治不愈,可配淡豆豉为丸服,如紫金丹(《普济本事方》)。
  此外,古方还用治疟疾,现已少用。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研末撒敷,宜作复方散剂或入膏药、药捻用。内服一次0.002~0.004g,入丸、散服。
【使用注意】
  本品剧毒,内服宜慎;外用亦应注意,以防局部吸收中毒。孕妇忌服。不可作酒剂服。忌火煅。


拔毒化腐生肌药

铅丹 @@@LINK=qd铅丹 qd铅丹 铅丹
Qiandan 《神农本草经》

纯铅加工制成的铅的氧化物(Pb3O4)。又名广丹、黄丹。

【性能】 辛,微寒。有毒。归心、肝经。
【功效】 拔毒生肌,杀虫止痒。
【应用】
  外用治疮疡溃烂,湿疹瘙痒,疥癣,狐臭,酒齄鼻。本品辛寒,具拔毒,化腐生肌,收湿,杀虫止痒之功。可治疗多种疮疡、顽癣、湿疹等。配黄明胶,治疮疡初起红肿或脓成未溃者,如敛疮内消方(《普济本事方》);配煅石膏、轻粉、冰片研细末,外掺疮上治痈疽溃后不敛,如桃花散(《马氏方》)。铅丹又为制备外用膏药的原料,常与植物油及相关解毒、活血、生肌药熬制成外贴膏药应用。
  此外,本品内服,可治惊痫癫狂,疟疾。因其有毒,现已很少应用。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研末撒布或熬膏贴敷。内服每次0.3~0.6g,入丸、散服。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用之不当可引起铅中毒,宜慎用;不可持续使用以防蓄积中毒。


拔毒化腐生肌药

炉甘石 @@@LINK=lgs炉甘石 lgs炉甘石 炉甘石
Luganshi 《外丹本草》

碳酸盐类矿物菱锌矿石,主含碳酸锌(ZnCO3)。有火煅、醋淬及火煅后用三黄汤(黄连、黄柏、大黄)淬等制法。水飞用。

【性能】 甘,平。归肝、胃经。
【功效】 解毒明目退翳,收湿止痒敛疮。
【应用】
  1. 目赤翳障。本品甘平无毒,可解毒明目退翳,收湿止痒。为眼科外用常用药。与玄明粉各等份为末点眼,治目赤暴肿,如神应散(《御药院方》);若与海螵蛸、冰片为细末点眼,可治风眼流泪,如止泪散(《证治准绳》)。
  2. 溃疡不敛,湿疮,湿疹,眼睑溃烂。有生肌敛疮,收湿止痒,解毒诸功效。常配煅石膏、龙骨、青黛、黄连等同用,以提高药效。如治疮疡不敛,配龙骨同用,研极细末,干掺患处的平肌散(《御药院方》)。若配黄连、冰片,可治眼眶破烂,畏日羞明,如黄连炉甘石散(《证治准绳》)。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研末撒布或调敷。水飞点眼、吹喉。一般不内服。
【使用注意】
  宜炮制后用。


拔毒化腐生肌药

硼砂 @@@LINK=ps硼砂 ps硼砂 硼砂
Pengsha 《日华子本草》

天然矿物硼砂的矿石,经提炼精制而成的结晶体。主产于青海、西藏等地。一般8~11月间采挖。除去杂质,捣碎,生用或煅用。又名月石、蓬砂。

【性能】 甘,咸,凉。归肺、胃经。
【功效】 外用清热解毒,内服清肺化痰。
【应用】
  1. 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目赤翳障。本品能清热解毒,消肿防腐,为喉科及眼科常用药且较多外用。若配伍冰片、玄明粉、朱砂同用,可治咽喉、口齿肿痛,如冰硼散(《外科正宗》)。若配冰片、炉甘石、玄明粉共为细末点眼,可治火眼及翳障胬肉,如白龙丹(《证治准绳》);若配冰片、珍珠、炉甘石、熊胆为细末点眼,治火眼及目翳,如八宝眼药(《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2. 痰热咳嗽。本品味咸性寒凉,内服可清肺化痰。较宜于痰热咳嗽并有咽喉肿痛者。可与沙参、玄参、贝母、瓜蒌、黄芩等同用。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研极细末干撒或调敷患处;或化水含漱。内服,1.5~3g,入丸、散用。
【使用注意】
  本品以外用为主,内服宜慎。


拔毒化腐生肌药